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隋唐当佞臣
字体: 16 + -

第一卷_57、赌一把

    杨玄感以李密的下策为上计,将引兵从汲郡渡河,围攻东都洛阳。唐祎到了河内,跑到东都报告杨玄感谋反之事。越王杨侗、民部尚书樊子盖很害怕,调兵防御。修武县百姓一起守住临清关,杨玄感无法过河,于是在汲郡南渡黄河,随之叛乱的人有很多,犹如街市一般。

    几天之后,驻兵于上春门,人数达到十几万。樊子盖命令河南赞治裴弘策抵抗,裴弘策战败。鏶、洛的父老乡亲们竞相送牛送酒,慰劳杨玄感。

    杨玄感屯兵于尚书省,见身后追随着无数,不免傲娇地慨叹:我身为上柱国,家里黄金巨万,到了既富且贵的地步,我一无所求。现在我不顾破家灭族,只是为了为天下人解倒悬之急,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罢了。

    百姓们奔走相告,纷纷投到军门请求效力,每天都有数千人。自己应该给樊子盖写封信,向他阵明利害关系,希望樊子盖能归顺于自己,然后率军进逼东都洛阳。

    呵呵,父亲杨素的眼光真毒,他评价自己说:“此儿不痴也!”可笑李密竟然这样说自己:“决两阵之胜,噫呜咄嗟,足以詟敌,我不如公。揽天下英雄驭之,使远近归属,公不如我。”

    大丈夫处世,当纵横天下,为民请命!

    现在刑部尚书卫玄,率众数万,从关中来援救洛阳。卫玄用步兵、骑兵二万,渡过鏶、涧来挑战。

    哼!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如果是丁坤率众来攻,我尚惧他三分,但卫玄这种夸夸其谈、志大才疏之辈,自己还真没把他放在眼里。

    长安宫中谨身殿。

    丁坤跌脚大呼道:“殿下,卫尚书虽然德高望重,但玩花样、耍诡计根本不是杨玄感的对手,如果全军覆没,没法向陛下交待?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提前知会微臣一声?”

    ‘丁俐鬼’发火了,殿内众官员顿时屏气凝神,全都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代王和萧怀玉,极力表明这件事和自己无关。

    萧怀玉吓得一缩脖子,弱弱地避开丁坤犀利的眼神,代王杨侑也吃了一惊,连忙一指身旁侍立的萧怀玉,声音发抖地说:“姑丈,这都是萧公公替我出的馊主意,我当时原本打算去问问你。”

    丁坤眼中精芒一扫,萧怀玉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心中暗自埋怨杨侑不讲义气,口中却连忙向丁坤讨饶,说:“丁将军,都怪老奴一时被猪油蒙了心,乱讲胡话,如今铸成大错,老奴认打认罚。”

    丁坤真恨不得冲上御阶踹他两脚,以解胸中怒气,但是萧怀玉贵为大内总管,所谓打狗看主人,自己还真不能拿他怎么样。嘿嘿!现在只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想到这里,他强自一笑,说:“萧公公你这是干嘛?你本意也是为朝廷和代王殿下

    着想,再说我哪有资格罚您?你快请起,你若不起来我便要给你跪下了。”眼见萧怀玉面怀感激地起身,丁坤一拱手向代王杨侑又说:“殿下!为今之计要严令屈突通守住潼关,以防杨玄感围点打援,诱使屈突通出战,突袭潼关而取永丰仓,只要我们手中有粮,再强的敌人也不惧。”

    殿内众官员闻言暗自点头,心想‘丁俐鬼’虽然霸道,但这番话说的的确有道理,心中不由更敬佩他几分。

    杨侑连忙起身,朗声说:“门下省立刻下令给屈突通,严令他就算天塌下来,也不得离开潼关半步。”

    …………

    牡丹吃惊地发现,丁坤一回到府中,立刻把自己关到书房,研好墨立刻愤笔疾书起来。

    几天后,愁容满面的卫玄接到了他的来信,卫玄一见到信封上丁坤的署名,立刻神色大振,迫不及待地拆开信读了起来。只见信上写道:卫公如面,丁坤拜上,杨玄感骁勇力大,每次作战,亲自挥舞长矛,身先士卒,呼叫叱咤,众敌莫不震骇。时人比作项羽。善于安抚、带领部队,士兵甘愿为他拚死效力,战无不胜。而我军一天天蹙迫,粮食殆尽。是故,不宜仓促与之决战……

    读完来信,卫玄倒吸一口凉气,心中狂震。人言丁坤用兵如神、未人先知,不料竟果然如此?他本人远在长安,但洛阳的战况竟如同他亲眼看见一般,嘶……,到底要不要依他信中所言,来和杨玄感做一场彻底的较量?卫玄一时犹豫不决,把前来送信的史大奈,一时晾在了一边。

    “大人为何如此婆妈?”坐在军帐下首的史大奈,见状不由生气地说:“丁将军曾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为将者最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来时丁将军让带句话给您,他说如果战败,他愿同你一起承担罪责。”

    丁坤真义士也!

