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案情
林翊看着手里的几页纸,密密麻麻写了不少字,有些哭笑不得,果然朝中有人好办事,连卷宗都能借阅出来,上面还有着当事人和证人的签字画押。
原来事情的经过,乃是源于昨天早晨,小川他爹赵武元,去还码头船夫朱二的船钱,中午便传出朱二死在了自家船上,跟着赵武元便被压入衙门。虽然卷宗上赵武元一再否认杀人,可从各方面的证词来看,对其极为不利。
最先发现朱二之死的,是他的娘子王氏,关于王氏的证词,里面出现了这样一段描述:
“十月初六,相公早起出船,奴家在家烧水做饭,约莫巳时左右,听见敲门声,之后便听见相公好友张成,在外喊叫奴家,开门后,询问相公所在,说是有急事,奴家不敢耽搁,便带着张成去了码头,之后便在船舱中看到相公倒在地上,头上满都是血,船桨丢在一旁,同样沾满血,奴家与张成连忙上前查看,可是相公已经没了气息…”
之后便是衙差在码头附近寻找几个船夫的取证,皆看到了一早赵武元和朱二在一起,且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而据赵武元自身供诉,争吵的原因,仅是没有清理干净船舱中的黄豆,朱二多要了几文钱的补偿而已。
案情看似简单,无论从作案动机,作案时间,人证方面皆是直指赵武元,就连先期审理此案的府丞陈词上,都倾向于赵武元就是凶手。
林翊将卷宗递给许老,摸着下巴,端起酒杯,却是发现里面已经空了,只得从酒壶中为自己倒了一杯,轻轻泯了一口。
几个老头将卷宗传阅一遍,大概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对于这种情况,他们也是无能为力。虽然都曾身居要职,官场上也有不少的朋友,可都是有些底线之人,自然不会动用关系来徇私。再者,几人与林翊本就只是萍水之交,更谈不上这位赵武元,见都没见过,谁会没事找事,给自己身上揽麻烦,一时间,包间内安静了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季老放下手里的卷宗,犹豫片刻之后说道:“言其,这件事上,老朽本不应该说话,不过还是要劝你两句,此人与你,也就是邻里之情,而且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莫要多管闲事的好。”
季老看来是真的惜才,颇有些语重心长的味道。
许老见林翊沉默不语,以为他还是不甘心,便说道:“要不再帮你找人去核实一下,多走访一些证人,看是否能找到其他方面的证据。”
出乎几人意料的是,林翊摆了摆手,从季老手中接过卷宗,再次仔细的审阅了一遍,继而将其摆在桌上,环视一圈众人,指着上面的一句证词问道:“几位怎么看王氏这句话?”
许老几人互相看了眼对方,收起心中疑惑,这才看向林翊所指的地方:“…之后便听见相公好友张成,在外喊奴家…”
“这句有什么不妥?”片刻沉默之后,又是季老率先开口问道,他想了一阵,也没看出这句话的特别。
其余三个老者也是纷纷点头附和,表示没有看出来问题,四人更是面面相觑,在一个年轻小子面前,颇有些感觉智商不够用。
林翊也不再卖关子,直接开口断言道:“凶手是张成!”
“为何?”
听着几人异口同声的疑问,林翊心中感叹,没想到前世交了个心理学的女朋友,竟然会在这个地方派上用场,果然三人行,必有我师!
“如果张成不是凶手,他为何敲门时,直接呼喊王氏!显然是他早已知道朱二已经遇害,不在家中。”
林翊一番解释,四人恍然大悟,各自摸着胡须连连点头,心中同时错愕,这份细腻的观察,缜密的逻辑,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该有的吗?
“这件事就交给我吧!”
也不等他人说话,季老唤过刚才的小斯,将卷宗交给他,叮嘱一番之后,小斯便又出门而去!
对于季老的帮忙,林翊这次没有矫情,郑重的道了声谢。其实于季老而言,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可是对于赵武元一家,有可能就是救命的恩情。
“言其小子,老朽自问阅人无数,今日见到你,却是有些看不透,你且说说,是如何看出这证词中的端倪?”几人再次落座,胡老心中感慨,开口问道。
几人此刻也是各怀心思,着实是今天短暂的接触,林翊所表现的,太过出人意料,都是上了年纪的,实在是一时消化不了。
“其实也没有多神秘,只是站在每个当事人的角度,思考一下各自所说的话,找一找漏洞罢了。”
四人默默点了点头,这话说的简单,道理也明了,只是要做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非心思缜密之人不可为之,而且也要对人心,有一定的把握,缺一不可。
几人又简单的讨论了几句案情,毕竟林翊所分析的,只是源自几句口供,具体还要看后续的审理,不过季老却是打了保票,若是有冤情,绝不会姑息,而作为林翊,他的能力也仅限于此,结果如何,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许老,你说的石炭?”林翊见众人喝的差不多,也该散了,便凑到许老跟前,小声询问,毕竟今天来此,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煤炭。
许老拍了拍额头,半红着脸,脚下有些轻浮,笑着说道:“差点忘了,这件事你得问老胡,他兴许有办法!”
