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打工妹二十年风雨人生
字体: 16 + -

第三卷_第四十章 卑微的青春

柳絮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一次在大成厂食堂用餐时的情景。

那天下班后,她跑去宿舍拿来碗勺,等她气喘吁吁地跑到食堂后,发现近千平方米的食堂里,早已挤满了用餐的员工,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攒动,十分拥挤。有的工人坐在椅子上吃饭,有的站在过道上吃,这样用餐的后果就是,地上,桌子上到处都是残羹冷汁,剩饭剩菜。

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剩饭剩菜散发出的馊味相当难闻。食堂里又脏又臭,到处弥漫着汗臭味,饭馊味,苍蝇蚊子满天飞,肮脏不堪。

虽然有几个保安在现场巡逻,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用餐人群,他们也感到力不从心,只得听之任之。

有时保安看到员工将饭菜随意地倒在地上,他们也懒得去制止,只是像征性地喊道:“不要乱倒饭,保持食堂卫生。”

员工们就像没有听见似的,依然是你倒一点,我倒一点,根本不在乎保安的制止。

也许是饭菜太难吃了,工人们无处发泄,只好将不满发泄在饭菜上,他们边倒还边骂:“谁叫这么难吃呢?就要倒掉,你们管得着吗?”

第一次看到如此肮脏的食堂,柳絮恶心得想吐,她终于明白,下班后时间那么短,为什么雅新要急匆匆赶回去做饭。可以说,无论是哪个员工,只要有选择的余地,谁都不愿意在如此肮脏的食堂里吃饭。

柳絮捂着鼻子跑向打菜窗口,谁知两个盛菜的大盘子早就空了,只剩下一点点剩菜汤水。她将饭卡递给食堂师傅,他们在饭卡上打了个勾,便用勺子在菜盘子里刮了一点剩菜汤给她,接过饭碗的那一刻,柳絮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接受施舍的乞丐,显得那么弱小,卑微。

由于她来得太晚,菜都卖完了,这点剩汤就算是打给她的菜。

饭是盛在几个大的不锈钢桶子里,虽然桶子里剩的饭不多,但是每个饭桶都飘出浓重的霉味,馊味,闻了令人作呕。

看着碗里的饭菜,柳絮觉得与老家喂猪的食物无二,当时她很饿,但是面对如此难以下咽的饭菜,她一口也吃不下去。在那炎热的天气里,眼前的一切,让她感到心里一阵透心凉。。

没来东莞之前,她对外资厂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以为外资厂的工资高,生活条件好,工作环境好,总之一切都好。可是进厂后短短的半天时间里,目之所及,不禁让她大失所望。

在车间里,上司和下属之间除了通过骂人的方式来沟通外,根本没有其它的交流;线长和工人之间也是通过骂人和罚款来沟通,罚款和骂人是这家工厂最主要的管理模式。

熟悉这家工厂的管理体制后,她总算理解那些工人,为什么下班后要拼命地赶着去打卡,因为每个人都想逃出那个牢房般的车间,让身心早点得到解脱。

重要的是,如果打卡太迟了,他们有可能赶不上吃饭,自然也没时间休息,更别提做自己的私事了。

有些没有赶上吃饭的工人,厂里不会支付任何补贴。他们只得饿着肚子去上班,或自己掏钱去饭店吃。对于收入微薄的工人来说,这两种方式他们都无法承受。

为了填饱肚子,也为了多争取一点私人时间,下班后他们不得不拼尽全力抢着打卡,看似疯狂举动的背后,正是这些底层工人辛酸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天柳絮虽然有幸打到了饭菜,可是闻着发霉的米饭,看着没有一滴油水的菜汤,虽然很饿,可她实在吃不下去。她发现有些工人竟然吃得很香,也许不是饭菜合他们的胃口,而是他们太饿了,急需填饱肚子,也就没有精力在乎那饭菜是什么味道。

生活环境决定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众所周知,发生在明朝皇帝朱元璋身上的一件轶事。他在流浪之时,有人给他用小块豆腐,一小撮菠菜和红根绿叶,加一点剩粥做成了一碗汤水,当时他吃得很香,问别人给他做的是什么,人家开玩笑说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多年以后,他有幸当了皇帝,尝尽了天下美味,可他却觉得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思之所及,他开始回味当年落难之时吃的那碗汤水,觉得那才是天下最美的食物。

于是他找到当年的那位救命恩人,让他重新做出那碗汤。结果他却觉得难以下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生活环境变了,心态和口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柳絮刚进厂,还没有适应大成厂的生活方式,吃不下那种饭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日后当她习惯了大成厂紧张忙碌的生活后,每天下班饥饿难当之时,她也顾不得饭菜是什么味道,只想着填饱肚子再说。

那段苦不堪言的生活,在柳絮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她彻底体会到了底层打工者的生活有多么辛酸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