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步枪生产

    黄延义抵达建康的第二天上午,在陈尤壬等人陪同下来到隐藏在龙首山中的建康兵工厂。

    兵工厂的规模不大,只有四间依山错落分布的厂房,所有的屋顶都用绿色植物做了伪装,在远处和高空很难发现这里存在一家工厂。

    陈尤壬来前电话通知了邰云霄和赵永续,当黄延义和陈尤壬等人到达兵工厂外围时,邰云霄和赵永续已经等候在一个进入厂区必经的岗亭。

    两相碰面后,一行人首先来到了步枪生产车间。

    步枪生产线,由20多台各式机床组成,细数车间内操作工人,只有13人,明显人手不够。

    黄延义看到正在一台车床上忙碌的劳伦斯,这位和砂劳越首席部长同名的美国枪械工程师,是司徒荣华特意向黄延义推荐过的,说他在枪械方面比较有研究。

    “嗨,劳伦斯,非常高兴见到你,怎么样,这里的生活还习惯吗?”

    劳伦斯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站在车床旁回答,“我很好,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生活,就是工作方面有些小问题,你瞧,车间内工人数量不足,我现在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儿。”

    “呵呵,不要着急,最多10天,就会有新的工人到来,到时候你就会轻松许多。”黄延义笑道。

    “但愿如此。”

    “目前子弹线那边需要的工人多一些,所以这边的人手就有些不够了。”邰云霄解释道。

    黄延义点点头,表示理解,当时从柴油机厂抽调30多人加入兵工厂,而且抽调的都是精英,已是柴油机厂所能承受的极限,30多人,无论怎么安排都是不够的。

    在赵永续的指引下,黄延义走到成品台前,端起一杆新造出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由于是刚造出来,枪管上还没有涂抹枪油。

    黄延义按照赵永续的解说,拉动旋转拉杆,打开弹舱,能看到切口非常整齐的供弹口,再往前推回拉杆,弹舱闭锁,机械行程非常顺滑,说明步枪的金属件加工精度相当之高。

    赵永续看到黄延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老板放心,这加工精度比我以前所在的伊莎波尔步枪厂还要高,这是一款李恩菲尔德短步枪,整枪长度只有1132毫米,枪管长640毫米,这种短步枪适合于丛林中使用,陈树华说建康民兵以后大概都是在丛林一带用枪,我们一起研究后决定仿制李氏短管步枪,弹匣10发子弹,全重3.97公斤。”

    邰云霄补充道,“这种短步枪的杀伤距离并不比长枪短多少,仍然能够达到500米,唯一的小缺点就是试验后发现后坐力并没有减小,和毛瑟98k差不多。”

    “后坐力还能改小吗?”黄延义问。

    赵永续见黄延义问了个外行问题,笑道,“后坐力主要与子弹装药有关,如果减少子弹的装药量,后坐力自然

    会变小,不过减少了装药量,枪口初速度会变小,杀伤距离也会变短。”

    “呵呵,那就算了,我们现在一个月能产多少支?”

    “现在刚定型,工人数量也不够,估计一月能产200多支吧。”

    “我们保安队的50多人,民兵250人,再算上1100多土著预备役,总共1400多人,以现在的产量要7个月才能够满足所需,这产量可不够啊。”

    “老板,马上柴油机厂就要搬过来了,到时候柴油机厂肯定会减掉一半产能,工人就会有富余,把富余的工人调过来就可以了。”陈尤壬说道。

    “嗯,只能这样了。”黄延义点头说道。

    看完了步枪车间,在邰云霄的指引下,黄延义一行来到子弹生产车间。

    子弹生产线的机床设备共有60多台套,比步枪车间多出近2倍,而工人算上力工也才31人,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个工人要操作2台机床。

    “这条子弹生产线设计产能是日产2万发,现在人手不足,又处于磨合阶段,只达到了设计产能的七分之一,每天能出产3000发子弹。”

    “没关系,慢慢来,首要是保证质量,子弹加工精度千万不能有太大误差,误差大了容易卡壳,那可是事关生命的大事,我们现在用弹量不大,一天3000发子弹基本够用,尽量把精度搞上去。”

    黄延义边说着,走到装药机旁堆积的火药箱前,掀开其中一个箱盖,看到里面像细辣条一样暗红色的火药丝,伸手拈起一根,在手上捻了捻又扔了回去。

    这是精细化工厂生产的醚-醇含硝化纤维素、硝化甘油的双基发射药,并非粉末状,而是直径在1-2毫米的细条状,有些像辣条。这种火药最早是由美国拉夫林和兰德公司研究出的步枪用火药,代号为“闪电”,专为栓动步枪研究设计。此时美国对枪用火药的研究达到了极致,手枪、步枪、猎枪、机枪所使用的火药各不相同,同一公司的栓动步枪和自动步枪使用的火药也会有细微差别。

    邰正宵解释道,“这是精细化工厂托马斯领头制造出的火药,他在美国时就是干这个的,英国步兵303子弹也是用的这种火药。”

    “303子弹就是李恩菲尔德7.7毫米步枪子弹。”怕黄延义不懂,赵永续添上了一句。

    “当初我特意把托马斯安排到精细化工厂,就是看重他在火药厂的工作经历,他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不过,精细化工厂可不光是为了生产火药而设的,以后还要开发出更多产品。”黄延义扭头对陈尤壬等人说道。

