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孩子气
明月星稀,足够照亮杨炯一行人赶夜路。自从杨炯到了虎头山之后,所谓的虎山贼迅速壮大,跟吹泡泡似的。人一多,上山下山的就多了起来。哪怕是荒野,走的人多了,自然就变成路了。就这样,原本的山间羊肠小道,竟拓宽不小,不少地方还特意垫了些石头、石板,更是方便不少。
不过,杨炯此刻忧心忡忡,也无心感受这些变化。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也没有各种救急的特效药。人一旦生病,基本只能硬挺。几个月前,把大营从山上搬下来的时候,虽然考虑到留守的杨西施和眷属们,以及驻守护卫的一个总旗人马,杨炯特意高薪请了一个大夫,专门住在山上。至于大夫的水平如何,在杨炯看来,作用聊胜于无,也就起个心理作用吧。
杨炯迈着大长腿,一路狂奔。亲兵们倒是没啥事,平时跟着早就习惯了,咬牙坚持呗。没一会,被拉来的大夫就挺不住了,一身汗水和露水把衣裳湿透了,像扯风箱一般喘着粗气,跌坐在地上,“哎呦呦,大当家,老朽可是顶不住了,脚也抽筋了。哎呦呦!”
杨炯回头一看,见大夫脱了鞋子,抱着左脚在大声叫唤,感觉十分痛苦的样子。
最烦这种关键时候掉链子的!不过,人家大夫是外请的,严格意义上不算虎山寨的人,不过是贪图高薪,把坐诊地点放在何家冲罢了。这个时代的大夫,基本上都是家族沿袭,或者读书人转行的,都是会识文断字的学问人。无特殊情况,杨炯也不愿闹出不愉快。
于是,杨炯几步走到跟前,准备用后世的经验给他处理一下。一靠近,一股强烈的汗臭味、脚臭味扑面而来。这股味道,打消了杨炯准备给他按摩的想法。
看了看围在自己身旁的亲兵,都比自己矮一些,而且也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想着此刻可能同样在叫唤,痛苦不堪的杨西施,杨炯毫不迟疑,屈身半蹲,一把扯起大夫就往后背放,迈开步子,继续狂奔。
“哎哟哟,大当家,你慢点,慢点,老朽骨头都颠碎了呀!”
“哎哟哟,痛死我了,抽筋痛死人了!”
“哎哟哟!”
大山深谷间,此刻万籁俱寂,只余蛙叫蝉鸣和“哎哟哟”。
……
花了近个把时辰,一行人终于到达山寨。见是大当家上山,大伙连忙开门,一边去人通告总旗官何杆子。山寨里灯火亮堂,校场上也点着篝火,估计是值班的兄弟弄的。
对闻讯赶来的何杆子,杨炯只是点了点头,毫不停留背着大夫跑向杨西施住的地。一进去,杨炯有些惊讶,没想到杨西施的房间里挤满了妇人。杨西施的卧房,地方很宽敞,有一个小旗住的面积,是整个山寨里最好的房间。
妇人们
一见大当家来了,连连问好,打了招呼后便回避散去。这些眷属,对这个年少的大当家,是打心里尊重和佩服。小小年纪,就拉起了这么大的队伍,搞出了这么大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对手下兄弟们毫不刻薄。饷银丰厚,而且还在山上为眷属们建了房屋住处,让一家人能够团聚。
妇人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跟着大当家,自家男人拿得钱多,家里日子过得富裕舒心,自然满心感激,念着大当家的好处。得知大当家他娘生病了,都一个个自发来看望和守着。房间里的桌上堆放了不少礼品。
杨西施穿着单衣,平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未施粉黛,素面朝天,发髻也没梳,额头上敷着湿面巾,散乱的头发遮住了小半边面庞,脸色有些苍白,嘴唇却是比往常更为艳丽。
