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围点打援
“大荣,要哪份你自己决定吧!”刘征把两份调令递给了徐荣。
徐荣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接了过来,两份调令差不多,只有些许区别第一份上面盖的是刘宠的王印,内容是封徐荣为鹰扬将军,另一份却盖着刘征的太子印,能给的官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子右卫率。
“殿下,我要这份!”徐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刘征麾下一个小小的卫率。一来徐荣本就是刘征招降的,又和刘征熟悉。二来,虽然刘征能给的职位低,但是潜力大啊!刘征现在可是太子,有朝一日等刘征上位了,那徐荣也会跟着飞黄腾达!而且刘征现在手下可能什么得力干将,投靠的越早,徐荣以后得到的回报也会越多!
“关于雁门关,你有什么想法?”刘征有些担忧地问道,说实话,刘征虽然决定出兵,但是怎么救乐进,怎么打鲜卑,刘征却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徐荣宽慰道:“殿下不用太担心,以我之见,鲜卑人现在围而不攻,一方面必然是因为吃不下雁门关,另一方面鲜卑人的目标很有可能正是我们的援军!”
“围点打援吗?”刘征喃喃道。这可是后世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经常使用的战术,刘征虽然也听过很多次,但是怎么破解却是一窍不通。
“殿下所言甚是!”徐荣没想到刘征能概括地这么妙,不由得对刘征又是高看一眼。
刘征摆了摆手,说道:“如何破解?”
“围点打援的一切都是围绕着那个‘点’来的,所以鲜卑人活动很受限。其次又要围,又要打援,这又导致兵力分散,兵力也比较固定!而且战术要求很高,必须得把所有的援军全部堵住,一旦有一只援军突破,那么就等于满盘皆输!”
“可是鲜卑多是骑兵,虽然分散,但是机动性并不差!”一直跟在刘征身边的姜杰质疑道。
“不!鲜卑是多少个部落的联军,互相之间恩怨纠葛数不清,机动性是不差,可是消息传递并不快!”刘征抬起头来看向徐荣,说道:“我要全歼这十万鲜卑!”
徐荣心中发苦,这刘征的野心可真大吧!十万鲜卑,还多是骑兵,全歼的难度系数可太高了。
“别急!雁门关里的粮草很多,等一等,等到一个消息传来,我们再出击!”刘征沉声道。
徐荣不知所以,也并没有出言反对,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
…………
刘宠兵进冀州之后,直接把兵线推进到了高阳一带,沿途仅仅受到了极小的反抗,也迅速地被刘宠平定了。
高阳是座小城,离张郃所在的安平不过半日路程,又依靠着三条河流,这三条河流全部都接通到幽州,故而粮草运输极为方便,其中的损耗也远比旱路小的多,更别提太史慈的水军稳稳地压住了北方的旱鸭子,粮草的安全性也大大的得到了保障。
“大王,鲜卑人入侵了!”陈宫递上了情报,这些天,暂管锦衣卫的,一直都是陈宫,无它,忠心尔!“太子殿下已经亲自带兵去迎敌了!”
这种事早在刘宠的意料之中,沉默许久之后,刘宠才问道:“他是怎么办的?”
“太子殿下带着东宫门卫,还有新降的徐荣,亲自去弛援乐进将军了。留下了二王子协同公与守城,同时太子殿下号令南匈奴出兵相助,说动了乌桓人往西增兵给东鲜卑压力!”
陈宫顿了顿,迟疑道:“要不要给太子增兵?”
刘宠摆了摆手,“不必了,要是连一群乌合之众都对付不了,他也就不用在当这个太子了!”
陈宫苦笑连连,明知道这是给刘征的一个考验,但是荀攸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可是一国之太子啊,万一出了点什么差池,后果可是不堪设想!不过想了想,陈宫也就释然了,刘征的本事还是摆在那里的,守住肯定是没问题的,抓住机会,也未尝不可痛击鲜卑!
