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匈奴之患
“朕听闻爱卿素有才能,如今边疆烽烟四起,匈奴在北疆肆虐,不知爱卿可有妙计为朕解决心头之患?”
这可不是刘宏随便出的题,自从黄巾之乱以来,以于夫罗为首的匈奴就打着帮助汉室镇压叛乱的名头,领兵来到中原,谁知道,这于夫罗刚走,他爹老单于就被杀了,于是乎这于夫罗就在北地劫掠。现在弄得朝廷是焦头烂额。这于夫罗不少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他有个儿子,叫刘豹。也就是说于夫罗是汉赵帝刘渊的祖宗。
刘征听完暗中一喜,北疆的祸患他也不是没和皇甫嵩讨论过,心中早已是有了对策。更何况后世无数的朝代都在北疆问题上拿出无数的计策。但是刘征还是思索了一番,组织了一下语言。
“陛下,文武两策可定北疆。”
“哦?贤侄速速说来。”听到刘征有两条计策,刘宏来了兴趣,连称呼都变成了贤侄。
“文策是内部分化,大封诸王。匈奴是游牧聚落组成的国家。单于并不像陛下,陛下金口玉言,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朝堂诸公没有异议。而单于说出来的话,匈奴各部不一定会接受。所以匈奴各部自古以来就仇杀绵延不绝,内部混乱不堪。现在,匈奴各部也不是一条心,如今恰逢单于于夫罗不在,匈奴王庭混乱初见端倪,只要陛下多铸几个单于金印,分发给各部,那么匈奴人必然会为了单于之位争夺不断,而于夫罗也不得不回去平叛,而他回去只会使得匈奴更乱。”
还没等到刘征说完,站在刘宏附近的红衣朝服的文官就已经激动得连连拍手了。“陛下,此计甚妙。”身为文官,对于权术最为了解。自然是想通了刘征计策中的妙处。“力分则薄”,只要多印几颗金印,匈奴之间必然会为了单于之位,大打出手。此前大汉只想过如何从外部击溃匈奴,却没想到从内部瓦解敌人。而那黑色朝服的武官,更是对刘征的武策来了兴趣,问“不知世子殿下的武策又是什么?”
“武策更是简单,匈奴人不会耕种,全靠放牧,所以只要等到秋天,遣一支百战精锐,皆用轻骑,深入塞北,放火焚烧草场。没了草场,匈奴人自然能靠动物的尸体活过冬天,但是他们的牛羊不行,没了草,他们的牛羊就会被饿死,来年开春他们就没了食物。甚至都不用等到来年开春,冬天他们都有可能熬不过去。此时只要边关大军严守关隘,匈奴人必将不战自溃。”
黑服武将倒吸了一口凉气,好一招绝户计。不杀匈奴一人,却能让匈奴死伤无数。大汉不是没烧过匈奴草场,但那都是为了别的战略目的而做的。很多人都没有想的那么远。大战之时,有谁愿意辛辛苦苦凑出一对百战精锐去后方烧火,而不是顶在一线呢?而刘征的计策却是只有这一支部队,采用精骑,更是来去如风。相比出城野战,汉军更擅长固守城池,匈奴人不善攻城这是众人皆知的。让汉军打野战那汉军可能远不如匈奴,但你要说打守城战,汉军一个能打匈奴不止十个。
这就不得不说到大汉和匈奴的将军和士卒的差距了。大汉的将军都是有着家传武学的人,这些武学经过了数代人的改良,已经精良化了。而匈奴的将军不过是粗浅的功夫。所以大汉的将军,尤其是练出真气的,打匈奴的将军都能一个打两甚至能一个打三个。但是寻常士卒就不行了,匈奴人吃肉长大的,比起吃米面的汉人要壮实很多。寻常汉卒却又难以打得过寻常匈奴士卒。武帝之时,屡征匈奴,难以取得战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倘若不是卫霍二人以及当时的将军们实力远超匈奴,恐怕汉军的伤亡会更加惨重。
话说回来,听完刘征的文武两策,刘宏本来苍白的脸色已经有点泛红了。这也不能怪刘宏啊,毕竟刘征这个计策太狠了,很有可能祸害大汉几百年的匈奴就有可能被这两条计策给整死。到时候,刘宏可就算是完成了刘彻也没做到的事。那他岂不是“千古名君”?远超了汉武大帝?嚯嚯,这哪个皇帝听了能不心动?
