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宋
字体: 16 +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忽悠,接着忽悠

    “面对白起大军压境,廉颇干了什么?”

    “坚守……耗,耗?耗!廉颇在跟秦国互耗国力。”

    “确切地说廉颇开始想主动出击,但被打得节节败退,后来双方才修堡垒开始互相防御,然而……赵国耗得起吗?当时秦国不仅富有巴蜀,而且可凭水运优势顺流而下补给,赵国不仅要翻山越岭,而且向齐国借粮都借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你的经济决定论,任凭廉颇这样坚守下去,难道赵国不是必败吗?”

    “对对对,耗国力赵国肯定是耗不过有巴蜀之地的秦国,坚守是必败的。”

    “在这种情况下,换你是赵王,你会怎么办?”

    “当然是督促廉颇出战。”

    “历史上赵王是怎么办的?”

    “督促廉颇出战……”

    赵枢摊手,

    “嗯?”

    “呵呵……这又是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根本不存在他幻想的什么反间计,因为跟赵国互相耗才是对秦国最好的战略,他们巴不得廉颇一直掌兵呢。而对赵王来说,既然用廉颇必败,那临阵换帅,让一个敢于出战博一把的将领不就是必然的吗?”

    “完全正确,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不少,但全是或主动或被动出击,从来没有小国跟大国对耗,而活活耗死大国的。”

    “那司马迁为什么要抹黑赵括呢?”

    “抹黑?没有啊,太史公确实认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这不是他故意抹黑,而是对事情的认知有局限性,或者说他是在倒果为因。廉颇虽然节节败退不敢出战,但没有结束战争,所以他是对的。赵括出战跟秦军打了个两败俱伤,但终归是输了,所以他只会纸上谈兵。”

    “不是因为纸上谈兵而输,是因为输了,所以才是纸上谈兵。”

    “没错,因为太史公是从人的层面看待问题,而你是从双方国力的高度看问题,自然更全面一些。”

    “但还不够全面,你也说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有不少。”

    “嗯,这就到比你从国力方面来看要更高一个层面了,路线决定以后,干……官吏决定一切。”

    “这跟传统儒家观点有区别吗?”

    “区别很大,这要摊开讲就太多了,总之国力和人都要考虑在内,对西夏,我们是国力和将领全面碾压,最重要的是自司马光死后,即便主和派也没人会丧心病狂到向西夏低头了。虽说不算上下一心,但总算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拖后腿。”

    “确实如此,这也是朝中反对联金灭辽的大人们的普遍看法,他们认为如果我们暂且搁下灭夏转头攻辽,恐怕就会有不少人在内掣肘了。不过我倒是觉得觉得这种看法未免过于杞人忧天,辽国现在已如惊弓之鸟,你也听说了吧,去年年底,他们十万人又被一万多女真人打败了。”

    “有女真多次以少胜多的经历在前,更不能轻敌,自以为派十几二十万人就能收取燕云,难。”

    “倒也有……不对,我差点被你绕进去,你说反了啊,是辽国糜烂不堪,你方才也说了,周边几国以我大宋最强。”

    “我说的是‘纸面最强’,而不是最强。”

    “有什么区别?”

    “纸面数据就是你刚才说的甲坚兵利粮草充足,但除了纸面数据之外还有人的作用,咱们可以简单推算一下,你看,刚才说北伐对童贯以外的西军众人都是弊大于利,在京城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吧?”

    “当然,在这间屋里就有一半的人反对。”

    “咱俩样本太少,统计意义不大,不过朝中支持反对确实一半一半,那有没有这种可能,童贯按下西军内部反对派,官家强行推动北伐。”

    朱孝章这次只想了三秒钟,

    “当然可能,这很难吗?”

    “不难,但西军好说,但朝中是不可能统一的,这么做的前提是忽略朝中反对意见。那咱们以小人之心恶意揣测一下,不同意北伐的人会不会表面不说话,暗中拖后腿呢?”

    “你不就是这种打算吗?”

    “当然不是,我是想阻止北伐这件事,但如果北伐已经被决定,我不会拖后腿,甚至还会尽全力支持。”

    “嗯,若说有人会在北伐过程中拖后腿,那一点也不奇怪,按我朝惯例没人拖后腿反而怪了。想当年元丰五路伐夏之时高遵裕不就明目张胆地在灵州城下搞内讧,毁了灭夏的好时机吗。”

    “所以在朝中有半数官员反对北伐的情况下强行推动,不顺利可以说是肯定的事,没错吧?”

    “当然,哎说到拖后腿,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这次轮到朱孝章发问了,不等赵枢想明白,朱孝章便自问自答,

    “最可怕的是很多人不认为自己是在拖后腿,或者说不认为自己拖后腿是什么大事儿,还说高遵裕,当年他只不过是想抢功而已,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他比任何人都渴望灭夏成功,而且在他眼里只不过是耽误了点时间而已,几天来着?”

    “三天。”

    “对,也许他本意只想耽误一天时间,但他强行兼并刘……”

    “刘昌祚。”

    “对,高遵裕强行兼并刘昌祚的部队势必会引起骚乱,所以只是行军便耽搁了三天时间,也许他不觉得几天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三天后他也只能用自己的部分嫡系攻城,因为刘昌祚的人不但不能用,还要分派自己的人监视,因为一点争功的念头造成的一连串后果却导致了几十万军民的心血毁于一旦。”

    “孝章兄看得够透彻啊,现在你还看好北伐吗?”

    “没有以前那么看好,但还有点疑问。”

    “什么疑问?”

    “你我能看到的事情,朝中大人们肯定早就想到了。”

    “是啊,高太后也想到高遵裕会拖后腿了,然后呢?想到又能如何,党争会耽误事,这点肯定所有人都想到了,又有谁让步了呢?大家想的都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自己人收拾了,对外才更顺利,哪怕前线将领正浴血奋战,朝堂中也不耽误相互骂街。你我的优势就在于,不属于任何一派人,无论哪方处于优势都不会威胁到咱们的地位,所以便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

    ……

    看到赵枢顺拐着走进门,竹樱知道他的阴谋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