鲜卑的鼎盛时期是檀石槐在的时候,在汉末三国这个时期真的不行,田豫和牵招这两个能力并不顶尖的两个人,硬是把鲜卑搞得分崩离析。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刘宠揉了揉太阳穴,显然现在刘宠的压力也不小。
“中山、常山两地已尽收入我军麾下,公达正在劝降张郃,乐平、赵国、广平等地还在观望,恐怕要等到我军与袁绍分出胜负才会有所反应!”
刘宠点了点头,随后继续盯住了地图。
“大王,为何还不进军呢?我军完全可以抢在袁绍之前迅速占据各个郡县!”典韦看向刘宠有些不解道。
“不急,个把城池罢了,先给袁绍也无妨!”
“大王,冀州富庶,占据越多的城池,能获得的粮草辎重也越多,为什么进军冀州之后,我军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驻扎在高阳不动,坐视袁本初抢占冀东诸郡?”不理解的不止是典韦,就连黄忠,也捉摸不透刘宠的想法。
幽州大军出征以来,可以说是风驰电掣,每日推进近百里,威震敌胆,可自从进入冀州以后,行军速度却是一降再降,每天晚起早歇。
“哈哈!”刘宠豪爽一笑,“袁本初原本只有一郡之地,能养活两万精兵已是极限,现如今没了韩馥的支持,两万精兵完全养不活,他必然要去抢占这些郡县,袁绍出自四世三公,不是流寇土匪,他不可能掠夺完城池就跑,必然会占据这些城池,可是袁绍的兵马一共就那么多,占领了那些郡县,兵力自然就会分散开来,到时候我军再逐步击破,袁本初如何抵挡?”
姜还是老的辣,刘宠统兵打仗多年,在战略眼光这上面,就连黄忠有时候也有所不如!
“大王英明!”众将无不躬身称颂,刘宠这一计可以说是阳谋,袁本初未必看不出来,但是就算他看出来了,他也必须往坑里跳,因为没有辎重,他的兵马在刘宠面前不堪一击,甚至会因为粮草哗变!
徐荣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接了过来,两份调令差不多,只有些许区别第一份上面盖的是刘宠的王印,内容是封徐荣为鹰扬将军,另一份却盖着刘征的太子印,能给的官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子右卫率。
“殿下,我要这份!”徐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刘征麾下一个小小的卫率。一来徐荣本就是刘征招降的,又和刘征熟悉。二来,虽然刘征能给的职位低,但是潜力大啊!刘征现在可是太子,有朝一日等刘征上位了,那徐荣也会跟着飞黄腾达!而且刘征现在手下可能什么得力干将,投靠的越早,徐荣以后得到的回报也会越多!
“关于雁门关,你有什么想法?”刘征有些担忧地问道,说实话,刘征虽然决定出兵,但是怎么救乐进,怎么打鲜卑,刘征却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徐荣宽慰道:“殿下不用太担心,以我之见,鲜卑人现在围而不攻,一方面必然是因为吃不下雁门关,另一方面鲜卑人的目标很有可能正是我们的援军!”
“围点打援吗?”刘征喃喃道。这可是后世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经常使用的战术,刘征虽然也听过很多次,但是怎么破解却是一窍不通。
“殿下所言甚是!”徐荣没想到刘征能概括地这么妙,不由得对刘征又是高看一眼。
刘征摆了摆手,说道:“如何破解?”
“围点打援的一切都是围绕着那个‘点’来的,所以鲜卑人活动很受限。其次又要围,又要打援,这又导致兵力分散,兵力也比较固定!而且战术要求很高,必须得把所有的援军全部堵住,一旦有一只援军突破,那么就等于满盘皆输!”
“可是鲜卑多是骑兵,虽然分散,但是机动性并不差!”一直跟在刘征身边的姜杰质疑道。
“不!鲜卑是多少个部落的联军,互相之间恩怨纠葛数不清,机动性是不差,可是消息传递并不快!”刘征抬起头来看向徐荣,说道:“我要全歼这十万鲜卑!”
