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
身为刘伯温的小迷弟,刘牧心里清楚刘伯温会在洪武四年被朱元璋赐还乡里,但没想到竟然在这个时间点上,莫非是自己胜了刘伯温,让朱元璋下了这个决心的。
身为迷弟,刘牧得去送一送刘伯温啊,这一次分别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了,虽然刘伯温过几年还会再回京城,但那时自己在哪还未可知啊。
下定决心,刘牧让张顺下午替自己上课,便来到马厩,牵了一匹马,就冲向了京城,留下一群人目瞪口呆。
杨大浪揉了揉眼睛,不可置信地问道:“刘三,少爷什么时候学会骑马的啊。”
“我不知道啊。”刘三比杨大郎更加惊讶,他毕竟是陪刘牧一起长大的,少爷是什么人啊,那可是从八岁起就卧病在床的人,别说骑马,连走路都费劲。
大学的时候,刘牧曾经去内蒙古待过一段时间,也就是在那时,学会了骑马。来到明朝后,虽然有了更多的机会去骑马,但是刘牧还是选择坐马车,甚至骑小毛驴,也不会选择骑马,毕竟骑马太过于颠簸。
出了刘家庄,便径直往通济门骑去,京城有很多门,刘牧也猜不准刘伯温到底会走那个门,能不能见到,一切就看缘分吧。
上天还是眷顾刘牧的,还未到秦淮河岸,刘牧便望见一队马车缓缓驶来,马车蓬角上的灯笼上面写着一个刘字,宣示了主人的身份。
刘牧勒住马缰绳,慢慢的来到车队面前,问道:“这可是诚意伯的车队。”
马夫一愣,也不知道该说是还是不是。马车蓬的帘子拉开了,露头的是刘琏,见来人是刘牧,就有些没好气地说道:“原来是刘公子啊,临行之前,还要挖苦我们几句吗?”
看来,刘琏还是没有从父亲失利的阴霾中走出来啊。
“不得无礼,刘公子是我们家的贵客。”马车里传出刘伯温的怒喝。
刘琏赶紧低头认错,刘伯温从马车里走出来,虽然身体很瘦削,但是看上去精神抖擞。能平安的回家对于刘伯温而言,果然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啊。
刘牧从马上跳下来,拱手道:“没想到刘大人竟然走的这么仓促。”
刘伯温在刘琏的搀扶下,下了马车,笑道:“没想到刘公子竟然是这么重情重义的人,你我不过是萍水相逢,老朽实在没想到公子竟然会来为老朽送行。”
重情重义,刘牧对此可不敢当。
在不远处的岸边有一个亭子,刘牧指了指,问道:“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呢?”
“爹,我们还要赶路呢”刘琏在刘伯温耳边小声的提醒他,还不忘瞥一眼刘牧。
看样子,刘琏对自己成见比较大啊。
刘伯温倒是没有听儿子的建议,欣喜地同意了刘牧的请求,刘琏只能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
站在亭子里,便可以望见秦淮河两岸两岸的繁花似锦,但是这些在刘伯温眼里,远不如家里的野花来得好看。
刘牧和刘伯温面对而坐,刘琏负手而立,站在刘伯温身后,一双锐利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刘牧。
刘伯温率先开口,“刘公子,你那日的题目,老朽到现在还没有点眉目呢,刚才在马车上,老朽还在思索这个题目呢,恐怕余生都要跟这个题目耗上了啊。”
刘牧没想到刘伯温竟然是这么个死钻牛角尖的人,早知道这样,自己就不会给他出难度这么大的一个题目了。
“想要解这个题目,必须构建一整套新的算学理论,以现有的算学理论是解不出这道题目的。”
刘伯温心中一惊,他原以为刘牧只是算学造诣比较深,但是没想到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竟然会新的算学理论。
刘牧此番前来,当然不是为了讨论题目,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学生有一事不明啊,刘先生为何会这么着急的离开京城呢,莫非先生怕了?”
