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七十三章 有线广播

    12月28日,日军从美里路通机场派出15架飞机对泗里奎和诗巫进行轰炸,其中9架一式轰炸机飞往诗巫。

    当日,泗里奎的圣安东尼军营、马都炮台,诗巫的议会大院、警察局等地,均遭到了日机的精确轰炸。

    轰炸当天,“黄庭”特别小组监听到了诗巫和泗里奎发出的密集信号,这些无意义的信号是隐藏在两地的日军间谍给日军轰炸机发出的导航信号,有了这些导航信号,日军的飞机才能准确地找到轰炸目标。

    诗巫制药基地码头,日军也投下了2枚炸弹,不过炸弹投偏了,没有炸到任何船只,2枚炸弹都落入了拉让江中,倒是炸死了不少鱼虾。

    制药基地码头被轰炸后,诗巫保安队长王黑五发电至建康,询问保安队何时能撤回建康,黄延义回电让他率部继续坚守一段时间。

    “黄庭”的监听小组并没有监听到古晋或美里的日军有向诗巫派兵的动向,制药基地的保安队暂时还不会与日军交锋。

    发生抢粮事件后,诗巫的安全事态越来越严重,第三区议长布莱克紧急从泗里奎圣安东尼军营调回第三营2个连的士兵,进入诗巫镇维持秩序。

    时间进入了1942年。

    日军自28日对泗里奎和诗巫轰炸过一次之后,仿佛忘记了这两地,一直到1月中旬,日军仍旧没有向诗巫派兵的迹象。

    黄延义之所以让王黑五等人继续坚守在诗巫,一是为了对付那些趁火打劫的不法份子,守住基地的房产。二是为了接应第三营建康籍的土著士兵们回建康。

    1月11日,建康银行正式成立。

    在第一次董事会上,新任建康银行总经理邝文海向董事会提出,只能以沙币纸钞面值的70%兑换建康银行发行的银元和铜币,如果按照黄延义的意愿进行等额兑换,给银行造成的压力会非常之大。

    刚开始黄延义还坚持沙币与银元等额兑换,但参加董事会的陈尤壬、林文盈、黄二姑、杨继章、林文栋、郑惟炎等人一致表示反对,黄延义不好驳了众人的意见,只好同意了邝文海的提议。

    去年12月中旬准备成立银行后,黄延义从电线电缆厂抽出20多人组建了造币厂,造币厂的设备并不复杂,一套熔炼炉,一套冲压设备,都是使用的电缆厂现成的设备,只要开好模就能马上冲压制造钱币,速度非常之快。

    黄延义原先打算发行金币的想法被邝文海给否了,邝文海说建康银行无需制作发行金币,必要时以金条作为大额交易货币即可,考虑到目前的紧张形势,基本上很少会用到金条。

    建康银行造币厂制造出来的夹铜银元,直径38毫米,重27克,含纯银90%。正面图案为砂劳越最高

    峰毛律(姆禄)山,背面为建康银行四个汉字和英文翻译,以及制造年份。

    邝文海曾建议把黄延义的头像放到银元上,黄延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自己还没有到那个地位。

    铜币材质为红铜加1%的锡,分50文,20文,10文,5文。与银元兑换比为1000文兑换1银元。

    银行正式成立当天,第六区政府发出通告,为抑制市面上纸币贬值,促进经济稳定,建康居民可以将砂劳越银行发行的纸币到建康银行以面额的70%兑换成金属货币,为期45天,3月25日后即停止兑换。

    当天,建康镇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建康有线广播站正式投入使用。

    无线器材厂的年青人们继收音机之后,又造出了电动留声机,还自制了一套唱片灌录设备。他们用酚醛树脂厂生产的树脂制作成黑胶唱片,灌录歌曲获得成功,受到了黄延义的表扬。

    留声机制作和唱片灌录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抗日战争时期,柳州机械厂飞机维修处曾经为飞虎队打造了一款军用留声机,唱盘是用钢板剪出来后简单加工而成。

    本来黄延义是打算搞无线广播电台的,不过考虑到无线广播要经常播送一些建康本地新闻,很有可能引起日本人的关注,遂重新制定计划,建设有线广播,并把建设有线广播的任务交给了无线器材厂。

    无线器材厂的年青人们用了近2个月的架线和布置广播室,于1月11日正式投入使用,当天正好用来广播第六区政府关于货币兑换的通告。

    有线广播类似于后世中国的村社大喇叭,一个村只需一个喇叭就能照顾到全村人的耳朵。建康所有的移民村、工厂、交易市场都安装上了大喇叭。

    黄延义对广播这块非常重视,他深知,宣传工作做得好,在凝聚民心士气方面会取得很大的成效。

    有线广播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在日机来袭时发出空袭警报。

    12月22日——1942年1月14日,美、英首脑罗斯福、丘吉尔、美国总统特别助理霍普金斯、英国军需生产大臣比弗?布鲁克等军政要人在华盛顿举行了一场为期20多天的会议,代号“阿卡迪亚”,亦称“阿卡迪亚会议”。此次会议没有预设程序,除正式的全体会议外,还有各种专门会议和个别会晤,广泛地讨论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问题。

