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玩转大明
字体: 16 + -

第九十二章 论战开始

    傅友德没有跟随众人进去,毕竟自己身为武将,出现在这个场合上本身就不算合适,所以就跟一群没有进殿的儒生围在外面,静静地等待里面的结果就好。

    忽然,感觉到有人在背后拍自己,傅友德扭头一看,竟然是汤和,“下注了?”

    汤和点点头,笑道:“下注了,你还别说,这丰泰楼还真会做买卖,赌国子监的赔率是一赔一,赌汤山书院赢是一赔三,平局就是一赔十。一群人下了国子监会赢,只有寥寥几人赌汤山书院赢,就你我老哥俩堵了平局,你没见丰泰楼老板的脸,都已经铁青铁青的了。”

    “估计这家伙以为这次要输很多钱吧,看来还是没人相信汤山书院会赢啊。”傅友德无奈地摇摇头,抄起手,和汤和一起注视着殿内的情况,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等众人都坐定了,朱元璋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人都到齐了,你们的比试就开始吧。”

    国子监的儒生们朝着朱元璋行了礼,便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恨不得将刘牧的汤山书院的人给撕碎了。

    李敬忠面带微笑地问刘牧,“刘公子,今日的比试,你打算以什么样的方式比啊。”

    望着李敬忠那张皮笑肉不笑的脸,刘牧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地点既然选在了国子监,比试的内容也选择了儒学,那么比试的规则可否由晚辈定呢,要不然传出去,国子监会遭人唾弃,胜之不武的。”

    李敬忠有所迟疑,他早就听说了刘牧鬼点子太多,说不定又在酝酿什么鬼点子呢?

    “李司业下帖子的时候,在下没有丝毫的迟疑,今日也是爽快的赴约了,没想到李司业对晚辈的要求竟然这么迟疑,太让晚辈失望了,莫非是李司业害怕输给晚辈。”刘牧假装很是无奈地摇摇头,他身旁的刘伯温也不禁在内心里偷笑。

    李敬忠还没有发话,他身后的儒生们已经坐不住了,一个个的怒目而视,要不是朱元璋在场,估计这群人早就冲过来,跟刘牧理论一番了。

    “笑话。”李敬忠觉得自己受到了深深的侮辱,冷笑一声,捋着胡子说道:“在下虽不敢自诩为什么大儒,但还是有信心能够胜过你们这群无视圣贤之道的狂妄之徒的,比试的规则就由你来定,在陛下面前,想必你也不敢耍什么滑头。”

    “好。”刘牧郑重地点点头,但心里早已经乐开了花,没想到三言两语就让李敬忠上套了,果然对付心高气傲之人,激将法永远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李敬忠已经搞定了,刘牧便望向了朱元璋,这件事情最终还得有陛下定夺。

    这等激将法在朱元璋眼里,便如同小儿科,朱元璋连看都没看刘牧,直接说道:“朕不关心你们怎么比试,只要你们能在儒学上分出个高低来就好。”

    看来朱元璋对自己的国子监很是自信啊,在他眼里,就算刘牧刷小把戏也是不可能在儒学上赢得过国子监的。

    “衡量一个书院的实力,除了看学生的实力,还要看授业恩师的实力。所以今天的比试,不止是书院学生的比拼,还有老师的比拼。”刘牧此言一出,就连朱元璋就觉得很有道理,不禁点点头。

    李敬忠并没有直接同意刘牧的建议,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坐在刘牧身旁的刘伯温身上,在刘伯温面前,李敬忠可没有丝毫的勇气敢卖弄自己的学问。

    刘牧清楚李敬忠地迟疑,不禁笑道:“李司业尽管放心,刘先生在汤山书院只负责教授算学,他不会参加这次的比试的。”

    “那好,一言为定。”刘牧话音刚落,李敬忠就赶紧拍板决定,没有给刘牧丝毫反悔的机会。

    刘牧淡淡地说道:“目下我准备了一个方法,由陛下出题,双方辩论,直到一方认输为止,三局两胜,不知李司业意下如何啊。”

    李敬忠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刘牧的鬼把戏就是这等小伎俩,别说三局两胜,就是五局三胜,刘牧的汤山书院断然不会是国子监的对手。

    “就依刘公子所言。”李敬忠淡淡地说道,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了。

    刘牧淡淡地说道:“第一局就由两方的学生比试如何啊?”

    汤山书院的学生们不过是一群十岁左右的孩童,在李敬忠眼里根本就不足为惧,便招了招手,叫上了一个穿青色儒衫的士子。

    “在下江西南昌府举人李如同,还请刘公子赐教。”嘴上虽然说着客气,但其实根本就没把刘牧放在眼里。

    刘牧把小幺子叫了上来,拍拍他的肩膀,帮他放松下紧绷的肌肉。

    “去吧。”刘牧满脸欣慰地说道,他并没有告诉小幺子自己的意图,这是一个难得的检验自己所学的机会,小幺子只要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来就好。

    “我是汤山学院的书生,刘幺。”小幺子有些结巴地说道,虽然做了几个深呼吸,但心底里难免还是有些紧张。

    “既然如此,那朕就出题了。”面对着实力悬殊的两方,朱元璋没有提起太多的兴趣,随意地截取了论语里的一段话,“你们两个就以吾日三省吾身为题辩论吧。”

    李如同并没有因为小幺子的年龄太小而有丝毫的谦让,先是讲了论语中词句的出处,然后又接着讲了历代先贤对此句的理解,尤其对朱熹的解读大谈特谈,前后行云流水,可谓是滴水不漏啊。

    不错不错,果然是一个不错的书呆子,刘牧心底里感叹道。

    小幺子就笔直地站在原地,安静地听李如同说完,紧张地问了一句,“李公子,你讲了这么多,那我想问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呢?”

    刚才还信心满满的李如同一下子呆在了原地,他实在没有料到这个头发散乱的小孩子竟然会问这样的问题,不禁有些自乱阵脚。

    “我年纪轻轻,怎么可以随意解读圣人之言呢?”李如同读了这么多年书,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小幺子已经渐渐进入了状态,摇摇头道:“不对,师傅经常教导我们,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地是掌握思考方法,夫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是教导我们要从自己的失败处吸取教训,但我认为,真正聪明的人应该在他人的失败处吸取教训。”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顿时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