说罢,许老便将胡老拉到身边,两人如今皆是五六分醉意,有些踉跄,许老更是打着饱嗝,磕磕绊绊的将林翊的要求说了一遍。
石炭之事,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不外乎就是找找关系,贴点人情而已。胡老虽然半醉,可心中清醒,林翊今天表现得的确不俗,但在与他没有多少利益往来的情况之下,是否值得卖这个人情,还得斟酌。不过胡老也没有将话说死,只言这两天帮着问一问,若是好办,则卖林翊一车,也无不可。
这样的答复,也在林翊意料之中,这个世上,没有平白无故的好,毕竟初次见面,人家能答应替他询问,已经算是帮忙。
几人又是聊了一阵,便各自告辞散了,林翊虽说喝的不少,可终归年轻,又是低度米酒,向酒家要了杯茶,醒了醒酒之后,最终兑现了承诺,结账而去。
刚过正午,天色依然阴沉,看着是要下雨,不过在金陵一个多月下来,他也知道,凭借后世在北方的经验,在这个地方多半不灵,有时如此的阴沉,会连着持续好几天,都掉不下一滴水,有时却是阳光正好,转眼就倾盆雨下,南方的天公,总是喜欢调皮的猝不及防。
路过一家铁匠铺,林翊突然想起,应该做个炉子,只是这个时代的工艺究竟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没有多少底,也不知能不能打出他想要的样子。
怀着试一试的态度,林翊找了老板,花了半柱香时间,仍是未解释清楚,好在他灵机一动,找了根碳条,在地上画了大概形状,内部构造,也幸亏年轻时有点绘画功底,加上老铁匠丰富的经验,终究互相能沟通下来。
对于铁匠而言,炉子倒是知道,不过还是第一次见有人用铁的,至于好不好用,那就不是他能关心的了,只要给钱,哪怕打个银的都行。
最后,林翊估摸着尺寸,又打了几个铁皮管子,卧室放炉子,没有排烟管,他可不敢用。交了定金,说了地址,领了块牌子,便准备出门离去,却又突然想起,还得盘个火炕。又找铁匠打听了一番有没有认识的瓦工,谁知那铁匠当即毛遂自荐,自己打铁盖房子样样精通,在林翊疑惑的目光中,更是拉着林翊围着自家房子转悠,自豪的解释,整栋房子便是他的杰作。林翊虽有疑虑,但苦于无甚门路,只得又将火炕之事,交给了铁匠,再次付了些钱,大致讲了自己的构想,叮嘱他送炉子那天,顺便拉些砖过来,才告辞离去。
原来事情的经过,乃是源于昨天早晨,小川他爹赵武元,去还码头船夫朱二的船钱,中午便传出朱二死在了自家船上,跟着赵武元便被压入衙门。虽然卷宗上赵武元一再否认杀人,可从各方面的证词来看,对其极为不利。
最先发现朱二之死的,是他的娘子王氏,关于王氏的证词,里面出现了这样一段描述:
“十月初六,相公早起出船,奴家在家烧水做饭,约莫巳时左右,听见敲门声,之后便听见相公好友张成,在外喊叫奴家,开门后,询问相公所在,说是有急事,奴家不敢耽搁,便带着张成去了码头,之后便在船舱中看到相公倒在地上,头上满都是血,船桨丢在一旁,同样沾满血,奴家与张成连忙上前查看,可是相公已经没了气息…”
之后便是衙差在码头附近寻找几个船夫的取证,皆看到了一早赵武元和朱二在一起,且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而据赵武元自身供诉,争吵的原因,仅是没有清理干净船舱中的黄豆,朱二多要了几文钱的补偿而已。
案情看似简单,无论从作案动机,作案时间,人证方面皆是直指赵武元,就连先期审理此案的府丞陈词上,都倾向于赵武元就是凶手。
林翊将卷宗递给许老,摸着下巴,端起酒杯,却是发现里面已经空了,只得从酒壶中为自己倒了一杯,轻轻泯了一口。
几个老头将卷宗传阅一遍,大概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对于这种情况,他们也是无能为力。虽然都曾身居要职,官场上也有不少的朋友,可都是有些底线之人,自然不会动用关系来徇私。再者,几人与林翊本就只是萍水之交,更谈不上这位赵武元,见都没见过,谁会没事找事,给自己身上揽麻烦,一时间,包间内安静了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季老放下手里的卷宗,犹豫片刻之后说道:“言其,这件事上,老朽本不应该说话,不过还是要劝你两句,此人与你,也就是邻里之情,而且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莫要多管闲事的好。”
季老看来是真的惜才,颇有些语重心长的味道。
许老见林翊沉默不语,以为他还是不甘心,便说道:“要不再帮你找人去核实一下,多走访一些证人,看是否能找到其他方面的证据。”
出乎几人意料的是,林翊摆了摆手,从季老手中接过卷宗,再次仔细的审阅了一遍,继而将其摆在桌上,环视一圈众人,指着上面的一句证词问道:“几位怎么看王氏这句话?”
