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之天皇
字体: 16 + -

第5章 新闻发布会

第五章 新闻发布会

尽管心中不喜,梁德隆却也清晰地明白,男一号和男二号是早就定了的,而这个一直悬而未决的男三号,理所当然地成了各方力量的争夺点。

李成和严宽各自代表中戏和上戏的力量,尽管二人之前从未走过后门或者托关系,但毕竟是名校出来的,娱乐圈的前辈自然不在少数。

能够在不触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提携一下学弟,说不定还有可能是一笔不可预料的、未来会带来巨大收获的投资,有现在的争论也无可避免,梁德隆能做的无外乎平衡各方的利益的同时选出相对合适的演员。

拿出了一份材料,扫视了在座的众人一眼,道:“不久前我分别看了几个年轻人的表演,恰巧,当时观看的时候,李成就是其中的一个”。

几人看着他,等待着下文,梁德隆继续道:“而这个名叫李成的青年给我的印象最深,严宽形象不错,但是我们不是在拍偶像剧,既然咱们的编剧卫聪先生也觉得李成不错,那我看,就定这个李成吧”。

梁德隆既然拍了板,其他几人也不再反对。

梁德隆才是导演,虽然几人是出品人代表,但是演员的使用的决定权还是在导演的手中,没有人会为这点小事和导演急赤白脸的闹不痛快,成就成,不成也对他们来说本就也无所谓。

李成自从出了试镜室,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尽管心理年龄上已经三十多岁,但是在涉及到攸关的大事上,忐忑却也是有的。

自从拉片看了那些影帝的作品之后,李成才发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

就像梁朝伟,仅仅凭借着那双神奇的眼睛,他的演技也是很多演员不能望其项背的。

李成也曾很是不服的试了几次,但是发现这种表演方式难度果然不是一般地大。

回到学校的第二天下午,李成终于接到了梁德隆的电话。

梁德隆代表少年剧组通知他通过了试镜,并且决定由他出演《少年张三丰》中的易继风一角,开机时间定在六月初。

当晚李成请客,带着张文陈思成李光洁出去庆祝了一番,回到宿舍时四个人都是醉醺醺的。

之后,李成和梁德隆见了一面,签了合约,梁德隆也将剧本交给了他。

片酬是三千一集,三千,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已经很高了,况且李成还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新人。

不够李成心里明白,三千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中戏的这个牌子的换来的。

趁着距离开机还有一段时间,李成将拿出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的话剧表演,磨练自己的演技。

理论是一部分,实践又是一部分,理论从实践中得来,而实践又可以用来检验理论。

不仅仅局限于中戏,到了后来,李成偶尔还会去北影参加表演,去的次数多了,倒也混了个脸熟。

天气渐渐的转暖,柳絮纷飞,桃花盛开,这些大抵是学校可以见得到的。

南边的网吧里,李成的身影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并不是像多数男生去玩游戏。

他过去都是看电影,也不是普通人般的,怀着消遣的心态,看的时候眼睛是紧盯着屏幕的,仿佛情节真的很吸引人。

这也是现阶段他能提高自己演技的主要方法,至少在自己看来,这么做的确很管用。

他的周围大多是学生,当然,真正学习的却没有几个,而且演技这东西根本不是研究课本就能成的

若是说理论,却没有人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李成看来,演技好不好不是自个儿或者几个人说出来的,而是观众评出来的。

中戏对于学生请假拍戏还是相当支持的,实践出真知道理学校的领导更懂,不然也不会开设那么多的实践课和组织话剧表演。

大学就像一个象牙塔,总是存在很多美好的幻想,只有走出去,社会的大熔炉才会告诉他们什么叫做现实,想来这也是中戏能够在这几年在综合排名上超越北影和上戏的主要原因。

娱乐圈的定义很简单,在大陆娱乐圈特别是影视圈,它是就是以几大院校为基础建立的一个从事电影电视文艺娱乐活动的事业群体,最好的例证就是大陆演员的普遍表演风格,学院派。

已经半只脚踏进娱乐圈的并不仅仅只有李成一个人,在他的同班同学中很多人后来也是相当有名的,虽然没有北影三剑客那么奇葩逆天,但是像陈思诚,于明嘉,孙宁等人都是荧幕上的熟脸。

中戏的操场上,几乎再也不见李成的身影,对足球前世就已经死心,更何况这一世。

六月一号

打车到了发布会所在的酒店外,李成到了外面时门口围满了年轻人。

熙熙攘攘的,费了好大一会儿才挤进去。

在发布会现场,记者站的站坐的坐,将一间不大的房间涌的满当当的。

不过这些都和李成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些粉丝和记者大多数是冲着今天到场的明星来的。

现在的李成显然还不能被称为明星。

到了挂着少年张三丰剧组休息室的房间,李成推开门,房间里空荡荡的,扫了一眼,还没有几个人。

他是提前半个小时到的,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新人要表现对前辈足够的尊敬

好在,李成是重生在中国,要是在韩国混娱乐圈,后辈见了前辈必须要恭恭敬敬的九十度鞠躬行礼。

规矩是用来打破的,但是潜规则却不能触碰,辈分更是最不能逾越的鸿沟,即使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后辈和一个十几岁的前辈也是一样。

