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调查研究
贯高对将要跟随张敖出行很是期待,一向懒散的张敖突然变得如此积极,这让贯高想到张敖可能要去赴哪个期待已久的约会。
“老人家,咱们都回到正常人的想法好吗?我是赵王的儿子,需要了解赵国现在的状况,我这次要去亲眼看看赵国民众的生活。”张敖觉得自己的表达已经很清楚了。
“好,就听公子的,不过在安全方面要由我来安排。”对于张敖的话贯高还是不太信的。不过只要保证张敖的安全,到处走走也不是什么坏事。
到了贯高这个级别的臣子对帝王并没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是特别昏聩,臣子们相信自己能够把握国家在正确发展的方向上。
“把这些卫队都解散了,让他们回去休假。”张敖刚一出门就不高兴了,在门外数百名衣甲鲜明的士卒手持武器列队等在那里。
“他们是来保证公子安全的。”贯高急忙向张敖解释,张敖跑到王宫外边干点儿什么无所谓,但不能出意外,赵国时刻都要有继承人。
“安全保卫工作不是这么干的。”张敖明白贯高的想法,但张敖这次是了解百姓生活的,这几百人把他团团围在当中,他什么也看不到。
“公子说应该怎么办?”贯高奇怪了,张敖对这方面还有想法。
“安保最重要的是保持行程的隐密性,不要让敌人知道我们究竟去哪里,即使他们起了歹心也没有时间准备实施。其实我每次出宫可以分成两种情形,一种是出门表演,以示对某事或某人的重视,这种出行就可以大张旗鼓,安排更多的人来保卫,同时也可以彰显赵国的威严。另外一种就是出门办事,这时我们完全可以轻车简从。只安排少量的保卫人员就可以了,重点是在保密,最好是我们已经离开了其他人才知道我们来过。”张敖知道在这个年代完全不要帝王的排场是不现实的,但也不想让虚名耽误了自己办事。
“好,就按公子说的办。公子真的是想看看百姓是怎么生活的?“贯高觉得张敖要是去私会什么的话带着大队人马确实有点儿不方便。贯高还是不相信张敖真的会去看那些底层的百姓。现在张耳真正的拥有了赵国这片土地,做为王国继承人的张敖正应该是吃喝玩乐享受的时候。
“有位哲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在朝堂之上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关系到千万人的生死不可不谨慎啊。”张敖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虽然以前听在耳中觉得空洞,可当真有个国家需要他去治理的时候,张敖才明白这些话真是至理名言。
“作为王只要管理好将、相、士、大夫,这些人自然会关心自己治下的百姓的。”贯高对于张敖的想法很不认同。
现在的国家很像是一个大的公司,王差不多相当于董事长,拥有公司的财产,收取公司产生的效益,而实际管理者是将相这些职业经纪人,秦国的相国都是在相府自己独立办公的,并不是什么事都向秦王请求的。对于老板直接插手业务贯高还不习惯。
“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更高效的国家管理体制,以便防止国家的分裂,提高生产效率,抵御野蛮的人进攻。”历史已经证明刘邦是对的,他将要推行郡县制把底层定员的任命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极大的提高了执政能力。
贯高听了张敖的话沉默了,赵国所面临的困难他很清楚,可让他一下子改变固有的思想也很困难。
张敖和侍卫都换上了商贾的衣服,还特意拉上了几车货物做掩护,在外人看来就象是张敖和贯高带领下的一个商队。
张敖坐在缓慢行驶的马车上观察着信都城内的情况,虽然张耳已经返回了信都,将把这里设为都城,却也没来得及对城池进行修整,城内的街道坑坑洼洼,道旁堆满了垃圾,许多房屋东倒西歪,如果不是有人在里边向外探头探脑,张敖还以为那只是一片废墟。
街道两旁除了粮店几乎没有开张的买卖店铺,行人也是稀稀拉拉。就那几个行人衣衫褴褛,面带菜色。
“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啊。”张敖都不用停车去观察已经感受到了长年战争给国家带来的伤害。
“您放心,我们会让这里重新繁荣起来的。”贯高也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以前总是想着怎样能够打胜仗,现在该开始想怎么治理好国家了。
“走,我们出城去看看。”想看信都城内的情况机会很多,张敖决定到最底层的民众中走一走了解一下国家各阶层人们生活的真实状况。
“如果出城的话,怕是天黑之前就赶不回来了。”贯高看了看天色说道。
“这次我们将需要几天的时间。调查研究是一项技术活,首先不能走马观花,要有充足的时间,其次接触的人要足够多,要和他们同吃同住,才能听到真话,看到真实状况,而且还要各种人都要接触,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张敖没当过高官,调查研究的理论还是学过的,虽然他不能写出调查报告什么的,让自己心明眼亮一点儿还是能做到的。
贯高对张敖的话重视起来,看来张敖真的不是要去享乐了。
一路上贯高在张敖身边介绍着他了解的一些情况,张敖认真听着,国家的治理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张敖还要从贯高那里学习更多的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不时在头顶飞过的野鸟,从道路上横穿而过没入树丛的野兽,这本来是很美的景色,张敖却无心欣赏,他感受到的只有荒凉。
已经到了五月路旁开垦种植的土地并不多,一块块的种植了庄稼的农田被高高的荒草分割开来,倒像是大地上的斑秃。
这个年代农夫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找一块平整的土地一把火烧去荒草杂树,撒几把种子,至于能够打多少粮食大多要靠老天的恩赐了。
道路的尽头有几排柴草房,应该算是一个村庄。
“今天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了。”张敖准备看看这离信都不远的农村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张敖带着队伍走进了村庄,庄子里却十分平静,连个看热闹的人都没有。
