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将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七章朔风南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岭北战事历时四载有余,今已近安,北境太平,江阳县亭侯韩文津收复失地有功,朕心甚慰,着命韩文津班师回朝,领幽城军回驻幽城,其余有功者随韩文津回京按功行赏,另特诏九宗诸弟子南下,与菊花谈盛会,钦此。”

    一道圣旨从京都天子面前送到了岭北雁门郡,韩文津是雁门太守兼岭北守备大营枢密副使,如今云中收复,大乱已平,自然该回京接受封赏。

    浩荡的车队从北向南,在上谷郡回合,华子清点了三十名亲兵,带上了杨道全,要一道南下。

    四年时间,给华子清的身上留下了风霜的痕迹,但是也给了他很多的历练,他现在已经是一营之主,位列万夫长。

    威名在整个岭北传颂,尤其是半年前他率部千里奔袭,让草原五大部落之一的匡阳部近乎族灭,退缩了数千里,不再敢往南一步。

    四年的战争,匡阳部损失惨重,族内近一半的男子战死,故而匡阳部中开始流传起了一句歌词: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朔风南归,秋色满江山。

    眼下正直初秋,算上回京所需要的时间,回到京都的时候差不多是中秋,那时菊花盛开,十年一度的菊花谈也将在京都外的黎山召开。

    华子清骑着一头胡马,驰骋在林海间,速度是极快的。

    这些年来,华子清的修为越发的深厚,让杨道全都看不清这位小师叔到底有多强。

    去年年末,江东守备大营组建完毕,由清灵王暂代为枢密使。但是朝廷里谁都清楚,陛下是不会让一个被贬的皇子掌握着一支人数多达十万的军队。

    所以,谁都想往里面参和一手,左相上官令,右相阮天恩各自举荐着和自己亲近的将领,谁都不肯想让。

    吴国新君登基之后,大权旁落,吕瀚文独掌军政,大力兴军,另一方面还从各地调兵镇压叛乱的烈王,让这位不可一世的王爷吃了不少败仗。

    ……

    “将军,前面就是上谷了,要不要休息一下再进城?”一名亲兵问道。

    华子清摇了摇头,手里的马鞭狠狠的抽下,道:“不了,许久未见韩太守了,想去见见。”

    韩太守,说的就是韩文津。

    几年时间,两人通过合作过多次,书信往来,也算是好友了。

    烈马奔腾,很快就到了上谷郡城。

    华子清腰间佩着一块腰牌,那是万夫长专属的腰牌。

    守门的卫兵看到他腰间的腰牌后,立刻放行,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拦。

    上谷位于岭北最南边,数十年未经战事,军备上自然也就比不上北面的几个郡,要不是岭北守备大营设立在这里,天知道这里的军械会松弛到什么程度。

    上谷郡城不小,至少在岭北算是前几的大城,光是郡城内就生活着四十多万百姓。

    华子清不是第一次来这里,轻车熟路就找到了枢密府。

    韩文津已经在枢密府里等了好几天,听到麾下士兵通报华子清前来,立刻就起身准备迎接,只是没想到刚起身,华子清就已经到了他的门外。

    “文津见过先生。”虽然韩文津的职位比华子清高,但是作为姬玉的老师,韩文津称华子清一声先生也没有什么不可的。

    “什么时候南下?”华子清不太想理会这个家伙,因为几个月前被韩文津给坑了一把,输给了他不少辎重。

    “明天走,先去贺兰郡,助陈述郡守清剿叛军后再取道函谷关回京。”韩文津随手从书案上拿起一卷军报,递到华子清手里。

    华子清接到手中,缓缓的打开,走马观花扫了几眼,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然后将军报交还到韩文津的手中,问道:“又是吴人搞的鬼?”

    韩文津摇了摇头,轻轻叹了一口气,回答道:“这次还真的不是,贺兰郡的前任太守勾结地方上的马贼,鱼肉百姓,事发之后被叛军杀死,但毕竟是叛军,朝廷不得不派兵剿灭他们”说到这,韩文津的眼角竟然有泪光突现。

    这位久经沙场的年轻将军,上一次落泪,还是正统十六年。

    “我们岭北的两颗将星都在这,也省的老夫等了。”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一阵粗犷的笑声。

    华子清回头一看,原来是岭北枢密使柳江河。

    自从宋开疆被调回京都后,岭北新任枢密使就是赤胆侯柳江河了。

    这位来自道宗的强者,身后没有门阀,因此深得天子新任,算得上是天子最信任的几人之一。

    “见过柳帅,。”华子清和韩文津两人纷纷行军礼。

    柳江河笑了笑,道:“免了,免了。”说完,他又接着说道,“子清,你师尊来信说他给你取好了字。”

    华子清愣了愣,没想到还会来这样一出,只是还没等他开口,柳江河就继续说道:“叫任之。”

    “任之,任之。”华子清喃喃自语起来。

    韩文津也走了过来,笑着说道:“听之,任之,不可为之,这个字是不错的。”

    华子清轻轻点了点头,对着柳江河拜道:“多谢大人。”

    柳江河觉得他有些无趣,便不再理会他,走进门,直接找了一把太师椅坐下。

    韩文津拉着华子清凑了上去,对柳江河问道:“柳帅,京都昭命我二人南下,不知柳帅怎么看。”

    柳江河沉默了一会,才起身说道:“盛夏才有大旱,你们好自为之。”

    韩文津虽然不太理解柳江河说的到底是什么,但是华子清却已然明了。

    翌日清早,云淡风轻,一支浩荡的军队从上谷郡城南下,马蹄踏起漫天尘土,正是幽城军。

    连年征战,幽城军只剩下不到四万人马,但是一改四年前的疲惫之风,人人都是百战精兵,战力惊人。

    不过这支军队不可能一直留在岭北,因为这是幽城的驻军,奉皇命驻守在幽城,要不是各方妥协,根本不可能北上。

    这四年间,岭北军数次整编,将赵国公和寰国公的旧部都编了进去,虽然裁撤了许多老弱病残,但是现在的人数依然多达四十万,是大周境内最强的一支军队。

    大周以半国之力奉养着这支军队,为的就是抵御大周眼中唯一的对手——瀚庭。

    至于其他方面,江南镇抚司今年在南蛮三十寨杀了不少作乱的人,暂时将南蛮的动乱镇压了下去。

    吴国虽然自顾不暇,但是大周水师打不过人家,只好放弃此时进攻吴国的方案。

    西域百国近几十年来一支非常安分,半点雷池不敢越。

    只是,这些年来,上阳老王爷年纪越来越大,对于两江二十郡的掌控也越来越强,虽然杨言和姬千炳分别掌握着江北守备大营和新建的江东守备大营,掣肘着上阳王府的势力,但是也改变不了上阳王实力恢复的迹象。

    上阳王府中,姬玉在自己的院子里看着书,突然,一阵风吹来,吹动着旁边的竹枝。

    “朔风起了,他什么时候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