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万历
字体: 16 + -

第0054章 神奇一败

    他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推断,还因为方三娘曾在会议中说过,为了僰人的将来,便是她与六千族人全部战死也是值得。当时对这番话他没有细想,如今想来,便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做了决定了,并且所有人都在这为一目标做着准备。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轻易地就拿下了娄山关,而杨应龙又恰恰正在那里,还被他们活捉了。也无法解释落濛关死守了两天,为何却在方三娘从杨珠背后发起进攻的那一刻被攻破了,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城墙无巧不巧地在那一刻坍塌了。“何况还有张将军呢,若是从叙州起兵一路南下,泸州卫、永宁卫、建武所、普世所、赤水卫、毕节卫……”,凌远的手指在地图上一路划下去。

    身为前任四川总兵现任副总兵的张泽若是还要凌远说得这般明白才知道该怎么做,他也可以找根绳子学他的上官刘显自挂东南枝去了,虽然他坐镇叙州是居中调度后勤事宜,可若是前出个几百里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只需事后刘显给他补一道军令便是了。

    “海大人”,想要搏取功名,哪有不冒险的,我这番出兵可不只是为了我自己,生出了麻烦您可得给我顶着。

    “某不谙兵事但也知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人若是认为当做,某定全力支持,朝廷那里某自会奏报,一切问题某一力承担”,方三娘部若是陷入险地,说到底都是因为他海瑞的原因,这个时候多一支援兵便多一份胜算,方大人那里便少一些危险,他海瑞岂是连这点担当都没有?何况这军功竟是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他又岂肯甘心作个旁观者了。至于凌远的那一番分析,他甚至连一丝怀疑都没有生出,只是心下暗暗惋惜,如此一个天才居然因了自己的原故被他错过了,“后方诸事张大人尽可放心,但有某一条命在,决不会有事”。

    ——起点首发——

    时间已是八月初,殿外烈阳高炽,大殿中却是一片清凉。小皇帝朱翊钧几次想从御座上走下来又都强忍住了,努力睁大了眼睛却是依旧看不真切,脖子扭得都有些酸了。

    “吴将军,您且大声些,不碍事的”,冯保说着话儿脚下稍稍动了动,那个架了一块大木板的支架便也稍稍偏了些方向,这样陛下看着也不会那般费劲了,“你方才说那播州宣慰司经历杨应昇假扮杨应龙为你与常斌和刘大人公子刘綎擒住,方大人又是如何认出那杨应昇才是真的杨应龙,莫非她以前见过?”,娄山关生擒杨应龙的过程中最曲折的便是这一段了,他自是知道陛下喜欢听些什么。

    “我与常大人和刘綎也极是诧异,杨应龙欲挟僰人一同造反,自是做了充足准备,这个时候当以擒住杨应龙这贼酋为要,万一一击不中令其逃脱,我们这两百人怕是连警讯都发不出了。而我等四人中又以方大人战力最强,却为何弃杨应龙不顾而去擒了一个小小经历?”,方大人见过杨应龙这一节自是没必要说的,刘綎为杨应昇制住一节自也要抹去。吴继祖虽是武举出身,为官多年却也深谙官场之道,自是知道哪些当说哪些不当说哪些又当如何说,何况进京前众人早已商议妥当,是以应对起来自是流利,“那假杨应昇为方大人擒住踩在脚下,自也是杀猪般地叫屈求饶,可方大人一番话说出来,他便再无话可说了。杨应龙生性骄横狂悖,他与僰人首领议事又岂容属下一个小小经历随意插口,且杨应昇几番话都是抢在杨应龙之前,卡在关键点上,这便更可疑了,此其一。杨应龙乃播州宣慰使更是杨氏一族之长,陡生变故,杨应昇自应拼命护主才是,因为只要杨应龙无恙他便无恙,若杨应龙被擒他们则全部都得死,可这杨应昇却偏生自己逃了,此其二。待方大人一剑刺出,便更加确定了”。

    “哦?这是为何?”,小皇帝终于忍不住插进话来。

    “陛下请看”,吴继祖打开脚边的木箱,取出一件柔软轻薄如织锦一般的黑色软甲,“方大人一剑刺中却未伤其分毫,就因他穿了这件乌丝软甲,一个小小经历却身着重宝,太过有违常理,此其三。那杨应龙还要狡辩称其为他家祖传之物,方大人便说,莫非这造反——也是你杨家祖传?改土归流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便是今日不改,也总有这一日。你杨氏分土播州已历四朝七百余年,难道你想便这样首鼠两端世袭万代么,那你杨氏一族又我大明把朝廷把陛下放在哪里?你杨氏反唐反宋反元,谁能保证哪一天你不会扯起大旗反我大明!”。

