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一三八章 马尼拉电厂选址

    7月9日上午,砂劳越访问团与菲律宾商务部正式签署《菲—砂互惠贸易协定》。

    这是菲律宾独立后与他国(地区)自主签订的第一份贸易协定,受到了菲政府的高度重视。

    签字地点设在菲律宾总统府——马坎拉南宫,出席签字仪式的有菲律宾总统曼努埃尔·罗哈斯,菲律宾副总统兼外交部长埃尔皮迪奥·基里诺。

    《菲—砂互惠贸易协定》的内容大致为,菲律宾与砂劳越两地商品贸易关税最高限定为10%,双方政府对两国(地区)民间投资给予鼓励和保护,两地贸易结算中介货币为美元,货币转移不受限制。

    一些具体货物的关税有附则一一确定。

    互惠贸易协定签署后,黄延义代表砂劳越黄氏企业又和菲律宾政府签订了一份采购和投资意向书。

    意向书中,黄氏企业决定向菲律宾政府采购黄铜1000吨、稻谷3万吨,准备在马尼拉投资建设一座发电厂,在菲律宾南部的宿务投资建设一座年炼化能力为10万吨的炼油厂,并且承诺这两家工厂都会雇佣超过半数的菲律宾人。

    黄延义之所以把炼油厂选在南方的宿务,主要是因为吕宋岛的石油炼制业已经被美国的石油公司所垄断,如果强行进入,会和美国的石油公司产生冲突。

    这份意向书中的采购与投资金额,总计超过800万美元。1000吨黄铜约80万美元,3万吨稻谷约180万美元,燃气发电厂约300万美元,炼油厂约240万美元。

    这么大的投资额,肯定会给刚成立不久的政府长脸,官方背景的媒体自然要大力报导。

    7月10日,《马尼拉时报》在头版位置大篇幅的报导了砂劳越与菲律宾政府签署了互惠贸易协定,黄氏企业在菲采购与投资总金额超过800万美元,也被着重进行了报导。

    《马尼拉时报》创立于1898年,是总部设在马尼拉的全国性报纸,也是全菲律宾发行量最大报纸,一向代表官方的观点和立场,其影响力非常之大。

    互惠贸易协议签署后,砂劳越访问团还留下了2天继续考察的时间。

    从10中午,黄延义在远东大酒店,陆续接待了数拨求见的客人。

    第一拨是马尼拉中华商会的人,王泉笙带着另外一位副会长扬启泰,以及前会长李清泉之子李世杰前来拜访。

    中华商会的人也是看了《马尼拉时报》之后才恍然觉悟,8日下午在商会里怠慢了黄延义一行。

    《马尼拉时报》上关于黄延义的介绍是,砂劳越参访团副团长、砂劳越州议员、黄氏企业集团董事长,这里面最难得的一个身份便是砂劳越州议员,这个时期东南亚华人基本不可能得到的一个议员身份

    ,除了以前砂劳越的王长水老先生。

    “黄议员,您可真是的,前天见面时,为何没有向我们透露您的官方身份,以至于我们在接待方面有所怠慢。”见面后,王泉笙第一句话就是责怪黄延义没有告诉他们实情。

    若论起来,王泉笙和与之一起前来的副会长扬启泰也同样具有官方身份,不过都是民国政府任命的。王泉笙此时是国民党驻菲总支部副主任、马尼拉中正中学校长,扬启泰是交通银行马尼拉分行董事长兼菲律宾华侨救济复兴委员会主席。

    “嗨,区区一个州议员,何足挂齿。”黄延义谦虚道。

    “此言差矣,英属殖民地的议员,已经能左右当地政策,这可是一个实际高位,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站在王泉笙旁边的扬启泰插话道。

    “这位是?”黄延义问王泉笙。

    “这位就是我们中华商会副会长,菲律宾华侨救济复兴委员会主席、交通银行马尼拉分行董事长扬启泰先生。”