    会议拟定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首先于1942年1月1日由罗斯福、丘吉尔、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李维诺夫和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在白宫签署了这一文件,次日,宣言被放到美国国务院,再由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的大使依次签署。

    美、

    英双方再次确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并一致同意继续重视苏德战场。为了共同谋划和指挥两国的军事行动,统一供应军事物资,会后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及军火分配部。

    “阿卡迪亚会议”关于中国部分,决定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司令部。

    关于东南亚的部分,决定组建英、美、荷、澳四国联军,任命英军上将阿奇?博尔德?维韦尔为美、英、荷、澳四国联军最高司令部司令,空军和陆军分别由英国的理查德?佩尔斯和荷兰的海因?波尔滕将军担任指挥官,菲律宾的美国海军上将托马斯?哈特担任联合海军司令部指挥官,荷兰海军少将杜尔曼任盟国海军攻击部队司令官。

    此时四国联军在东南亚的海军加起来尚有一定实力,美国远东舰队拥有重巡洋舰“休斯敦”号、旧式轻巡洋舰“马布尔黑德”号、性能极佳的新式轻巡洋舰“波伊斯”号以及13艘旧式驱逐舰,另外还有飞机28架、潜艇25艘;雷顿上将指挥的英国海军舰队拥有“厄克塞特”号重巡洋舰以及澳大利亚的2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康拉德·赫尔弗里克中将指挥的荷兰海军舰队拥有轻巡洋舰“特隆普”号、“爪哇”号、“鲁特”号以及7艘驱逐舰、16艘潜艇。四国联合作战的部队,管辖着从缅甸到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广大地区,由于各自独立作战,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比如麦克阿瑟领导的部队只是名义上归属于维韦尔指挥,英国人提出新加坡战略优先,荷兰人提出要保住爪哇岛,各自主张不同,根本不能实施统一的战略,这在客观上给了日军将其各个击破的机会。

    1942年1月11日,日本海军伞兵部队在苏拉威西岛的万鸦老实施空降,这是日军首次在战争中使用空降部队。

    3天以后,婆罗洲岛东岸的打拉根落入日军手中。

    打拉根盛产石油,并建有一座初级炼油厂,大量出产石脑油。打拉根的荷兰人还没来得及炸毁打拉根炼油厂,就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让日本人平添了一座炼油厂。

    占领打拉根之后,日军的眼睛又盯上了位于婆罗洲东南部的石油港口巴里巴板。巴里巴板隔望加锡海峡与苏拉威西岛相望,距爪哇岛的泗水军港仅500海里,以巡洋舰的速度一天即可到达。

    巴里巴板海战一触即发。

    1月18日,四国联军总指挥维韦尔将他的指挥部移至爪哇岛的万隆。

    1月20日,哈特海军上将得到消息,一支日本舰队正通过望加锡海峡开往巴里巴板。

    哈特将军手边仅有几艘美舰可供使用,他派他的副手格拉斯福德海军少将率领2艘轻型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从

    帝汶岛出发北上阻击。然而舰队刚出发即遭到不幸,原定在此战中充当主力的“波伊斯”号巡洋舰途中撞到地图上没有标明的一个暗礁上,舰底部被划开一条长达38米的裂口,被迫退出战斗。谁知祸不单行,格拉斯福德乘坐的“马布尔黑德”号巡洋舰的发动机又出了故障,不得已,他只有派遣4艘旧的驱逐舰北上望加锡海峡,在没有大炮的支援下发动进攻。

    1月24日夜晚,没有月亮,“约翰福德”号驱逐舰率领“波普”号、“鹦鹉”号和“保罗琼斯”号驱逐舰,以27节的航速,劈风斩浪地闯入日军的锚地。

    本来掩护12艘日本运兵船的是西村祥治少将率领的第4水雷战队,包括“那坷”号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4艘扫雷艇、3艘巡逻艇、3艘驱潜艇,由于早些时候出现的一艘荷兰潜艇,把西村祥治海军少将的驱逐舰都吸引走了,日本运输船队缺少军舰保护。

    美国驱逐舰乘虚而入,在凌晨3时开始发动攻击。

    塔尔博特舰长一声令下,4艘驱逐舰开足马力,向日本护航舰队冲去,在相距几百米时,迅速发射了鱼雷。一艘日舰当即中雷,浓烟烈火腾空而起,接着,另一艘日船亦遭厄运。

    鱼雷在海面上飞窜,日舰乱成一团。

    由于双方舰只相距很近,“日舰炸裂时所产生的震动,几乎把人从舰桥上震下来”,一位盟军指挥官回忆说。

    在塔尔博特的指挥下,盟军舰队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反复往来冲杀,直到把舰上所有的鱼雷发射完为止。

    此役盟军共击沉3艘运兵船和1艘巡逻艇,击伤多艘,是美国海军“自从杜威在1898年率领美国亚洲舰队进入马尼拉以来,美国海军进行的首次水面战斗”。

    时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尼米兹后来评价此役说:“在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作战期间,这次夜战是盟军部队取胜的唯一一次海战。”

    “巴里巴板海战”毕竟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海上突袭战,它依旧无法动摇日军南下的步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