    大殿里一片安静,因为方三娘这句话也道出了他们心中所忧。土司制延袭前朝,虽然在当时对安抚土著控制边疆多有助益,却也为将来埋下了隐患。这些世袭土司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小朝廷,大明朝廷对他们的管辖权和影响力非常有限,而且还有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在这些人心里对大明并没有多少归属感,他们只在意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为了这些权力和利益他们见风使舵反唐反宋反元,有朝一日同样也可以反明。杨应龙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大明如今国力强盛内安外靖,只是在一些小土司部落试行改土归流,便招致播州杨氏如此激烈地反应,乃至意图谋反。这是大明朝廷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是以改土归流势在必行,必须从根本上解除这一隐患。

    现在,方三娘把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交到了他们手里。

    杨博轻轻呼口气,“了不起”。

    “了不起”。

    “短短时间便能发现诸多疑点并生擒了贼酋杨应龙,方大人果然了得”,工部尚书朱衡微笑点头,前两个疑点虽有些牵强,但那已经不重要了,“接到警讯六千僰兵短短两个时辰便攻下娄山关,方大人治军有方,更是了不起啊”。

    “果然了不起”。

    “吴将军,咱家不通兵事,却也知步步为营的道理。方大人刚攻下娄山关诸事未定”,冯保诧异地眨眨眼睛,“这个时候当是等待刘大人大军齐至,清除了隐患再发兵方是最为妥当,方大人却为何那般急迫要分兵攻取龙岩囤?”。

    “公公请看”,吴继祖翻过架上的纸张露出另一张地图来,“这是在娄山关杨应龙房中搜出的杨氏扩修龙岩囤的规划图”。

    众人上前细细看了,齐齐抽了口凉气。

    “海龙囤?”,刑部尚书王之诰(七月接任刘自强)咬咬牙,“定要灭他九族!”。

    众人也都暗暗咬牙,叫龙岩囤没关系,那是因为这屯兵堡本就是建在龙岩山之上,因山而名无可厚非。可改名海龙囤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无疑也成为了杨氏意欲谋反的又一有力证据。

    “诸位莫要小看了这张图,假以时日它定会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要说这大殿中最感谢方三娘的人是谁,那一定是户部尚书王国光了。徐慎攻下龙岩囤,单是缴获的白银就达三百二十万两,更缴获黄金近十万两,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岁入了,可张居正大笔一挥便全部充入了国库,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王国光好几次做梦都笑醒了。

    冯保见小皇帝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便接着问下去,“吴将军莫嫌咱家多嘴,咱家有些不明白,方大人令徐慎大人攻下了龙岩囤。这个时候方大人应该沿白沙水布兵以防反贼杨珠逃回遵义,却为何陈兵落濛关?莫非是猜到了杨珠要去那里?”。

    “回公公,方大人不是猜到了杨珠要去落濛关,而是害怕他会去”。

    “害怕?”。

    “是的,是害怕”,吴继祖点点头,“娄山关之战还没结束,方大人便令一支骑兵乔装杨氏贼兵偷袭永安驿。在永安驿截获了杨应龙布防情报后,方大人犹豫了很久才决定亲自领兵去守落濛关。当时的计划有二,若是杨珠逃回遵义,我们便立即从落濛关西进攻取瓮水;若是杨珠逃向落濛关,我们要尽力守住,守不住便西进,依然是瓮水方向。我记得方大人当时说了一句话:他最好别去”。

    “明知不可为可为之,方大人果然真英雄”,人群里一个三十左右的青袍年轻官员轻轻抚掌,“只可惜落濛关没能守住,否则……”。

    “否则你哪有机会站在这里!”,谭纶转过头打断了那人的话,“你是何人?”。

    那年轻官员面色一僵,“下官都察院监察御史赵焕”。

    “我不管你是谁,若是不懂就不要乱说,尤其是在陛下面前。你是不是以为方大人真的败了?那我现在就告诉你,方大人守的是我大明千秋基业,不是这小小的落濛关!”,杨博卸任兵部尚书,接高拱之职改任吏部尚书,这空出的兵部尚书一职本应是由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的谭纶接任。可谭纶还在返京途中四川那边招安都蛮的消息便先一步到了京城,张居正与吕调阳紧急磋商后决定提任四川巡抚曾省吾任兵部尚书,谭纶身体不好,返京后暂时在家中休养。六月,娄山关捷报传到京城,张居正、吕调阳立即奏请谭纶入阁并晋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谭纶入阁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主持规划西南军务,西南发生的事,这大殿中包括吴继祖在内没有谁比他知道的更清楚看的更透彻的了。这时谭纶接过吴继祖手中的细棒,点着地图上的落濛关,“陛下,诸位同僚,平定西南之役,某以为,最神奇也是厥功至伟的便是这落濛关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