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崛起
字体: 16 + -

第十十五章 一品斋火了

    时间:丙显等五人搬入县城东市沿街铺子两个月后

    地点:县城东市一品斋饭庄

    人物:忙碌的丙显,福伯,福婶,还有大牛以及小病已,当然还有里三层外三层将那冒着热腾腾香气的蒸笼围住的县城居民。

    和鲁县县城里其他卖早餐的铺子不同的是,一品斋的锅灶是架在一品斋铺子外面的!

    两个土灶上分别架着两口大锅,大锅里面是烧的滚烫的开水!而开水上面则是用竹片搭成的起支撑作用的支架,支架上面则是一个搭一个的蒸笼!

    看高度至少有七八个蒸笼的高度!

    土灶底下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正在将一根根手臂粗细的木柴不断地往这两口土灶的添柴口塞进去!

    在蒸笼旁边则是一个二十四五的魁梧汉字手持两把利刃-----两把巨大的菜刀正在木墩上上下翻飞,手起刀落!而木墩上的事物更是让围观的鲁县县城居民目瞪口呆,那分明是已经剁成肉糜的猪肉。

    一品斋厨房里面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子赶忙将自己儿子剁好的肉糜放进自己切好的蔬菜里面搅拌。然后又放进去自家老板秘制的调味品一起搅拌均匀。

    在这个老头子的旁边则是正端坐在一张桌子旁正在有条不紊的将馅料熟练的裹紧一张张面皮里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还有和站着的老头子年纪相仿的老妪!

    没错这就是已经搬来鲁县县城的丙显还有小病已以及福伯一家。

    经过丙显的深思熟虑,前思后想,丙显发现自己心中的发泄发家致富的好想法其确实可以赚大钱,但是这些法子要么就是见效慢,要么就是投入高,要么就是周期长!暂时一点都适合现在的丙显去操作。

    当然最关键的是丙显实在是等不起,因为家里五张嘴,都在等着吃饭,而自己更是受够了大汉朝那可怕的饮食习惯。最后,丙显索性直接从基层做起,做起了基层饮食业!

    此时的大汉朝餐饮也在丙显看来和此时的大汉帝国一样是惨不忍睹,百废待兴!且不说吃的午饭晚饭品质怎么样了,就连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早饭花样也是不多。

    就拿鲁县县城来说吧,东西两市每天早市卖得最好的铺子是西市西侧的张家食铺,也不过就是买一些粥类胡饼而已,或者肉糜!顶多再加上一些大酱!

    所以丙显索性在大汉朝做起了早餐生意,卖起了包子!

    而且丙显盘算过一个包子五钱,两钱的本钱,三钱的利钱!每天蒸将近二十屉包子,每屉里可以放五个包子,这样每天纯盈利近一千铜钱!

    一千铜钱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白银还只是被用于铸造饰品器皿并没有正式投入市场流通的时代,以前铜钱可以直接兑换一两黄金。

    简直是暴利。

    后世的经济学家说的真对,什么行业最赚钱,垄断行业最赚钱!垄断即使暴利!

    因为丙显在铺子门口竖了一块牌子,上面用歪七八扭的隶属写到“天上地下,独此一家,走过路过,莫要错过!前三日免费,三日后恢复原价。”

    广告词倒是简洁明了,只不过上面的字却有点惨不忍睹!

    不过用丙显的话来说,将就一下,能看明白就行了!

    至于让大牛在外面剁馅,还有将灶台设在外面的想法也是丙显提的,用他的话说,要让大家看到一品斋用的是真材实料,绝对对得起他们出的钱,绝对物超所值!

    三天试吃的结果就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鲁县县城都知道了在县城东市出了这么一个专门卖包子的天上地下独一份的一品斋。

    而且这一品斋还有个很奇怪的规定,每天只卖二十屉包子,绝不多卖!

    卖完就打烊!

    这让附近的食客们感到奇怪。

    难不成一品斋的主人家和钱有仇不成,放着眼前大把大把的钱不赚,定了一个这么奇怪的规定。

    其实这个规定是丙显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定下的。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福伯福婶年纪依然不小,而小病已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丙显担心他们的身体吃不消。

    至于李铁牛不但要负责剁馅的工作,还要负责日常的采买!工作量更是巨大!虽然李铁牛是正规边军出身,身体强壮得很,可是丙显也不想一天到晚将他束缚在这个铺子里!在丙显看来毕竟李铁牛年龄不小了,属于大龄单身男青年一个,怎么也得有空闲时间多接触接触外面的小娘子或者小娘子的家人,为福伯去个儿媳妇回来吧!

    第二个原因就是毕竟丙显他们才刚刚搬来县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生意如此火爆,本来就有无数人眼红,如果再不收着点,敞开了买的话,难免让人妒忌生恨!万一有人下阴招使绊子,他们也难免头痛无奈。

    所以还是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好。

    毕竟也得给别人留条活路不是!

    不过也是因为这条限购的规定,让一品斋的生意更加火爆,赶早来买包子的人更多了,来的也更早了。

    这不,位于县城西市居民区的沈家大宅的上任家主,沈老爷正在喊自己仆人赶紧给自己穿衣服。

    这沈老爷名唤沈明文,乃是本县最大的漆器行的老板。话说这沈老板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人,这沈明文白手起家,从学徒做起,到创立属于自己的漆器行。经过他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沈家漆器行终于成为了鲁县乃至附近几个县的数一数二的漆器商人!

    如今他年事已高,家族的产业早已经交给儿子们处理,现在他最喜欢做的是就是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到处东游西逛,整日弄孙为乐!

    以前他的习惯是每天早上到西市的张记吃胡饼喝粥,不过自从一品斋的包子出来之后他便再也没有去过张记,他宁愿去一品斋排队吃香喷喷的包子,也不愿意再去张记啃那干巴巴的胡饼了。

    这不一大早他便赶忙穿好衣服,带上两个仆人,急慌慌的向着一品斋的方向跑去。边跑还便在嘴里嘟囔:“怎么就起晚了呢,包子可别卖没了啊!”

    路过西市张记的时候,张记老板张有财对他大声喊道:“沈老爷,走这么急作甚,先到店里来吃上两个刚出炉的胡饼吧。”

    “不拉不拉,下次再说吧,还着急去一品斋吃包子呢,去晚了,就卖没了”

    说完,跑得更快了。

    “每次都说下次来,结果没有一次来吃,哼,老东西,一把年纪了还跑那么快,小心摔个狗啃泥!真不知道那一品斋的包子有什么好吃的?又贵不说还得赶早去买,难不成那一品斋的老板用了什么邪术?”张有财恨恨的低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