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无敌舰队
字体: 16 + -

第53章 三段射击【求推荐求收藏】

    轻步兵、重步兵、弓箭手、刀盾兵、长枪兵,这样的军队配置从夏朝一直延续到清朝,直到火器的彻底革新,才改变了这样的作战方式。

    无论是王新还是欧洲,现在都处于一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所以军队的冷热兵器配置很重要。

    火枪兵其实就是弓箭兵的代替军种,而且弓箭兵的训练十分困难,限制的条件也太多。

    第一弓箭兵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训练,不然就没有一定的命中率。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只有臂力大的军士才能当选弓箭兵,就这两个条件就限制了弓箭兵的发展。

    而且刀盾兵也需要长达一年的训练,才能算得上是合格,再加上长枪兵的训练,就更不知道要练到什么时候了。

    最后王新决定还是放弃刀盾兵与长枪兵,因为它短期内他也不会与任何的军队正面交锋。

    只要燧发枪的装弹速度加快,就没有任何敌人可以接近火枪兵,火枪兵前一百步内,就将会是死亡禁区。

    营房前的操场上,整整齐齐的列着十个方阵。这些年轻的家丁像秋天原野上的一棵白杨,魁梧挺拔,朴实健壮。他站在操场上,就像一根立在地上的木桩子。

    无论是从前后还左右看去,都是一条笔直的直线。

    李锐从张科的方阵中,抽出了二十人朝着山上的库房跑去。

    一炷香的时间,他们就抬着十个木箱走了下来。

    操场上的家丁虽然都想知道木箱里装的是什么,但却没有得到命令,只能继续像一根木桩似的钉在原地。

    王新从木箱中拿出一把燧发枪单手举起,高举在家丁们的方阵前,示意他们看清楚。

    “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报告,知道,”这时一个年轻的国字脸家了说道。

    “这是火铳。”

    王新继续单手拖着燧发枪,既没说对,也没说不对。

    “你只说对了一半,这是火铳但已经不是以前的火铳,他是一把滑膛燧发枪。”

    很多家丁都面带不解,为什么只说对了一半?这滑膛燧发枪又是什么?

    王新继续给他们解释,“燧发枪就是不需要火绳引火的火铳。”

    操场上的家丁们都被震惊了,连纪律都忘了。

    “少爷说什么?他说不需要火绳引火,我没有听错吧?”

    “你没有听错,少爷说的就是不需要火绳引火。”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火铳吗?”

    “没有。”

    李锐面色有些发黑,他本想训斥一下这些家丁,但却被王新阻止了。

    因为燧发枪的不足,王新只能每个方阵,先挑选出最优秀的七名家丁先进行训练。等燧发枪的差额补足了,他们就是最好的训练教官。

    那七十个家丁被组成了一个新的方阵,王新开始给他们演示燧发枪的装弹过程,不到一分钟,王新就已装填完毕。

    众人看着王新装填的速度,也没有在意。但当他们第一次装弹却足足用了三分多钟时,他们在看王新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满满的崇敬与佩服。

    这些家丁就开始了频繁的,装弹……射击,装弹……射击。

    王新并没有吝啬火药和铅弹,他觉得好的火枪兵就是用实弹喂出来的。

    等枪管都打到发热发红时,他让家丁们停了下来,开始给他们讲解三段式射击的技巧。

    自16世纪开始,欧洲军队大量装备火绳枪,欧洲的军事家们也根据火绳枪的特点修改战术调整步兵方阵。但最终将火绳枪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却还要算日本人的三段击战术。

    所谓三段射击就是三人为一组,让其中涉及精度最高的是零充当射手,其余两个则负责枪弹和火神的装配工作,这样一次轮换,从而实现无间断的射击。

    但王新则是对其进行了调整,已经不是一人负责射击,两人负责装弹的模式了。

    而是第一人射击完毕后,自动退到最后,中间的火枪兵则是自动上前进行射击,以此循环。

    因为王新认为这滑膛燧发枪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被淘汰,被更加先进的步枪代替,所以他需要三人都进行射击,从而提高自身技能。

    个人只有不断更新抗体才能更好的存活,国家也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更好的发展。

    王新想到明朝期间火器发展非常迅速,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清朝,清政府闭关锁国观念落后,对西方火器发展的情况采取的是抗拒的态度。

    乾隆更是为了修四部全书大新文字狱,《军器图说》作为一部军事技术的珍宝剧组就被焚毁了,大清会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被官僚们称之为奇淫技巧的洋枪,早已由火绳枪演变为燧发枪,列强在近代国际飞速发展的时候,满清却在固步自封中被世界远远抛在了身后。

    每每想到中国的百年屈辱,王新的心头就是一阵悲痛,每当王新在历史上学到那些不平等条约时,就恨不得自己生在那个时代。

    王刚、李锐还在教导他们对燧发枪的应用,自从发生了演武场的那一幕后,王刚和李锐就每天抱着一杆燧发枪来回琢磨,他们现在的装填速度和射击精准率都不输于王新。

    趁家丁们休息的时候,王新召来了王刚和李锐,“李锐,你挑两个最忠心的小队跟我一起回胶州。”

    李锐满脸疑惑的说道,“少爷,你让他们去干嘛?什么事情一次需要抽掉这么多人手?”

    王新则是满脸的高深莫测,“以后你们自然会知道,现在按我说的去做就行。”

    王刚脚步轻盈地走到王新身旁,满脸笑意的看着王新,“少爷您这是打算对胶州动手了。”

    王新眼睛深邃的盯着王刚,表情从严肃渐渐的变成一脸笑意,“精武门的工作做得不错,这都是王刚大哥你的功劳啊。”

    ps:晓小锋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经常向各位读者大大开口。但晓小锋也没办法,这推荐票还是需要的,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