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将
字体: 16 + -

第一章道士下山

    大周正德十一年,天降乱星,周皇驾崩。

    新皇登基,拟定先皇谥号为“景”,称周景帝,改元正统。

    正统元年,大周江南的一个山谷中,一个背着婴孩的中年剑客迎击着大周的上千铁骑。

    剑客身上已经沾满了鲜血,有他敌人的,也有他自己的。

    “这是在逼我啊!”剑客低喝了一声。

    只见那剑客疲惫的双眼逐渐闭上,然后抬手就是一剑,分化出无数剑光。那一道道剑光,仿若九天银河倾泻。剑气沉浮四射,扫荡着周围的一切。但凡笼罩之处,草木成屑,山石崩裂。

    首当其冲的大周铁骑被剑气所覆盖后,只来得及发出一阵惨叫声,然后就连人带马被剑气切割成肉屑,飞溅的到处都是,整个山谷顷刻间一片死寂。

    半日后,当江南守备大营枢密使,宋国公宋开疆带着数万兵马赶到的时候,却只见到了尸横遍野。

    即使这位老将军身经百战,可是见到这悲惨的一幕,心中依然胆寒,不由叹道:“人力终有穷尽时,奈何卿本神人也。”

    十六年后……

    云雾缭绕的古华山中,有一个门派,名字叫做古华派。

    古华派的祖师爷曾经说过一句话:“天下九宗,古华为中。”

    是的,天下一共有九大修行门派,古华派正好是排名第五。

    古华山地处江南之地,平日里香火旺盛。

    这是因为古华派的弟子从小就在山中修行,到了十六岁就会下山,救济万民。

    “子清,今日四月初八,正好你十六岁,该下山去了。”

    子清,就是华子清,古华派第六十代弟子。

    而说话的则是他的师傅,古华派白云峰的峰主,古华派掌教的小师弟吴剑。

    “可是,师傅,天下虽大,徒儿该去哪里?还请师傅赐教!”

    华子清说的是实话,他从小就生活在古华山山上,除了到半山腰的酒铺里给师傅吴剑买酒外,就没有下过山了。

    所以对于古华山外面的事,他还停留在那些香客的言语中。

    “该去哪就去哪,问我干嘛,天下之大,还容不下你个华子清吗?”说完,吴剑扔下一把剑,一本书,就离开了。

    华子清眨了眨眼,觉得很无语:“师傅肯定是舍不得我。”

    说完眼光就瞥到了地上,然后眼睛就被地上的东西给吸引了,因为剑是吴剑的佩剑,书是华子清一直梦寐以求的经书《大道经》。

    这本经书据说是那位古华派的祖师爷编写的,现在古华派的弟子中,能够修行这本经书的只有掌门师伯那一峰的弟子,其他峰的弟子除了很少很少一部分,都是没有资格修行这本经书的。

    “师傅为了这本经书一定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华子清喃喃自语。

    然后,就毅然把经书捡起,把剑背起,决定下山了。

    华子清的样貌还算清秀,头上扎了个发冠,叉着一根被桐油浸泡过的的桃木枝,衣服是很普通的道袍,看起来就是一个年轻的小道士。

    吴剑站在峰顶,就这样默默地看着华子清下了古华山。

    事实上,那本经书是吴剑从掌门那里偷来的。而剑的话,正好吴剑前几天换了一把新剑,这把旧剑也就没什么用了。

    当然,这也算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下山的时候,华子清兴高采烈,感激涕零。

    但是到了山下的时候,他却懵了,到处都是路,到处都有人。

    又走了一段路后,到处都没有人,到处……又都没有了路。

    这一刻的华子清绝对是崩溃的,因为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而且一天了,啥都没有吃,肚子咕隆咕隆的。

    古华派弟子数百人,在山下历练的足有半数,可是天下之大,一两百人相对于茫茫人海来说也只是沧海百粟,微不足道。

    所以对于华子清来说,因为没有师兄们的带领,所以他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不由想着,华子清坐在道路旁,翻出了那本师傅留给他的《大道经》。

    只见映入眼帘的第一页上,写了这样一行话:“十六年前,江南之所,某处山谷,为师为你杀周兵三千,若子清你想知道真相,就去上阳王府看看吧。”