当然了,刘宏也不可能完全听信刘征。刘宏抬了抬手,身边的小男孩很懂事的过来把刘宏扶了起来。刘宏做起来后,看向了两个站在身旁的官员:
“王司徒,朱郎将,你们两人意下如何?”
听到刘宏喊出二人的姓和官职名,刘征已经猜到了他们是谁。红衣文官朝服的王司徒,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拿出了美人计,弄死了董卓的司徒王允。而姓朱的郎将,除了汉末三将的朱儁,还能是谁?
朱儁自然不会示弱“陛下,倘若只是防守,末将定不会放一个匈奴过关。”王允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此计若成,匈奴恐怕就要被北方的其余部族灭族。如果没成,也对大汉造成不了什么损失。而且此计无论成功与否,都能大大地打击匈奴,百年之内难以对大汉造成威胁。但是当务之急是平定叛乱,所以......”王允没有再说下去了。
听到两个能臣的这么一番话,刘宏的心也是彻底定了下来。此计可行,但是现在不行。而眼下自己的身体恐怕是难以等到那个时候。强行征战匈奴恐怖天下会大乱。看了看自己身旁的小男孩,刘宏宠爱地摸了摸他的头。说道:
“千古明君还是留给你来做吧。”
但是这小男孩却不是很聪明,只是呆呆地说了一句“诺。”刘宏不由得叹息了一声,这刘辩才能太低下了。实在是难以接任皇位,倒是那次子刘协有些聪明劲,可惜年纪太小了。朕的身体恐怕难以撑到那个时候。这刘征倒是聪慧至极,可惜不是朕的儿子。想到这刘宏居然有点嫉妒刘宠了。
考验完了,自然就得给刘征赏赐了。思索一会,刘宏说道:
“现在天色已晚,安民也不是外人,等会就和朕一起服用晚膳,今夜也就住在宫内吧。”
此话一出,无论是王允还是朱儁脸色都是一变。这不合礼数,但是刘宏又有言在先,“都是自家人”,这话意思是这是自己家事。这又让两位外臣无法反驳。两人都猜不到,刘宏到底在想什么?
倒是刘征自己没明白住在皇宫内是一件多么不得了的事,心里犯嘀咕“这刘宏怎么这么小气?不赏个什么彻侯就算了,官升三级也行,怎么连钱也不打发一点。本来还想再洛阳消费一番,这没钱怎么消费?”
这可不是刘宏随便出的题,自从黄巾之乱以来,以于夫罗为首的匈奴就打着帮助汉室镇压叛乱的名头,领兵来到中原,谁知道,这于夫罗刚走,他爹老单于就被杀了,于是乎这于夫罗就在北地劫掠。现在弄得朝廷是焦头烂额。这于夫罗不少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他有个儿子,叫刘豹。也就是说于夫罗是汉赵帝刘渊的祖宗。
刘征听完暗中一喜,北疆的祸患他也不是没和皇甫嵩讨论过,心中早已是有了对策。更何况后世无数的朝代都在北疆问题上拿出无数的计策。但是刘征还是思索了一番,组织了一下语言。
“陛下,文武两策可定北疆。”
“哦?贤侄速速说来。”听到刘征有两条计策,刘宏来了兴趣,连称呼都变成了贤侄。
“文策是内部分化,大封诸王。匈奴是游牧聚落组成的国家。单于并不像陛下,陛下金口玉言,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朝堂诸公没有异议。而单于说出来的话,匈奴各部不一定会接受。所以匈奴各部自古以来就仇杀绵延不绝,内部混乱不堪。现在,匈奴各部也不是一条心,如今恰逢单于于夫罗不在,匈奴王庭混乱初见端倪,只要陛下多铸几个单于金印,分发给各部,那么匈奴人必然会为了单于之位争夺不断,而于夫罗也不得不回去平叛,而他回去只会使得匈奴更乱。”
还没等到刘征说完,站在刘宏附近的红衣朝服的文官就已经激动得连连拍手了。“陛下,此计甚妙。”身为文官,对于权术最为了解。自然是想通了刘征计策中的妙处。“力分则薄”,只要多印几颗金印,匈奴之间必然会为了单于之位,大打出手。此前大汉只想过如何从外部击溃匈奴,却没想到从内部瓦解敌人。而那黑色朝服的武官,更是对刘征的武策来了兴趣,问“不知世子殿下的武策又是什么?”
