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一三三章 三马拉如孤儿院

    民都鲁附近海域的石油储量是惊人的,到黄延义穿越前,民都鲁附近海域探明的石油储量为50亿桶(合7亿吨),其中最大的一块油田位于距离民都鲁海岸线约40公里处的海底。

    后世砂劳越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423,000亿立方英尺(约11,983亿立方米),民都鲁附近1200平方公里海域就占了天然气总储量的85%。

    这个数据如果公布出去,首先会令英国政府发狂,其次会令世界各国的石油公司发狂,什么“石油七姐妹”之类的公司肯定会跑到民都鲁来要求分一杯羹。

    民都鲁附近海洋的石油、天然气开采权握在黄延义手里,可是,现在他是不会开采出哪怕一滴石油的。民都鲁一旦开采石油,引来各个大石油公司的觊觎不说,黄延义手里的石油开采权很有可能不保。英国政府完全能不承认砂劳越前国王颁发的开采权,在利益面前,谁都可以不要脸。另外,民都鲁地下的石油属于中质原油,提炼成本相对较高,相比之下,还是从外面买轻质原油回来提炼省事。

    现在世界石油的价格一直稳定在1。8美元/桶(按美元购买力算,现在的1。8美元约合2012年的30。6美元),刨去开采成本,以及上交的资源税,每桶石油的利润实际上并不多。

    砂劳越周围的油田实在太多了,打拉根、巴厘巴板、巨港、廖内省的米纳斯等油田,都出产石油,黄延义需要石油完全可以从周边购买。这些油田也是荷兰人一直不愿意放弃印度尼西亚殖民地的原因之一。

    开采天然气。完全没有任何担忧,现在天然气长途运输技术不成熟,lng船还没有影子,许多油田开采出的伴生天然气都浪费掉了,没有哪个公司会因为天然气跑来民都鲁和黄延义抢食。

    接下来两天,黄延义参观考察了吉都隆港区正在安装调试中的炼油厂、聚乙烯项目、聚氨酯厂,以及纺织厂。

    有从美国回来的陆家森和蔡成功俩人主管这几个大项目,黄延义基本不用操心,陆、蔡俩人在美国时已经主持了包括梦露化工厂在内的6套聚乙烯项目,对化工项目的安装程序以及生产工艺,甚至比黄延义还要明白。

    唯一令黄延义不放心的,就是工人问题,现在化工厂从民都鲁移民青年中招募的工人,之前基本没有过从事石化行业生产的经验,他们甚至连乙烯是气体还是液体都不知道。

    既然是在民都鲁办石化工厂,黄延义肯定不可能再跑到欧美招募去工人,这几个月以来,各石化工厂招收的工人主要是华人青年,有些是从中国移民来的,有些是从南洋地区自己跑过来的。

    吉都隆港区在2个月前就已经建起了一

    家占地面积很大的培训学校,有1500多名18—25岁的华人青年正在这里学习,他们被分成了30多个班,由各工厂的工程师们轮流教学,学生们正日以继夜地学习着与化工厂直接相关的化学和机械知识。

    黄延义也知道这样填鸭式的培训工人其实是不合适的,但现在实在是没有其它的路可走,移民青年中连高中生都十分稀少,更不谈化工专业的大学生。培训学校不过是权宜之计,以后会逐渐办起各种技工类的学校。

    6月2日,黄延义在军管会林文栋等人的陪同下,乘车前往三马拉如。

    民三公路通车半年以来,特别是从美国采购的1000多辆卡车回来后,民三公路的交通运输逐渐变得繁忙起来,每天公路上的卡车、大巴车、四轮拖拉机、还有牛车,川流不息。

    现在军管会成立了专门的公路养护队,养护队每天巡逻在民三公路上,一旦哪个地方出现了坑坑洼洼,他们当天就必须修好。

    车队拐上民三公路,黄延义便看到了公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大小餐馆,餐馆的招牌上都体现着本店的经营特色,“广府食店”、“闽南饭庄”、“淮扬小吃”等等,不一而足。

    黄延义问同乘一车的林文栋,“这些饭店通常都是哪些人在光顾?”

