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宋
字体: 16 + -

第四十七章 解剖

    其实赵枢是心里有点发怵,所以多叨叨几句给自己些时间做心理准备。

    叨叨完,赵枢眼一闭心一横脚一跺,长呼一口气,换下道袍穿戴上装备,然后揭开白布。

    “零号样本,身高五尺二寸,面黑长须,体型偏瘦,嗯……牙齿有脱落,大概是三颗……”赵枢嘴里嘟囔着,把外貌特征记录到纸上,然后寥寥几笔画出简图。

    他此时还是低估了这具被他随口命名为“零号样本”的尸体在这个时空后世的医学史上,会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还行,也不是很恶心。”赵枢自我安慰道。

    三分钟后他会改变这个看法。

    记录完外表特征,赵枢打开一个小皮包——那是铁匠按他的要求制作的几把手术刀。

    当然,只是手术刀样式的小刀,跟后世真正的手术刀比起来还是天壤之别。

    拔下零号样本上的一根头发放在长柄短刃的小刀刀刃上,“呼”得一声吹一口气,头发应声而断。

    “手艺真不错。”

    “呼……”

    “第一步,分离皮肤……”

    赵枢手有些抖,笨拙地切开胸部皮肤,专业解剖应该在胸壁皮肤作丁字切口,但由于赵枢并不懂具体的解剖手法,所以直接一刀从上到下划开了胸腔。

    接下来把刀横着伸进样本切口右侧,沿着胸肌剥离开皮肤,就像猪肉去皮一样。

    然后在腹部沿横向切开,像脱衣服一样把皮肤剥下去……

    据白露所说,这位样本朋友是得肠痈死的,然而古代把肠部疾病都叫肠痈,直到剥开腹膜,赵枢才搞明白他得的是什么病。

    “原来是阑尾炎啊……”这个后世小的不能再小的手术,在古代确是不治之症。

    不得不说赵枢从小接受的贵族教育的确体现在他日常的言行举止中,除了在少数几个比较亲近的人面前没什么架子之外,他大多数时间还是很有士大夫所说的“君子”风范的。

    比如呕吐之前还能从容摘下口罩。

    去年水灾之时赵枢也见过腐烂的尸体,但那些都是隔着很远看,如此近距离观察还是头一遭,即使有了心理准备,胃里还是忍不住往上翻涌,终于还是吐了出来。

    “看来洒家不是当医生的料……”

    说归说,赵枢还是一边吐一边进行解剖,分离皮肤之后,用彩色颜料在纸上画出肌肉图。

    “明天再继续吧……实在是没什么能吐的了。”

    好在赵枢虽然高估了自己的忍耐能力,却没有高估自己的食欲,吐了半天之后还能吃得下东西,虽然作坊食堂的饭菜并不合胃口。

    吃饱了才有力气吐啊……

    赵枢之后的几天就在边解剖边吐,吐完吃,吃完再吐中度过了,后来终于适应了,开颅时不仅没吐,还能凑近欣赏一番。

    专业人士只要三四个小时就能解剖完的样本,赵枢连带画出各个器官的细节图,竟花了五天时间,外行终究是外行啊。

    不过足够了,清晰的器官结构图加上赵枢前世的生物知识,只要普及开来,至少能让这个时代对人体结构的了解缩短七百年时间,信息优势啊……

    以后还可以买一些患不同病的尸体,再研究一下病理特征。

    “是不是有点变态了……”赵枢也有些受到儒家的思想影响,“不过历史上的医学研究不都是这么来的嘛。”赵枢安慰自己。

    赵枢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医学研究环境比他想到的要恶劣的多,西方也同样有尊重尸体的文化,以至于解剖学发展的时候,曾经因为样本来源太少,甚至发生了大量盗墓和杀人卖尸的罪行,而医生为了得到样本,对明知是刚刚死亡的尸体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揭发罪行,导致不少无辜者死于非命。

    画完图后,赵枢把尸体缝合起来,喊来侍卫把零号样本送到山上安葬,然后又在旁边念了几篇经文超度。

    “不对……”下山的时候,赵枢翻看经书时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郡王?”

    “超度是不是应该念《往生咒》?”

    “这个……卑职不知。”

    “没错,‘太上敕令,超汝孤魂……’这才是超度亡者用的,咱们念错经了。”虽然宋朝大兴道教,但赵枢本人对于道教的理解也是个半吊子,有些后悔没提前向竹樱请教。

    “可郡王不是从不信鬼神之说吗?”