“武策更是简单,匈奴人不会耕种,全靠放牧,所以只要等到秋天,遣一支百战精锐,皆用轻骑,深入塞北,放火焚烧草场。没了草场,匈奴人自然能靠动物的尸体活过冬天,但是他们的牛羊不行,没了草,他们的牛羊就会被饿死,来年开春他们就没了食物。甚至都不用等到来年开春,冬天他们都有可能熬不过去。此时只要边关大军严守关隘,匈奴人必将不战自溃。”
黑服武将倒吸了一口凉气,好一招绝户计。不杀匈奴一人,却能让匈奴死伤无数。大汉不是没烧过匈奴草场,但那都是为了别的战略目的而做的。很多人都没有想的那么远。大战之时,有谁愿意辛辛苦苦凑出一对百战精锐去后方烧火,而不是顶在一线呢?而刘征的计策却是只有这一支部队,采用精骑,更是来去如风。相比出城野战,汉军更擅长固守城池,匈奴人不善攻城这是众人皆知的。让汉军打野战那汉军可能远不如匈奴,但你要说打守城战,汉军一个能打匈奴不止十个。
这就不得不说到大汉和匈奴的将军和士卒的差距了。大汉的将军都是有着家传武学的人,这些武学经过了数代人的改良,已经精良化了。而匈奴的将军不过是粗浅的功夫。所以大汉的将军,尤其是练出真气的,打匈奴的将军都能一个打两甚至能一个打三个。但是寻常士卒就不行了,匈奴人吃肉长大的,比起吃米面的汉人要壮实很多。寻常汉卒却又难以打得过寻常匈奴士卒。武帝之时,屡征匈奴,难以取得战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倘若不是卫霍二人以及当时的将军们实力远超匈奴,恐怕汉军的伤亡会更加惨重。
话说回来,听完刘征的文武两策,刘宏本来苍白的脸色已经有点泛红了。这也不能怪刘宏啊,毕竟刘征这个计策太狠了,很有可能祸害大汉几百年的匈奴就有可能被这两条计策给整死。到时候,刘宏可就算是完成了刘彻也没做到的事。那他岂不是“千古名君”?远超了汉武大帝?嚯嚯,这哪个皇帝听了能不心动?
当然了,刘宏也不可能完全听信刘征。刘宏抬了抬手,身边的小男孩很懂事的过来把刘宏扶了起来。刘宏做起来后,看向了两个站在身旁的官员:
“王司徒,朱郎将,你们两人意下如何?”
听到刘宏喊出二人的姓和官职名,刘征已经猜到了他们是谁。红衣文官朝服的王司徒,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拿出了美人计,弄死了董卓的司徒王允。而姓朱的郎将,除了汉末三将的朱儁,还能是谁?
朱儁自然不会示弱“陛下,倘若只是防守,末将定不会放一个匈奴过关。”王允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此计若成,匈奴恐怕就要被北方的其余部族灭族。如果没成,也对大汉造成不了什么损失。而且此计无论成功与否,都能大大地打击匈奴,百年之内难以对大汉造成威胁。但是当务之急是平定叛乱,所以......”王允没有再说下去了。
听到两个能臣的这么一番话,刘宏的心也是彻底定了下来。此计可行,但是现在不行。而眼下自己的身体恐怕是难以等到那个时候。强行征战匈奴恐怖天下会大乱。看了看自己身旁的小男孩,刘宏宠爱地摸了摸他的头。说道:
“千古明君还是留给你来做吧。”
但是这小男孩却不是很聪明,只是呆呆地说了一句“诺。”刘宏不由得叹息了一声,这刘辩才能太低下了。实在是难以接任皇位,倒是那次子刘协有些聪明劲,可惜年纪太小了。朕的身体恐怕难以撑到那个时候。这刘征倒是聪慧至极,可惜不是朕的儿子。想到这刘宏居然有点嫉妒刘宠了。
考验完了,自然就得给刘征赏赐了。思索一会,刘宏说道:
“现在天色已晚,安民也不是外人,等会就和朕一起服用晚膳,今夜也就住在宫内吧。”
此话一出,无论是王允还是朱儁脸色都是一变。这不合礼数,但是刘宏又有言在先,“都是自家人”,这话意思是这是自己家事。这又让两位外臣无法反驳。两人都猜不到,刘宏到底在想什么?
倒是刘征自己没明白住在皇宫内是一件多么不得了的事,心里犯嘀咕“这刘宏怎么这么小气?不赏个什么彻侯就算了,官升三级也行,怎么连钱也不打发一点。本来还想再洛阳消费一番,这没钱怎么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