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山河到三国
字体: 16 + -

第652章 曹魏立国(1)

    建安十八年的冬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事情是十一月中旬,差不多也就是李晟带军前往阴平去对付马超的那个时候发生的。时间,是一个美妙的初冬之晨,地点是许昌皇宫的宫殿,人物中的主角是北方最大的霸主曹操曹孟德,而第一配角则是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窝囊的皇帝,这个天下名义上的主人,汉皇刘协,至于其他的配角,则是包含了曹操自己手下在内的所有能上得了大殿的官员们。

    他们有的迂腐,有的通变,有的耿直、有的奸猾,有的效忠于曹操,有的效忠于大汉。在这么一个还算不错的清凉之晨上,他们这些配角火药意味很浓的分成了两边,互相登视着,眼里喷出来的火焰恨不得在一瞬间把对方给烧掉。当然,拥曹的人是远远在拥汉之人上头的,无论是人数还是地位。

    配角都如此的卖力了,那身为主角的曹操和身为第一配角的皇帝自然也是不敢落后的。虽然没有带着强烈感情的瞪视,只是平平淡淡的看去,曹操脸上的威严依旧让人感到心惊。作为大汉帝国北方实际的统治者,曹操已经拥有身为一个君主,一个霸者的气度。

    他就这么平视着皇帝,皇帝也是很有几分受不了的。在气势山明显不如曹操的皇帝躲闪着曹操的目光,只是偶尔瞄了瞄自己手中的奏折眼中充满了愤恨。当然,他的愤恨并没有逃脱曹操的观察,但曹操对此却是不屑一顾的,他并不在乎皇帝对自己的敌视。

    因为他自己拥有足以凌驾于皇帝的实力。这份实力甚至能够主宰皇帝的身死,如果皇帝不听话,而他曹操又敢不顾一切的话。

    朝会上的争论谏言还在继续着,虽然主角是曹操,但曹操并没有说话。以他如今的地位很多事情是不需要他自己来说明,而是由他手下的臣子们来进行解说的。尤其是在这件事情上。因为事情关系到曹操本身,曹操自然必须避嫌了。

    启禀陛下,丞相功高盖天,乃古今难有。仅以侯爵之位难以彰显,臣等恭请陛下加封丞相为魏公赐九锡,许其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说话的人是董昭。虽然董昭是官受正议郎之职,算是皇帝亲信的臣子,但皇帝知道这位亲信之臣,其实和曹操走得极近,他是属于那种很会锦上添花的人。眼下他所说的这些看上去是他董昭自己的意见,但实际想来,却是身后有曹操的影子。至少能在这大殿上提出来的方案,全部都是经过曹操首肯的,不可能脱离曹操的掌握。

    丞相想进位为公?外姓突破侯爵之位,且加受九锡,这好像是自王莽以来都没有过的事情想到这里,刘协的眼睛和曹操的目光对视一样,并没有从其中看出什么来,可越是这样他越是感觉到曹操的可怕。

    要反对吗?刘协是很想这样做的,可是想起前些日子刚刚被曹**死的皇后,他心中又有些发寒:若是我在这儿违逆他的话,只怕他会毫不犹豫的把我给杀了吧?刘协害怕了,心中却又不愿意答应下来,一双带着请求的目光从自己下边诸城的脸上扫过,似乎想从其中找到能够帮助自己的臣子。

    但,他最终是失望了,下面众人的表情大都是麻木的,除了几个官小言微的臣子之外,大殿上的大多数人都是曹操的拥护者,他们是不可能回应自己的目光的。

    果然如此!刘协正暗自叹息着。突然发现了一件事情,在曹操手下的众人中似乎少了一个人的身影,而这个人可是曹操最最信任的重臣之一。对此刘协觉得奇怪,便就问道:荀尚书令未来吗?

    尚书令生病于府,未得前来。下边的人这样汇报给刘协。

    哦?尚书令可是劳苦功高了啊。丞相,你看是不是要赏赐给尚书令一些药材呢?想起以前曹操手下的重臣生病之时也曾向自己索要药材的事情,刘协干脆直接向曹操建议道。

    陛下仁慈,这件事就交给臣来办吧。曹操向刘协拱了拱手,平静的说道。

    那好,那好刘协讪笑着,正想打哈哈把这事情混过去。

    但,不想那董昭竟然记忆力好得很,丝毫也不给刘协以蒙混过关的机会,只见他在曹操和刘协对话结束之后又再次向前一步拜道:陛下,还请对丞相进位魏公一事,尽快给予答复,下达诏书。他威逼着皇帝,言语中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并没有多少尊敬。

    这个我想考虑一下可以吗?刘协很幼稚的想拖过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眼下他能动用的手段并不多。

    请陛下给予答复!董昭像是没有听到皇帝的话似的,再一次向前的一步,其中的威胁之意似乎已经很明显了。

    好好吧!刘协担心的微微缩了缩自己的身子,无可奈何的答应下来,起诏书吧。晋封丞相为魏公,以冀州邺县为魏公之封地,赐九锡之仪,许魏公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之礼。

    刘协这边无可奈何的答应下来,那边曹操的手下陈琳便就这殿堂之上洒洒扬扬的将诏书给写好了。很快这很墨迹尚未干涸的诏书就出现在了刘协的面前,刘协神色复杂的看了这诏书一眼随即命人取来印玺将之重重的盖了上去,赋予这份诏书以法律效用。

    诏书当堂就宣布给曹操听,而仪式则在几天后的时间里,挑一个好日子举行。当,这一日的朝会散却的时候,众人对曹操的称呼已经从所谓的丞相变成了魏公,虽然曹操并没有真的就国。

    这一日,便算是这么结束了。刘协自是黯然伤神不已不已,而曹操则是在平淡间隐约带了些许得意的神采。自己能超越侯爵的限制而受封公爵,这是他几十年前怎么也不敢想象的事情。虽算不上是前无古人,却也说的上是古今少有了曹操确实有高兴的本钱。

    但,在高兴之余,他依旧不曾忘记前几天荀彧反对自己称魏公和今天皇帝对荀彧特别关心的事情。莫非,文若和刘协有了勾结?曹操这样想着,心底吃了一惊,随即命令自己的家人:去把我桌上的盒子送给荀尚书吧。原本曹操对这件事情多少还有些不舍,但今天皇帝这有意无意之间的话语,却让他最终下定的决心。

    时间就这样过去,几件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先是伏皇后谋划除掉曹操,事机不密,而被曹操知晓,进而逼死了伏皇后;紧接着便是曹操进位魏公,立国于邺城;最后就是尚书令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而被曹**死。

    许昌的气候变得实在很快,而在这变化之中很明显的曹操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权威,加强了自己在朝廷上的说话权。随着他对外姓之爵最高止位于候的规定的突破,朝廷上已经没有人敢明着反对曹操了。

    看来曹操今年不会有大举动了啊。带着马超返回了成都的李晟,在自己州牧府的大厅里将白衣送来的这些情报一一看过,却是微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