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万历
字体: 16 + -

第0036章 李太后的生意经

    凌远献上的其实只是一盒火柴而已,但在这个时代已足以称得上神奇了,明朝时期虽然已有了多种引火之物和引火方法,但使用极为不便。凌远初到大明时用过的那种火镰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一种了,还是小凌远的父亲身前留下的。

    之所以想要制作火柴,起因还是为了那些曾经给予小凌远兄妹多方照顾的乡邻们,头脑一热把肥皂制作配方送给了锦衣卫,待想要再找个能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法子时,却发现这个时代所留给他的‘发明’空间实在是有限,任何一种发明都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科技发展密不可分的,任何一种发明都不会是平空生出来的,便是这一根小小的火柴,也要等到两百多年后的1855年,化工科技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被瑞典人发明出来。虽然氯酸钾、硫磺、赤磷这些原料、配方他都知道一些,但如何做出来却真把他这个医学博士给难住了,单是制备氯酸钾这一项在这个时代便几乎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电解法,没有电;化学法,没有氯化塔,要想做出电和氯化塔来,却又是不知比一根火柴难了多少倍。他自然也可以直接从那个淘宝网上买现成的,但那样便没有了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赚多赚少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赚些辛苦钱,能凭借现有的技术工艺持续地做下去,而不是完全依靠自己。再者说,凭空生出这样的神奇之物来,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估计自己后半辈子也只能呆在九丝城里作神棍了。

    所以,教育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使出浑身解数极力鼓动兴办官学,怂恿女子参加科举,于凌远心底里,最根本最大的愿望或者说理想,便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孩子能识得字接触到书本学习更多的知识,他看不到太远,但至少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知识改变命运,不只是一句口号,在这个时代是真真切切压在肩上的,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只是眼下这一切都还是奢望,无奈之下本着虱多不咬债多不愁的光棍原则,凌远便把这个难题扔给了那个正无所事事的私人助理,没想到十分钟不到,方案便送到了他手里,而且还不止一个。放弃了那几个简单高效却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相比明显有些超前的制作方案,选中了最费时费力残次品率最高的一个交给了罗木大长老。三天后,一盒包装精美的安全火柴便作为一件回礼送到了凌远手里。

    因凌远父母已过世,由师兄吴中行代老师张居正前往凌宵城下聘,李炎随行。加之聘礼是太后亲自挑选购置的,聘书是大明首辅张居正手书,礼单是吏部尚书杨博执笔,这种规格若是说出去,估计能吓坏不少人。便是没有这些,这桩婚事于僰人而言也是再称心不过了,是以回礼之丰厚在戎县这个小县城里着实风传了几日,于是一些酸溜溜的话也随之冒了出来,女家是个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面目丑陋的夷婆子便是其中之一。

    回礼中不只有金银财物,还附送了一大家子人,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凌远把人家的吊脚楼给卖了,不收也得收着。吊脚楼的男主人叫罗昊,大长老罗木的长子,与三娘定了亲便当算是凌远的表兄了,武力值仅次与方三娘,在九丝城提名第二。凌远心里自是明白,不管罗昊是不是那个吊脚楼的主人,他都会被安排到自己身边来,因此他也实在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女主人阿巧,人如其名,不只人长得俊俏,还做得一手好菜,那日招待圣使的宴席便是由她主厨,阿巧的到来也令得蔡婶儿与叶儿娘儿俩生出颇多怨念,以后只能给人家摘菜叶子了。

    罗昊今年三十刚出头,阿巧约二十八*九的年纪,两口子郎才女貌很是般配,也很能生,带了五个孩子过来,十二岁的朶妹是老大。他们的到来也使得凌家多了些生气,不再空荡荡的半天见不着个人影儿了。

    不管外面传说些什么,这样的结果于吴中行、李炎、海瑞乃至朝堂诸公而言自然都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这至少证明太后她老人家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高深莫测高山流水般的联姻策略是无比英明无比正确的,汉夷融合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僰人把凌远都不知道的神秘宝物都献了出来便是最好的明证。能得到这般宝物说来也与凌远有些关系,宝物虽好也得有识宝之人才行,否则说不定就被扔进故纸堆里了,而凌远便是那个识宝之人。那日于凌家宅中清点礼单时,罗昊从中一堆箱笼里取出一件不起眼的小木匣,神秘兮兮地说里面装的是蛙神娘娘赐予的神火,其实于他心里这一句话当真没有半分作假,神使大人赐予的神物与蛙神娘娘赐予自是没有什么分别。

