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将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侍卫

    建南城外,大周江北守备大营的临时兵营里旌旗招展,遮天蔽日战旗在风中卷起,战旗下多是正在操练的强兵猛将。

    大周主力军分为五大守备大营,江北守备大营正是大周五大守备大营之一,营内有足足十万兵马。

    而杨言则是江北守备大营枢密使,受天子节度,全权统领着这十万兵马。

    这次杨言出征建南只带了足足三万兵马。

    之所以带出来的是三万而不是全部的十万兵马,也是经过周密考量的。

    那是因为剩下的人马需要坐镇江北后方,以防前方出现意外导致兵败,却不至于全线崩盘。

    何况据探子回禀,吴国一方在海防要塞只有两万兵马不到,且吴国军队不擅陆战。

    而他麾下有三万大周雄兵,气吞万里如虎,要退吴并不难。

    另外,杨言早在出征前就从江北各郡调集了大批粮草,随军而发。

    虽然走的慢了些,可是却能保证不出差错。

    能够做出这样周密的考量,也是杨言能够让大周天子放心的将整整十万兵马交给他的原因之一。

    只是此时在建南城外,杨言、长孙东海和姬千炳三人意见似乎出现了分歧。

    杨言坐在主位的大椅上,雄武有力的手臂拍在桌子上,大声说道:“本枢密使主张直接围城,这次一定要将这些吴国人打痛,否则的话,建南难以兴盛。”

    在他眼里,他麾下的大周铁骑所向披靡,要击败这两万不到的吴国兵,还不是手到擒来。

    虽然在长孙东海和姬千炳看来,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但是姬千炳却反对这样做,只见这位年轻的公子站起身来,对着杨言抱了一拳,道:

    “杨叔,此事小侄以为不妥。虽然这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当前的问题,但是海防要塞靠海,而我大周水师一直不强,根本拦不住吴国人的水师,倘若吴国人往东海当中一撤,那我大周岂不是要白白损失掉一次剿灭吴国有生力量军的大好机会。”

    姬千炳说的有些激动,以至于有些喘不过气了,稍微舒展了一下,猛吸了一口气后,姬千炳接着道:“小侄建议,再丢个十里地给吴国人,让吴国部分军队孤军深入,然后一举包围住,只是围而不打,不断消耗吴国的前来增援的军队,甚至还有一定可能可以让吴国从其国内再次调兵前来,给我大周虎狼之师一个大败吴国的机会,让吴国此后二十年无力犯我海疆,此计小侄看自一本古老的兵书,上面说此计曰:围点打援。两位叔叔考虑一下。”

    一旁的杨言对于姬千炳的建议有些不屑,他是大周江北守备大营枢密使,有自己带兵打仗的一套。

    且不说这围点打援耗时耗力,需要的时间太长,而且很容易将战争的规则扩大到国战的规模。

    此次吴国之所以敢主动进犯,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周北方那场战争调走了江北等地的大批精锐,所以靠剩下的这些几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新兵,想要围点打援真的不一定能成。

    而一听完姬千炳的话,长孙东海便不淡定了,他比杨言和姬千炳将建南一地的长治久安看的更重。而要是真的照姬千炳这样做了,那么吴国或许未来二十年无力侵犯大周海疆建,可是也会使建南郡未来数年之中再无宁日。

    而这无疑会让他这些年来在建南所做的一切化作泡影,那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于是,他冒着得罪两人的危险,站起身来,猛地拍了一下桌子,道:“此事不可,倘若如此,这建南一地,甚至大半个江北将再无宁日。”

    长孙东海清了清嗓子,又接着道:

    “鉴于这些,下官建议围而不打,然后派水师不惜一切代价击退吴国人的水师,将吴国人困死在海防要塞当中,那时候我们再派细作去吴国国内散播谣言,让吴国的老皇帝起疑,到时候老皇帝担心吕瀚文和穆池反叛,必定会主动请和,那时候我大周就可以乘机和吴国人签订合约,狠狠地勒索那位吴国老皇帝一次。”

    杨言听罢,缓缓坐了下来,沉思了一小会,长孙东海的这个建议在他看来很不错,只是在杨言看来这个建议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至少想要击退吴国的水师并不是那么容易。

    ……

    虽然天已经接近正午,但是商议还在继续,连饭食也被杨言提前吩咐过不许送进来……

    老王爷的书房外,宋虎打了个哈欠,觉得实在是无聊,于是不由自主地就拿出了怀里的那本蒙上了书皮的书,津津有味的翻阅起来。

    而书房里,老王爷已经提起一支毛笔,轻轻从砚台上划过,蘸起浓郁的墨汁,在华子清的手掌写下两个簪花小楷,正是“侍卫”二字。

    接着,老王爷语重心长地对着华子清道:“接下来的这段日子,你去玉儿身边做一个侍卫吧。这妮子心中有事,只要你去帮本王问出来,然后告诉本王,本王重重有赏。”

    华子清一听,立刻就明白了这是老王爷准备让自己去江陵郡主身边做一个“内奸”。

    当然,名义上自己是侍卫,保护江陵郡主姬玉的安全,其实是让自己暗中监视,随时禀报江陵郡主的情况。

    虽然他心中不喜这样做,但是他也不想老王爷为了那位郡主的事担忧这么长时间,真心想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是,王爷!”华子清再次拜道。

    就在此时,华子清发现老王爷笑着的眉宇间浮现一丝忧郁,不知何故。

    只见老王爷开口道:“起来吧,现在就去玉儿那。”

    华子清缓缓从地上站起,他在书房里的表现虽然做作了些,可是他并不这样想。

    杀人在大周刑法中本就是重罪,更何况自己杀的是一县县令,朝廷命官,处以极刑罚也不为过。

    可是,老王爷既然挑明了这件事,那么只要老王爷还在,并且他还在为老王爷办事,那么这件事就会石沉大海不会被人翻出来。

    所以这天大的恩情,也值得华子清这样做。

    退出了书房后,华子清的脸上洋溢着一股春风化雨般的笑意,下山之后这么长时间,他就没像今天这样高兴过。

    而华子清退出书房后,老王爷又走回自己的书桌旁,铺开一张白色的上品宣纸,写了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写完之后,老王爷抬起头,淡淡地道了一句:“年轻人,莫要让本王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