“你住口。”刘琏没想到刘牧会如此出言不逊,他心里很想爆粗口教育教育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你给我住口。”刘伯温怒喝道,手里的拐杖不停地杵着地,“以后爹跟刘公子说话,你不要插嘴。”
这架势像极了后世那些因为插嘴大人说话而被教育了的孩子,但刘牧又觉得不对劲,明明这刘琏比自己大十岁啊,怎么他成了孩子了呢。
“老朽却是怕了啊,自从杨宪死后,老朽每日都过得是提心吊胆啊。”刘伯温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所有的心里话都可以在刘牧面前说出来,这难道就是往年交吗?
刘琏也有些惊讶,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听父亲说害怕,而且还是当着一个外人的面。
杨宪是谁?刘牧在心底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但看刘伯温痛心疾首的表情,看来杨宪在他心中的分量不低啊,等有机会问问朱标,他肯定知道。
据史料记载,刘伯温此次回乡,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朱元璋的猜忌,重新回到京城,最后被胡惟庸下毒害死,堂堂一代智囊,竟落得个如此凄凉的晚景,不免让人唏嘘啊,也让刘牧心疼啊。
刘牧深知刘伯温的遭遇,他想做点什么,虽然有些螳臂当车,但好歹无愧于良心,便善意地提醒刘伯温,“有句话先生可能没听过,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啊。”
“当”一声,刘伯温手中的拐杖掉在了地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刚才还因为马上就要赐归而满面春光的刘伯温在听完刘牧这句话之后,脸瞬间变得僵硬起来,他长吁了一口气,干枯地双拳不停地捶打着坚硬的石桌,无比懊恼地说道:“刘基啊刘基,你枉自诩算无遗迹啊,怎么到了你这里,就这么糊涂呢?”
忽然间,刘伯温想到了一件更加可怕的事情,他在地上捡起拐杖横放在石桌上,放肆地大笑,“哈哈哈,刘基啊刘基,这天下之大,竟已无你容身之地了,留在京城十四,回到家也不能活,真得可悲啊。”
这种命不由己的无可奈何,恐怕刘牧这一辈子都未曾体会过。
身为迷弟,刘牧得去送一送刘伯温啊,这一次分别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了,虽然刘伯温过几年还会再回京城,但那时自己在哪还未可知啊。
下定决心,刘牧让张顺下午替自己上课,便来到马厩,牵了一匹马,就冲向了京城,留下一群人目瞪口呆。
杨大浪揉了揉眼睛,不可置信地问道:“刘三,少爷什么时候学会骑马的啊。”
“我不知道啊。”刘三比杨大郎更加惊讶,他毕竟是陪刘牧一起长大的,少爷是什么人啊,那可是从八岁起就卧病在床的人,别说骑马,连走路都费劲。
大学的时候,刘牧曾经去内蒙古待过一段时间,也就是在那时,学会了骑马。来到明朝后,虽然有了更多的机会去骑马,但是刘牧还是选择坐马车,甚至骑小毛驴,也不会选择骑马,毕竟骑马太过于颠簸。
出了刘家庄,便径直往通济门骑去,京城有很多门,刘牧也猜不准刘伯温到底会走那个门,能不能见到,一切就看缘分吧。
上天还是眷顾刘牧的,还未到秦淮河岸,刘牧便望见一队马车缓缓驶来,马车蓬角上的灯笼上面写着一个刘字,宣示了主人的身份。
刘牧勒住马缰绳,慢慢的来到车队面前,问道:“这可是诚意伯的车队。”
马夫一愣,也不知道该说是还是不是。马车蓬的帘子拉开了,露头的是刘琏,见来人是刘牧,就有些没好气地说道:“原来是刘公子啊,临行之前,还要挖苦我们几句吗?”
