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一六三章 偷袭荷兰军舰

    巴十三和劳合德率领的“安波那防卫军”登陆安波那岛已经9天,在这9天时间里,“防卫军”在那奈山主峰半山腰建了一座隐秘的雷达站,另外在那奈山脉的东西两端各建了一个人力观察哨。那奈山是安波那岛南部滨海的一座连绵10多公里的“u”形山脉,这里靠近海边,容易遭到荷兰人军舰的炮击,显然不适合大量部署军队,巴十三在这里只部署了一个雷达站,以及2个炮排。

    “安波那防卫军”的主力被部署在安波那岛中部的丛林,在丛林里建起了一座隐蔽的兵营,兵营内物资储备十分充足,枪支弹药姑且不说,各种罐头食品就储存了数十吨,连可口可乐饮料都储存了1000多箱,这些储备物资足够400多防卫军官兵消耗半年。

    防卫军安顿下来后,“安波那王国”大总制张霸天(巴十三)盯着安波那岛地图琢磨了好几天,把荷兰人可能的登陆地点一一演算了一遍,最后得出荷兰人最可能登陆的地点在安波那岛的巴当角。

    巴当角位于安波那岛东南部,这里的浅海区宽度只有不到1公里,水下礁石较少,荷兰人的军舰可以停留在距离岸边1公里左右,为荷兰登陆部队提供舰炮支援。

    原建康自卫旅的两个炮排现在已经全部转运到了安波那岛,高炮排长林纵贯和野炮排长王德禄这几年虽然没有直接奔赴前线参与对日战争,但他们对炮兵的训练从没有落下,直到登上安波那岛后,依旧在勤奋地操练。

    巴十三、劳合德召集王德禄与林纵贯详谈了一番后,一致认为应该冒险对荷兰人来袭的军舰实施一次直接打击。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安波那防卫军”的地面火炮只有4门25磅野炮(88毫米),对上荷兰人“海军上将级”驱逐舰的4门4。7吋(122毫米)单管火炮,胜算实在是不大。

    11日中午,烈日当空。

    荷兰人的“海军上将级”驱逐舰——“巽他号”如期抵达安波那岛,并准确地按照巴十三的预估,停泊在巴当角外的海域。

    荷兰人不知道,就在他们停泊的这片海域,前天曾经搞过一次密集的炮击演习,整片海域的地图都设定了网格化坐标,只要军舰停下来,所在位置的数据马上就能在地图上找到,根本不需要试射,岸上的火炮便能实施精准打击。

    “巽他号”全长98。15米,宽9。49米,吃水3。05米,1680吨的庞然大物,它上面的人员活动轨迹,在1公里外,仅凭肉眼便能看得一清二楚。

    跟随“巽他号”的还有一艘千吨级运兵船,这艘运兵船停在“巽他号”后面300米外,刚一停下来便开始往海里卸载登陆艇,人声喧嚣,在岸上都

    能听的明白。

    巴当角岸上的芭蕉林中,4门隐蔽得非常巧妙的25磅炮,正悄悄地调整着射角和方向。

    荷兰人太大意了,“巽他号”的水上侦察机也没有放出来侦查,他们还真把“安波那防卫军”当成海盗了。

    藏在芭蕉树下的炮排排长王德禄,在确定4门火炮都对准“巽他号”所在位置后,下达了齐射命令。

    “嗵、嗵——”

    4发炮弹冷不丁从芭蕉林中飞出,呼啸着砸向“巽他号”。

    炮弹离开炮口不到2秒钟,便砸在“巽他号”上,4发炮弹,1发因为角度问题,冒过军舰掉落海中,其余3枚都在“巽他号”的甲板上成功绽放。

    炮弹比声音传播的速度快,“巽他号”甲板上的荷兰海军士兵,对突如其来的炮弹完全没有任何防备,舰艏站立的10余名士兵瞬间被炸飞。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过之后,“巽他号”才拉响战斗警报,警报声刚响起没几秒钟,第二轮4发炮弹又落在“巽他号”上。