杨炯从来没有见过杨西施这副模样。在他印象里,杨西施好像几乎没有生过病,从来都是神采奕奕、漂漂亮亮的,而且脸上总是会施些粉黛,把本来就秀美的容颜,装扮成雍容华贵、美不胜收的样子。这也是杨炯总感觉杨西施是个贵妇。雍容大气的神情,美艳动人的容颜,高挑丰腴的身材,确实只有富贵之家才能有这等条件和土壤。
看着一贯美艳优雅的杨西施,因为生病变得如此憔悴,杨炯心里很是心疼和愧疚,赶紧拉着大夫上前诊断。
大夫也知道大当家心急如焚,此刻也顾不上什么避嫌一说了,抬起杨西施的手腕,手指便搭在脉搏上,另一只手习惯性地捋起山羊胡须来,脑袋又点又摇的,俨然一副名医的派头。
杨炯半蹲在床边,眼巴巴盯着大夫的反应,心里很是矛盾,既期待大夫能说出小症候、小毛病之类的好消息,又是担心听到症候严重,很是棘手之类的话语。这种等待审判的感觉,让杨炯更是焦虑烦躁不已。
大夫切脉过后,接着扒拉杨西施的眼睑看了看,摇了摇头。
杨炯大惊,急切问道,“怎么了,大夫?我娘的病很重?是什么病?”
大夫可能意识到,他刚才最后的摇头,让杨炯误会了,便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大当家莫急,莫急。老夫人病情不碍事,就是一般的风寒!”
心里一颗大石头落下,杨炯长长舒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还请大夫开方子,我们好赶紧熬制汤药!”
大夫神情表示同意,不过,脑袋还是点点又摇摇。这时,杨炯明白了,敢情大夫只是习惯性点头又摇头!靠,虚惊一场。
杨炯一边看着大夫开方子,几个疑虑、疑惑又冒了出来。“大夫,如今是盛夏,天气炎热,我娘怎么会得风寒?莫非,莫非?”
见杨炯有质疑的意思,大夫神情大变,丝毫不管面前站着
的,是他近期的衣食父母,反驳迅速而猛烈,“你懂,还是我懂?老夫行医多年,不敢说是妙手回春,但哪有风寒之症,都会误诊的?你可不能平白污我名声!”
大夫的剧烈反应,杨炯没空计较,只是继续追问,“这么热的天,怎么来的风寒?总得讲得过去吧!”
不过,这句话倒是引起了大夫的注意和思索。大夫没有再反驳斥责,放下笔,眉头皱起,左手又捋上了胡须,脑袋开始又点又摇的。突然,两眼大睁,精光闪闪,正在点点摇摇的脑袋高高扬起,右手拍了一下桌子,连声叫嚷,“老夫明白了!明白了!”
迎着杨炯疑惑又期待的目光,大夫开始给他解释。大夫的意思是,虽然现在是七月盛夏,酷热难耐,但在虎头山上,却是要比山下边要凉很多,尤其在晚上。一旦睡觉不注意,就容易着凉,再加上山上风大,若是门窗没有关好,一夜下来,风寒就能入侵。再者,杨老夫人是女流之辈,身子骨自然没有男子那样能抗风寒。
这么一说,杨炯心里的疑惑才完全消去。待大夫按照自己的方子把药抓好,杨炯又跟着惠姑去灶房里熬药。因为没有熬药的经验,杨炯就负责烧火,在大夫的指点下,不时用吹筒鼓风,脸上沾满了烟火灰。
熬制了个把时辰,杨炯小心翼翼把药到出来,鼓着腮帮子一顿猛吹。试好汤药,杨炯双手捧着进了杨西施的卧房。
这时,杨西施已经醒过来了,垫着枕头靠坐在床上。见杨炯端着汤药进来,脸上立马洋溢着欣喜和欣慰的神情,“我儿怎么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吃过晚饭没?怎么脸上好多灰?”语气也是洋溢着欣喜,只是声音有点嘶哑,没了以往的婉转和圆润。
杨炯小心翼翼把药碗放在桌上,又用衣袖抹了一把脸,这才回答杨西施的话,“听说娘生病了,我便回来看看。晚饭是吃过了的,娘就别记挂我,好好养病才是。娘,现在感觉怎么样?我来给你喂药。”
仿佛杨炯来了,杨西施病就好了似的,神情要生动得多。噗呲一笑,甚是开怀,“我的傻儿子,娘又不老,何况又不是多大的病,哪里需要你来喂药。我自个来就行!”
