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407,舰船问题

    义勇军海军在光绪二十二年开始制定的海军十年整备规划费时近一年精心编制,于翌年初全部完成并提交总部审批。目前大清国造船工业骨干主要是江南船舶公司和东方军工下属造船厂,造船基地主要是基隆船厂、长兴船厂、江宁船厂、黄埔船厂和马尾船厂、九江船厂,其中能够生产万吨级舰船的是基隆船厂和长兴船厂。

    另外江南船舶公司还在兴建大连船厂、葫芦岛船厂;东方军工集团也在兴建高雄船厂和武汉船厂。这些船厂预定在三年内可以基本建成并投入生产,其中大连船厂和高雄船厂均能生产万吨级舰船。

    海军认为以目前国内船厂生产能力加上未来船厂的生产水平,十年内完成十艘战列舰和七艘战列巡洋舰的目标没有问题!另外,二千吨级的新型驱逐舰也要在十年内装备数十艘,可以大大缓解现在面临的海疆巡逻、护航等任务压力。

    海军也提出了潜艇部队的建设计划,决定在十年内建造二十艘新型潜水艇,在主战舰队编制内编成潜艇队,摸索训练潜艇战法。同时海军还要新造一批运输舰、补给舰、鱼雷艇和其他勤务舰船,分别配属各守备区和主战舰队。

    按照海军的规划,很显然十年后将在远东出现一支强大的远洋进攻性海军---也就是李旭下定决心打造的攻防兼备的真正的大海军!

    李旭望着海军呈报的规划方案,暗自感叹几十年的心血没有白花啊---海军终于成长起来了,一批真正理解明白海军意义、战略的海军人才成熟了,这意味着千百年来天朝有海无防的历史可以画上句号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规划才是真正的海军规划,奠定了天朝海军未来数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海军建设发展的基调,使天朝海军成为真正的战略进攻力量---这令李旭倍感欣慰!

    当然,这个规划还不完美,还存在不少缺陷。比如对海军主战舰船的安排上比较单一,只考虑了远洋进攻而没有充分意识到远洋警备,导致舰种分类的断档---万吨级战舰和二千多级军舰之间缺乏合理的力量分配,这意味着远海警备、护航等勤务将不得不依靠适航性较差的驱逐舰来承担。

    同时,海外基地的保护守备也成了问题---没有一种吨位合适的轻型巡洋舰可以长期驻守海外!对此类缺憾李旭也可以理解,毕竟大清国还从来没有海外属地需要驻守,而且海军还很年轻,也从来没有海外守备和远洋护航等任务经验。何况现阶段海军主要战略就是进攻性防御,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需要集中精力建设一支蓝水海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来可以修改、弥补和完善!

    不过李旭还是要考虑到长远的海军发展,因此他在海军新的主要舰船命名规则上

    埋下了伏笔,将战列舰以天朝雄伟的名山命名;战列巡洋舰仍然以省命名;驱逐舰也还是以府城命名---省城的命名留给了未来的新舰种。

    对于海军撤销了装甲巡洋舰这一舰种李旭没有意见,简化舰种也便于管理和后勤保障,而且统一主力舰编制也有利于火力输出。他饶有兴趣地审阅着战列舰的详细说明,忍不住吹了一声口哨---一万五的排水量,统一的大口径重炮,这活脱脱就是历史上的无畏舰的雏形啊!六门305炮同侧集火炮击,威力比现在的欧美战列舰更强大。而且战列巡洋舰也同样是305重炮,如果二十艘主力舰一起开火,那场面岂止是惊天动地可以形容啊---李旭忍不住又吹了一声口哨,哪个男儿不曾梦想这个波澜壮阔的场面呢---大炮巨舰永远都是男人的大玩具啊!

