浮云网事
字体: 16 + -

第26章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第二十六章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沈海春以三三路开局,一下子先声夺人,吓了胡肖铭一大跳,因为胡认得这正是当年吴清源在日本发明的“鬼怪手”,一般棋手并不常用。而后沈海春的布局也大气而又沉稳,一路上尖长立挡、关冲跳挂下得有板有眼,渐渐令胡肖铭吃惊起来。胡肖铭实在不明白,沈海春什么时候学的围棋,居然行棋颇有大将风度。

事实上,沈海春的岳丈黎老一向酷爱国学,于围棋之道也深有研究,早年还和一代大国手陈祖德是好友。老人有空就时常给沈讲解棋道,时间久了,沈海春也有了很大长进。后来机缘巧合,沈海春所在的房地产商会还邀请过马晓春几次在阳澄湖品蟹讲棋。

但沈海春很快就印证出胡肖铭果然棋力强劲,且很有潜力可挖。于是沈海春使出浑身解数,

静下心思、砰砰敲棋博弈起来。对面胡肖铭却仍然有些举棋不定,他已隐隐感到沈海春对自己已有了戒备之心,此刻正在犹豫是否要尽全力出手争胜还是有意藏拙。

两人棋下得很快,毕竟不是正式比赛,且时间有限。眼看四五十手已经过去,沈海春黑棋先手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胡肖铭仍然在那里断跨腾挪、并未倾尽全力。眼看沈海春突然在天元附近做了一个大飞,盘面愈发复杂起来。胡肖铭不得不慢下来,费时长考。

就在胡肖铭冥思苦想的时候,陆丽佳及时亲自送了壶普洱上来,沈海春端起来细品一口,却忽然问向了棋盘之外,“今年tab的实力大增,年底复华的排名只怕要大落了。和tab比,你认为复华信息尚有多少机会?”

胡肖铭意识到沈海春在出题,忙里偷闲,认真答道,“常人一定认为重围之下,复华也没有机会,复华会和大部分传统门户网站一样,纷纷跌出十强。虽然目前我们又收了hoho,可惜程远鹏已经不在了,现在复华和tab的距离正在越来越大。”

事实的确如胡肖铭所说,虽然目前网络信息行业发展迅猛,家家似乎都在前进。但可惜的是,现在大家担心的已不是谁会掉队淘汰,而是谁可以跑得更快,因为当下已是胜者通吃的年代。

沈海春听了一笑,意味深长地问道,“你说的是常人以为,那你的认识呢?”

“暂时tab将稳居前三,我们能保住前五已经是最理想的了。大家都认为tab已经强大到无人可以阻挡,但即便如此,却未必没有机会。”胡肖铭放下棋子,一字一顿地说道。

“机会在哪里?”沈海春步步紧逼,毫不放松,眼中电芒如射,已聚在胡肖铭的身上。

胡肖铭手扶了一下额头,沈海春的问题正是他常常思考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一时并不好回答。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而过,胡肖铭竟瞬间抓住,于是沉稳地说道,“时也,势也。当年西安事变之后,汪精卫见到从察哈尔回来的冯玉祥,便问他,现在提倡的抗战到底,底在何处?冯玉祥毫不犹豫地答道,底就是要日本人无条件投降。”

说道这里,胡肖铭稍稍顿了一下,去看沈海春的反应。沈海春点头,说似乎听过,示意继续。胡肖铭继续说道,“汪曾经赴日多年,深知当时日本的军工以及民力,整个大和民众当年的科技素养不知道要高出华夏多少倍;况且汪熟读历史,知道汉族政权已前后被少数民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元、清两代覆灭两次,早已是散沙一片,形势危如断崖。汪美男自负断定冯某人读书太少,只是个傻丘八狂妄胡言。但结果历史证明,时势不同,并不容一家军国独霸。”

说到这里,胡肖铭已有了应对之策,拾起一枚白棋,如拈花一笑,挤在了棋盘中腹。

沈海春听了不觉一震,心里也渐渐有了主意,回视棋盘,已是四面八方头绪纷杂,百多枚黑白子相间,互相关联,好似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奋起神勇,强力厮杀。

而此时胡肖铭却反倒定下神来,内心清明,不慌不忙,见招拆招,一副“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样子。

沈海春越下越是心惊,突然省起当年马晓春讲棋,曾这样评价李昌镐,每步棋下得都是平平无奇,但最后总能胜出对手一目半目。尤其到了收官阶段,胡肖铭的手筋更是老辣,沈海春上半程的优势渐渐已被消耗殆尽。

最后结束,点目下来,沈海春居然还是赢了半亩。

“你让我了?”沈海春笑着发问。

“你这样的对手,如果让一下,只怕输的不可能只有半目。”胡肖铭说的在理,毕竟沈海春棋力惊人,如果一味相让,只怕防线会立时崩溃。沈海春听了只好默然点头。

胡肖铭离开以后,沈海春在沙发上陷入了沉思。不知不觉中,郭晓璐已走了进来,站到了身后。“棋下得怎样?”郭晓璐问得是一语双关。

“这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局。”沈海春下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