    看到这,华子清心神大震,他没想过吴剑会骗他,于是心中不由装了一个包袱。他小心翼翼地将那页纸撕下,一点一点的吞入了腹中。

    而吴剑的那句话,也被他牢牢记载了心底。

    他此刻已经坚定了自己这次下山的目标,那就是寻找十六年前的真相。

    他不再走那些偏僻的小道,而是迈步回头,走到了不远处的一条大道上。

    那条大道是官道,能够通往最近的城池。

    因为是官道,所以不允许普通人走。

    只是华子清身份不一样,他是古华派弟子,算半个官方的人,自然也就可以在官道上走了。

    天下九大修行门派,在几百年前因为抵抗北方蛮夷立下大功,就被当时的周景帝封为护国九宗,享受天下烟火,而且每年还有国库调拨专款支持。

    所以,能够加入九大宗门,也就意味着有了一个官方身份,而且很多地方官员对于九大宗门的弟子也会客客气气。

    毕竟九大宗门势大,连当今圣上也要忌惮三分。

    当然,这些地方官员不是怕这些修为低下的普通弟子,而是怕这些弟子身后的九大宗门。

    虽然从先朝周景帝登基以后,朝廷就开始削弱九大宗门,但这是九个庞然大物,又岂是说削就能削的掉的。

    所以,近三十年过去了,大周景帝驾崩了,新帝登基也有十七年了,九大宗门依然势大。

    甚至比起以前更加繁盛,连当今圣上的一些决策也要经过上三宗的同意才能得以实施。

    想到这,华子清便打定主意想京都,在他看来,那里有他对于这个世界的憧憬。

    所以他想要去京都施展自己的抱负。

    不过在去京都之前,他知道自己还需要去一趟上阳王府,找到十六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要让师傅为自己杀了三千人。

    夜深了,官道上没有任何声音,华子清不由感觉到了一丝冷意。

    这里离古华山已经有三十多里远了。

    一路顺风,没有丝毫意外。

    毕竟这里还是古华派的势力范围,强盗绝迹,民风儒雅。

    华子清行走在凄凄冷冷的官道上,有些乏了,两眼都快要睁不开了。

    于是乎,他索性就找了个地方,盘了一堆火,半躺在地上,拿出那本吴剑留给他的《大道经》。

    《大道经》的序言写的是关于修心的重要性和救济于民的责任。

    所以华子清看的很入迷,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代圣贤,教化万民。

    当然,华子清知道那很难,就算是祖师爷也只是做到了教化一方,却没有做到教化万民。

    “这怕是祖师爷这辈子最多大的遗憾吧!”华子清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修行分为聚气,星命,灵域,御空,无量,问道六大境界。

    其中聚气,星命,灵域是下三境,而御空,无量,问道三大境界号称上三境,御空境修士被尊为大师,无量境修士被尊为宗师,而问道境修士则被尊为大宗师。

    大宗师天下少有,每一位都是高高在上的“仙人”,即便是古华派也就只有当代掌教一位大宗师。

    华子清这些年一直没有开始修炼,而是观摩图书,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他已经把古华派自古以来积累的上千部古典全部背了下来。

    今天晚上是他第一次修行,但是一切都是那么的行云流水。

    很快,聚气就完成了,而且这第一次聚气,他就聚到了三重气,要知道,不少人修炼一个月也难聚到这么多气。

    华子清看了很多书,也知道能够一次聚三重气的自己是一位了不得的天才。

    但是一想到书里面说的那些一次聚气九重的盖世天才,他就有些失落。

    似乎丝毫不知道那种天骄几千年也难出一位。

    一夜没睡,华子清把修为愣是提高到了聚气八重。

    这样的速度,在修行者中绝对算得上是惊人的。

    一夜聚气八重,距离打开第一条主脉,成为星命差的也不远了。

    清晨的第一声鸟鸣时,华子清已经在官道上又走了十来里路。

    这一段的官道很窄,两侧险峻的山峰的突兀地把这条官道基本上盖住了。

    “这个家伙有点意思……”

    在一个华子清没有注意到的角落里,她等了一整晚。

    婀娜多姿,却不染尘世浮华,风华绝代,却不妖媚流连。倾国倾城,却不风情万种。

    红衣如血,灿烂春阳……

    “这就是大长老说的那个天命之人吗?一夜聚气八重,也不算差!”她淡淡地说了一句,声音很小,只有她自己能听见,“既如此,那么就他了。”

    从小到大,她一直是一个执拗的姑娘,只要她认定的事,那就都不是事。

    一段时间前,她开始修炼百花宫的最高心法,却发现这心法要动情才能修炼,而百花宫的大长老在通过天机演算之后,便让花如意往南,遇到的第一个从未修行过,却能一夜成为天骄的人,就是她的天命。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