    “原来是扬董事长当面,失敬失敬。”黄延义拱手道。

    “黄议员真是年轻有为,一到马尼拉便撒出800万美元的大手笔投资,真是令我等汗颜呐。”扬启泰拱手回礼道。

    “扬董事长过誉了,这位是?”黄延义又看着跟在扬启泰身后的年轻人问道。

    “这位是马尼拉中华商会前会长李清泉先生长子,李世杰。”王泉笙介绍道。

    “原来是李公子,令尊实为我等海外华人之楷模,可惜天不假年啊。”黄延义伸出手,和李世杰握手道。

    “黄议员,你我年龄相仿,可如今你取得之成就足以令我等仰望,还望黄议员今后多多提携、教诲。”李世杰也谦虚道。

    李世杰之父李清泉,是菲律宾著名华侨商人,菲律宾木材行业开发先驱。从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便开始支持国民党,一生捐款无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清泉召集菲律宾各埠侨领,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敌委员会”,作为统一华侨救国运动的领导机构。在厦门和福州相继沦陷时,又组织“福建华侨救济委员会”,发起捐资1000万元供福建省救赈和武装民众的经费。1938年10月,在陈嘉庚同李清泉、庄西言等人共同努力下,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并制定了筹赈行动计划,推举陈嘉庚先生为总会主席,李清泉、庄西言先生为副主席。自1938—1941年三年之中,共筹款二亿六千四百万国币,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其中李清泉任主席的菲律宾抗敌委员会,自1938—1940年筹集了1200万菲币抗日经费。陈嘉庚先生称赞“其数目为南洋各属华侨之冠”。(《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

    纪念刊》—《会史》)

    李清泉同样对于菲律宾人也给予了不小的帮助,包括救灾、扶助贫弱。

    李清泉于1940年10月病故,11月在菲律宾下葬,出殡当天,菲律宾政府下半旗志哀。走在送葬行列最前面的是菲律宾副总统奥斯敏迎和他的夫人。菲律宾《先驱报》报导说:对李清泉的逝世,“一种悲痛的气氛笼罩着马尼拉”。

    几人在客厅内坐定后,扬启泰问道,“黄议员祖籍是福建?”

    “正是,祖籍闽北,在砂劳越已是第二代。”黄议员答道。

    “黄议员没有想过回家乡去做投资?”

    “咳,等过个两三年再说吧,现在砂劳越的事情太多,暂时没有精力把摊子铺的太大,到菲律宾这里来访问、投资,是应砂劳越总督邀请,没有办法推脱。”黄延义遮掩道。

    “我们可听说了,黄议员在香港的动作也是不小啊,买下了香港的半个岛,还准备建一个大码头。”

    “那只是一个小岛,没多大面积,也没费多少钱。”

    “报纸上说黄议员打算在马尼拉投资建一座电厂,还准备在宿务投资一座炼油厂,这可都是大工业项目,黄议员为何不考虑与菲律宾华人合作呢?”

    黄议员对扬启泰这种直白的、审问式的连续问话方式,有些膈应,如果不是看在这位曾为中国抗战作出过巨大贡献,黄延义都想端茶送客了。(菲律宾侨领曾廷泉在马尼拉组建的“华侨抗敌后援会”,扬启泰与薛芬士为实际负责人,李清泉组织“航空建设协会”时,扬启泰率先捐献了一架飞机)

    黄延义压住不快、反问道,“这2个工业项目必须和菲律宾人合作,一个是电力,一个是化石燃料,这已经关系到菲律宾的能源安全问题了,如果继续由华人全资掌控,菲律宾政府会怎么想,您考虑过吗?”

    王泉笙看到俩人快把话题聊死了,在一旁打圆场道,“扬主席也就是随便一问,并没有深意,黄议员不必多虑。”

    黄延义不愿再与扬启泰对话,转头对李世杰说道,“我这里还有一个项目,是纺织行业的,不知李经理有没有兴趣?”

    “纺织?”李世杰错愕道,这年头东南亚的棉纺业早就被印度货占领了市场,纺织行业的利润非常微薄,刚想摇头,又觉得有些不对,如果仅仅是做棉纺业,黄延义不至于现在还提出来,于是问道,“您所说的是何种类型的纺织?”