    卫玄只觉一阵汗颜,胸中涌起万丈豪气,拍案而起慨然大笑道:“罢罢罢,冲丁将军的一片良苦用心,老夫便和他一起来赌这一把。”

    翌日,杨玄感所部果然全都上前决战,阵地就摆在北邙。卫玄依丁坤所言,对敌军严防死守,并不轻易出营掠战,一天之中,打退对方十几次偷袭。杨玄感的弟弟杨玄挺被流箭射死,杨玄感稍稍退却。

    又过了几日,樊子盖又派兵进攻尚书省,又杀了几百人。

    半个月后,杨广派武贲郎将陈棱在黎阳进攻元务本,武卫将军屈突通驻扎在河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发兵继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又来增援。

    至此朝廷大军的局势发生逆转,卫玄在心里感激丁坤的同时,又暗自震惊,丁坤此子太邪性了,竟然算准了宇文述和来护儿的出兵时间,幸亏自己听了

    他的建议,没和杨玄感硬拼,否则一定会一败涂地。但是他哪里能想到,丁坤是来自后世的先知,关于这一场战争的整个过程,都一字不差地记录在历史书中。

    杨玄感自觉大势已去,连忙问计于前民部尚书李子雄,李子雄说:“屈突通晓习军事,如一渡过黄河,那么就胜败难定了。不如分兵拒守黄河。屈突通过不了黄河,那么,樊子盖、卫玄就失去了援兵。”杨玄感认为可行,将分兵赴黄河拒防屈突通。

    樊子盖料到了他的计谋,几次进攻他的军营,杨玄感不能前进。屈突通固守潼关,令叛军不能前进半分。杨玄感分为两支人马,西面抵抗卫玄,东面抵抗屈突通。

    樊子盖又出兵,于是大战,杨玄感军频频败北。杨玄感又请计于李子雄,李子雄说:“洛阳的援军到了,我军屡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打开永丰仓,以赈济穷人,三辅可指挥而平定。占据粮仓,再向东争夺天下,这也是霸主之业。”刚好华阴的各位杨姓请求当向导,杨玄感于是放弃洛阳,西取关中,扬言说:“我已破了东都,要夺取关西去了。”宇文述等部队跟在后面追击。到了弘农宫,父老们拦着杨玄感说:“弘农宫兵力空虚,又有很多粮食,容易打下来。这样,进可绝敌人的粮食,退可占取宜阳的地盘。”杨玄感同意,留下攻弘农宫,打了三天,打不下来,追兵于是追了上来。

    杨玄感往西到了阌乡,上盘豆,布阵连绵五十里,与官军且战且走,一天几次战败。又在董杜原摆下战阵,诸军进攻,杨玄感大败,独与十几个骑兵在林间逃跑,将奔上洛(今陕西商县)。

    追兵追到,杨玄感叱咤一声,吓退追兵。到了葭芦戍,杨玄感窘迫,独与其弟弟杨积善步行。他自知难免一死,对杨积善说:“事情失败了。我不能让人杀辱,你可杀死我。”杨积善抽刀砍死杨玄感,然后自己自杀,但自杀未死被追兵擒获,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隋炀帝的行宫。在洛阳将杨玄感分尸,并暴尸三天,又把他的肉切成一块一块,放火焚烧。余党全被平息。杨玄感的诸弟义阳太守杨玄奖、杨万硕、杨民行皆被杀。公卿请求把杨玄感的杨姓改为枭姓,杨广下诏同意。

    至此,震惊天下的杨玄感举兵叛乱,经过数月的征剿,终于平定。杨广赶回东都洛阳,封赏这次平叛的有功之臣卫玄、宇文述、来护儿等人。

    “皇上有旨,宣刑部尚书卫玄觐见!”

    小黄门清越的声音传入耳际,卫玄心中一阵激荡,自己这位文官也有扬眉吐气的一天,那些只会舞刀弄枪的武夫们再也不会,嘲笑自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了,想到这里,他嘴角泛起骄傲的笑容。

    在踏入正殿的一瞬,他甚至惊喜的发现,宇文述、来护儿、裴仁基等人,都偷偷地竖起了大拇指。

    “臣卫玄叩见陛下!”

    “卫公免礼!”杨广龙颜大悦,起身虚扶一下,说:“来呀!快快赐座,卫大人扶大厦于将倾,有功于社稷,以一己之力对抗杨玄感数月,实乃国之栋梁。”

    多少年没听到皇帝如此称赞自己了,卫玄心中一荡,差点流出泪来,当下起身一拱手说:“陛下!老臣侥幸立此大功,心中惶愧,若不是丁坤丁将军的锦囊妙计,我恐怕早已成叛军刀下之鬼矣!”

    杨广闻言一征,笑问:“老爱卿,这事怎么又和丁坤扯上关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