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王侯
字体: 16 + -

第四十三章:报喜

    第四十三章:报喜

    黄金来有个习惯。

    他会将报喜的奏疏的压着,等柴载厚心情不好的时候拿出来念给柴载厚听,以此来缓解柴载厚糟糕的心情。

    柴载厚在位三十一年,几乎年年的奏疏都是五成坏消息,三成是官员间的相互攻讦,说白了就是互相拆台、撕(逼)。一成给柴载厚提建议,说白了就是那些科道官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挑柴载厚的毛病、只有剩下的一成才是报喜的奏疏。

    报喜的奏疏不多,每当遇到报喜的奏疏黄金来都会先看一遍。

    如果不是特别紧要的奏疏会扣下,等柴载厚心情不好的时候拿出来给他报喜。至于特别紧要的报喜奏疏,黄金来自然是不敢私自扣押的。

    当了三十一年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楚的。

    “隆嘉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三,复州千户秦瑜遭遇倭寇千余名,遂率所部兵马同倭寇交战。我大周军大获全胜,斩首一百六十级,生擒包含倭寇寇首木村十一郎在内的倭寇三十五名。”

    黄金来给柴载厚报了喜。

    柴载厚咽下嘴里的粥,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喜事,浙军和川军北调以来,朕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我大周军的捷报了。”

    这份捷报的内容让柴载厚满意。

    虽说斩首不多,但想到立这个军功的是一个千户官,在同等兵力下能够击溃倭寇取得这么漂亮的战绩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这是狡猾凶狠的倭寇,不是刚刚拿起棍棒锄头造反的农民。

    “战绩是否属实?都查明白了?”

    柴载厚想要确认这份捷报的真实性。

    虚报甚至谎报战功在大周非常常见,捷报中不带一点水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捷报是捷报。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百户遇到十个土匪,打败了这些土匪,向上级千户那里邀功。

    而千户则会将这个数字改为二十或者是更多,逐级往上,最后到了总兵那一层则就变成了杀土匪一千,斩首数百级……

    如果信这些捷报,从隆元年的捷报算起,大周军将曼殊族全族的男丁都杀上三遍还不够捷报上的数。

    登基之初,他柴载厚还是个懵懵懂懂的清纯少年。

    他把尘世间的这一切都看的太简单了,以一个少年的天真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审视他身边的那些官僚。

    文官们在奏疏上攻讦政敌的话,他信了,五官们夸张的大捷奏疏,他也信了。

    随着他年龄的慢慢增长,柴载厚才渐渐明白,无论是文官还是五官,他们的话都不可信,唯一可信的只有自己脑子。

    要是战局真的像捷报里所说的那样,那么为什么他都登基三十多年了还是没有解决掉曼殊人?

    那些文臣们可都是口口声声说,曼殊人只是一个人口不足百万蛮夷部族,不足为惧。可就市这么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蛮夷部族,生生和人口亿兆的大周对峙了将近四十年!这是多么的可笑啊。

    为了遏制虚报、谎报战功的不良风气,从隆嘉六年开始,柴载厚就加大了对战功的核实力度。

    战功的凭证也由原来的耳朵变成了首级。因为首级不容易假冒,蛮族人的相貌和汉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也更难杀良冒功。

    “假不了,假不了。”黄金来拍着胸脯道,“倭寇首级老奴都看过了,都是梳着月代头,小脑袋的倭寇首级!还有木村十一郎那三十几名倭寇俘虏,老奴也亲眼瞧过了,绝无半点虚假!”

    倭寇武士为了解决在搏杀中头发容易散落,导致遮挡视线的问题,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将头顶中前部的头发剃掉,将剩余的头发梳起来。这样子就算头发散落也不会被头发遮挡视线,影响格斗。

    但是,这个发型实在是太丑了,也只有倭寇能够接受这样的发型,大周子民绝不会梳这种丑陋的头型。

    至于小脑袋也是分辨倭寇的一种方法,因为倭人身形矮小,外形似猴,由于身材比例的关系,脑袋会比正常的大周子民小一些。

    “秦瑜这名字听着有点耳熟。”

    柴载厚话音刚落,一个乖觉的太监就把一面写满名字的屏风搬到了柴载厚面前。

    柴载厚的目光在屏风上搜索着秦瑜两个字,终于在屏风的东北角找到了秦瑜的名字。

    “这个秦瑜就是生擒曼殊元勒完颜聪的那个秦瑜。”显然,黄金来已经提前做好了功课

    “难怪这名字听着这么耳熟,朕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不久前的事情。”

    柴载厚的目光从屏风上挪开。

    那名眼乖的太监立刻把这面写满名字的屏风从柴载厚面前挪开。

    “万岁爷好记性,万岁爷当时还赏了秦瑜一个千户来着。”黄金来说道。

    “才赏了他一个千户没多久就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朕都不知道该怎么赏他了。”柴载厚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现在再思考该怎么赏赐秦瑜,秦瑜刚刚晋升千户没多久,再给他晋升武职肯定不合适。况且秦瑜还年轻,以后有的是立功升迁的机会。现在赏的太狠,以后拿什么赏他?

    但斩首一百六十级又是大功,赏赐低了又显得他柴载厚不厚道。

    “老奴有个主意。”黄金来想出了个主意。

    “什么主意?说来听听,只要不是太花钱,朕都准。”柴载厚说道。

    “秦瑜没有功名在身,万岁爷何不赏赐他一个功名?”黄金来说出了他的主意。

    显然,这是一个好主意,一个不花钱的好主意。

    柴载厚对黄金来的这个主意非常满意:“这倒是个不花钱的好法子,朕准了,就赏他一个秀才功名。”

    赏赐功名不过是柴载厚一句话,一张纸的事情,况且他赏赐秦瑜的只是一个秀才的功名。秀才又不能做官,就算是让那些聒噪的大臣们知道了也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在大周做官的最低门槛是举人,秀才功名顶多做个小吏,或者给一些基层官员做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