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八十章 婆罗洲局势

    1942年4月1日,在丛林中与日军周旋了2个多月的旁遮普15兵团第2营,部分从山口洋、坤甸等地逃离的荷兰军人,走出丛林向日军缴械投降。

    这支1000多人的英荷联军部队,原打算在丛林里穿行至婆罗洲南部的桑皮特或庞卡兰,那里有荷兰人修建的机场和部分驻军。不过还没等到这支英荷联军穿越丛林抵达桑皮特,婆罗洲南部就已被日军占领,在逃离无望而又缺少医药和食物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选择投降。

    这支投降的英荷联军部队随后被关进了古晋的战俘营,即峇都林堂集中营。这里已经关押了原砂劳越政府的部分白人官员,再加上英荷联军俘虏,总人数达2000人左右。在以后三年多的战俘营生活里,白人俘虏们遭受了各种虐待,最后能活下来的只有一半左右。

    东南亚地区目前还剩下唯一一支大规模抵抗力量,即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美菲联军。

    4月3日,围困巴丹半岛的日军第14军向巴丹半岛上的美菲联军发起了全面攻击。

    激战数个昼夜,4月9日,巴丹半岛上的美菲联军正式向日本人投降,投降人数多达78,000多人。从1月7日第14军围困巴丹半岛开始,到4月9日美菲联军投降,巴丹半岛战役刚好进行了3个月。

    美菲联军缴械后,日军开始向美军战俘们索要财物,连士兵们嘴里镶的金牙也不放过。11日开始,日军开始押送联军战俘到吕宋岛中部的塔拉克战俘营,这段路程长约为62英里(100公里),历史上称这次行军过程为“巴丹死亡行军”。

    美菲联军投降前,食物几乎消耗殆尽,日军也没料到投降的美菲联军会有如此之多,是他们预估数字的2倍还多,这么多的俘虏给日军的后勤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特别是粮食非常紧张,初期日军还能给予战俘们少许食物,根据幸存者回忆,刚开始时日军仅给他们一团高尔夫球大小的米饭。到后来,缺粮的日军暗中实行了“减丁”计划,以应对粮食不足。行军过程中,日军害怕战俘逃跑,只准他们从路边的水洼中饮水,经常有寻找饮水与食物者被日军以刺刀捅死或开枪处决。

    有若干侥幸者躲过日军眼线而偷喝到几口河水,也因河水已遭受到严重污染(河中漂浮着尸体以及绿色泡沫),且气温达摄氏38度,最后引发严重的腹泻,乃至呕吐而死。

    日军担心战俘死亡太多不好交待,在最后的一段路程里追加设置了几个食物供应点。

    整个巴丹半岛行军,因饥渴以及遭日军刺死、枪杀者达15,000人之多。在美菲联军俘虏抵达塔拉克战俘营后,日军在营地内又开始对战俘施行各种虐待,

    拷打折磨、强迫劳作,甚至刻意让其挨饿,再加上战俘营内流行疟疾、登革热和痢疾等各种疾病,在抵达塔拉克战俘营后的两个月内,又死去了约26,000名战俘。

    巴丹半岛的美菲联军投降后,南洋地区已经没有成建制的抵抗部队。

    婆罗洲。

    4月6日,川口支队从北婆罗洲调往菲律宾的宿务地区,以应对美国人将在太平洋上发动的反攻,由日军独立混成第56旅团、独立混成第71旅团驻守全婆罗洲,婆罗洲守备军司令部驻古晋,前田利为中将担任司令,马奈木敬信少将为参谋长。(1944年,守备部队编为日军第37军)

    日军将在新加坡抓获的石油工程师,以及之前从美里拆往新加坡的石油钻探、开采设备,重新运回美里,并从日本本土运来400多石油工人,准备恢复美里的石油生产。

    婆罗洲东部的打拉根油田、巴厘巴板油田也在恢复之中。

    历史顽固地按照它的轨迹一步步地往前行进,6月20日,古晋方面派千田倪次郎中佐率领一个日军大队,沿着拉让江开往诗巫。

    诗巫地区部分华人惧怕日军清洗、迫害,听到消息后乘船逃往拉让江上游地区躲避,其中大部分都逃往了建康。

    原砂劳越第三区防御司令休斯特,率550余人的第三营士兵在诗巫的拉让江下游地区阻击日军,只交火了20多分钟便全体溃散,大部分士兵遁入了丛林。

    休斯特能将第三营维持至今不散,已属不易,面对比他多出一倍的日军,有勇气开战,也彰显了他对日军的抵抗决心。溃散后的士兵他无法重新聚拢,只好放弃了在诗巫继续与日军周旋的想法,决定率领第三营的白人军官和部分追随他的士兵逃往拉让江上游地区。

    建康籍的50名土著士兵在四连一排排长陈运涛少尉的率领下,逃至诗巫制药基地码头,会合驻守在这里的保安队留守人员,一起乘坐2艘铁船离开诗巫,前往建康。

    保安队接替王黑五的留守副队长杜伦,接到了“黄庭”发来的撤离电报,他们接上陈运涛等人便是完成了最后的任务。

    6月23日,日军开进诗巫镇,宣布戒严半个月。

    6月底,日本政府派驻于古晋的一支执政团队,宣布重新划定北婆罗洲的行政区划。

    他们改古晋为“久镇”,将布鲁克王国和北婆罗洲公司的殖民政府省制区划全部废除,将砂劳越王国、文莱苏丹国、北婆罗洲公司殖民地一并重新划分,划分为久镇州、美里州、志布州三个大州,各州由日籍州长官治理,以前的区、镇、村行政机构并未完全废除,只是将白人官员全部由新来的日籍官员替代,原先的基层土著官员和警