    可是这些“大玩具”费钱啊---海军这帮家伙狮子大开口,只管要这要那好象这些战舰不要钱似的!是啊,军人只管打仗,钱的问题是老大的问题…

    李旭心事重重地点上烟在办公室里转圈,要完成海军规划至少一个亿!虽然甲午战争从小日本手里得了几个亿,但不可能都作军费更不可能都给海军造船---大清国这一大摊子用钱的地方多得是,何况还有一个金本位的计划正在筹备…得全盘考虑啊---看来只好借钱了,他愁眉苦脸地唉声叹气---当家才知油盐贵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时间,海军规划用十年完成整备计划。可李旭知道从现在算起恐怕不到十年海军就要面临一场新的恶战了---随着义勇军进入东北和西伯利亚铁路建设完工日益临近,俄国人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大清国呢!果真如历史那样在下个世纪初如期爆发一场战争,那么满打满算海军也就只有七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整备规划---如此短的时间能完成十七艘主力舰的建造吗?还必须入役成军形成战斗力!

    李旭召来海军、总后、国防工办、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等相关方面人员开会,专门讨论海军舰船问题。钱的问题还不是大问题,李旭已经命财政部和人行联手分期发行海军公债,另外卖了那些老旧的装甲巡洋舰也可以得到数千万元,基本解决了海军经费问题!

    但是七年内能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造舰计划呢?虽然与会人员都不明白义勇王为什么要限定七年时间,但大家都知道义勇王既然突然提出这个时间问题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个别高层干部已经隐约猜到了来自北方的危险正在日益迫近!

    众人经过讨论,基本上都将问题的关键落到了船厂方面。设计图纸已经定型,建造材料已经齐备,质量标准也已明确,关键就是船厂的生产能力了。

    众人的目光都射向了已经七十高龄的江南船舶公司老总程国彪,这位今年就要卸任总经理一职的老人因为船舶设计经验丰富而被留用专任总设计师。只见他沉吟片刻,然后提出了一个方案---虽然需要建造的舰船数量很多但大部分驱逐舰等中小舰船和辅助船只都可以交由马尾船厂、江宁船厂、黄埔船厂等众多中小型船厂建造,这些船厂都有四五个船台船坞,海军派出军代表监造完全可以保证质量和数量。

    九江海军船厂专门负责潜艇和鱼雷艇也没有任何问题,最主要的是那些万吨级战舰只有基隆船厂和长兴船厂能造。目前长兴船厂是大清国最大的造船厂,拥有两个三万吨级的大型船坞和一个万吨级的船坞以及数个数千吨级大小不一的船台船坞,还正在修建一个五万吨级的巨型船坞。

    基隆船厂有一个万吨级船坞和数个中小型船坞船台,以现有万吨级船坞的生产能力可以同时开建两条战列舰和两条战巡,而一条大型战舰的正常生产周期包括开建、舾装、海试等过程约要三年左右。如果优化一下生产工艺和流程并且采取加班加点等措施,可以基本上压缩到两年完成入役。

    另外战舰一旦入水就可以腾出船坞进行下一条舰船的开建生产,这也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周期。而且三年后大连船厂、高雄船厂各有两个三万吨级的大型船坞可以基本投产,再加上届时长兴船厂的新船坞也已经投产,按时完成十七条主力舰的计划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众人听了这个方案都暗自松了口气,三年后国内就有一个五万吨级的巨型船坞,六个三万吨级大型船坞和两个万吨级船坞,届时这九个船坞同时开工生产完全可以满足海军需要了。

    李旭想了想,说道:“只有长兴岛一个五万吨级的船坞还不够!大连船厂必须现在就开始增建一个同级别的巨型船坞---各位,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要想到将来建造巨型舰船的情况,不要再出现事到临头手忙脚乱的情况了!”

    程国彪有点为难地说道:“王爷,现在建造这些主力舰已经要花不少钱了,各船厂日夜赶工和增加人手都需要投入---怕是一时半会没钱再造巨型船坞了啊!”

    李旭大手一挥,呵呵笑道:“老程,特事特办,本王批一个专项款子给江南船舶公司。”他收起笑容,语重心长地说道:“老程啊,三年后本王要看到十个万吨级以上的船坞出现!海军的大发展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还需要更大的战舰!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更大的船舶来提高海运能力---千万不要只看到眼前,要放眼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