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山河到三国
字体: 16 + -

第846章 碧海之上(3)

    “难道就只能这样?”跟随在陆逊身边的蒋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兵书上最简单的道理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李晟那边吃了苦头之后,也重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李晟在情报保密上的做法还是比我们要强悍许多,我们知道李晟的强,却犹如雾里看花一般,不晓得他们的强究竟在何处。往往是每当我们以为我们看破了李晟的一切,并以此更进一步的认为自己超越了李晟之后,才在交战之中惊讶的发现,李晟的实力依旧在我们之上。这使得,我们对李晟的所知实际上遭遇的是这么一个情况:知己而不知彼,一胜一殆。我们做不到完全的取胜,也尽可能的保住了自己的不失,能打成一个平手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陆逊将这一切都说得很明白,也着实说道了点子上。

    蒋休听闻此言,微微的愣了愣,开动脑筋思考了一番,却也是点头称是起来。他可是完全理解了陆逊的想法。并晓得陆逊眼下真正的打算是:就此和李晟军纠缠下去,形成一个互相消耗之局。直到日落。双方按照约定各自退兵。自己便引兵返回黄县的军港,在接受补给的同时和大伙合计一下自己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

    这很明显的是一个谨慎的为将之道,也是最符合眼下的事实:一个联军的舰队是由曹魏和孙吴两国纠合而成事实;一个无论从军令上说再怎么严格,也不可能就此真正将两国的将领和士兵都柔和在一起的事实。在眼下这么一个快速取胜完全不可的情况下,这个很显然的事实,便成了陆逊唯一可做的事情——暂时撤退,已图后谋。

    战船与战船自己的贴身近杀还在继续着,舰队和舰队之间的远攻也没有一刻钟停止,时间在硝烟的聚散和喊杀声的嘶哑中逝去,一切都如陆逊所言的那样渐渐的步入了傍晚。太阳在这个时候偏西了,金色的余晖透过重重叠叠的云彩照射下来,用他们那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片大海。

    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该是要鸣金的时候了,一旦等天完全暗下不要说是继续开打,只怕在黑暗之中航行都充满了危险。于是,在不约而同之间,李唐一方和援军一方都同时敲响了清脆的小钟。在三长一短的悠扬之鸣下,双方的战舰同时向后退却算是各归本阵暂时休息下来。一日的交战给们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却没有分出这战争的胜负。

    各自退阵,在黑夜降临之前,双方脱离了接触。并在进一步的固定了航向之后,双方俱是连夜航行返回各自的军港为下一步的作战做准备。

    由于这一战给双方都带来的巨大的损失,因此该归港之后的几十天里,双方皆是不约而同的没有任何举动。只是在自己军港中窝着,于接受补给的同时,开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嘴皮子大战。

    先是曹魏、孙吴方面联手发布战报说,这一战自己这一方取得了胜利,击溃伪唐入侵之北洋舰队,保护了东洋方向的安全。其间击沉伪唐之北洋舰队大小战舰八十余艘,击伤一百余艘,并俘获伪唐之重战舰十二艘,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令伪唐军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都不敢正视正南,可谓是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真是一派胡言……!”对于曹魏、孙吴方面如此的说法,李唐方面当然给予了反驳:说什么我们入侵你们,明明是你们侵犯我们北洋的领海嘛!难道你们不晓得海参威和秦津之间的海面是属于我们吗?连攻防之间的角色都可以说错,你们发的战报还可以让人相信吗?至于你们所说战果,就可值得怀疑了。咱们大唐北洋舰队总共就拥有两百四十七艘战舰,照你们这样的说法,我们被击沉了八十艘,又被击伤了百余艘,还被俘获了十二艘,那我们军港里的战舰应该在一百以下才是正理。

    但你们自己好生睁开眼睛看看我们还剩下多少战舰吧。在军港海参威里,我们的战舰可还有一百八十余艘呢——为了能够证明曹魏、孙吴方面的战报并不可信,李晟这次可是非常明白的将自家水军的力量来了一个大公开,其北洋方面有战舰一百八十余艘,南洋方面有战舰一百五十四艘,西洋方面有战舰三百零六艘,而受到重大损失的东洋方面,也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就拥有了四十八艘战舰。

    这到底是真是假呢?曹魏和孙吴方面对此皆是将信将疑,李晟那边和他们这边已经完全成了敌国。对于他们那边的来人,不要说是探子了,就连一般的商旅,李晟这边也是关注得很。战争开始以后对曹魏、孙吴这边的私下防范可以说变得更加严厉,曹魏和孙吴这边除了认真的去听李晟自己公布的数字之外,哪里还真的能弄到比这个更加详细的信息呢。

    “……不过不管李晟那边公布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对我们的战略来说都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我们也不该对此议论的太多。”消息传来,曹魏和孙吴两方的朝廷自然对此议论不以,在众人都以为眼下应该小心再小心的情况之中,诸葛恪却以此提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为什么呢?”孙权不解的问道。

    “可以肯定李晟那边公布的消息是有不少水分的。但我们却可以参考这份有水分的情报,加上我们自己的判断来做出。李唐军西洋舰队拥有三百多艘战舰,这应该是一个事实。毕竟西洋舰队的主体是李晟原来的第一舰队,其在我军实行私掠战术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两百五十余艘战舰,眼下经过几年的发展拥有三百余艘并不是一个什么令人吃惊的事情。至于南洋方面,就算没有一百五十余艘,也有接近一百艘的数年,可以说差别和李晟所公布的亦是不大,至于我们认为其中水分最大的北洋方面,事到如今李晟爱怎么说都可以了。”

    “前些日子,泉州方面方面有一支舰队北上,其规模在一百艘上下,尽打赤火旗号,看样子是李晟的南洋舰队。眼下应该已经和李晟的北洋方面回合了。这一回合整个北洋方面实力怕是又涨到了两百多规模,尽管还比不上我们和曹魏的联军,但只要用来谨守军港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如今我们和李晟方面已经扯破了脸,水军的偷袭战术也已经被识破,接下来双方在海上的实力可谓是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谁。在这样的情况下,海上的战局已经对整个大势没有什么影响了。接下来要看应该不是海上,而是……”诸葛恪是一个明白人,将整个大局看得十分通透,他一下子就把握住了眼前的关键所在。

    “你是说陆地?”孙权明白过来。

    “正是……虽然不晓得李晟究竟想得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但有一个事实却是可以肯定,在海上的局面暂时打不开的情况下,陆上的战斗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诸葛恪很肯定的说道。

    “我明白了。”孙权重重的点了点头:“我会让子明在江夏小心的。”他话音刚落,却猛地看见一名探马从殿外直报而入,高声喊道:“李晟军于五日前发动南征,其从草原而来的十五万大军业已破雁门而入了。”

    “什么……?”虽然这并不关自己东吴什么事,但孙权和他们的臣子们还是被这个消息给吓了一条:“李晟居然在这个时候……该死的,他把握的时机很妙啊。我们该怎么办?”东吴的君臣们对此面面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