    哑了一大把终于划着了一根,看着一口气便能吹灭的小火苗,吴中行和李炎虽是觉得新奇却也没想得太多,不过是把镰刀、火石换作了牙签和纸片而已,半天也划不着一根,实在也没什么可炫耀的。不过作为这出戏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主创人员凌远,自然是眼睛一亮如获至宝,再三追问之下,罗昊却结结巴巴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凌家那间没放几本书,功能也是卧室多于书房的书房里,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脉络也越来越清晰,吴中行和李炎再也坐不住了。

    ‘三娘是凌家人,神火自然便是凌家的’,远在泸州卫练兵即将领军出征的方三娘着人回过话来,于是九丝山中的那个叫‘母猪’的名字怪怪的小山寨便成了朝廷禁地,又三日过后,李炎小心翼翼地怀揣着小木匣心满意足地回京复旨了,吴中行也放下了心中的大包袱,倒头足足睡了十二个时辰。

    小木匣里凌远呈于太后的密信中没有抬头也没有落款,第一张更只是一组数字,一二三四地列了几条:

    一盒火柴(三十根),成本2文。

    售价3文为宜(这个时期的一文钱只相当于后世人民币两角伍分钱元左右,勉强能买几块烧饼,考虑到火柴的实用性,3文钱一盒当算合理)。

    大明在藉户数一千万(万历初年大明朝在藉户数一千万多一点,人口六千二百万余)。

    以每户月用一盒计:月纯利白银一万两(这个时期一两白银折合铜钱约1000文)。

    若大批量制作,每盒成本可降至1文。

    凌远之所以写得这样直白,是因为这密信是呈于李太后的,李太后祖籍山西,家里原来只是做些小本生意,她出身低微,入宫前一直在生意场里摸爬滚打摔跟头,骨子里便是个精明的商人——一个精明的小商人。

    这时的大殿里,精明的山西小商人李太后正摘下耳上的珠环,褪下腕上的玉镯,取下头上的金簪,又拉过万历小皇帝取下他腰间的玉佩,一并放在冯保手中的托盘里,“冯大伴,本宫娘家陪嫁的那些首饰闲置着也尽是吃灰了,陛下宫里也去寻些,着人拿出宫去典卖了,凑足三万两送去叙州府先将就着用着,缺多少本宫再想办法”。

    “太后!使不得,使不得啊”,张居正、吕调阳、杨博诸人匍匐在地连连叩首痛哭流涕。

    “众位卿家,都莫要劝了,快起来吧”,李太后抬手虚抚,万历小皇帝连忙上前扶起众臣,“你们也莫以为本宫如此这般似要连日子也过不得了,有了凌远献上的这宝贝,本宫倒是要比你们过得更舒心”。李太后确实只是个有些精明的小商人,但也正因为如此,她的目光看不到太远,实际上也不用看得太远,只要看着儿子就行了。因为她心里比谁都明白,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儿子是大明天子,只要儿子皇位稳固,她就不用担心什么了。而有能力又能忠心耿耿地力保大明江山力保儿子皇位的,便只有眼前这位张居正张大人了,既然张大人一力推动,那自然便是为她儿子好了为他们娘儿俩好了。

    其实明眼人如何看不出这所谓招贤不过是变相的科举而已,女子参加科举这得是多大事啊,朝堂上自是少不得一番唇枪舌剑凄风苦雨了,说不得便会有几个一头撞在柱上,溅出一地血来。张大人初掌内阁,大明那么大多少大事等着他去筹谋应对,若是被这事纠缠住了实在得不偿失,自己这个时候出手帮衬一些,替他分担一些遮挡一些,那他还不更加地死心塌地?再说自己也是个女人,这个时候为天下女子争一口气争一争命,不管事成与否,这天下女子还不都得感念自己和陛下一番恩德?一本万利的买卖,不!有了凌远献上的这宝贝,这样无本的买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众位卿家,女儿家出来做事实是不易,若非家中遇到难处谁又愿意顶着风言风语抛头露面”,想起年幼时跟随着母亲四处借债遭尽了白眼,李太后轻叹口气面色也沉了下来,“是以她们的薪酬切不可短了,更不能让人欺侮了。此事皆因海大人而起,事儿自也要着落在他身上,将功补过也罢,戴罪立功也罢,不管怎样都得把事情办成了,若是让本宫听到半点不是,众卿家便是如何维护,本宫也决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