    25磅炮穿甲弹,在400米水平方向可以穿透70毫米钢板。

    “巽他号”指挥舱顶部的钢板厚度只有50毫米,1000多米的距离,即使不使用穿甲弹,25磅炮的炮弹也能旋入。

    2枚穿甲弹很轻松地透入“巽他号”的指挥舱,随即在舱内爆炸,“巽他号”舰长罗本尔中校还没来得及发布舰炮反击的命令,便倒在血泊中。

    “巽他号”虽然停下来,可是它的轮机并没有熄火,在挨了2轮炮击后,“巽他号”上的船员主动地挂上了前进档,军舰开始缓缓前进,企图逃离。

    军舰逃离的情况早在野炮排王德禄等人的预料中,有2门野炮把射击方向作出了微调,跟着射出的2枚炮弹依旧落在了“巽他号”中部,这里正是海军上将级驱逐舰4门单管炮所在,其中一枚炮弹在一门单管炮的基座处爆炸,将基座底部炸的瘪进去一大块,基座失去了转向功能。

    “巽他号”的航向经受了第三轮炮击后已经调整过来,尾部朝向安波那岛,汽轮机开启到了最大马力,舰艉掀起了数尺高的白色浪花。

    “调整方向,目标转向运兵船。”王德禄眼看着荷兰人的军舰正在远离,知道4门25磅炮终究奈何不了浑身是铁的“巽他号”,马上更换了射击目标。

    荷兰人的运兵船此时已经放下了7艘小型登陆艇,其中5艘登陆艇上已经站满了荷兰士兵。

    运兵船在看到“巽他号”驱逐舰被袭击后,马上停止了卸载登陆艇和士兵,并准备收回已经下海的7艘登陆艇。他们没想到的是,“巽他号”仅经受了4轮炮击,没有还击便逃离了,把他们留下来做了靶子。

    在芭蕉林野炮排

    调整炮口的间隙,炮击停止了约30秒,4门大炮按照新数据,对准了荷兰人运兵船。

    “预备,放。”王德禄挥动着红色的指挥旗。

    运兵船的防御能力比驱逐舰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芭蕉林中飞出的4枚炮弹直落落地砸在运兵船甲板上,此时甲板上站满了惊慌失措的荷兰士兵,4枚25磅炮炮弹,杀伤半径相互重叠,位于杀伤半径内的人肉之躯,如纸糊的一般,顷刻碎成了许多块。

    运兵船船长早已下达了紧急撤退命令,船首在半分钟内笨拙地改变了朝向,可就在这半分钟内,又有3轮共12枚炮弹落在了运兵船上,12枚炮弹,在运兵船甲板上又清洗了一遍,带走了数十人的生命。

    5艘满员的登陆艇上,懵逼状态的荷兰士兵,眼睁睁地看着运兵船转向撤离,他们拼命地向运兵船挥手大叫,希望运兵船能等一等他们,可是运兵船完全没有理会。径直朝前开走了。登陆艇无奈也只得调转方向,紧跟着运兵船的方向快速前进。

    “嗵”,一艘倒霉的登陆艇尾部被一枚炮弹击中并爆炸,整艘登陆艇后仰翻倒,倒扣在海面上,艇上30名荷兰士兵以及2名轮机工被扣在艇下。

    运兵船和登陆艇竞赛似往远处逃离,5分钟内,岸上的野炮又发射了几轮,不过仅有一枚炮弹击中运兵船,再次收割了7名荷兰士兵的性命。

    炮击结束时,海面上只飘着2艘还没来得及上人的登陆艇,以及一艘倒扣在海面的登陆艇,有几名荷兰士兵尚在海水中挣扎。

    那奈山东麓的观察哨,手把着望远镜看完整个“炮击行动”的巴十三,不舍地放下望远镜,悻悻地对身旁的朗乌说道,“如果再多几门火炮,荷兰人的军舰肯定可以留下来。”

    朗乌也放下望远镜,“这场炮击行动,至少有100名荷兰士兵殒命,而我们这边呢,无一人伤亡,仅仅是消耗了84枚炮弹,这是我们自卫旅成军以来打的最具性价比的一战,也是王德禄野炮排最痛快的一战。”

    “记住,自卫旅已经解散,这里没有什么自卫旅,我们现在是安波那防卫军。”巴十三严肃地侧头对朗乌说道。

    “是,大总制。”