    “你信吗?”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个侍卫将门出身,也读过一些书。

    “但死者也许会信,他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给他念几篇经文也是应该的。”

    于是一行人又爬到半山腰,给零号样本念了《往生咒》。

    “郡王,还有事吗?”看赵枢念完经后站在原地,侍卫询问道。

    “我在想还有没有忘记东西……没有了,走吧。”

    随后赵枢又花了两天时间根据这几天画的彩图画出白描,交给印刷作坊制作雕版开始印详细的人体结构图。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还是青铜活字比较好用,所以现在已经停了陶瓷活字的制作,几个月来做了几万个青铜活字,光原料费就花了几千贯,太贵了,怪不得活字印刷一直成不了主流。

    贵也得硬着头皮继续做,毕竟以后要印的书做来越多,而且大部分教材都是几百本的规模,活字印刷还是很有必要的。

    赵枢又在各个作坊转了一圈,一切都很顺利,连一年多来在耐火材料上没有成果的砖窑,也有了一丁点突破。每次改进后都会用烧制的砖盖一座小高炉,然后用焦炭检验温度,最近的成品融化温度明显比原来更高了些,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赵枢的要求,但有进步就是好事,赵枢还是给了奖赏。

    最让赵枢满意的是木匠作坊的新成果——带有避震系统的四轮马车。

    赵枢一直不满意现在的马车,两轮导致纵向不够平稳,没有避震系统,速度一快起来就会让人感觉自己要被颠散架,所以他半年前就开始设计马车,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四轮结构,二是避震系统。

    中国古代也有四轮马车,但问题在于一直没有发明转向机构,只能靠蛮力强行转向,所以实用性很差。而西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异常简单,把前后两个轮子装在两个车架上,中间用一根纵向的硬轴连接就行了。

    除了转向机构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没有避震系统,所以基本就是屁股和路面间只隔着垫子,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舒适性,并且现在由于还没开始炼钢,所以做不出板簧。

    赵枢的解决方法是用楠木,灵感来自英格兰长弓,做长弓需要把木材阴干三年时间,好在做板簧不需要考虑形变,所以直接用火烤干,把三片木板箍在一起,用木头的弹力来避震。

    为了减少四套木制板簧的载荷,马车上半部分也是尽量减重,减小车厢,设计成四人座,除了承重结构外,上面用竹子和油布扎可以软蓬,以后还可以做可以活动的敞篷式马车。

    本来赵枢觉得这是很简单的东西,然而。

    然而结果就是车太轻了,压不下避震……

    后来又把楠木板削薄,结果过轻的重量导致过坑洼路面时车子会跳起来,以至于要放弃减弱避震的方案,改为增加车重……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调试,终于搭配好了不同大小重量的车厢和不同厚度的板簧组,直到几天前,终于完成了赵枢要求的四轮马车。

    这是一辆只需要两匹马的轻便马车,重量只有原来两轮马车的三分之二,赵枢坐上去让老冯驾车绕着作坊转了一圈感受一下。

    “不错,你们熟练一下工艺,我会再找几个木匠过来帮手,在给你们两个月时间,咱们就开始卖马车了。”

    说完,赵枢直接让老冯驾车回城内。

    “我回来啦!”

    ……

    赵枢在王府后门下车,进门后喊了一嗓子,然而并没有人回应。

    “人呢?”

    “郡王回来了。”

    “啊,李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的?家里老人还好?”

    “回来两天了,婆婆还好,就是天冷下不了地,开春不就就好了,竹樱和白管事出去逛瓦子了,应该还要一会儿才能回来。”

    “没关系,不管她们。”赵枢走进厨房看看李妈妈在做什么好吃的。

    “嗯……好香啊。”赵枢直接用手拿起一块糖醋排骨扔进嘴里。

    虽然赵枢不懂怎么做淀粉,但他知道除了地瓜玉米之外,绿豆和一些植物根茎也是可以做淀粉的,他和厨艺高超的李妈妈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了实用的成品,现在已经是天然居和鼎香楼的独门秘方了。

    “李妈妈,好久不见李鹿了,他最近在干什么?”

    “他还能干什么,在县学上学呗。”说起自己的儿子,李妈妈脸上也是说不出的温柔。

    “准备走仕途?”

    “当不当官的我们倒是没想,我和他爹爹的意思是让他继续上学,至少要上到成亲吧,不管以后是走仕途还是继承家里的生意,多读些书总是没错的。”

    p.s.本文男二即将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