糨糊
字体: 16 + -

第1章

    1、

    很久以前,有座山。

    里头有个师傅,零零散散几个弟子,练剑。

    日子平平淡淡的,弟子没一个能下山的,师傅也一直因此没啥名气。

    一天,来了一个人。

    师傅一看,天资卓越。不明白了,怎么来这地方了?

    一问,是个武痴,除了练武啥都不管。

    师傅乐坏了,这可捡到宝贝了,兴许这个能下山呢。

    三十来年没出去过人了,就算山上人少也快养不起了。

    先着重培养着。师傅想着能有人把他名气带远点,可着急坏了。每天点对点训练,不管别的弟子,反正教来教去都没有啥进步。

    这天资卓越没看走眼,不到半月,剑法学会了一大半。

    师傅摸摸剑谱剩下的几页,心里头有些不是滋味。这大半辈子心血,不到一个月就要被人给学完了。

    练练基本功。他这么跟武痴说,武痴信了,练。

    师傅瞧着武痴练,这一招一式,端正得不得了。

    师傅一想,不行,武痴迟早下山,他走了自己干啥?

    基本功不错,去教教其他人,就当是巩固一下自身。师傅又说,武痴又信,去练。

    师傅有些沾沾自喜,心想这真是两全其美,殊不知他说的那句话有一点语法问题。

    2、

    武痴。

    武痴是不问世事的武痴,除了习武,几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唯独人情世故,该懂还是懂一点。