    “还是老板想得长远。”邰正宵佩服道。

    “人尽其用罢了,子弹厂的铜料都储存好了吧,电线电缆厂和无线器材厂可能也要使用一部分铜料。”

    “储存好了,这些铜料足够使

    用了,电线厂和无线器材厂分走一半都可以。”

    欧战爆发后,东南亚铜材供应也紧张起来,郑惟炎好不容易才分几批从菲律宾采购回了600多吨铜料。600多吨铜料足够生产出上亿发子弹,显然建康的民兵部队用不了这么多。(7.7毫米子弹全重10克左右,去掉铅芯弹头与火药的重量,铜壳重占一半多一点,约5-6克)

    “赵师傅,待兵工厂生产走上正轨后,12月之前您就回加尔各答和家人团聚吧,我怕过段时间婆罗洲不太平,搞不好战事一起,阻断了交通,您和家人一分开就得几年,对于您这个岁数的人来说,与家人分开几年是一件残忍的事情,经济上的事您不用担心,您为我们兵工厂作了这么大贡献,我们会给您满意的报酬,现在建康机场可以直飞新加坡,从新加坡回加尔各答也很方便。”

    “感谢老板体谅,哎,如果不是家人都在印度,我还真想在这里一直呆下去,这里的气候好,人也好相处,又是一个我们华人做主的城镇,我体验到了年轻时在国内的感觉。”赵永续有些不舍的说道。

    “邰厂长,这段时间让工人们多向赵师傅请教学习,争取把赵师傅的一身本事学到个八九成。”黄延义对邰正宵说道。

    “这是一定的,我们这些人平时可没少麻烦赵师傅。”邰正宵看了一眼赵永续说道。

    “老板放心,这里都是我们华人,同根同源,我不会藏私,一定倾囊相授。”赵永续拍着胸脯说道。

    “斐德罗呢,怎么没看见他?”黄延义问。

    “他去高炮排指导炮兵们训练去了,他说新加坡的英国人在卖给我们博福斯炮时,把预算瞄准提前量的机械计算器拆走了,我们的高炮要想打中敌人的飞机,只能凭个人经验和感觉,这样就必须多加训练。”

    “斐德罗可为我们炮兵解决了不少问题啊。”

    “是的,他是个人才。”

    “我上回布置的研究地雷、水雷、漂雷,进行的怎么样了?”

    邰正宵说道,“各种雷的图纸和模型都已经做好,车间也作好了准备,就是人手不足,现在还没有开始生产,请老板放心,制造炸雷并不复杂,赵师傅早年在汉阳兵工厂就做过这个,几个美国工程师也参与了意见,我们设计的地雷、水雷与各国现在所用的相比,并不差。”

    “这个倒是不着急,我估计一时半会儿还用不上这些东西。”

    考察完兵工厂,午饭过后,黄延义来到了位于建康码头附近新建成的电线电缆厂。

    建康地区的居民和工厂都需要大量使用电力,连通电厂和用户之间的电线一时供应不足,建康九人小组商议后,决定自建一家电线电缆厂。

    在陈尤壬陪同下,黄延义在电缆厂熔炼车间见到了新任电缆厂厂长薛呈勋,薛呈勋

    是今年1月从马尼拉招聘过来的,以前在马尼拉的电缆厂干过。

    向黄延义简单说了自己在马尼拉的工作经历后,薛呈勋开始介绍电缆厂的生产情况。

    “这里是熔炼车间,废钢、废铁按照一定比例投入电熔炉熔炼,炼出的铁块先进行压延,然后送入拉丝车间,由拉丝机上拉成铁丝,再通过绞线机,把铁丝绞成多股电线。”

    一行人听着薛呈勋的解说出了熔炼车间,走进成品车间。

    “目前一天能生产多少米户外电线?”黄延义问。

    “厂子规模比较小,全力开工的话,直径12毫米的多股户外裸线,每天能生产700米左右。”

    黄延义点点头,问道,“户内绝缘电线呢?”

    “3.5毫米户内绝缘线每天能生产1200米。”

    “绝缘材料用的是酚醛树脂厂生产的绝缘塑料吗?”

    “是的。”

    “很好,你们下一步再研究一下生产漆包线,有了漆包线就可以生产电机、电风扇、电动抽水机等一系列产品,陈镇长,你们九人小组一起开会协商一下,把电机、电风扇等系列产品纳入下一个年度计划,争取在明年内能造出自己的电机。”

    “好的,我回头就安排。”

    “等户外电线的产量足够了,我们可以把输电线路往远处延申,给周围的部分土著也供上电,让他们过上电灯、电话的现代生活。”

    “老板,我们现在用电都是免费,给土著们也免费吗?”

    “可以先免费供给几年,等他们有一定经济能力了再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土著们的日子也不容易,能帮就帮他们一把,我们要先在土著中树立几个文明生活的榜样,让绝大多数的土著向往我们建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走到绝缘电线车间,一股浓浓的胶皮味儿扑面而来,黄延义抬手扇了扇,说道,“让工人们都戴上口罩,另外车间内要做好通风。”

    薛呈勋站在一旁很认真的把黄延义的讲话用本子记下了。

    9月24日,建康机场。

    黄延义带着陈尤壬、黄二姑、陈树华等人,站在机场跑道一侧,迎候砂劳越政府考察团。

    砂劳越政府昨天来电报说,考察团一共有14人,建康机场一共派出了三架飞机前往古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