此时的房间里,只有张铁霖坐在那悠哉悠哉的听着京剧,而梁德隆则是在一边安排着什么。

“梁导”李成叫道。

“恩,小李来啦,你先坐一会儿,等人来齐了再去前边”梁德隆听到开门声,抬头见是李成,忙道。

李成见他忙着,点点头也不再说话,来到张铁霖的身边,道:“张老师好”。

张铁霖穿了一身运动休闲装,棒球帽,上身尼龙色的夹克,下身比较宽大的牛仔,脚上套着一双白色运动鞋,颔下的一撮小胡子和他在李成心里的形象有些差别,但是也不算太大。

张铁霖早就注意到了李成,之前他也听说过这部电视剧的男三号是个新人,不过却是中戏的,点点头笑道:“叫张老师就见外了,叫我铁哥就行”,张铁霖边说边拍了拍身旁的椅子示意李成坐下。

李成微微有点局促的坐在张铁霖身边,虽然张铁霖笑呵呵的,但是可能为了出演这部戏,他的头上光秃秃的,加上那双精光闪烁的大眼睛,让人看着有点不大习惯。

不一会儿,林心茹,李栤冰,苏友朋,张卫建纷纷到场。

李成很谦卑的一一和他们打着招呼。

张卫建并不像他在影视里演的那样搞笑,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严肃的人,而且并不大爱说话。

倒是苏友朋自来熟,在李成叫他苏老师的时候,苏友朋毫不忌讳的勾着李成的脖子,道:“既然你都叫老师了,那么怎么说也得交点学费吧”。

苏友朋在娱乐圈里绝对算个少数,第一春之后还有第二春,之后还能再来个小阳春,《还珠格格》的热播又把他放在了聚光灯之下,这个曾经的亚洲天团中的乖乖虎也正式进军影视圈,为广大观众所熟悉,现在是华语娱乐圈的当红男星之一

苏友朋能和他开玩笑,但是他却不能开回去,即使苏友朋不介意,那么做,难免给人不尊重前辈的形象。

看到李成手足无措,和苏友朋合作过几次的张铁霖嘿嘿笑道:“友朋,你就别逗他了”。

又等了一会儿,人员也全部到齐,梁德隆拍拍手说道:“好了,大家准备准备,咱们这就去新闻发布会”。

此时众人的地位也开始显现出来,梁德隆作为导演当仁不让的第一个走了出去,之后的则是张卫建、苏友朋、张铁霖、林心茹、李小璐、李栤冰,再之后,也就是最后一个,是李成。

按说刚刚拿到国际大奖影后的李栤冰位置不应该这么靠后的,但是由于在广电那关李栤冰得以加冕影后的《过年回家》没能通过,因此此时的她的处境还是相当尴尬。

由三方联合制片的《少年张三丰》的开机发布会在京城大酒店召开,发布会上绝对算的上星光璀璨众星云集。

各路记者看到众人从后面走出来,找着最合适的角度和时机,有条不紊的按着快门,演员身后巨大的电影宣传海报也被骤亮的灯光照的格外显眼,第一次站到这么多的相机前,李成甚至微微有点紧张,唯恐自己哪点出了差错。

梁德隆坐在中间,张卫健苏友朋分别坐在他的左右两边,李成则是坐在最外面的位置上,紧挨着他的是张铁霖,

这时一名被梁德隆点名发言的记者站起身问道:“张卫健,据说半个月后江欣燕同吴积逊将会举办婚礼,到时候你会去吗”?

记者的话说到一半,梁德隆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江欣燕是张卫建的前女友,在这个场合问出这样的问题,明显就是不给面子。

只见张卫建脸色不变的道:“不好意思,我拒绝回答你的问题,今天是《少年张三丰》新闻发布会,所以各位还是问与于此有关的问题吧”。

张卫建的直接避过不提,让李成心中感叹,果然是久经考验,无论张卫建是承认或者否认,明天的报纸上头条上绝对会出现骇人听闻的标题。

但换言之,这也是他的身份到了一定地位,若是一个普通的艺人,哪有拒绝的份

“您好,梁导,《少年张三丰》作为联合制片的大投资,能谈谈你对这部戏的展望吗”,一名年轻的记者扶了扶眼睛问道。

梁德隆阴沉的脸色好看了不少,说道“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少年》的开机发布会,这部片子汇聚了两岸三地众多实力派演员,阵容强大,演员演技出众,又是一部演绎一代宗师青年时代的作品,我们一定努力给大家奉献一部精彩绝伦的大戏,也希望媒体和观众朋友多多关注”。

梁德隆这话着就是为新戏造势了,以众星云集和传奇宗师的噱头来宣传这部电视剧再合适不过,吊足观众的胃口。

等到几乎所有人都被采访了一遍之后,没有人意识到一个年轻人自始至终还未说过一句话。

但新闻发布会已经结束,也根本无人再提,离开的时候,李成暗暗握了握拳头,心里虽然早有预料,更多的却是无可奈何。

张铁霖拍了拍李成的肩膀,低声说道:“别往心里去,当年我一次演戏的时候还不如你呢”。

李成心里确实有点失落,不过并没有张铁霖想的那样,毕竟这种打击对于两世为人的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李成笑了笑,道:“没事,就是有点失落而已”。

张铁霖看他没事,便道:“那行,我先走了”。

其余几人也先后离开。

梁德隆看到众人都匆匆离开,唯有李成还站着没走,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问道:“李成,还有事?”

其实李成一直纳闷前世怎么会有两个版本的《少年张三丰》,其中的大陆这边用的是牛蒙蒙饰演的冰心,而港台用的是林心茹。

刚刚在发布会上一个记者提起联合制片的事,李成这才想起来,近几年来随着好莱坞的冲击,香港影视行业萎靡不振,在港台艺人大规模北上的大背景下,广电总局出台的新规定中,联合制片中的港台演员人员数不得超过一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