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汉末宗亲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涿郡

    “伯圭,你是怎么认识我父王的?”

    “回世子,末将被乌桓人包围,幸好大王及时赶到,救下了末将,于是末将就跟了大王。”

    “哦。伯圭不必多礼,私下叫我安民就行。”

    “诺。”

    “伯圭,听说你和刘备曾经一起师从于卢植大人?”

    “回世子,末将确实和刘备一同拜卢植大人为师。”

    “那刘备这个人怎么样?叫我安民就好。”

    “回世子,刘备这个人,虽然有些不学无术,远不如他的同宗兄弟刘德然。但是人不错,很仗义,对人也很宽和,这一点倒是和世子很相似。”

    “原来如此,那刘备真的是宗亲吗?”

    “回世子,这末将就不清楚了,但是刘备的确出身涿郡刘氏,祖父当过东郡范令。”

    “哦。”

    ……

    刘征对于刘宠安排自己去招降黄巾军的任务没有任何异议,但是要求公孙瓒这个和自己一起去。刘宠欣然是同意了。

    而刘征和公孙瓒在这几天也混熟了,也知道了一些公孙瓒的事。

    公孙瓒出自幽州的公孙世家,但是公孙瓒他妈出身不太行,而汉代呢,“子凭母贵”,所以公孙瓒虽然出身大家族,但是只能担当一个小吏。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孙瓒长得帅,又有才,很快就得到了太守的赏识,然后这个太守就把自己女儿嫁给他了。后来也就是在这个太守的帮助下,公孙瓒拜了卢植为师。

    所以说啊,同志们,长得帅,真的很重要!

    同样的,通过公孙瓒,刘征也知道了不少关于幽州的事,就比如公孙度就和公孙家没有半毛钱关系,以及一些上面那些关于刘备的事。

    刘征这次带了三千陈国卫,七千征北军,合计一万人,还有新来的公孙瓒一起南下。毕竟只是招降管亥,带这万余人足够了。

    而南下,就要路过涿郡。其实当然可以不过涿郡。但是刘征就是想要去见一见那位自己的“远房亲戚”的老家。刘征当然不知道刘备家在哪,但这不还有刘备的“老同学”公孙瓒嘛!

    虽然公孙瓒也没来过刘备他家,但是多多少少还知道个大概,一路打听加询问,最后好不容易是找到了刘备的老家——刘家庄。

    这刘家庄坐落在大山脚下,约有百余户人家,房屋依山建立,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而现在正值食时,所以有着寥寥炊烟升起。

    刘征一行近万人,早就引起了村民的注意。

    “刘家庄里正—刘元起见过将军。”一名六旬老者带着几十个衣衫褴褛的村民出来拜见刘征,眼神中尽是畏惧之色。

    俗话说“匪过如箅,兵过如剃”,军队一旦劫掠起来,可比土匪狠多了,寻常的土匪只会劫掠一些钱财,女人,而军队说不定就屠村了。

    但是刘征显然不是凶恶的歹徒,并没有劫掠这个小村子的打算。“在下陈王世子—刘征。”

    “原来是陈王一脉,老朽亦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村里的百姓大多也都是中山靖王一脉,后来因为祖上犯了过错被贬到这里,现如今安居于此数百年了。”

    听到刘征是陈王一脉之后,老头立刻来精神了,不厌其烦地和刘征介绍起刘家庄的历史来,希望刘征能看在宗族关系上,不要伤害村民,毕竟大伙都是汉室宗亲。

    可是几百年过去了,刘氏开枝散叶,更可况是那位种马宗亲中山靖王呢,这全天下的汉室宗亲未免太多,向刘家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十分淡薄的宗亲更是多不胜数。

    “在下有一位好友,刘备、刘玄德,不知道是不是老丈村里的?”

    “世子说的是大耳娃吧,他是老朽的侄子辈的,小时候还是老朽教他识的字,后来又是老朽资助他去卢植大人那里读的书。前几年出去闯荡了,只留下一个瞎眼老娘和夫人在家。也不知道现在混的怎样了!”

    听到刘备还有老母和夫人在家,刘征顿时来了兴趣,在刘元起的带领下,刘征来到了刘备家里。

    刘备家在村子的东南角,土坯砌的墙,三间小屋,已经是破败不堪了,大门也已经干裂了,但是小院里却很干净。看得出来,刘备的这位原配夫人还是很勤惠的。

    还没等刘征到屋里,刘备的老母亲就已经在刘备夫人的搀扶下,亲自出来迎接刘征了。

    “老妇刘氏拜见世子。”说完就要拜下去。

    刘征可没有让一位老人向自己行大礼的习惯,赶忙亲自上前搀扶起这位老人,说道“玄德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不必多礼。”

    纵览三国,刘征最喜欢的是枭雄曹操,但是这位素未谋面的皇叔却是刘征最佩服的人。

    刘备什么出身?除了一个“皇叔”的名头,几乎没有任何背景,早年更是家里的亲戚帮忙才有钱念的书,后来一度靠织席贩履为生。而曹操背靠曹家、夏侯家;孙家也是历经父兄三代才有的东吴。只有刘备全靠自己一人一双手开创了蜀汉。反观汉末其他的宗亲,如刘焉、刘虞、刘表全都没能成大事!