    察大部分被继续留用。

    文莱苏丹国被划入了美里州,文莱苏丹得以保留,苏丹能按期领取到薪水,并不参与政事管理,只是作为文莱马来族的一个精神领袖存在,文莱的马来族官员大部分都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任。

    北婆罗洲的马来族绝大部分都接受了日本人的统治,当起了顺民,其他的土著民族,因为反对日本人强制义务劳动、收缴枪支、征收食品等做法,经常与日本人发生冲突事件。

    日本人开始有步骤地同化婆罗洲,首先在婆罗洲各城镇学校推行日语教育,每天早晨学生进入教室前必须声情并茂地高唱日本国歌,向日本国旗鞠躬致敬。学生的校服和帽子上必须贴有蓝色樱花标志,当学生考试获得高分,蓝色樱花便会换成红色樱花,以作为奖励。

    成年人也被要求去专门的场所学习日语的“霓虹国”课程。

    新政府不遗余力地向婆罗洲各族人民宣扬崇拜日本天皇的思想,传播“大和民族是最优秀民族”的民族主义思想。

    城镇街道上引人注目的地方都刷着“亚洲是亚洲人的”、“日本,亚洲之光”等宣传标语,以及各族人民响应日本政府号召的宣传画。

    日本的报纸《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开始在婆罗洲和苏拉威西岛出版马来语报纸,代表日本政府传播新闻。

    砂劳越第六区。

    自从3月18日大轰炸之后,日军再没有派飞机到建康袭扰,建康的生产生活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秩序,新城建设正在逐步展开。

    建康自卫旅第三营的新营地已经建造完毕,营地位于美拉牙镇的拉让江东面的山岭间。

    自卫旅第三营是建康防守部队最为前出的一个营,如果日军沿拉让江来犯,第三营会最先与日军交火,所以黄延义一直关注着第三营新营地的建设,现在营地刚建成,黄延义便从建康坐船过来视察了。

    美拉牙镇拉让江东面一处山间高地,部署着建康自卫旅唯一的重炮排,3门qf25磅炮的炮口直指西南方向4公里外的拉让江江面。

    黄延义站在重炮排附近的一个小山头上,举着一架高倍单筒望远镜,望着远处的江面。

    随着“隆,隆”几声炮响,炮弹在空中呼啸而过,落入远处江面,江面上腾起一团团十几米高的白色水柱。

    一分钟时间,3门qf25磅炮发射出5轮炮弹,在江面上溅起14团水柱,这说明有1发炮弹落在了江面以外的地方。

    qf25磅榴弹炮的口径为3。7英寸,约94毫米,每枚炮弹重25磅,约11公斤,这样一枚炮弹如果落到300吨以下级别的炮艇上,可以炸死半船的人。

    黄延义的眼睛离开了单筒望远镜,对身边的第三

    营营长蔡声旺说道,“演习很成功,重炮排的射击速度符合要求,准头也不错,以后这个排就归你们第三营指挥了。”

    蔡声旺立正说道,“第三营保证不让鬼子从我们这里通过一兵一卒。”

    “我不需要你保证,打仗要有灵活性,不能死板,在必要时我们也要进行战略性的撤退,如果日本人不惜代价地动用航空兵,再配合水面炮艇,在强大的空地立体火力进攻下,我们没有必要和日本人在这里死磕,把我们士兵的生命白白丢失在这里。”

    三营副营长张三禄说道,“老板,其实立体攻击也有法破解,我们的水雷排可以放出水雷封锁前面的z字形江段,让日军炮艇寸步难行,唯一担心的是日本人的飞机,如果再在这里部署几门防空炮,我们就不会惧怕日军的空地立体进攻了。”

    “防空炮会有的,我已得到消息,第三区的休斯特司令正乘船向我们这里赶来,他的船上带着砂劳越第三营的3门博福斯炮,准备送给我们作为见面礼。”黄延义笑着说道。

    “第三区不是还有几门25磅重炮吗?他怎么没有一起运来?”蔡声旺问道。

    “那3门部署在马都的重炮,早就被驻守炮台的炮兵们丢给日本人了,日军轰炸机只在马都炮台附近晃了一圈,扔下了2枚炸弹,那些炮兵便被吓得逃跑了。”

    “真是一群败家玩意。”张三禄恨恨地说道。

    陈树华站在一旁说道。“最近从下游地区涌向建康的人越来越多,里面难免会有日军间谍混入,我们部署的防御阵地很难做到保密。”

    “以后基本上都是明火执杖地和日本人对着干,能保密当然好,不能保密也不会对我们的战略造成多影响。”黄延义说道。

    “那我们还要继续在美拉牙设卡抓日本人的间谍吗?”

    “当然要,除了军事间谍,经济间谍同样可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