娘俩又争执了会,最后杨炯没拗过。杨西施端着碗,一边喝着药,一边跟儿子说话。
“我儿,最近有什么要紧事没有?”
杨炯不想让杨西施知道官府进剿的消息,免得影响病情康复,故作轻松道,“山下能有啥事。儿子每天都是看看队伍训练,或者自个儿练练武,偶尔派人出去收点钱粮,很是逍遥快活哩。”
“嗯,那就好!如今我们虎头寨也算是有点格局了,不过,炯儿你也不要懈怠。成大事的人,就不能小家子
气。这点人马,还远不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呢。”杨西施和儿子说话,很容易进入教子模式。
见杨西施病着都一心记挂自己的事,杨炯心里酸涩,情绪激荡起来,“娘,刚才大夫说了,娘的病是风寒,就是山上凉气重、风也大。一个不小心,就容易风寒入侵。”
杨西施没太在意,顺口接着话,“是呢,山上啥都好,风景也好,就是太凉了,尤其是夜里。现在都七月了,你看,我这床上还是盖被子哩。一开始盖,觉得热了点,若是睡着了蹬开了被子,半夜里又是冻醒……”
听着杨西施的无意诉说,那些个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抚养场景,在杨炯脑海里一幕幕跳过。杨炯情不自禁说道,“娘,我不要你在山上住了?”
“那住哪里去?”
“住城里去!对,住城里!”宛如一道闪电划过杨炯心里。
“我的傻儿子,咱们现在都落草为寇了,哪能住城里去。都是大当家了,怎么说起话来,还是孩子气?呵呵”
杨炯没有辩驳什么,见娘笑起来,也陪着欢笑不已。
(本章完)
不过,杨炯此刻忧心忡忡,也无心感受这些变化。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也没有各种救急的特效药。人一旦生病,基本只能硬挺。几个月前,把大营从山上搬下来的时候,虽然考虑到留守的杨西施和眷属们,以及驻守护卫的一个总旗人马,杨炯特意高薪请了一个大夫,专门住在山上。至于大夫的水平如何,在杨炯看来,作用聊胜于无,也就起个心理作用吧。
杨炯迈着大长腿,一路狂奔。亲兵们倒是没啥事,平时跟着早就习惯了,咬牙坚持呗。没一会,被拉来的大夫就挺不住了,一身汗水和露水把衣裳湿透了,像扯风箱一般喘着粗气,跌坐在地上,“哎呦呦,大当家,老朽可是顶不住了,脚也抽筋了。哎呦呦!”
杨炯回头一看,见大夫脱了鞋子,抱着左脚在大声叫唤,感觉十分痛苦的样子。
最烦这种关键时候掉链子的!不过,人家大夫是外请的,严格意义上不算虎山寨的人,不过是贪图高薪,把坐诊地点放在何家冲罢了。这个时代的大夫,基本上都是家族沿袭,或者读书人转行的,都是会识文断字的学问人。无特殊情况,杨炯也不愿闹出不愉快。
于是,杨炯几步走到跟前,准备用后世的经验给他处理一下。一靠近,一股强烈的汗臭味、脚臭味扑面而来。这股味道,打消了杨炯准备给他按摩的想法。
看了看围在自己身旁的亲兵,都比自己矮一些,而且也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想着此刻可能同样在叫唤,痛苦不堪的杨西施,杨炯毫不迟疑,屈身半蹲,一把扯起大夫就往后背放,迈开步子,继续狂奔。
“哎哟哟,大当家,你慢点,慢点,老朽骨头都颠碎了呀!”
