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链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 学院测深浅,问计守边关

    “咚咚”

    叩门声再度响起。此番声响倒不是在深宫院墙中叩响的那种沉闷之音,木质的门户传来两声清脆的响声,想来应是常有使用,故而如此圆润。

    “入。”

    室中传来沉稳厚重的男性嗓音,颇有磁性。

    听得室内那人的应允,一身着六品官服的少年,推开门,躬身入内。由于低着半身看的不是很真切,但也瞥见了室内已经席坐四人,皆将臀部垫于足底,跪坐着,身前还立着一张不甚高的小方桌。

    “学生白槿,拜见魏相。”

    “落坐。”

    魏相看了看躬身的青年。

    「虽说吾等皆在等他,但这小子也未迟到片刻,算是守了时辰,也拜了礼制,还算识得大体。」

    片刻后将目光收回,咳了咳嗓子,道:

    “今日授课,不妨脱离孔孟之道,聊一聊王道。学生可知何为王道?”

    这样的问题问答制度总会有一个人冒出来抢答,这不,一白净模样的少年起身就说了起来。

    “学生以为,王道应当如孟子所言,重百姓,轻君王,百姓乃我大唐立国之本,如若没了百姓,又何来君王,没有君王又怎么有王道呢?”

    魏相听了他的回答只是闭着眼睛,点了点头,思忖片刻后睁开了眼,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有理却不尽于情理。”

    「我去,魏老头都说了,今日不谈孔孟之学,这四皇子居然还引经据典的,真是佛了,看来,抢答的好学生不仅仅是现代拥有啊,古代也不少哈?为了得到老师的评价就引东拉西,呃……真是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

    白槿心里头对着李泰就是一阵鄙夷。当然了,眉目之间还是不敢有所动作的。

    “哈哈哈哈!四弟所言幼稚不堪,如何有王者愿意轻视自己的权柄而去与百姓一视同仁的?不过是孔孟之流的圣人的理想罢了!王道就是用自己的手段统御百姓,发展我大唐,使九州步入太平盛世!有如此能力者才可称王!”

    “嗯!为天下太平盛世的王者!有一定的见解!”

    魏相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神里隐藏着些许冷冷的光芒,仿佛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少年能感悟到的王道。颇有几分当今陛下的风采。

    此刻的魏相将头转向一侧,自然是李泰所坐的那一端,直问道:

    “不知九殿下以为如何?”

    只见李治挺着身子,闭着眼睛,仿佛是在思考先生所提问题。

    「得!这主子,准是睡着了,不是吧?魏老头的课你也敢睡?高!实在是高!」

    “学生以为,孝敬父母,忠于兄长,即是王道,所谓王者不过也是由人登上王座而成,既为九州天下之管理者,由怎可品行不端呢?”

    「???惊了!这小子居然没有睡着?还回答的那么完美?嚯?这人不会是来顶包上课的吧?真的九皇子跑哪去了?」

    白槿一脸的不可置信,他的这个表情印在了李治的眼中。然后李治眯着眼睛看着他。

    「呵!你这不可置信的表情是什么鬼情况?难道我就不能正经一回?」

    魏相盯着李治良久。

    「九殿下的心性倒还是如少年一般,如此纯粹的性格倒是生错的人家啊,还望九殿下日后能健康的成长,不要卷入什么权力纷争的漩涡才是。」

    “所谓王道,从心即可。心即理也,心即道也,人生而有七情有六欲,皆是天性,即使生于王后之家,成为帝王,也断不了此等之物,做到问心无愧便可!何为正何为邪不过是世人的一张嘴说的罢了!”

    「王守仁先生,学生只能拿你苦思冥想多年的成果出来撑个场子了!你看!我在唐代就帮你提出来了,你以后在明代就不用想了,也挺好的不是吗!」

    什么叫厚颜无耻,白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果是他前一段时期的正经是因为刚穿越过来有点懵,那么这段心里独白可以说是本性暴露无遗。

    魏老头只觉得白小子说的道理有点意思,在心头反复回味那一句“心即理也。”

    「当日在殿中见此人举止算是个奇人,说是能制盐倒也不算何等新奇,不过,今日此番言论倒是颇为有趣,若是此人真有一番学识倒也能护九殿下平安喜乐,既然如此不妨试他一试。」

    “学生所说颇为有趣,老朽这里还有一问,困惑良久,不知学生可有何解?”

    “突厥日日进犯我大唐边境无人守备之地,待得驻守将军调集边关军士前去肃清之时,却总是铩羽而归,惹的百姓怨声载道,边境之地苦不堪言,边境将士更是士气低迷,此等情况该如何是好?”

    「……魏老头!这不是朝廷给你们这一票一等一的大臣的送命题吗?你怎么问我来了?不过有一说一,唐代初期的边境问题倒确实很是严峻,该如何解决呢?」

    白槿手撑着下巴,陷入了苦思冥想,就算他是个现代人,不过也是个资深的肥宅罢了,硬要说他有点文化,也是在文学方面有点造诣,再不济军事游戏他没少玩,要说点游戏上的战略他还是能讲出些许的,不过真要他想兵家之事,用活生生的人冲上前线,他不敢轻易回答。

    「征突厥吗?不行,明朝打这些边境游牧族就吃过亏,主动进攻无异于大海捞针,做防守之势又不知突厥这头头打哪里。啊!真是烦躁。」

    白槿撑着脑袋,一低头,看见了桌子上放置的那一张大唐国力图,这是大唐地质课的教具,为的是给各个皇子科普大唐地域及风土人情。上面记载的地点虽说不是极为细致倒也看的清一个大概。

    白槿端起国力图,仔仔细细里里外外看了个通透,最终把目光定于一处——伊州,再细一点,就是这个州府的一处驿站,此地上通伊州州府,左至巍峨的昆仑,是一道天然屏障,右至山峰谷地,辽阔平原,是骑兵作战的理想场地。若是引得突厥大军压入此城,有辽阔平原土地的右侧定是突厥军的理想作战场地,皆是只需设下埋伏便可一举削弱突厥势力,使得边关安定数年,只不过要如何引得突厥进攻此城却是此计关键之处。

    白槿只一片刻,就想出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