徐荣心中发苦,这刘征的野心可真大吧!十万鲜卑,还多是骑兵,全歼的难度系数可太高了。
“别急!雁门关里的粮草很多,等一等,等到一个消息传来,我们再出击!”刘征沉声道。
徐荣不知所以,也并没有出言反对,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
…………
刘宠兵进冀州之后,直接把兵线推进到了高阳一带,沿途仅仅受到了极小的反抗,也迅速地被刘宠平定了。
高阳是座小城,离张郃所在的安平不过半日路程,又依靠着三条河流,这三条河流全部都接通到幽州,故而粮草运输极为方便,其中的损耗也远比旱路小的多,更别提太史慈的水军稳稳地压住了北方的旱鸭子,粮草的安全性也大大的得到了保障。
“大王,鲜卑人入侵了!”陈宫递上了情报,这些天,暂管锦衣卫的,一直都是陈宫,无它,忠心尔!“太子殿下已经亲自带兵去迎敌了!”
这种事早在刘宠的意料之中,沉默许久之后,刘宠才问道:“他是怎么办的?”
“太子殿下带着东宫门卫,还有新降的徐荣,亲自去弛援乐进将军了。留下了二王子协同公与守城,同时太子殿下号令南匈奴出兵相助,说动了乌桓人往西增兵给东鲜卑压力!”
陈宫顿了顿,迟疑道:“要不要给太子增兵?”
刘宠摆了摆手,“不必了,要是连一群乌合之众都对付不了,他也就不用在当这个太子了!”
陈宫苦笑连连,明知道这是给刘征的一个考验,但是荀攸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可是一国之太子啊,万一出了点什么差池,后果可是不堪设想!不过想了想,陈宫也就释然了,刘征的本事还是摆在那里的,守住肯定是没问题的,抓住机会,也未尝不可痛击鲜卑!
鲜卑的鼎盛时期是檀石槐在的时候,在汉末三国这个时期真的不行,田豫和牵招这两个能力并不顶尖的两个人,硬是把鲜卑搞得分崩离析。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刘宠揉了揉太阳穴,显然现在刘宠的压力也不小。
“中山、常山两地已尽收入我军麾下,公达正在劝降张郃,乐平、赵国、广平等地还在观望,恐怕要等到我军与袁绍分出胜负才会有所反应!”
刘宠点了点头,随后继续盯住了地图。
“大王,为何还不进军呢?我军完全可以抢在袁绍之前迅速占据各个郡县!”典韦看向刘宠有些不解道。
“不急,个把城池罢了,先给袁绍也无妨!”
“大王,冀州富庶,占据越多的城池,能获得的粮草辎重也越多,为什么进军冀州之后,我军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驻扎在高阳不动,坐视袁本初抢占冀东诸郡?”不理解的不止是典韦,就连黄忠,也捉摸不透刘宠的想法。
幽州大军出征以来,可以说是风驰电掣,每日推进近百里,威震敌胆,可自从进入冀州以后,行军速度却是一降再降,每天晚起早歇。
“哈哈!”刘宠豪爽一笑,“袁本初原本只有一郡之地,能养活两万精兵已是极限,现如今没了韩馥的支持,两万精兵完全养不活,他必然要去抢占这些郡县,袁绍出自四世三公,不是流寇土匪,他不可能掠夺完城池就跑,必然会占据这些城池,可是袁绍的兵马一共就那么多,占领了那些郡县,兵力自然就会分散开来,到时候我军再逐步击破,袁本初如何抵挡?”
姜还是老的辣,刘宠统兵打仗多年,在战略眼光这上面,就连黄忠有时候也有所不如!
“大王英明!”众将无不躬身称颂,刘宠这一计可以说是阳谋,袁本初未必看不出来,但是就算他看出来了,他也必须往坑里跳,因为没有辎重,他的兵马在刘宠面前不堪一击,甚至会因为粮草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