“哎哟哟,痛死我了,抽筋痛死人了!”
“哎哟哟!”
大山深谷间,此刻万籁俱寂,只余蛙叫蝉鸣和“哎哟哟”。
……
花了近个把时辰,一行人终于到达山寨。见是大当家上山,大伙连忙开门,一边去人通告总旗官何杆子。山寨里灯火亮堂,校场上也点着篝火,估计是值班的兄弟弄的。
对闻讯赶来的何杆子,杨炯只是点了点头,毫不停留背着大夫跑向杨西施住的地。一进去,杨炯有些惊讶,没想到杨西施的房间里挤满了妇人。杨西施的卧房,地方很宽敞,有一个小旗住的面积,是整个山寨里最好的房间。
妇人们
一见大当家来了,连连问好,打了招呼后便回避散去。这些眷属,对这个年少的大当家,是打心里尊重和佩服。小小年纪,就拉起了这么大的队伍,搞出了这么大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对手下兄弟们毫不刻薄。饷银丰厚,而且还在山上为眷属们建了房屋住处,让一家人能够团聚。
妇人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跟着大当家,自家男人拿得钱多,家里日子过得富裕舒心,自然满心感激,念着大当家的好处。得知大当家他娘生病了,都一个个自发来看望和守着。房间里的桌上堆放了不少礼品。
杨西施穿着单衣,平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未施粉黛,素面朝天,发髻也没梳,额头上敷着湿面巾,散乱的头发遮住了小半边面庞,脸色有些苍白,嘴唇却是比往常更为艳丽。
杨炯从来没有见过杨西施这副模样。在他印象里,杨西施好像几乎没有生过病,从来都是神采奕奕、漂漂亮亮的,而且脸上总是会施些粉黛,把本来就秀美的容颜,装扮成雍容华贵、美不胜收的样子。这也是杨炯总感觉杨西施是个贵妇。雍容大气的神情,美艳动人的容颜,高挑丰腴的身材,确实只有富贵之家才能有这等条件和土壤。
看着一贯美艳优雅的杨西施,因为生病变得如此憔悴,杨炯心里很是心疼和愧疚,赶紧拉着大夫上前诊断。
大夫也知道大当家心急如焚,此刻也顾不上什么避嫌一说了,抬起杨西施的手腕,手指便搭在脉搏上,另一只手习惯性地捋起山羊胡须来,脑袋又点又摇的,俨然一副名医的派头。
杨炯半蹲在床边,眼巴巴盯着大夫的反应,心里很是矛盾,既期待大夫能说出小症候、小毛病之类的好消息,又是担心听到症候严重,很是棘手之类的话语。这种等待审判的感觉,让杨炯更是焦虑烦躁不已。
大夫切脉过后,接着扒拉杨西施的眼睑看了看,摇了摇头。
杨炯大惊,急切问道,“怎么了,大夫?我娘的病很重?是什么病?”
大夫可能意识到,他刚才最后的摇头,让杨炯误会了,便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大当家莫急,莫急。老夫人病情不碍事,就是一般的风寒!”
心里一颗大石头落下,杨炯长长舒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还请大夫开方子,我们好赶紧熬制汤药!”
大夫神情表示同意,不过,脑袋还是点点又摇摇。这时,杨炯明白了,敢情大夫只是习惯性点头又摇头!靠,虚惊一场。
杨炯一边看着大夫开方子,几个疑虑、疑惑又冒了出来。“大夫,如今是盛夏,天气炎热,我娘怎么会得风寒?莫非,莫非?”
见杨炯有质疑的意思,大夫神情大变,丝毫不管面前站着
的,是他近期的衣食父母,反驳迅速而猛烈,“你懂,还是我懂?老夫行医多年,不敢说是妙手回春,但哪有风寒之症,都会误诊的?你可不能平白污我名声!”
