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一六五章 大方应对

    从13日荷兰殖民政府派出3架飞机轰炸安波那岛之后,便再没有采取任何针对安波那岛的军事行动。

    过了5日,东南亚地区发生的另一件大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安波那岛的事情当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12月18日,法属印度支那北部驻军司令莫里哀向越南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越南民主共和国立即解除越南首都河内自卫团和自卫队的武装,并以占领越南首都警察局相要挟,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非常硬气地拒绝了莫里哀的要求。

    19日,法军开始炮击河内,随后发动了对越南的全面武装进攻。

    此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被西方各国讥讽为“影子政府”。

    20日,胡志明发出《号召全国抗战》的告人民书,他号召全国人民“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不分宗教、党派、民族,只要是越南人,就要起来打倒法国殖民者,拯救祖国。”

    这个时期,越盟组织起来的“越南卫国军”总兵力约8。5万人,武器装备十分简陋,也没有外援,另外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大约有100万人,这些地方军或游击队普遍缺少武器,近半数只能拿着大刀长矛作战。

    面对既没有飞机,又没有装甲车,看似孱弱的越盟军队,法国殖民军队绝对想不到,这场战争会打8年,最后还以失败收场。

    发生在越南的战争,对砂劳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贡地区部分华人在亲友的劝说下,正陆续迁往民都鲁等地。

    22日,建康机场迎来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这位重要人物在砂劳越总督克拉克的陪同下,乘机抵达建康,受到了黄延义以及第六区各级官员的热烈欢迎。

    他就是英国东南亚地区特派员迈尔斯·基勒恩男爵,基勒恩男爵曾于1926年至1933年期间担任英国驻华大使,对中国事务十分熟悉。1934年以后,他先后出任埃及大使和苏丹高级专员,1941年进入英国枢密院。今年年初,迈尔斯·基勒恩被委任为东南亚地区特派员,统管马来半岛、砂劳越、北婆罗洲、海峡殖民地等地区的外交、军事、民政诸事。

    基勒恩此行的目的,黄延义大致能猜到,多半是想替荷兰人找出安波那岛乱军的幕后支持者,他所持的立场如何,是要打压建康方面,还是想从中调解,黄延义就不得而知了。

    黄延义先把基勒恩和克拉克总督一行用豪华轿车拉到建康大学参观,然后又拉到建康孤儿院对面的“女童保护基金会”,向基勒恩一行解说女童保护基金会的成立过程,并大力赞扬洛克菲勒基金会为女童保护基金会作出的贡献。黄延义这么做

    的目的,是想向基勒恩说明,自己和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方面有非常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有人想动建康的奶酪,请先掂量掂量。

    下午,第六区政府会议室内,基勒恩请出了所有的随行人员,室内只剩下基勒恩、克拉克总督、黄延义、以及第六区议长勒格罗斯四人。

    “ok,现在我们可以坦诚相对、畅所欲言了,首先,我对建康的建设成就表示非常满意,仅用6年多时间就建设起如此大规模的一座城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次,你们建设了煤矿、火电厂、煤化工厂等一批重要的工厂,这为建康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和经济基础,这是非常可喜的成就,第三,你们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基勒恩首先夸奖道。

    “谢谢男爵先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其实,我们最初在这里建立城镇的目的,是为了躲避日本人的侵略,现在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完全不在我们的计划之中,战后的发展,不过是顺势而为,在此我还要感谢克拉克总督,以及前国王维纳·布鲁克先生,他们都对建康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移民政策、税收政策等等。”黄延义谦虚道。

    “很好,那我们现在要谈论一个重要的话题了,我知道你曾经组建过一支抗日武装即建康自卫旅,在抵抗日本人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月初刚刚解散,我想知道,解散后的建康自卫旅成员以及重武器的下落?”

    “基勒恩先生,在您面前我没有必要遮掩什么,您需要的答案我也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您。建康自卫旅绝大部分士兵都已经转为各工厂的安保人员或警察,这一点勒格罗斯议长是知道的,他可以作证,至于重型武器的下落,说实话,已经被卖出去了,买家是谁,我也不太清楚,这都是下属们在操作,我这几个月对自卫旅的关注非常少。

    我知道您肯定是想知道安波那岛乱军的情况,我把我所知道的一部分告诉您。我是在日本人投降以后才知道,建康自卫旅当中有两位张氏王国的后裔,他们在自卫旅经历了几年的磨练,已经升到少校军衔,并获得了许多自卫旅士兵的拥护与支持,他们的先祖之国的确是被荷兰殖民政府瓦解了,他们的祖先也大都被荷兰人迫害致死,他们如今带领一支队伍占领安波那岛,就是想向荷兰人讨要一个说法,如果荷兰殖民政府能答应他们的几点要求,我想这个事情不难解决,他们并不是想向荷兰人复仇,只是想获得一块原本就属于他们的、能够生存的土地,我想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噢,上帝,原来安波那岛的海盗是你们自卫旅的士兵。”克拉克总督惊呼道。

    就连勒格罗斯也诧

    异地看了黄延义一眼,这个事情他也一直被蒙在鼓里。

    黄延义学着老外的模样耸耸肩,双手一摊,笑了笑,“我也是事后才知道他们的行为,看来他们的举动并没有给我带来好的声誉,居然被误认为是海盗了。”

    基勒恩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谢谢你能坦诚相告,这一点让我非常欣赏。”

    “这没什么,我这个人向来是没有什么秘密的。”

    “那么我想知道,你现在对安波那岛上的军队,还有多大的控制力,或者换一种说法,他们还能听你的命令吗?”