    武痴知道自己出身名门贵族,可不觉得这有什么意义,衣服上绣了金丝也没变好穿,还没布衣舒服。

    家里人教了他贵族礼仪,他也没用上。客人来了,他只是在院子里,练武。久而久之家里人心里都有数了,不喊他出来,毕竟失手打伤侍从的事是有的。

    没及冠,家里的武书看完了也练完了。武痴就闲下来了。

    他父亲一听这事,觉得不对劲,这家虽然不是武家,名门之下武书积累也不少。去问,话没出口,看见院子里堆着有一墙高的武书,意识到问题了。

    文家出了武才。

    父亲为难了,这文家哪来的资源养个武才?只能送走了,留着没用。派人打听打听,随便送去一个习武的地方去了。

    起初武痴被送去了一个市井里不起眼的小院子里,说是挺难找的隐世高人,大隐隐于市的那种。

    院子里的老头看见自家十来年没来过人的院子突然来了客,倒也乐呵,就着武痴的天资,想把毕生心血都交给他。

    结果不到两个月,武痴学完了,还在过招时把老头打趴下了。

    老头很生气,让他滚,他照做了。

    武痴又闲着了。

    期间他父亲一直有派人打听他消息,一听到他闲着,就立马派人再送他去另一处习武,再怎么说也是自家孩子,照顾不到就丢了面子了。

    在学了大约十来家武学,打趴了十来位师父之后,武痴到了这山上。

    3、

    师傅不知道武痴学过不少武。

    武痴练武时,师傅只见自家的动作,没见着其他家武学留下的一些小习惯之类的,一直想着是个好胚子。

    一天,花前月下,师傅找武痴喝酒。

    酒下去,好奇心上来。师傅问了问武痴的经历。

    城里大半门派的名字从武痴嘴里冒出来。

    师傅当下发现事情不对,想问来历,停住了。再想想,发现这事情似乎算是一件好事。

    师傅立马叫武痴比划一下学过的武学。

    那一夜,师傅看见了将来的武林盟主。

    4、

    两个月过去了,这是武痴学武最久的一次。

    师傅一直留着剑谱最后几页,武痴一直在教其他的弟子。

    期间师傅也没亏待武痴,好酒好菜招待这。只是有时银两不够,吃两顿粗茶淡饭的。

    武痴上山前吃的其实一直都很好,不知道那是特别招待,偶尔粗茶淡饭时,就以为自己做错事了。

    武痴就坐在房间里面想,觉得自己想明白了就去师傅房门前跪着。

    师傅开门一看,感动坏了,连忙扶起来。

    师傅想的是武痴知恩了,没白招待。

    武痴想的是师傅原谅了,没白跪。

    师徒关系十分和谐。

    5、

    半年过去了,师傅干了件大事。

    他把其他弟子都赶下山了。

    这件事实在是他意料之外,本来想着第一个下山的会是武痴。结果一来他不舍,二来武痴把其他弟子都教会了。

    不过大事不止这一件。

    师傅决定融合各家武学。

    其实他的强项不是什么习武练武,而是创作,准确地说,是再创作。

    他的剑法也不是原创的,而是取几家长,拼起来的,这也算是他的本事。

    现在不止剑法,各家武学都摆在他面前,他心痒痒。

    所以现在武痴的任务是每天在师傅面前演示各家武学,而师傅则提笔将这一切都详细记录下来。

    半年下来,就全记录完了。

    于是师傅就叫武痴多练练学过的东西,讲了句什么温故而知新,自己琢磨融合的事去了。

    武痴在晨间山上的氤氲终挥洒他的拳脚。

    6、

    偷学武学是深为武林中人所恨的。

    甚至算得上是大忌,师傅想,武痴出去后要是被人说偷学武功,那名声就算是不用要了,名声在江湖可是顶重要的。

    师傅又想,可这偷学的定义也广,只要不在那个门派却用了那家的武功,即便只两手,许也会被人叫是偷学。

    师傅手里的笔提了几次又放了几次,墨都干了,愣是没在纸上画出一两划。事关武痴今后的生涯,他下不了笔。

    跟之前他那剑法可不同。

    师傅有主意了。

    7、

    武痴学武的目的很纯粹。

    就是耍着舒服,拳脚动起来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很舒服。

    关于天资,他不太懂,自己只是感觉见到武就想练,练了就会了,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感受。

    所以他也就没有所谓志向的东西。

    师傅也时常找他喝酒,问的最多的就是志向,他总答不上来。

    不行,师傅说,你得答上来。

    武痴只摇头,说,不明白。

    奇才现世,有人要杀,有人要抢,你要明白。师傅杯里的酒还是满的。

    太乱,好麻烦。武痴是武痴。

    不乱,有人可以打,有地可以跑,只是看选择。师傅杯空了,武痴给满上。

    那晚武痴练武有些分神,把院里一面墙打裂了。

    8、

    武痴站在院子门前,清点包裹里的东西。

    师傅看着武痴,压下满腹的疑问。

    师傅还是问了句比较普通的话,下山后去哪里。

    武痴说他爹应该会送他下一处习武。

    师傅才猛然想起自己不知武痴的身世。能学这么多武,还找得到这山上的院子,肯定不简单。

    师傅摇摇头,说,不行,你回来。

    武痴又放下了包裹。

    9、

    师傅弄明白了。

    这武痴不止是一个天才,还生于名门之下。

    这还不算是重点,重点是一个确实比较重要的重点。

    武痴不在乎这些。

    师傅觉得自己得跟武痴聊聊。

    师傅告诉武痴说不用再去学了。

    武痴立马说自己还想学。

    师傅又说再学下去就废了,你是谁你都不能学这么多武。

    武痴似懂非懂。

    师傅还想说点什么,叹了口气,没说出来。

    师傅将武痴送回到院子门前,交代了一句。

    除了学更多的武,做想做的事。

    江湖自有事来,师傅想。

    师傅回头去喝刚才斟来准备长谈的酒。

    10、

    师傅想起年轻时的事情。

    他那时只是一个普通的热血青年,资质也普通的那种,喜欢剑,觉得帅气。于是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去了一个用剑的门派。

    虽然开头是冲着帅气去的,但后来也算刻苦,学得不错。

    学了三年,有两手了,就回家里看看,顺便给家里人展示一下剑法。

    家人们看了他的剑法,纷纷点头称赞,说着孩子学得还不错,然后一致同意把他扫出家门。

    家是武家,但是习的是刀。

    武林中刀家剑家向来水火不容,手里拿着相似程度这么高的武器,自然一直都想争个高下。

    要争高下,当然要比武,每年刀剑各家的人都会聚在一起,举行一场盛大的比武大会。用其他武器的人是只能看,不能上去打的,毕竟争的不是武器第一。

    他没去过这比武,即不想打自己的家人,也不想被家人打伤。不过,被家人打伤是不大可能的,念在以外一起生活过,是会直接打死的。

    他也没回去门派,没这心情。就自己想着法子谋了几年生,有点积蓄就又去学剑。断断续续的,学了几套剑法,自己隐上山里,琢磨手里的剑法,假装一个新的门派。

    师傅回忆到这里,发现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挺严重的问题。

    没什么好回忆的。

    不清楚,我想这会有点慢热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