    “化纤布的纺织,纺织原料是聚氨酯纤维,这种纺织厂的利润大概是普通棉纺厂的2—3倍。”

    听到这里,李世杰脸上露出一丝喜悦,“我曾经听说过化纤布的纺织,在美国就有好几家,若真有这样的利润,倒是值得投资,还能解决许多

    人的就业问题,不知投资额大不大?”

    “纺织原料由民都鲁的聚氨酯工厂来提供,你这里只要购买一些先进的纺织机器即可,我们民都鲁的化纤布纺织厂,普通纺织工人每月的最低工资,按照菲律宾的货币来算,大概是100比索左右,即使这样的工资水平,纺织厂还有钱赚。”

    实际上民都鲁纺织厂还没有开工,但工人已经招好了,聚氨酯厂这两天就会生产出聚氨酯纤维出来,民都鲁纺织厂开工也就是这3—4天的事,黄延义只是提前抖露出来了。

    “什么?100比索?普通工人?”一旁的王泉笙有些坐不住了。

    “是的,120砂币,正好100比索,虽然有些高,但距离美国工人的工资还有些差距。”黄延义点点头。

    “那岂不是比我们马尼拉中学教员的工资都高,敢开这么高的工资,说明化纤纺织厂还是赚钱的。”

    黄延义不想多解释什么,黄氏企业的最低工资制度,宣扬出去,除了让别人羡慕外,可能还会拉仇恨。

    “世杰,那就办吧,我们可以支持你。”扬启泰在一旁鼓气道。

    此时,郑惟炎正好从外面办完事回来了,黄延义让郑惟炎与李世杰交换了名片,将协助李家开办化纤纺织厂的事情交于郑惟炎去办理。

    王泉笙与扬启泰坐了几分钟,邀请黄延义去中华商会做客,想要尽一尽地主之谊,黄延义以时间安排不过来婉拒了。

    王泉笙等人离开后,民国驻菲领事馆也派人送来请帖,想邀请黄延义去领事馆做客。

    菲律宾商业银行总经理许寰哥(准确说是许寰哥二世,柯拉松·阿基诺夫人的父亲)也送来一封拜帖,希望黄延义到菲律宾商业银行去做客。

    这些邀请,黄延义都一一谢绝了,因为他的确没有时间去做客、扯闲篇,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落实。

    下午,黄延义与马科斯来到位于帕赛市的海滨。

    这里位于马尼拉西南,已经出了马尼拉市区,不过仍然属于马尼拉大区,离市中心非常近,距离王城区也就5公里左右。

    站在海边,马科斯兴奋的指着一大片土地说道,“这里以前是一位菲律宾高级军官的土地,战争期间他投降了日本人,被我们的游击队给暗杀了,菲律宾光复,帕赛市政府将这块土地无偿收回后,一直有意往外出售,我前天托人打听了一下,这块土地的面积大约是91英亩,价格也不算贵,每英亩约4000比索,而且在帕赛市购买土地,菲律宾国籍以外的人,可以购买的工业用土地上限为100英亩。”

    黄延义知道菲律宾在战前就出台了土地法,对不是菲律宾国籍的人限制很大,特别是马尼拉市区的土地,对有国籍而

    不是菲律宾出生的人也做出了购买限制。

    这片土地面向马尼拉湾,正好可以修建一座天然气输气码头,91英亩约合546亩,在这个年代修建一个几十万千瓦的燃气电厂,绰绰有余。

    黄延义知道后世马尼拉的阿基诺国际机场就位于帕赛市,这片面临马尼拉湾的土地,是帕赛市为数不多的靠海之地,后世这里高楼林立,十几平方公里居住了超过50万人。

    黄延义暗自感慨,看来找马科斯合作,真是找对了人。这片土地究竟是什么来路,黄延义也不想去打听,能买到手就行。

    “你找的这块土地,我非常满意,电厂就设在这里,明天就去市政府把手续办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