    “以跑车的司机和建筑工人居多,各工厂的安装工人偶尔也跑来这里吃上一顿,这里的饭店便宜、实惠,比自己买菜做饭贵不到哪儿去,所以很多建筑工人都选择长期在这里吃饭,就为图个省事。”

    “嗯,饭店的税可以少收,或者不收,但卫生状况一定要搞好。”

    “卫生状况其实不用我们盯着,如果哪家的菜洗的不干净,客人们下次就不会来了,再说都是明火明灶,店老板炒菜时客人们都看着呢。”

    “嗯,反正现在也没有地沟油,就先这样吧。”

    从吉都隆港区到三马拉如的路程有40多公里,因为路上车辆和行人比较多,车队走了近2个小时才进入三马拉如镇。三马拉如周围也是重要的移民安置点,最近几个月来已经有2万多人进入了三马拉如移民安置区。从车队进入移民区开始,车速便降到了最低,因为路上的行人太多,而且路旁还在施工。

    建康自卫旅二营长林平山现在带队驻守三马拉如,他也是黄延义选定的结束军管后的三马拉如镇镇长。

    因为事先接到了黄延义要来三马拉如的消息,林平山早已守候在三马拉如镇办公大院门口。

    黄延义下车,看到穿着一身少校军服的林平山朝自己敬了一个军礼。

    “平山,等的时间不短了吧。”黄延义回了一个礼后,说道。

    “没有,我刚出来一会儿。”

    林平山又

    跟林文栋、肖昌霖等人打完招呼,才带着领导们一起进了镇会议室。

    “先喝点水,喘口气,工作的事待会儿再谈。”黄延义坐下来之后说道。

    一圈人坐在圆形的会议桌旁,闲聊了十几分钟后,才进入正题。

    林平山首先汇报道,“现在三马拉如的总人口,如果算上孤儿院的儿童,已经超过了32000人,大半劳动力都在从事建筑行业,主要是修建移民安置房、修路、开挖城镇下水道等工作,如今第一期移民安置房已经完成了700多栋,按照目前的户均6口人计算,可以安置4200多移民,第二期移民安置房已经开工,规模较大,分8个居住点,共2400栋,可以安置14000多人。”

    “你们在分区安置移民的时候,尽量把语言和生活习惯相近的居民安排在一起,这样方便大家相互交流。对了,我上次看你们的报告里说这里的医生吃紧,现在问题解决了吗?”黄延义问道。

    林平山摇摇头,“还没有,现在不只是我们三马拉如缺少医生,建康和民都鲁的医生也不足,我们从建康医院请求调了10多位护士过来,总算也应付过来了。所幸这些新移民都没什么大毛病,大部分都是到了这里后表现出水土不服,其实就是对气候的不适应,头晕拉肚子什么的,挺个十天半个月就自然好了。”

    “现在东南亚地区基本都缺医生,暂时也想不到太好的办法,只能让护士们先上场了,他们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但以后三马拉如进来个10—20万人口,就有些难办了。”

    林平山听到黄延义的话吃了一惊,“您说10—20万,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黄延义点点头,“肯定会有那么多人,但不是一口气进来,大概分三年多时间吧,三年以后可能人会来得猛一些。”

    “那是为什么呢?”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问,我说了你也不会信。”

    一场小会开了有半个多小时,黄延义提出要亲自去孤儿院看看,一行人坐上车来到了位于布吉提班的孤儿院。

    布吉提班就是后世砂劳越的布吉提班国家公园,日本人修建一号公路的时候将这座后世的国家公园劈成了两半,这里树木繁密,又有两条小河穿过,风景十分秀丽。

    布吉提班距离三马拉如镇只有6—7公里,开车很快就到了。

    孤儿院门口,黄延义下了车,抬头看见牌坊式的大门上并没有写“孤儿院”几个字,而是写着“悌帮童乐园”,不由赞许的点了点头。

    黄延义下车时,孤儿院的院长许顺福已经迎了出来。

    许顺福是黄延义1939年在新加坡招聘的第一批医生当中的一位,曾经和黄

    达先在古晋一起经营“黄医生诊所”2年多,日本人投降后,黄达先回古晋继续经营诊所,许顺福则留在了建康医院。三马拉如成立孤儿院之后,在建康医院公开聘请孤儿院院长,许顺福主动报名,最后选定了他。

    黄延义仅从孤儿院所起的名字上,就看出许顺福应该是一位合格的院长。首先他没有用“孤儿院”来命名这个孤儿安置场所,如果在牌子有“孤儿”两个字,小孩们每天看见,等于是在时时提醒这些孩子们自己是孤儿,这对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他把这里的地名“布吉提班”改成“悌帮”,汉语意思是相互敬爱、相互帮助,这说明他用心了。

    许顺福和黄延义等人打完招呼,领着众人沿着门口的大路一直向里走去。

    走在院内的大路上,可以看到绿树掩映中,整齐的排列着20几栋新建的长排木屋,在几栋木屋前的竹竿上还晒着褥子,可能是有的小孩夜晚尿床了。

    “这里安置了3370名孤儿,年龄从半岁到12岁都有,以女童居多,现在有聘请的保育员有200多人,从建康派来的小学教师有50多人。这里6岁以上的小孩基本都进了小学,6岁以下的孩子还需要由保育员看护,平均一个保育员要看护10个孩子。这里的食堂师傅有20多人,他们每天要为这3370名孩子做3顿饭,洗3次碗,当然,大一点的孩子碗是自己洗。”许顺福边走边介绍着。

    “嗯,都挺辛苦,不容易,这些职工的待遇一定要有保证。”黄延义说道。

    黄延义忽然看到几位西洋妇女在为一群6岁以下的小孩子分发水果,问道,“园里请洋人教师了?”