    巴十三一本正经地训斥完朗乌,然后背着手,望了望天空,“下一步,荷兰人该出动轰炸机了。”

    “三发机场不是刚被瞿才兴带人炸毁了吗,荷兰人要出动轰炸机怎么也得在五六天以后吧。”

    “骄傲的荷兰人在收到安波那登陆失败的消息后,肯定咽不下这口气,他们哪怕是从巨港或桑皮特远距离起飞进行轰炸,也要表现一下他们的姿态,我们安波那岛要做好接收荷兰人倾泻几十吨航空炸弹的准备。”

    “那就让

    他们来呗,反正我们这里有6门防空炮,林纵贯的防空炮排正成天嗷嗷地叫着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我担心的是荷兰人会往居民区扔炸弹,老百姓是无辜的。”

    “他们敢?我们还有40多名荷兰俘虏,他们就不怕我们杀俘?”

    “说的轻巧,即使荷兰人往居民区扔了炸弹,我们也不能杀俘,不能在道义上给国际社会留下话柄,你的思想和全局观还需要进一步厘正,老板在自卫旅各级军官大会上发表的几次讲话,你们下来后都没有仔细琢磨,老板关于世界局势的预判,你们全当作了耳边风,直到现在还只知道意气用事。”

    “呵呵,要不怎么就你能当上大总制呢,我们原自卫旅,文化程度基本一样,年龄差距也不大,普遍在24岁左右,你今年25岁,只比我大几个月,你能从几千人中脱颖而出,被老板委任为安波那岛大总制,肯定是因为你有过人之处,我现在算是看出来了,你这个人爱琢磨事,还爱琢磨人。”

    巴十三侧身冲朗乌的臀部踢了一脚,“什么乱七八糟的,滚。”

    朗乌朝山下跑了十几米远,又被巴十三叫住,“通知王德禄,他今天立了一大功,晚上准备请客吧。”

    建康。

    当初日本人修建1号公路时,在建康西面横亘的山脉——门坎山处绕了一个大弯,平白增添了十多公里路程。如今要修筑建康到民都鲁的铁路,工程师们意识到,再在此处绕一个大弯,除了多出10几公里铁路基建外,还会对火车行驶的速度产生很大影响。

    黄延义此时正站在门坎山一处高坡上,与德国铁路工程师们商谈在门坎山脉开辟一条直道的计划。

    德国铁路工程师帕特里克这段时间已经率人将门坎山重新勘测了一遍,新的勘测图纸和原先费尔南德斯勘测的图纸基本吻合。

    “在这里开辟出一条底部宽20米、4公里长的倒梯形山谷通道,如果动用一支300人的爆破队,200辆石头装载车,不间断地运输碎石,预计需要9个月的时间就能打通。这一条马鞍型凹陷的地面高度介于40—130米之间,工程量还不算特别大,要不然就必须在这里打一条隧道了。”

    黄延义点点头,“如果把通道底部拓宽到50米,需要增加多少时间?”

    “复线铁路有20米的宽度就足够了,为什么要拓宽到50米呢?”帕特里克不解。

    “我想把1号公路截弯取直,也从这里通过,这样从建康到三马拉如的公路里程能减少10多公里。”

    帕特里克在心里盘算了半晌,回答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工期可能要翻倍,大概需要18个月时间。”

    黄延义也默默算了一下时间,1

    8个月,那就到了1948年中期,原先预估的铁路通车时间在1949年初,时间上基本来得及。

    “那就一劳永逸,1号公路也从这个通道走,按照底部50米宽度来做通道计划。这也不耽误铁路计划的总体进程,你们指挥部第一步修通民都鲁到三马拉如的铁路,那一段只有40多公里长,而且都是平原,建设速度应该会很快。”

    “是的,按照我们铁路建设指挥部的计划,在明年12月之前,民都鲁至三马拉如的铁路一定会通车。”

    “嗯,民都鲁到三马拉如的铁路修通后,两地的货物流通速度会比现在快上数倍…”

    黄延义还没有说完,吕登科快步行来,递给了黄延义一封电报。

    黄延义把电报上的文字一字一句仔细看完,胸膛起伏了一下,兴奋的说道,“这个巴十三,果然不负所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