    黄延义迟疑了一下,说道,“如果是对他们有利的命令,我想他们还是能够听的,如果要让他们作出某种牺牲,或者触动他们非常大的利益,恐怕我的话也不会管用。”

    “哼,这帮鲁莽的家伙,难道他们就不怕我们英国的远东军队出动,一举剿灭他们吗?”

    “恕我直言,男爵先生,我想英国军队应该不想在东南亚重复一次布尔战争,据我所知,这支军队目前在安波那岛和西婆罗洲都有据点,他们的队伍已经迅速发展到了2000多人,而且武器弹药充足,之前三发机场的爆炸案也是他们所为,他们目前针对的是荷兰人,如果英国军队参与进来,战火恐怕会延烧到马来半岛,局面会变得更加复杂,这应该不是您愿意看到的吧。”黄延义夸张了一下队伍的人数。

    基勒恩沉默半晌,叹了一口气,“看来荷兰人又多了一个巨大的麻烦。”

    “这是他们在数百年殖民统治中埋下的隐患,只不过如今都显露出来罢了,荷兰人想把东印度群岛恢复到5年前的模样,已经不可能了,您可以劝一劝范穆克等人,让他们尽早认清现实,作出明智的选择。”

    “不,荷兰人不会甘心失去东印度群岛的统治,我劝他们也不管用,我此行是应范穆克等人的请求来找你求证,既然已经弄清了安波那岛乱军的真相,其他的我就不管了,我想知道,安波那岛的张氏军队,主要目的只是想在安波那那个贫瘠的小岛上获得自治权吗?”

    “这个,我还不是很清楚,但从他们广播的几个要求来看,我想大概就是如此吧,不过我要提醒您的是,安波那不是一个小岛,而是一个群岛。”

    “那有什么区别吗,安波那群岛总共加起来也不过是300多平方英里的陆地面积,这样的岛屿在东印度群岛里多如牛毛。”

    “您的意思是,准备说服荷兰人给予他们自治权?”

    “我打算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们手里还有40多个荷兰人作为人质,这是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如果安波那岛的事情能够得到圆满解决,我也能放下心来一心一意搞建设,这群你们

    嘴里的乱军,毕竟和我一起并肩战斗过几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不希望看到他们到现在还身染战火、颠沛流离。”

    “嗯,从和你交谈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坦率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领导者,我相信在你的领导下,建康会建设得越来越好,你的周围也会聚拢越来越多的力量,将来砂劳越和北婆罗洲的重建,我希望能看到你更突出的贡献。”

    “这也是我希望的,男爵先生。”

    “在此,我还有一个希望或者说是请求。”基勒恩好像有些难以张口。

    “您有什么事,请尽管直言。”

    “你知道,印度明年就要脱离大英帝国统治,而在印度尚有200多万英国人,或者说是英印人,一旦印度独立建国,这些人绝大部分只能离开印度,前往英国本土或者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我在看到建康的建设成就之后,突然冒出一个主意,这里离印度非常近,是一个新兴的城镇,需要大量的各方面人才,如果从印度往这里移民,会非常方便快捷,也能给这里的工业建设提供一部分重要的人力资源,你认为呢?”

    基勒恩的话,让黄延义陷入了沉思。

    黄延义几乎可以断定,这个往建康移民英印人的计划,绝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临时起意,这应该是包括克拉克总督在内的英国东南亚统治集团,合谋之后作出的决定。他们肯定是看到了建康和民都鲁等地的建设成就,以及这里不断崛起的华人势力,英国人的平衡术向来玩得烂熟,往建康这边掺一些英印人,既能减少他们从印度撤侨的压力,又能改变或削弱建康华人一家独大的局面,可谓是一举两得。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黄延义又非常愿意接收这些英印移民。因为这些英印人普遍受教育的程度较高,大部分都是印度殖民地矿山冶炼、工厂、铁路、医院、学校、农业、金融、商业、航运等各行业的骨干或精英,这些人如果到了建康之后,肯定不是负担,反而会对建康的工业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这些人不是难民,他们都是印度小有家底的中上层人物,他们迁移过来,除了人口,还会带来一定的资金。

    黄延义担心的是这些人到了建康之后,一时之间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岗位,甚至会抢夺以前移民的工作机会,所以在移民总数上要加以限制。

    “男爵先生,我大致算计了一下,如果从印度移民3万户以内的话,我想建康努一把力,或许能容纳下,如果人口再多,恐怕就难以承受了。”黄延义想了一会儿,回答道。

    “非常好,我回去以后会和蒙巴顿子爵商量,让他们尽量从印度的各行业中挑选精英人士,这些移民过来之后

    ,要为建康的发展增添一份力量,而不是成为负担。当然,这个移民的过程可能会持续1年多时间,你这里也不用着急。”

    “这是继德国劳务输入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工程,我们这里也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移民房屋的建设等等,事先说好,这些人的移民税,建康可就不能再管了。”

    “那是当然,非但没有移民税,英国政府还会为接纳移民的地方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在敲定了移民的事情后,办公室内谈话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