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燕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叛乱的消息

    郡守府的书房里,赵邺向赵建汇报了木材被劫这件事情。

    赵建担任东莱郡郡守二十年,他所拥有的定力不是现在的赵邺所能比的。听完赵邺的汇报,至少在他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慌乱。

    赵建合起刚才翻阅的书本问道:“信之,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依孩儿之见,这明显是一起有预谋的事件。如果一家的木材被劫掠可以说是意外,两家的木材被劫掠还能算作巧合,三家的木材同时被劫掠自然是有预谋的。”赵邺稍微停顿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怀疑这次事件跟福山山贼的幕后黑手有关,甚至就是同一批人。”

    “张图你怎么看?”赵建还是比较满意赵邺的回答的,小时候的赵邺虽然能够完成自己交代的事情,但很少去独立思考至少不会想那么多。自己面对这个情况还是有些担心的,但从他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可以称得上进步神速了。

    “信之兄所言,具是我所想,不过我还有一点别的想法。能够在东莱郡内如此高效率的劫走大批木材且不留踪迹,这可不简单啊。如此清楚的知道三家木材的动向,恐怕这只黑手已经伸进东莱郡内了。”

    听了张图的话,赵建不禁心道:“不愧是名满青州的天才,这些细节也没有放过。不管这只手是谁的,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伸进我东莱郡,那就别想这么简单的离开。”

    赵建挥了挥手说道:“你们先下去吧,这件事我会派人先做打探的。”

    “是。”毕竟现在还没有搞清楚状况,两人只得先行告退。

    古代的信息传递的并不快,三家得到木材被劫掠的消息,也是在今天才发生的事情。就算是东莱郡的官方,也不可能如此迅速的搞清楚状况。

    第二天临近中午,赵邺和张图收到召集的命令,赶往了郡守府的议事厅。

    待赵邺和张图二人赶到了议事厅,便看到满屋子的人。不同于上次的各县县令和县尉,这次来的全是东莱郡城中的官员。赵建高居上座,左边是以吴长史为首的文官,右边是以孙都尉为首的武官。

    看到赵邺进来,孙林向他招招手,示意赵邺坐到他身边来。看到孙林的示意,赵邺便要拉着张图过去。赵邺去拉张图的衣袖却没有拉动,只得回头看了看张图。

    见到赵邺转过头来,张图对他说道:“按照郡守给我的官职,当属文职。我应该坐在另一边,而且......”张图用手指了指孙林想要让赵邺坐的位置,轻轻摇了摇头。

    孙林身边的位置可不是谁都能坐的,赵邺身为郡守的义子又常年在军营里厮混,他坐过去自然没人说什么。但是张图跟他一块坐过去,免不了惹人非议。虽然张图并不在意他人的议论,但他可不想让别人觉得赵邺也不懂规矩。

    赵邺看了看张图,又看了看那个位置,却没有松开拉住他衣袖的手。

    “不妨事。”赵邺说着稍微用了用力,将张图拉向那个位置。

    此时的张图不知在想什么,对于赵邺的举动,他低声说了句谁也没有听见的话“原本以为你变聪明了,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笨。”说完张图嘴角悄悄上扬,只一瞬间又恢复了平静。

    就算张图跟随赵邺来到孙林的身边,他也没有选择和赵邺他们并排而坐。赵邺可以不在乎这个,张图却不能这么做。他选择坐在赵邺的身后,尽量将自己隐藏起来,这样对两个人都好。

    见到众人都已经落座,赵建开口说道:“这次召集你们前来,是东莱郡发生了大事。刚才得到准确的情报,下密和昌阳两县勾结贼寇,劫掠郡守府所需的木材,公然立起反旗。”

    赵建此话一出,底下众人瞬间哗然一片,满是不敢置信之色。

    在大家眼里,现在的大燕依旧是一个庞然大物,它的威严与强势依旧刻在这些人的心里。虽有今年春的河间叛乱,但也被瞬间平定。底下的众人实在不敢相信东莱郡内会发生叛乱,不说朝廷的军队,就算是郡内的军士,也可以轻易压服他们的叛乱。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下密和昌阳的县令怎么样了?当地的情况又是如何?”既然叛乱的事情是从赵建口中说出的,那就不会有错,但其他的问题吴丰也要问清楚。

    “根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可以确定,下密县令被杀,下密当地大族朱家加入叛军。”赵建略作停顿,咬牙切齿的继续说道:“昌阳县令许远杀害郡守府的使者,叛乱无疑。”

    吴丰听到这里,心里也不由得一惊,刚才他还以为这次的叛乱如河间叛乱相似,只是一群叛贼出其不意攻占了县城。但现在来看,这其中不简单啊。一边有当地大族参与,另一边县令竟然直接反了。

    吴丰不禁心道:“这群叛贼也就罢了,许远和朱家是傻子吗。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叛乱根本成不了气候,可是他们还这么做了,到底是为什么?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见到两人不再说话,孙林直接站起来说道:“郡守和长史也不用纠结他们为什么叛乱了,眼下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平叛。至于他们要叛乱的理由,等到抓住他们,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开口。”

    “孙都尉言之有理,郡守还是先下令平叛吧。”吴丰听到孙林这么说,也不去深思支持道。

    赵建将整个后背都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稍作思考说道:“兵分两路,以最短的时间平定叛乱。孙林你来负责下密,昌阳由我亲自去。我要亲自去昌阳问问,我赵建可有对不起他许远的地方,大燕可有对不起他许远的地方。”

    “义父,还是让我去吧。东莱郡大小事务离不开义父,由我代义父前往昌阳平叛,一定亲手把许远抓回来。”见到赵建打算亲自平叛,赵邺便站起身子主动请缨道。

    “是啊,只是一县的叛乱郡守又何须亲征。”身为东莱郡的长史,吴丰自然不希望赵建为了一个叛官便离开东莱郡,也在一旁劝说道。

    赵建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望着自己这个义子。他仿佛是感受到了赵邺的坚定,叹了一口气说道:“好,这次平叛昌阳便以你为将。”

    “谢义父。”

    赵建又环视了众人一圈说道:“平叛是眼下最重要的事,都给我上点心。孙都尉调度好兵将,吴长史做好后勤补给,其他人随时待命。”

    赵建又对着赵邺和孙林说道:“事态紧急,回去整顿好兵马,明日就出发。”

    众人起身齐声道:“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