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汉末当土匪
字体: 16 + -

第八章 末世岂有苟活理

    “当朝皇帝的名讳其实我等可以随口乱说的?”

    杨勇一本正经的话,让杨俊差点吐血。

    感情自己老爹,也不知道当朝皇帝是谁啊!

    汉代当朝皇帝的姓名不是随便能说的,另一方面就是穷人的信息量极为贫乏,想多了就容易出事嘛!

    “呃,二弟,我听说当朝皇帝在后宫开了市场,居然在里面可以做买卖!”

    杨石犹犹豫豫的说。

    卧槽,这是够荒唐的,这太冷僻,不行。

    看着,杨俊失望的眼神,杨勇和杨石虽然不明所以,但是本着对读书人的信任,依然在积极思考。

    杨俊是一次又一次的摇头,心理苦恼,读书真的有用啊!要是自己多学习一点就好啦。

    “那个,二弟,我有次卖山货,听酒肆的人说啊,京城有个宦官的后人,叫曹什么的,走了宦官的关系当了官,居然把宦官中的大人物蹇硕的丈人给打了,你说好笑不好笑!”

    还有这种人,这不是典型的二五仔么?吃里爬外啊!

    曹什么?

    杨俊一愣,这二五仔不就是曹操么?

    据说,曹操在洛阳为北部尉的时候,蹇硕的叔父蹇图因为违法宵禁,被曹操用五色棒直接击毙。杨石说是丈人,估计道听途说,失了真切。

    后世在军队在将军法的重要性的时候,好像提过这么一次,刚好让杨俊记住了。

    乖乖,曹操都出来,这大汉王朝那长不了了!

    “那兄长可曾听说过‘大贤良师’的称号?”

    张角的这个称号,三国演义只要看过的人,都是知道的,杨俊也是意识到自己误区了。

    他父兄两人,要知道朝堂的事情太难了,乡野的事情应该知道不少。

    于是杨俊激动的问道,想要在确认一下。

    那杨勇和杨石被杨俊一惊一乍的,不明所以。父亲杨勇思索了一下,说道。

    “那‘大贤良师’创办了太平道,前段时间倒是有几个人来过我们这里。不过,据说在冀州信徒百万很是厉害。”

    似乎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接着说道。

    “这太平道说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哎!这世道要乱啊!”

    听到这里,杨俊顿时明白了。

    这妥妥的汉末乱世啊!

    怪不得吏治如此糟糕,豪强如此跋扈!

    乱世人不如狗,苟活乱世的法则,绝对不是随波逐流,埋头当鸵鸟!

    因为,这场乱世,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会死掉,而随波逐流的人,只会成为炮灰。

    很多人,因为眼前有饭吃,就不考虑明天,甚至回避考虑明天,自我欺骗,以为未来一成不变。

    殊不知,这样的人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毫无抵抗能力。

    这种事,杨俊经历多了。那些在公司里温水煮青蛙的,下岗时要死要活。那些从来不买保险,觉得自己不会有问题的,得病了以后倾家荡产的。

    在这个乱世,想当顺民的,只会成为那些屠夫驱赶的炮灰,死在战场的第一线。

    况且,今天杨俊就是想要苟活一把,难道可以么?

    母亲杨氏,死不瞑目。

    妹妹杨霜,危在旦夕。

    这种情况下,自己能够心安理得的苟活么?

    “父亲,兄长,事到如今,已无退路,不如就杀了张河,救出妹妹,反了去了!”

    杨勇、杨石被杨俊的表现下了一跳,反差有点大啊!要知道以前杨俊一直都是乖乖的读书人。

    杨俊又看了看父兄两人,心中也是一叹。

    父子三人踏上造反这条道,以后可就算是生死叵测了。

    “父亲,孩儿读书,圣人云‘不平则鸣’,今天子昏庸,其能久乎?不如就此为匪,也能保全妹妹,痛快一时。”

    不平则鸣,出自唐代韩愈。杨俊不知道,就用了。

    那杨勇本在最在意的就是二儿子的前途,见二儿子如此坚定,又看了看大儿子杨石,更是眼中透露着复仇的火焰。

    咬咬牙,决断道。

    “好,我父子三人,就闯一闯。这就随我,杀向张宅,拼个你死我活!”

    张俊听着前半句还挺兴奋,大汉朝是注定完蛋的,造反这个他真没有压力。

    人到乱世,岂有苟活之理?

    下半句,就不行了。这就要抄起猎刀跟人拼命啊?

    开玩笑,组织呢,计划呢?

    这冲过去,不算人家请来的帮手,就是家仆,佃户一人一锄头,你也打不过啊!

    由于知识被垄断,草民造反有时候就么随意。

    这样的造反往往也就轰轰烈烈一把,就完蛋。除非有读书人的加入,那才开始变得不一样。

    陈胜吴广就这样,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有人跟随了,跟随的人,傻不傻?

    也许是秦朝压迫的太狠了,居然一呼百应,然后就热血上头,居然来了个分兵三路,攻打咸阳去了。

    拜托,先巩固一下地盘好不好。结果自然就是死啦。

    那刘邦有了郦食其等读书人的帮助,终成大业。

    杨俊一把拉住提着猎刀就要冲出去的大哥和父亲。

    “父亲、兄长莫急!此事需要从长计议啊!”

    那杨石一听就急了。

    “二弟,你莫不是读书呆了,此时又要退缩?”

    杨勇看往杨俊的眼神也是颇为不满。

    这个时候,退缩,是不是有点儿戏了?

    杨俊知道父兄两人误解自己了。

    “父兄误会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我们目标是很明确的,自然也没有什么顾忌,但这么杀上去是不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乃是中庸里的一句话,杨勇、杨石一听。

    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啊!

    杨俊看了一眼两人的表现,继续说下去。

    “父兄据是猎户,于设伏、陷阱,自然是行家。冲阵斗狠,则非所长。张家虽是大户,但乌合之众,跋扈之人,必然懈怠。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岂能以己之短,攻敌所长?”

    古代兵法,都是密不示人,就连后世烂大街的孙子兵法,都没有多少人看过,可能很多将军都没有看过。

    所以,杨勇和杨石听得一愣一愣的,再次露出对读书人的崇拜。

    杨俊也习惯了,解释不清楚的,难道要告诉他们自己小学就挂过科,他们也懂么?

    “今天,张河必留张雄处饮酒。”

    古人就这作风,别人帮了你这么大的忙,吃个花就必然。

    “我想他刚抢了霜儿,必不会再县城过。成败就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