看来,刘琏还是没有从父亲失利的阴霾中走出来啊。
“不得无礼,刘公子是我们家的贵客。”马车里传出刘伯温的怒喝。
刘琏赶紧低头认错,刘伯温从马车里走出来,虽然身体很瘦削,但是看上去精神抖擞。能平安的回家对于刘伯温而言,果然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啊。
刘牧从马上跳下来,拱手道:“没想到刘大人竟然走的这么仓促。”
刘伯温在刘琏的搀扶下,下了马车,笑道:“没想到刘公子竟然是这么重情重义的人,你我不过是萍水相逢,老朽实在没想到公子竟然会来为老朽送行。”
重情重义,刘牧对此可不敢当。
在不远处的岸边有一个亭子,刘牧指了指,问道:“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呢?”
“爹,我们还要赶路呢”刘琏在刘伯温耳边小声的提醒他,还不忘瞥一眼刘牧。
看样子,刘琏对自己成见比较大啊。
刘伯温倒是没有听儿子的建议,欣喜地同意了刘牧的请求,刘琏只能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
站在亭子里,便可以望见秦淮河两岸两岸的繁花似锦,但是这些在刘伯温眼里,远不如家里的野花来得好看。
刘牧和刘伯温面对而坐,刘琏负手而立,站在刘伯温身后,一双锐利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刘牧。
刘伯温率先开口,“刘公子,你那日的题目,老朽到现在还没有点眉目呢,刚才在马车上,老朽还在思索这个题目呢,恐怕余生都要跟这个题目耗上了啊。”
刘牧没想到刘伯温竟然是这么个死钻牛角尖的人,早知道这样,自己就不会给他出难度这么大的一个题目了。
“想要解这个题目,必须构建一整套新的算学理论,以现有的算学理论是解不出这道题目的。”
刘伯温心中一惊,他原以为刘牧只是算学造诣比较深,但是没想到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竟然会新的算学理论。
刘牧此番前来,当然不是为了讨论题目,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学生有一事不明啊,刘先生为何会这么着急的离开京城呢,莫非先生怕了?”
“你住口。”刘琏没想到刘牧会如此出言不逊,他心里很想爆粗口教育教育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你给我住口。”刘伯温怒喝道,手里的拐杖不停地杵着地,“以后爹跟刘公子说话,你不要插嘴。”
这架势像极了后世那些因为插嘴大人说话而被教育了的孩子,但刘牧又觉得不对劲,明明这刘琏比自己大十岁啊,怎么他成了孩子了呢。
“老朽却是怕了啊,自从杨宪死后,老朽每日都过得是提心吊胆啊。”刘伯温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所有的心里话都可以在刘牧面前说出来,这难道就是往年交吗?
刘琏也有些惊讶,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听父亲说害怕,而且还是当着一个外人的面。
杨宪是谁?刘牧在心底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但看刘伯温痛心疾首的表情,看来杨宪在他心中的分量不低啊,等有机会问问朱标,他肯定知道。
据史料记载,刘伯温此次回乡,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朱元璋的猜忌,重新回到京城,最后被胡惟庸下毒害死,堂堂一代智囊,竟落得个如此凄凉的晚景,不免让人唏嘘啊,也让刘牧心疼啊。
刘牧深知刘伯温的遭遇,他想做点什么,虽然有些螳臂当车,但好歹无愧于良心,便善意地提醒刘伯温,“有句话先生可能没听过,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啊。”
“当”一声,刘伯温手中的拐杖掉在了地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刚才还因为马上就要赐归而满面春光的刘伯温在听完刘牧这句话之后,脸瞬间变得僵硬起来,他长吁了一口气,干枯地双拳不停地捶打着坚硬的石桌,无比懊恼地说道:“刘基啊刘基,你枉自诩算无遗迹啊,怎么到了你这里,就这么糊涂呢?”
忽然间,刘伯温想到了一件更加可怕的事情,他在地上捡起拐杖横放在石桌上,放肆地大笑,“哈哈哈,刘基啊刘基,这天下之大,竟已无你容身之地了,留在京城十四,回到家也不能活,真得可悲啊。”
这种命不由己的无可奈何,恐怕刘牧这一辈子都未曾体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