许老几人互相看了眼对方,收起心中疑惑,这才看向林翊所指的地方:“…之后便听见相公好友张成,在外喊奴家…”
“这句有什么不妥?”片刻沉默之后,又是季老率先开口问道,他想了一阵,也没看出这句话的特别。
其余三个老者也是纷纷点头附和,表示没有看出来问题,四人更是面面相觑,在一个年轻小子面前,颇有些感觉智商不够用。
林翊也不再卖关子,直接开口断言道:“凶手是张成!”
“为何?”
听着几人异口同声的疑问,林翊心中感叹,没想到前世交了个心理学的女朋友,竟然会在这个地方派上用场,果然三人行,必有我师!
“如果张成不是凶手,他为何敲门时,直接呼喊王氏!显然是他早已知道朱二已经遇害,不在家中。”
林翊一番解释,四人恍然大悟,各自摸着胡须连连点头,心中同时错愕,这份细腻的观察,缜密的逻辑,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该有的吗?
“这件事就交给我吧!”
也不等他人说话,季老唤过刚才的小斯,将卷宗交给他,叮嘱一番之后,小斯便又出门而去!
对于季老的帮忙,林翊这次没有矫情,郑重的道了声谢。其实于季老而言,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可是对于赵武元一家,有可能就是救命的恩情。
“言其小子,老朽自问阅人无数,今日见到你,却是有些看不透,你且说说,是如何看出这证词中的端倪?”几人再次落座,胡老心中感慨,开口问道。
几人此刻也是各怀心思,着实是今天短暂的接触,林翊所表现的,太过出人意料,都是上了年纪的,实在是一时消化不了。
“其实也没有多神秘,只是站在每个当事人的角度,思考一下各自所说的话,找一找漏洞罢了。”
四人默默点了点头,这话说的简单,道理也明了,只是要做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非心思缜密之人不可为之,而且也要对人心,有一定的把握,缺一不可。
几人又简单的讨论了几句案情,毕竟林翊所分析的,只是源自几句口供,具体还要看后续的审理,不过季老却是打了保票,若是有冤情,绝不会姑息,而作为林翊,他的能力也仅限于此,结果如何,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许老,你说的石炭?”林翊见众人喝的差不多,也该散了,便凑到许老跟前,小声询问,毕竟今天来此,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煤炭。
许老拍了拍额头,半红着脸,脚下有些轻浮,笑着说道:“差点忘了,这件事你得问老胡,他兴许有办法!”
说罢,许老便将胡老拉到身边,两人如今皆是五六分醉意,有些踉跄,许老更是打着饱嗝,磕磕绊绊的将林翊的要求说了一遍。
石炭之事,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不外乎就是找找关系,贴点人情而已。胡老虽然半醉,可心中清醒,林翊今天表现得的确不俗,但在与他没有多少利益往来的情况之下,是否值得卖这个人情,还得斟酌。不过胡老也没有将话说死,只言这两天帮着问一问,若是好办,则卖林翊一车,也无不可。
这样的答复,也在林翊意料之中,这个世上,没有平白无故的好,毕竟初次见面,人家能答应替他询问,已经算是帮忙。
几人又是聊了一阵,便各自告辞散了,林翊虽说喝的不少,可终归年轻,又是低度米酒,向酒家要了杯茶,醒了醒酒之后,最终兑现了承诺,结账而去。
刚过正午,天色依然阴沉,看着是要下雨,不过在金陵一个多月下来,他也知道,凭借后世在北方的经验,在这个地方多半不灵,有时如此的阴沉,会连着持续好几天,都掉不下一滴水,有时却是阳光正好,转眼就倾盆雨下,南方的天公,总是喜欢调皮的猝不及防。
路过一家铁匠铺,林翊突然想起,应该做个炉子,只是这个时代的工艺究竟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没有多少底,也不知能不能打出他想要的样子。
怀着试一试的态度,林翊找了老板,花了半柱香时间,仍是未解释清楚,好在他灵机一动,找了根碳条,在地上画了大概形状,内部构造,也幸亏年轻时有点绘画功底,加上老铁匠丰富的经验,终究互相能沟通下来。
对于铁匠而言,炉子倒是知道,不过还是第一次见有人用铁的,至于好不好用,那就不是他能关心的了,只要给钱,哪怕打个银的都行。
最后,林翊估摸着尺寸,又打了几个铁皮管子,卧室放炉子,没有排烟管,他可不敢用。交了定金,说了地址,领了块牌子,便准备出门离去,却又突然想起,还得盘个火炕。又找铁匠打听了一番有没有认识的瓦工,谁知那铁匠当即毛遂自荐,自己打铁盖房子样样精通,在林翊疑惑的目光中,更是拉着林翊围着自家房子转悠,自豪的解释,整栋房子便是他的杰作。林翊虽有疑虑,但苦于无甚门路,只得又将火炕之事,交给了铁匠,再次付了些钱,大致讲了自己的构想,叮嘱他送炉子那天,顺便拉些砖过来,才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