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玩转大明
字体: 16 + -

第八十六章 大军回朝

    转眼间已经到了金秋十月,刘牧依然在刘家庄过着自己悠闲自在的生活。

    远征蜀地的大明将士终于要班师回朝了。

    “明天大军回朝,那可是空前盛景啊。你真得不去看看嘛?本王可以给你挑一个好位置。”

    刘牧给孩子们放了两天假,朱棣还是像往常一样来到刘牧这里补课。原本只是想给朱棣打开一个新世界,没想到这家伙竟然越陷越深了。

    “不去。”刘牧摇摇头说道,他向来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

    “好吧,权当本王没说。”朱棣又低下头继续算题。聪明又韧性十足,所以只经过这半年的学习,朱棣已经完全掌握了初中数学的知识,现在正在跟着刘牧学习高中数学的知识。

    刘伯温拿着一本书从屋外走进了书房,见到朱棣正奋笔疾书,便满意地点点头。

    “刘公子,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想不想听啊。”刘伯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每次来找刘牧都是给他提各种各样的想法,都使刘牧受益匪浅。

    “刘先生说来听听吧。”刘牧搀扶着刘伯温坐下。

    朱棣也停下了手中计算的笔,翘起耳朵,想要听听刘伯温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刘公子,你的算学这么厉害,又成体系,为何不出一本书呢,让天下人都来学习你的学问。”

    出书。

    刘伯温这个提议让刘牧有些怦然心动,想想也是,这一年来,自己只顾着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却从来就没有一本像样的教材。

    刘伯温见刘牧在低头沉思,便觉得此事可成,便继续加磅,“此书倘若写成,公子便可誉满天下,俗话说,立功立德立言,小小年纪便能做到立言,真是羡煞旁人。”

    朱棣也按捺不住寂寞,跳起来,道:“是啊是啊,编一本书多好啊,到时你也就算是开宗立派的宗师人物了。”

    刘牧不禁怀疑朱棣编书的想法是不是小时候就已经有了,要不然也不会费尽心机编一套四库全书。

    什么誉满天下,什么开宗立派,在刘牧眼里都如同狗屁一样,你刘伯温不也是誉满天下吗,最后怎么着,不还是被皇帝逼得回到京城中吗?、

    这个年代,最重要的是低调。

    刘牧瞪了朱棣一眼,刚才还活蹦乱跳,兴高采烈地朱棣瞬间就像一个霜打的茄子一样,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继续写自己的作业。

    “嗯嗯,出书是件好事,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算学,造福我大明。倘若以立言为目的,学生年龄尚小,恐怕德行不够,至于什么开宗立派,学生更是压根都没想过。”

    从下午开始,刘牧便把自己关在了屋里,开始编写算学的教材。他初步做了一个规划,要写六本书,内容涵盖小初高的所有数学知识。至于高等数学的知识,刘牧现阶段并不打算写,因为就算自己写了吗,也不会有人懂。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鸿沟绝对不是一星半点的。

    对于博士毕业的刘牧而言,写小初高的教材就跟大人陪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大明朝也不实行什么素质教育,所以并不需要将教材弄得华丽呼哨的,只要让人看懂就行了。

    两日之后,远征蜀地的大军终于回城了,朱元璋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天气也很是给面子,湛蓝的天空上没有一片云彩,只有太阳散发着光热。

    “时辰到!”随着兵部官员的一声高喊,西征的队伍由营地缓缓地进城,一直走到正阳门外。

    中山侯汤和还有颍川侯傅友德走在队伍的最前侧,两人骑着枣红色的大马,穿着一身明晃晃的铠甲,面无表情,但从表情上根本就分辨不出谁才是平定蜀地的功臣。

    无数的百姓将西征的队伍围了起来,振臂高呼,“大明威武。”

    而大明的将士们则笔挺挺地站在那里,享受着百姓们的欢呼。

    朱元璋正率领着群臣站在正阳门下,眼睛微眯着,双拳紧紧攥着,身体有些微微的战栗。

    又一个对手倒下了,朱元璋竟然觉得一丝的寂寞。

    见到朱元璋之后,汤和和傅友德没有丝毫的犹疑,从马上跳下来,跪倒在地上,“臣汤和,傅友德叩见陛下,吾皇万岁,大明万年。”

    “吾皇万岁,大明万年。”身后的将士们有规律的举着手中的长矛,大声呼喊。

    围观的百姓也受到了将士们的鼓舞,也跟着大声呼喊,“吾皇万岁,大明万年。”

    一时间,响声雷动,朱元璋很是享受这种万民拥戴的场景,已经笑得合不拢嘴。

    过了一会儿,呼喊声渐渐停下了,朱元璋这才扶起汤和与傅友德,拍拍他们身上明晃晃的铠甲,一脸欣慰地说道:“此战,非朕之功,乃前阵将士奋勇拼杀所成,汪广洋,将朕的平西蜀文诵读给诸位将士。”

    汪广洋领命,在众位将士的面前声情并茂地诵读了朱元璋的平西蜀文。

    就算再低调的汤和,在听到朱元璋毫不吝啬的夸赞之后,也不禁面露喜色。朱元璋在文中并没有盛赞傅友德,甚至在排功劳的时候,都将他拍在了廖永忠的后面。

    傅友德的表情有些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这平蜀之功本来就是陛下赏给自己的,没想到煮熟的鸭子竟然在嘴里飞走了。

    盛赞完将士们,接下来便是献俘仪式了,一连串复杂的礼仪之后,汪广洋喊了一声,“献俘。”

    话音落下,大约十几个俘虏被带了上来,超出百姓们的理解的是,为首的竟然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身后跟着几个白发斑斑的老人。

    “罪人明升见过大明皇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明升跪倒在地,神态自若的说道。

    明升年龄很小,又经此大难,从高高在上的大夏皇帝沦为了阶下囚,竟然还能做到面不改色,朱元璋竟然有些欣赏眼前的这个孩子,也不禁在心里有了一个疑问,倘若朱标和明升的身份互换,朱标今日的表现又会怎样呢。

    “明升年幼弱小,凡事听由臣下,本无过错,朕今日便封你为归义侯,在京城中住下来吧。”

    大难不死,还被封了侯爵,明升在也控制不住自己,匍匐在地上痛哭流涕,在坚强也终究是个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