“去找个人问问情况。”张敖觉得奇怪,在他想来有商队进村,百姓们怎么也会好奇过来看有没有自己需要买的东西,现在却没人搭没人理的。
“老人家,咱们都回到正常人的想法好吗?我是赵王的儿子,需要了解赵国现在的状况,我这次要去亲眼看看赵国民众的生活。”张敖觉得自己的表达已经很清楚了。
“好,就听公子的,不过在安全方面要由我来安排。”对于张敖的话贯高还是不太信的。不过只要保证张敖的安全,到处走走也不是什么坏事。
到了贯高这个级别的臣子对帝王并没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是特别昏聩,臣子们相信自己能够把握国家在正确发展的方向上。
“把这些卫队都解散了,让他们回去休假。”张敖刚一出门就不高兴了,在门外数百名衣甲鲜明的士卒手持武器列队等在那里。
“他们是来保证公子安全的。”贯高急忙向张敖解释,张敖跑到王宫外边干点儿什么无所谓,但不能出意外,赵国时刻都要有继承人。
“安全保卫工作不是这么干的。”张敖明白贯高的想法,但张敖这次是了解百姓生活的,这几百人把他团团围在当中,他什么也看不到。
“公子说应该怎么办?”贯高奇怪了,张敖对这方面还有想法。
“安保最重要的是保持行程的隐密性,不要让敌人知道我们究竟去哪里,即使他们起了歹心也没有时间准备实施。其实我每次出宫可以分成两种情形,一种是出门表演,以示对某事或某人的重视,这种出行就可以大张旗鼓,安排更多的人来保卫,同时也可以彰显赵国的威严。另外一种就是出门办事,这时我们完全可以轻车简从。只安排少量的保卫人员就可以了,重点是在保密,最好是我们已经离开了其他人才知道我们来过。”张敖知道在这个年代完全不要帝王的排场是不现实的,但也不想让虚名耽误了自己办事。
“好,就按公子说的办。公子真的是想看看百姓是怎么生活的?“贯高觉得张敖要是去私会什么的话带着大队人马确实有点儿不方便。贯高还是不相信张敖真的会去看那些底层的百姓。现在张耳真正的拥有了赵国这片土地,做为王国继承人的张敖正应该是吃喝玩乐享受的时候。
“有位哲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在朝堂之上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关系到千万人的生死不可不谨慎啊。”张敖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虽然以前听在耳中觉得空洞,可当真有个国家需要他去治理的时候,张敖才明白这些话真是至理名言。
“作为王只要管理好将、相、士、大夫,这些人自然会关心自己治下的百姓的。”贯高对于张敖的想法很不认同。
现在的国家很像是一个大的公司,王差不多相当于董事长,拥有公司的财产,收取公司产生的效益,而实际管理者是将相这些职业经纪人,秦国的相国都是在相府自己独立办公的,并不是什么事都向秦王请求的。对于老板直接插手业务贯高还不习惯。
“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更高效的国家管理体制,以便防止国家的分裂,提高生产效率,抵御野蛮的人进攻。”历史已经证明刘邦是对的,他将要推行郡县制把底层定员的任命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极大的提高了执政能力。
贯高听了张敖的话沉默了,赵国所面临的困难他很清楚,可让他一下子改变固有的思想也很困难。
张敖和侍卫都换上了商贾的衣服,还特意拉上了几车货物做掩护,在外人看来就象是张敖和贯高带领下的一个商队。
张敖坐在缓慢行驶的马车上观察着信都城内的情况,虽然张耳已经返回了信都,将把这里设为都城,却也没来得及对城池进行修整,城内的街道坑坑洼洼,道旁堆满了垃圾,许多房屋东倒西歪,如果不是有人在里边向外探头探脑,张敖还以为那只是一片废墟。
街道两旁除了粮店几乎没有开张的买卖店铺,行人也是稀稀拉拉。就那几个行人衣衫褴褛,面带菜色。
“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啊。”张敖都不用停车去观察已经感受到了长年战争给国家带来的伤害。
“您放心,我们会让这里重新繁荣起来的。”贯高也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以前总是想着怎样能够打胜仗,现在该开始想怎么治理好国家了。
“走,我们出城去看看。”想看信都城内的情况机会很多,张敖决定到最底层的民众中走一走了解一下国家各阶层人们生活的真实状况。
“如果出城的话,怕是天黑之前就赶不回来了。”贯高看了看天色说道。
“这次我们将需要几天的时间。调查研究是一项技术活,首先不能走马观花,要有充足的时间,其次接触的人要足够多,要和他们同吃同住,才能听到真话,看到真实状况,而且还要各种人都要接触,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张敖没当过高官,调查研究的理论还是学过的,虽然他不能写出调查报告什么的,让自己心明眼亮一点儿还是能做到的。
贯高对张敖的话重视起来,看来张敖真的不是要去享乐了。
一路上贯高在张敖身边介绍着他了解的一些情况,张敖认真听着,国家的治理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张敖还要从贯高那里学习更多的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不时在头顶飞过的野鸟,从道路上横穿而过没入树丛的野兽,这本来是很美的景色,张敖却无心欣赏,他感受到的只有荒凉。
已经到了五月路旁开垦种植的土地并不多,一块块的种植了庄稼的农田被高高的荒草分割开来,倒像是大地上的斑秃。
这个年代农夫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找一块平整的土地一把火烧去荒草杂树,撒几把种子,至于能够打多少粮食大多要靠老天的恩赐了。
道路的尽头有几排柴草房,应该算是一个村庄。
“今天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了。”张敖准备看看这离信都不远的农村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张敖带着队伍走进了村庄,庄子里却十分平静,连个看热闹的人都没有。
“去找个人问问情况。”张敖觉得奇怪,在他想来有商队进村,百姓们怎么也会好奇过来看有没有自己需要买的东西,现在却没人搭没人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