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王侯
字体: 16 + -

无题

    第六十三章:辽东监军

    “奴婢愚钝,不知主子爷要奴婢去哪里?”李建硬着头皮问道。

    自从进宫命根子被残忍切掉的那一刻,他们这些人就成了无根之人。他们唯一的依靠就只有他们的主子,他们的万岁爷。

    皇帝信任他们的,他们就是权倾朝野,炙手可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内阁阁老都要敬他们几分的权阉。皇帝不信任他们,他们就是什么都不是的残疾人。

    “去辽东。”柴载厚给出了答案。

    去辽东?这个答案出乎李建的意料。

    “去辽东,去辽东。”柴载厚站起来喃喃自语,念着辽东这个地名,“去辽东当监军!”

    说着,柴载厚走出了大殿。

    李建错愕片刻,很快反应过来,急忙对着柴载厚远去的背影叩头谢恩:“奴婢,谢主隆恩!”

    大周四支可堪一用的军队有三支在辽东,去辽东当监军就是在替皇上看这三副家当!

    辽东监军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只有深得皇上宠幸的人才有资格替皇上看管这三副家当!这个差事不比他的东厂提督差。

    李建激动万分,司礼监这么多秉笔大太监,皇上选择了他做辽东监军吗,这是主子万岁爷对他的信任!

    文渊阁内,阁臣们依然围绕着谁当辽东统帅,谁当副帅的问题议论纷纷。

    当然议论的人都是浙党的官员,申鸿铭、徐恭和张维正对这件事并不能是很关心

    “说说吧。”柴载厚走进文渊阁,“辽东主帅的人选,你们商议的如何了?诸位大周的栋梁们。”

    “一切听凭圣裁。”阁臣们纷纷拱手道。

    “你们这是要把挑子撂给朕了,一切都由朕裁决,朕还要你们内阁何用?”柴载厚坐了下来,“内阁首辅,你是首辅,你先说说吧。”

    顾东林闻言上前道:“臣以为,三位总督各有大才,各有其长处。刘总督胜在经营辽东多年,对辽东的军情民务更为了解。

    邓总督胜在善守,且川军手下兵多将广。胡总督胜在善攻,鲜有败绩,麾下浙军乃我大周第一强军!”

    “那朕就做一回主,刘宗成刚刚吃了败仗,不堪重任。辽东督师的位置就没他刘宗成什么事儿了。”柴载厚说道,“适才你说胡瑾胜在善攻,且鲜有败绩,督师的位置胡瑾更合适。就让胡瑾担任辽东督师,总督辽东所有的兵马。”

    “皇上圣明!”

    既然皇上都亲自做出了决定,以后出了什么岔子也就没他们阁臣什么事情了。再者这两个人都是浙党中人,无论任命谁,浙党一系的官员们都不会反对。

    最主要的是皇上发话了,辽东统帅的人选是皇上定的。日后出了什么岔子,有皇上扛着,他们不用承担责任。

    “也不能亏待了邓文河。”柴载厚说道,“邓文河镇守西南边疆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此番远调辽东,不能将他晾着,就让他接任辽东总督,再挂个兵部侍郎衔。”

    “皇上,辽东总督目下还是刘总督兼着,一地两总督,恐不合祖制。”韩道奇说道。

    “现在辽东岂止是一地两总督?”柴载厚不悦道,“现在辽东是一地三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辽东总督全跑辽东来了。

    你说的对,一地只能有一个总督,那就让刘宗成别干了,回京向朕述职,和朕好好说道说道,他在辽东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

    “圣明无过皇上。”韩道奇拱手告退。

    “眼下,我大周的三支精锐云集辽东,朕恐怕他们忙不过来。”柴载厚说道,“所以朕打算派个监军协助他们处理军务。”

    得知柴载厚打算派遣监军,阁臣们纷纷站出来反对,工部尚书叶大成反对道:“皇上,英宗以后,我大周再无派遣监军的惯例,皇上此举恐不合祖制。”

    “难道我大周只有英宗之后才是大周吗?”柴载厚面色变的阴沉,“英宗之前的大周就不是大周吗?明皇帝都有派遣监军的先例,难道朕就派遣不得?李建!给我进来!”

    在文渊阁殿外守候已久的李建,听到柴载厚唤他名字,兴冲冲地走进了文渊阁,准备接受柴载厚给他的监军任命。

    这个监军的意义非比寻常。监督的是大周最为精锐强悍的兵马,其分量自是不言而喻,不比他的东厂提督小。

    历来能够出任监军的太监,哪个不是皇帝跟前最信任的心腹?皇上肯把这个位置交给他说明对他非常看好。

    “奴婢在!”

    李建匍匐跪地,屁股撅的老高,等着柴载厚下旨。

    “朕任命你为辽东监军,协助胡督师和邓总督总理辽东军政,即刻赶赴辽东就任。”

    “奴婢谢主隆恩!”李建不顾额头上的伤势尚未痊愈,磕头如捣蒜。

    柴载厚招呼李建到他旁边来,在李建耳边轻声说道:“好好干,金来老了,办事也没以前那么利索了,你比金来年轻,就看你办事利索不利索了。。”

    这一席话,听的李建心花怒放。要不是在皇上面前,内阁阁员们都在这里,他早就忍不住跳起来击掌庆祝。

    —————————————————————————————————————

    过了海州城再走上一百三十多里就是辽东的军事、行政乃至经济中心,辽东都司的所在地辽阳城。

    这些天,胡瑾一直拿着千里镜在辽阳城城头观察路过的人马。

    辽国公公孙垂,宁远侯李济康的人马都没有给他太大的惊喜。

    眼下还有镇远侯方起和定远侯秦明两家的兵马尚未抵达辽阳城。

    不过,胡瑾已经没有太大的期待,辽国公号称是是辽东四大世家实力最强的一家。起麾下的士卒也只是比川军稍强一些,剩下两家的实力远不如公孙垂,想来他们麾下的士兵也不会比公孙垂的兵马强到哪里去。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四大世家故意隐藏自己的实力,精锐头藏着掖着,派遣一些老弱病残到抚顺搪塞他们。

    直到秦瑜的兵马出现在胡瑾的千里镜内,才让胡瑾眼前一亮。

    秦瑜的队伍行军有序,步履整齐划一。

    在前方引路的是一群扛着长矛的长矛兵,辎重队伍后方则是炮兵,最后断后的是火枪兵。

    尤其是火枪兵肩膀上扛着的火枪,引起了胡瑾的注意。他原以为只有他的浙军装备了火绳枪这样的利器,没想到辽东四大世家的家兵竟然也装备有火绳枪。

    秦瑜的队伍甲胄比起其他的队伍略微逊色一些。

    目前他的队伍披甲率只有六成,其中还有一部分缴获了的盔甲。

    秦瑜长生岛的盔甲作坊目前只能做到月产六十套铁甲,按照这个产量,到了来年春末夏初,秦瑜只要不扩军,他的队伍才能够做到百分百的披甲率。

    虽说秦瑜队伍的披甲率不高,甲胄的样式五花八门。但秦瑜的部队散发出来的那种精神气质是其他部队无法比拟的。

    “秦!”透过千里镜,胡瑾看到了这支队伍扛着的秦字大旗。

    “这支队伍是秦家何人带的队伍?!”胡瑾指着秦瑜的队伍问道。

    他对这支队伍的指挥官来了兴趣,带兵多年,胡瑾还是第一次见到其他的军队,行军比浙军还要整齐。

    “这是定远侯麾下的一个千户队,千户乃是定远侯之孙秦瑜。”

    一名亲兵在打探清楚后向胡瑾汇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