    被刘备的老母亲和刘备的夫人带到屋里,刘征一眼就看到了屋里有一个小祭台,上面有着中山靖王一脉的牌位,牌位前面还有一个小香炉,里面有着不少的香灰。

    刘征既然是登门拜访,就的有客人的样子,亲自给刘备这一脉的老祖宗上了香,还祈祷了几句,祈祷的内容当然是希望刘备的列祖列宗保佑自己能功成名就了。

    西屋是刘备平日里干活的地方,现在还有不少的毛竹、芦苇,以及一些草鞋,斗笠以及席子。

    这可是大汉皇叔亲手做的,刘征挑选了一个斗笠,乐滋滋地戴到了头上。

    公孙瓒也拿了一个,看着斗笠,公孙瓒突然叹了一口气,虽然刘征不知道公孙瓒具体想起了些什么。但是这种感觉刘征也还是体验过的,前世工作的时候,想起大学四年和舍友的种种,心中那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不言而喻。

    刘备的老母亲和夫人把刘征带到了刘备住的东屋。刘备这屋也不咋地,被褥虽然干净,但还是能看得出来相当的破旧,家具也明显是有不少年头了,一点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了,不过却是一尘不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刘备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最后不得不离家而去,闯荡四方。

    还没等刘征开口,刘备的老母亲就带着哭腔问了:“敢问世子,我儿现在怎么样了?”看得出来,老人家很怕刘征是来报丧的。这个时候,就连刘备的夫人,也不敢抬头看向刘征,生怕刘征说出噩耗。

    “老夫人不必担心,玄德现在过得很好,我要没记错的话,玄德此前在大将军何进麾下当将军,立了战功,现在在下密当县丞。过得好着呢。”

    听到刘征这么说,老夫人就放心了,但是接着又骂道刘备几年了也不知道回来看看。

    接着刘征又和老妇人说了很多关于刘备的事,比如什么怒鞭督邮之类的,硬是把公孙瓒都唬得一愣一愣的。

    公孙瓒虽然不知道刘征认不认识刘备,但是却坚信刘征不可能对很多事都知道的这么清楚。关键问题是很多刘征说出来的事,按照公孙瓒对刘备的了解,刘备是真的干的出来的。这可就让公孙瓒大吃一惊了。

    刘征虽然没见过刘备,但是刘征读过三国啊,对于刘备这位自己喜欢的角色还是很了解的。

    刘备黄巾立功之后,当了个小县令,后来怒鞭督邮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弃官逃亡之后,又碰到何进募兵,刘备又加入何进,立下功劳之后,当过下密县丞,不久又弃官当了高唐尉,高唐令,一直到后来投奔公孙瓒。

    最后,刘征留了些许钱财给刘备的母亲和夫人之后,刘征就带着公孙瓒离开刘备的家了。同样的刘征也给刘家庄留下了不少钱财。

    吩咐老夫人不用送自己等人之后,刘征走出了刘备家。而这时跟在刘征后面的刘元起却突然骂了刘备一句“不孝”,就连公孙瓒听到这话也赞同的点了点头,认为自己看错了刘备。

    汉代人才的选拔用的是“举孝廉”这个制度,那想必“孝”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了。当然“举孝廉”也有大问题,这里先不说了。

    古人讲究一个“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刘备离家而去,也没说去哪,这么多年却毫无音讯,也没有安置好自己的母亲,有了成就却没有接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去享福,反而忘了她们,确实算是不孝之徒了。

    刘征没有纠结于这个问题,反而问向刘元起:“本世子听说你们村的刘德然一向有才能,不知老丈可否为我引荐一下?”

    这时候,刘元起的脸上已经笑出了花:“德然正是老朽的儿子,担不得世子这样夸赞,不过是空读过几本书罢了。德然现在还在地里干活,我这就把他叫来。”

    说完,刘元起就跑了,刘征第一次发现,这老头一把年纪了,还能跑这么快。

    没要多久,刘元起就带着一个黝黑,手脚宽大,指节上都是老茧的中年人来了。

    “刘德然见过世子。”

    东汉三字的名字是贱名,所以刘备这一脉又多破落由此也可见。

    刘德然原来也当过官,但是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所以辞官回家种地了。

    刘征考校了一番之后,发现这个刘德然确实不错,更重要的是,刘德然出身“基层”,知道老百姓是多么不容易,刘征有些事需要这样的人来做。

    而刘德然虽然辞官了,但试问谁不想功成名就呢?来的路上听自己的爹说,就连读书时天天遛狗的刘备都当县丞了,刘德然怎么能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呢!再加上陈王名声确实不错,刘德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入刘征麾下。

    此间事了,刘征带着公孙瓒和刘德然准备走了,却没想到刚上马,刘备的那位夫人居然赶了出来,拿着一封信,递给刘征,泪眼婆娑,说道:“还请世子下次见到玄德时,把这份信交给玄德。”

    刘征叹了一口气,在刘征的印象里,刘备的夫人中并没有眼前的这位,而眼前此人,算不上漂亮,但是身体健壮,并没有早逝的迹象。

    同样的,关于刘备的记载里,除了早年经历,也鲜有刘备母亲的记载,显然,刘备是忘了这两个人。当然也不排除遭遇了兵祸,整个村子都不存在了的原因。

    刘征并不打算伤这位女子的心,点了点头,说道:“好,我下次遇到玄德时,一定会把这份信交给他。”说完,刘征带着人马开动了,身后传来了女子悲戚的哭泣声。

    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谁又注意到了这万骨背后,更多的是他们悲戚的妻子,伤心的母亲,哭泣的儿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