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燕
字体: 16 + -

第二章 前往福山

    “恩,正如你说的一样,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山贼事件。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今年春,并州河间郡一带发动了一起有预谋的叛乱。叛军裹挟万余百姓占据了河间郡,而这些所谓的叛军之前便以为是普通的匪寇。虽然这起叛乱很快被平定,但它造成的影响依旧很大。”

    “而现在我东莱郡也出现了这些所谓的山贼,所以我才召集大家前来商议这件事情。”

    “如此说来,郡守认为福山这群山贼也会演变成河间叛贼一般。”说话的是吴丰,是东莱郡的长史,与管辖军事的都尉一起并称为郡守的左膀右臂。

    “没错,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赵建环顾了四周一遍继续说道:“不管他们是否有为叛贼的意向,或者只是群敢于藐视官府的山贼,都要快速将其剿灭。“

    “第一,由郡里调动兵马围剿福山一带的山贼,附近各县予以配合。“

    “第二,各县议事结束后,骊姬组织本县人手清扫周边。一旦发现类似情况立刻上报,不得有误。”

    “没有别的事情,都回去做准备吧。”赵建并没有给他们讨论的时间,接连下达了几项命令。

    “诺。”各县县令及县尉三三两两的离开了议事厅,赶回自己的县城。没有人在此逗留,因为今年春的那场叛乱实在太让人震惊了,没有人想要去经历那种事情。

    大燕开国四百载,从没有发生过一个郡府被人攻陷的事情。就算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只在建国初年才丢失过土地。尤其是在大燕第二任皇帝发动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过后,便有了“二十里不见胡”的美名。其意思便是大燕边疆往外扩展二十里地,不见一个游牧民族。

    虽然那场叛乱就像一个笑话,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七天,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轻视这个所谓的“笑话”。它既然已经发生过一次,那没人能保证它还会不会再发生,由不得他们不着急。

    “信之,我想你应该明白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我打算让你去解决这件事情,你可有信心?“待众县令及县尉离开后,赵建对着赵邺说道。

    “义父,我......”赵邺本想一口答应下来,又担心会把这件事情搞砸。

    赵建仿佛看出了赵邺心中的犹豫,继续对他说道:“我会派曹询(即第一章的曹主事)从旁协助你,这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除此之外你去军营里挑选五百精锐,到了福山之后,也会有各县人手从旁协助。”虽说赵建想要让赵邺得到锻炼,但已经把主要的事情都准备妥当了。

    “是,义父。”既然赵建已经把能想到的事情都办好了,赵邺也没有理由拒绝。

    “你们两下去早做准备,这件事耽误不得,明天一早便出发前往福山吧。”

    赵建说完后,赵邺便和等候在一旁的曹询一起离开议事厅。事情紧急明日便要出发,他们也没做时间闲聊,要赶快去军营挑选军士整点行装还。

    “景召,你觉得这次福山道事情是巧合吗?”看着只剩两人的议事厅,赵建向一旁的吴丰问道。

    “说不好,但只要有一丝可能,就要把他们彻底消灭。”吴丰摇了摇头说道。

    “而且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这群山贼,而是朝堂。成太尉与陈常侍之间的争斗越来越剧烈了,再这么下去早晚要出大事。今上初登基还算一勤勉之君,现在却只知道纵情声色,对待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不管不问。受他们争斗影响,连各州刺史也产生了不少摩擦。长此以往,这天下......”

    “好了。陛下如何,不是你我做臣子的该讨论的。你我二人的任务便是治理好这东莱郡,你也下去休息吧,这段时间恐怕有的忙了。”赵邺厉声阻止了吴丰继续说下去,以免他再说出不敬之语。

    “是我孟浪了。”吴丰也意识到自己不该说这些,一拱手离开了议事厅,偌大的议事厅内便只剩赵建一人。

    赵建独自坐在位置上沉默了良久,喃喃自语道:“我又何尝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事情,正因为知道我才希望信之尽快成长起来。如果真有一日天塌下来,信之也有足够的能力和我一同为国效力。”

    另一边,赵邺与曹询来到军营挑选明日前往福山的军士。两人的身份让他们轻松的进入军营,见到了这位执掌东莱郡军事力量的都尉孙林。

    “叔父。”都尉孙林自赵邺记事起便一直跟随他的义父赵建,可以算的上赵建最信任的人。

    说起来,赵建从小便对赵邺非常严格,除了送他去东莱当地有名的大儒那里他读书识字,通晓经义。其余的时间都要来军营研习兵法,学习武艺。军营可以算得上赵邺第二个家,赵邺和孙林关系自然极好,叫声叔父不为过。

    “信之,你也有段时间没来我这里了,是不是忘了我这个叔父。”孙林向赵邺打趣道。

    “是侄儿的错,这次侄儿是有要事前来,恐怕这次无法陪伴叔父太久。”

    “恩,大体的事情我都清楚了。明日随你出征的军士,我也为你挑好。”

    孙林收起了笑容,严肃起来说道“信之,那群山贼虽然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是你也要多加小心。虽然这次你是总指挥,但是你经验尚浅,你要多多听取曹主事的意见。叔父在这里等着你凯旋而归。”

    听到孙林满怀关切的话语,赵邺答道:“叔父放心,侄儿不是鲁莽之人。”

    “曹主事,劳你费心了。”

    “都尉客气了,曹询也只是痴长几岁罢了。这次我与小郡守同心协力,定能轻易剿灭福山山贼。”

    一顿寒暄过后,赵邺两人在孙林的带领下见了见明日随同出征的军士。又检查了一下出征所需的装备,定下明日出征的时间便各自回去休息。

    很快,太阳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落下了山坡,皎洁的月亮为这漆黑的夜色带来了一点光亮。天色虽已晚,但赵邺躺在床上却没有一丝睡意。

    这是赵邺第一次独自领军执行这样的任务,虽然以前赵建没少锻炼过他,他年少时也见过剿匪的场景。但是作为领军,这还是第一次,尤其是这剿匪还可能涉及到河间叛乱。

    赵邺现在非常紧张,就如前世高考前的夜晚一样紧张。历经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一次考试定了胜负,学兵法练武艺这么多年第一次统军。可能人都是这样,遇到自己第一次要做的事情难免紧张,做多了经历多了自然也无所畏惧。

    最后赵邺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入眠的,只知道一睁眼天就亮了。

    第二天辰时,五百军士集结在城门口等待出发,赵邺骑着马望着东莱郡城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时辰已经到了,该出发了。”曹询看到赵邺有些神游天外,便来到他旁边提醒道。

    “恩。”思绪回转的赵邺对着身后的五百军士说道:“出发,目标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