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血雄兵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 妥协

    “报!匈奴大军约两万人押着一批百姓正向我军前进。”探子回到大营向赵云张辽汇报。

    “嘭!”

    赵云突然就拍了桌子,恼火道“烦不烦啊,又来这招,总是这样,身为军人为何就不敢和我正面一战!”

    “匈奴人经常用百姓要挟我军?”张辽问道。

    “早些年的时候是,每次打不过就用我们的百姓来充当挡箭牌,后来被报复怕了才签协约不这么干。现在估计是无计可施了就用来这招。当初就不应该停战,应该直接灭了匈奴。”

    无论是休利还是呼厨泉都不约而同的用了同一种做法就知道这会对雁门军产生多大的麻烦,楚轩在这一点上的软弱和无法逾越的观念被匈奴人抓得死死的。

    凭借这一点楚轩可以在民间得到极大的名声,可以占据舆论的高地,但在这个时代,这是格格不入的,缺乏传播的渠道,舆论的作用并不强。

    这几乎可以说是楚轩最大的破绽,但是却又没人能就此评价他是错的。

    戏志才和郭嘉曾经就这个进行过辩论,郭嘉最后也只能评价说楚轩非王者之资。

    而楚轩的理念也影响了雁门军,全军上下没人敢违背楚轩的意志而下狠手。

    “不管怎样,先去看看匈奴人究竟想干嘛。”

    “只能如此了。”

    赵云点齐人马,停在拦水坝前与两百步外的敌军对峙。

    招有效就不怕老,看见雁门军停下来没有进攻的想法呼厨泉心中一喜,赶紧招呼军师上前去谈判。

    但军师有意延迟了一刻钟,让赵云等人猜测他们的来意。

    谈判谁先急了谁就输了,所以哪怕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也要故作淡定。

    “赵云,可敢上来一谈。”军师骑马上前,在两军中间停下。

    “文远,交给你。”

    “小心。”

    赵云也来到中间,他没理由会怕一个文人。

    军师讲出谈判条件,他是带着诚意来的,条件并不苛刻,所以二人一番讨价还价后很快达成协议,匈奴方释放一千五百名百姓,而雁门军则要放弃对水源的控制。

    赵云黑着脸回到军中,“待会匈奴人会放百姓过来,接受安置好,然后就把拦水坝拆了。”

    “将军,这是为何?匈奴人现在已经出来了,为何不直接杀过去。”史阿质问道。

    “如果我下令杀过去,对面那上千名百姓的命就没了。”

    “成大事者怎能拘此小节,作为一名将军,怎么能如此妇人之仁。”

    “我是不是个合格的将军还轮不到你来评判,还有,我只能说你不懂什么是雁门军人。”说罢赵云径自回了军帐。

    张辽自然只好留下指挥士兵们接收百姓和拆除拦水坝。

    匈奴人也难得老实一回,在人数上没动手脚,搞完这些张辽就去向赵云汇报,赵云在帐内看书看得入神。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没什么,军校的时候记的笔记。文远,你是不是也觉得我们雁门军在这方面太过于仁慈。”

    张辽没有回答赵云,赵云继续说道。

    “但这是我最佩服主公的地方。当今天下诸侯,人人视百姓如猪狗,只有主公真正重视他们,爱护他们,可以为了百姓出生入死。

    他说过,保家卫国,护得百姓安宁才是一名军人的职责和追求,要以百姓的利益为重,而这也是他所做的和教我们这么做的。

    当年和师傅习武的时候,更多的是想闯出一番名堂,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现在我想做一个和主公一样的人。”

    “你已经做到了,主公,乃真英雄也。看来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张辽感叹道。

    如果楚轩在一定很欣慰,在他的影响下,赵云的思想觉悟已经发生转变,一名新时代军人已经诞生,这说明他想要改变这个时代的理想是有可行的,不是空谈幻想。

    “对了,这个办法行不通了有什么打算。”张辽问。

    “差不多了,准备攻城!”

    “这是为何?你不要乱来。”赵云的决定吓张辽一跳。

    “我是认真的,当然也只是佯攻,我们也要向匈奴人表示一下我们的态度,别以为我们雁门军是好欺负的。同时也可以探探敌人的情况,收集信息情报。

    如果不能把敌人逼出来,我们就要做好强攻的准备,无论它是多硬的骨头也要将它啃下。”

    赵云张辽各带一部分人马,大张旗鼓的发起攻城。

    高奴城虽然没有了城门,但是匈奴人在入口处堆放了大量的拒马以防止骑兵冲进去,这些东西骑兵很难处理。

    “传令下去,放慢攻城速度,注意减少伤亡,达到威慑就好,让夏侯兰加大弓箭压制,不要省箭。”

    在赵云攻城的同时,张辽也带着另一部分人在其余三个方向不断的机动袭扰,以便找出防守最薄弱的一面。

    不得不说呼厨泉是真的苟,即便是兵力大优仍是不敢出城围剿,龟缩于城里。

    赵云自找无趣后也只能收兵回营,不过张辽也收集了足够多的情报。

    西门由于直面雁门军大营的方向,防御力量最强,其余三个方向差距不大,不过北面的城墙是破损最为严重的。

    就在二人商量着如何从北面进攻的时候,他们期待已久的消息终于到了。

    楚轩在击溃河东的匈奴人当天就派出了通信兵追赶赵云,在去高奴的路上被张辽之前安排的哨兵发现并带了回来。

    赵云接过信很快就看完了,递给张辽。

    “我军于河东大胜匈奴,预计敌军会有两万残兵撤往高奴,我军有五千多人正在赶来的路上。”赵云兴奋地说。

    “这个消息来得太是时候了,城里的匈奴人我们解决不了,可以伏击这些撤退过来的匈奴人。既是溃兵,必定是分散的,只需要分出一部分就足以阻击。等主公赶,这局势就算瓮中捉鳖了。”

    赵云立即分兵,在晚上趁着夜色悄悄移动到高奴县城后方的山林之中,寻找合适的伏击点驻扎。

    张辽则据守着匈奴人西撤的要道,赵云不可能做到不让一个匈奴人逃过去,河东兵败的消息传到高奴,匈奴人一定会拼死突围。

    p.s:四十九,五十章已做修改,大家可以回去看过。自己真的好菜,写得真的不好,大家还想看下去吗?如果觉得不好,不想看下去我就不写了,我去练练再来发新书。也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被封掉,今天改简介都过不了,大家应该都懂我顾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