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东汉大陆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大汉忠臣

    阳曲城,经过多半天的安民已逐渐恢复宁静,许多一夜未眠的士卒也都在武松、张清的带领下找地方休息去了。

    一直为没有谋士与内政人才而苦恼的刘协来到阳曲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黄邵牢狱中是否关押着什么人。

    黄邵道:“说来也巧,前些日子有一文人投奔曹操时被何曼抓了过来。听说此人是个大官,在幽州百姓与胡人那里也很有威望。只是争夺幽州时战败,被迫流浪他处。何仪见此人有几分学问想请他做我等军师,可此人大骂我等是反贼,还说他乃汉室宗亲,绝不会屈身于贼。”

    “这人姓甚名谁?”刘协听了急忙问道。

    即使黄邵不说,刘协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答案,他只是想让黄邵亲口说出来而已。

    “好像叫什么刘虞,在牢中还吃了不少苦头。”黄邵回忆道。

    “快带本官去牢狱见他!”听到黄邵说出的名字正是刘协想到的人,刘协大喜,又板着脸对黄邵道:“最好他没事,否则本官不会就这么算了!”

    黄邵唯唯诺诺不敢停滞,引着刘协就往牢狱中走去。

    历史上的刘虞,不仅是大汉的忠臣、宗亲,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曾拒绝韩馥、袁绍立他为帝的请求,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深得人心。

    他还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也因此与主战派的公孙瓒产生矛盾。

    在征讨公孙瓒时,刘虞战败,被段训斩首而死。

    不曾想,这里的刘虞没死,真是老天送来的礼物啊。

    一旁的武松从未见过刘协如此认真,好奇与不放心下也跟了上来。

    阳曲牢狱,暗无天日。空气混浊,阴气逼人。

    在刘协还是刘谌的时候,他曾因为黄皓当道,数次奔波于牢房中营救那些蜀汉的忠臣,因此对牢房的环境很是适应。

    跟着黄邵七拐八绕,刘协终于来到了关押刘虞的牢房前。

    牢房里,关押着一个头发乱糟糟,满脸污垢的犯人,他身高七尺,约四十几岁的年纪。

    不过刘协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这个,而是刘虞脸上的数块疤痕。借着昏暗的光线以及他那破旧的囚衣,刘协还隐隐看到他胸前的一道道伤痕。

    “谁干的!”刘协勃然大怒,对着黄邵吼道。

    黄邵吓得双腿一软,急忙跪在地上请罪:“大人饶命,这些都是何曼做的,实在是与小人无关呀!”

    “开门!”刘协没有理会黄邵,下令狱卒打开牢房。

    狱卒拿出钥匙弓着身子默默打开了牢房,双手还扶着牢房的门不让它关上。

    刘协大步流星的冲了进去,上前握着手足无措的刘虞双手道:“皇……先生受苦了!”

    刘虞仍是一头雾水,问一身丝衣的刘协:“大人莫非是并州的官员?”

    刘协连连点头,撸起刘虞衣袖一看只看到了一条条黑红的鞭印便咬牙道:“早知如此,本官就不会让何曼那厮死的那么痛快了!”

    “不打紧,不打紧,只要能再见我大汉的官员,受这点苦算什么!”刘虞激动的热泪盈眶,对刘协哽咽道:“更不想我大汉还有大人这样年轻的英雄人物!”

    说实话,刘虞知道并州匪患严重,进来后就没想过要出去。现在刘协亲自来接他出去,刘虞又岂能不激动呢。

    刘协谦虚的应和了几声,要是他看到其他人遭受刘虞这般的拷打或许还好点,可刘虞乃是一介文人,是大汉的忠臣啊,这样一来,刘协又怎能不发怒呢。

    刘协先是命人请来军医,又下令严惩欺负过刘虞的狱卒,严重的直接斩首示众;如对刘虞有恩惠的,刘协也会重赏。

    “小兮,帮我查下刘虞的四维属性。”在等军医来时,刘协在脑海里对小兮说道。

    “叮咚——刘虞,字伯安,统帅71,武力32,智谋86,内政91。检测到刘虞随身携带的技能——怀柔。怀柔,在刘虞治理异族时,内政+4。”

    “终于有内政人才了!而且是个擅于治理异族的人才!”前面还在大怒的刘协一听刘虞这属性有些激动,不过一看到刘虞身上的伤痕就有些尴尬,内心百感交集。

    不一会儿,军医来了。给刘虞诊治一番后发现刘虞只是皮外伤,休养几日便无大碍时刘协才松了口气。

    在军医的一番包扎下,刘协便带着刘虞离开了牢狱,

    出狱后,刘协亲自给刘虞分了一个大宅子,还让军医随行,派了几十个士卒去照顾他。只是刘虞听到城中有七万多的降卒哪肯闲着,非要见刘协。

    照顾刘虞的士卒没办法,只得来禀报刘协。

    此时武松、张清也都休息去了,刘协正想着要不要继续召唤、该什么时候把自己的身份告诉刘虞时,听到士卒禀报便骑马来到了刘虞的住处。

    躺在床榻上的刘虞一见刘协来了正要起身相迎却被刘协按住了身子:“先生是为了那些降卒之事操心吗?”

    刘虞道:“要是不能妥善安置这些降卒,只会祸害无穷啊!”

    “先生觉得该如何处理?”刘协问道。

    “把年龄在十七以下、四十五以上的降卒放归田里,年龄在十七到四十五之间的降卒愿意参军的便留下来,不愿参军的也放归田里。”刘虞对道。

    “如果放了他们又跑去当贼呢?”刘协问道。

    “唉!”刘虞叹了口气道:“都是些受苦的百姓,要是能吃饱饭,谁肯造反!”

    “先生所言极是,不过现在并州兵荒马乱的,把他们放归田里也不见得是好事。因此,要在先生的提议上加上几点。”刘协笑着补充道:“一、年龄不在十七到四十五这个范围的,可建立学校让孩子们读书识字,年长者可为官府种田,官府按时发放粮饷就是。如不肯,再放归田里;”

    “二、年龄在十七到四十五这个范围的降卒,不愿参军的也可为官府种田,不肯的也放归田里;”

    “三、如有假借归田而又落草为寇的,杀无赦。”

    刘协这一番话只说的刘虞脸色大变,硬是起身对着刘协作揖道:“大人之才,十倍于我。对了,大人也可以找些其他的职务去安顿那些不愿种田的百姓,如修路、建房等。”

    刘协扶着刘虞躺下,笑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安邦之能,本官果然比不上先生。”

    刘虞谦虚道:“大人谦虚了,只是在下还不知道大人姓甚名谁,祖籍何处呢!”

    “呵呵,先生别急。在此之前,我先给先生讲个故事可好?”刘协问道。

    “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