大夫的剧烈反应,杨炯没空计较,只是继续追问,“这么热的天,怎么来的风寒?总得讲得过去吧!”
不过,这句话倒是引起了大夫的注意和思索。大夫没有再反驳斥责,放下笔,眉头皱起,左手又捋上了胡须,脑袋开始又点又摇的。突然,两眼大睁,精光闪闪,正在点点摇摇的脑袋高高扬起,右手拍了一下桌子,连声叫嚷,“老夫明白了!明白了!”
迎着杨炯疑惑又期待的目光,大夫开始给他解释。大夫的意思是,虽然现在是七月盛夏,酷热难耐,但在虎头山上,却是要比山下边要凉很多,尤其在晚上。一旦睡觉不注意,就容易着凉,再加上山上风大,若是门窗没有关好,一夜下来,风寒就能入侵。再者,杨老夫人是女流之辈,身子骨自然没有男子那样能抗风寒。
这么一说,杨炯心里的疑惑才完全消去。待大夫按照自己的方子把药抓好,杨炯又跟着惠姑去灶房里熬药。因为没有熬药的经验,杨炯就负责烧火,在大夫的指点下,不时用吹筒鼓风,脸上沾满了烟火灰。
熬制了个把时辰,杨炯小心翼翼把药到出来,鼓着腮帮子一顿猛吹。试好汤药,杨炯双手捧着进了杨西施的卧房。
这时,杨西施已经醒过来了,垫着枕头靠坐在床上。见杨炯端着汤药进来,脸上立马洋溢着欣喜和欣慰的神情,“我儿怎么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吃过晚饭没?怎么脸上好多灰?”语气也是洋溢着欣喜,只是声音有点嘶哑,没了以往的婉转和圆润。
杨炯小心翼翼把药碗放在桌上,又用衣袖抹了一把脸,这才回答杨西施的话,“听说娘生病了,我便回来看看。晚饭是吃过了的,娘就别记挂我,好好养病才是。娘,现在感觉怎么样?我来给你喂药。”
仿佛杨炯来了,杨西施病就好了似的,神情要生动得多。噗呲一笑,甚是开怀,“我的傻儿子,娘又不老,何况又不是多大的病,哪里需要你来喂药。我自个来就行!”
娘俩又争执了会,最后杨炯没拗过。杨西施端着碗,一边喝着药,一边跟儿子说话。
“我儿,最近有什么要紧事没有?”
杨炯不想让杨西施知道官府进剿的消息,免得影响病情康复,故作轻松道,“山下能有啥事。儿子每天都是看看队伍训练,或者自个儿练练武,偶尔派人出去收点钱粮,很是逍遥快活哩。”
“嗯,那就好!如今我们虎头寨也算是有点格局了,不过,炯儿你也不要懈怠。成大事的人,就不能小家子
气。这点人马,还远不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呢。”杨西施和儿子说话,很容易进入教子模式。
见杨西施病着都一心记挂自己的事,杨炯心里酸涩,情绪激荡起来,“娘,刚才大夫说了,娘的病是风寒,就是山上凉气重、风也大。一个不小心,就容易风寒入侵。”
杨西施没太在意,顺口接着话,“是呢,山上啥都好,风景也好,就是太凉了,尤其是夜里。现在都七月了,你看,我这床上还是盖被子哩。一开始盖,觉得热了点,若是睡着了蹬开了被子,半夜里又是冻醒……”
听着杨西施的无意诉说,那些个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抚养场景,在杨炯脑海里一幕幕跳过。杨炯情不自禁说道,“娘,我不要你在山上住了?”
“那住哪里去?”
“住城里去!对,住城里!”宛如一道闪电划过杨炯心里。
“我的傻儿子,咱们现在都落草为寇了,哪能住城里去。都是大当家了,怎么说起话来,还是孩子气?呵呵”
杨炯没有辩驳什么,见娘笑起来,也陪着欢笑不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