    “没有,那是几位从上海跟过来的基督教传教士,她们不放心这些孩子远赴海外,所以跟过来看看,已经来了有半个月。”

    “走,我们过去跟人家打个招呼。”

    黄延义带着一帮人走向那几位西洋女传教士。

    “你们好,感谢你们让上帝的光辉照耀在中国儿童身上。”黄延义客气地问候道。

    许顺福在一旁介绍,“这位是黄议员,他是这家童乐园的出资人。”

    “您好,慷慨的议员先生,我是格蕾蒂丝·艾伟德,是一位英国传教士,我具有中国国籍,是民国内政部特别批准的,我在中国已经待了16年,收养过100多个小孩子。”格蕾蒂丝·艾伟德介绍完自己,又把其他几位传教士作了介绍。

    听到艾伟德的介绍,黄议员已经想起来这位女士是谁了。

    格蕾蒂丝·艾伟德,1902年出生于英国,1929年到中国传教,1937年,她在山西阳城县和教友一同创办了八福客栈,作为宣教基地,后

    来开始收养孤儿。在目睹了日本侵略中国对老百姓造成的伤害之后,她放弃了教会的“中立”立场,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公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野蛮行径,并为中国军队秘密传递情报。1940年艾伟德率领94名儿童经过数十天艰苦的步行,安全转移到了西安。1940年日寇向泽州、阳城逼进时,他们发布公告,悬赏100美元捉拿艾伟德。1941年至1944年,艾伟德在中国西北、西南地区救助麻风病人,和囚犯对话,以感化他们。1949年,艾伟德返回英国,她的事迹被bbc记者写成小说出版,书名《小妇人》。1958年,她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六福客栈》,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在剧中饰演格蕾蒂丝·艾伟德。

    1957年,艾伟德前往中国台湾,两名她曾经收养的孤儿,像迎接母亲一样迎接她。蒋夫人公开演说,非常感谢艾伟德女士为中国儿童所作的一切。

    1970年1月,这位伟大的女性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悼词中有有一句话说道:“我们今后最大的罪恶,就是对她的遗忘。”

    黄延义穿越前正好看过关于格蕾蒂丝·艾伟德的传记,现在面对着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除了心生敬意,更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艾伟德女士,您是从中国过来的,对中国儿童的现状应该比较了解,像他们这样的儿童,现在还多吗?”黄延义摸着一个小孩的脑袋问。

    格蕾蒂丝·艾伟德有些神情黯然的说道,“噢,非常多,没法统计出具体的数字,上海的育婴堂、保育院、孤儿院里,失去父母的孩子们都已经挤满了。我之前还到过湖南,湖南已经连续2年发生了旱灾,“鱼米之乡”的湖南,受灾灾民达到了700万人以上。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衡阳,可以说是饿殍遍地,路边随处可见因饥饿倒毙的灾民。许多灾民因饥饿难捱,选择了自杀。在这样的饥荒面前,就连一般的小地主家庭也在劫难逃,南县昭明乡一户地主因饥饿选择了投水自尽,普通百姓更是只能在灾荒面前无奈的举家饿死。民国政府的派系之间却借着救灾争夺民意,彼此相互掣肘扯皮,他们并没有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第一位。”

    黄延义从孤儿院的这些孩子身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有的孩子在这座能吃饱、而且吃得好的孤儿院里生活了一个多月,仍然瘦骨嶙峋,可想而知,他们之前被饿成了什么模样。

    “我想我应该做点什么。”黄延义抬头望了望天。

    “您是说为了这些孩子吗?有什么需要我们教会帮忙的?”艾伟德问。

    “是的,我打算继续扩大这里的童乐园,争取扩大到能容纳2万以上儿

    童,如果您能为这些孩子找来几个医生就最好了。另外,我打算购买一些粮食运送到中国的灾区,直接发放给灾民,这件事我希望由您来负责监督。”

    艾伟德几乎没有考虑就回答道,“这两件事,我都可以答应您。”

    “您真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我想这座院子的外面应该修建一座教堂,让这里的孩子们记住您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