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405,列车大炮

    秋天,俄罗斯最美的季节,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辽阔的原野上一片金黄。随着这片黄色愈发烂漫,夏季里活泼翻滚的云卷云舒渐渐沉静下来,一朵朵四散开去,远远地在天地交汇的地方流连往返…原野上纵横交错的河流载着秋风里的落叶,一路快乐淌过,毫不在乎步步紧逼的北风…秋天的原野是如此辽阔舒展,却又不给人空旷的寂寥感,它代表了一种悠远的温存,在经历大起大落的沧桑后,现出一个叫人就此死心塌地的微笑…(很遗憾没见过俄罗斯的秋天,只好摘自百度文字,略改)

    列车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望着车窗外掠过成片成片的白桦林,仿佛永无止境,暗自感叹这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几百年来的东征西讨和对土地孜孜不倦的追逐才造就了今天俄罗斯的辽阔疆域!

    葛安德默默地注视着窗外,他和其父葛思德一样有着一头柔软的淡黄色头发和高挺的鼻梁,黑色的大眼睛象他的母亲一样温柔,予人一种令人放心的感觉。作为第一个降生的义勇军混血儿,他的出生在当时的南昌一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天旭报还专门发文贺喜,当时还是江西巡抚的义勇王亲自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

    葛安德的母亲家族曾经是广州十三行的富商,其母曾经在香港的教会学校读书,经任大聪撮合嫁给了葛思德,次年便生下了葛安德---由此他的外祖父的家族也顺理成章地融入了义勇军的工商圈子,成为南方最大的西药商之一。

    葛安德从小生活在义勇军的大院里,耳濡目染了许多关于义勇军的故事,也使他自幼便熟悉义勇军的生活和环境。也许是继承了父亲血液里犹太人酷爱冒险和闯荡天涯海角的天性,葛安德同样不安于循规蹈矩的生活。

    成年以后葛安德便回到了美国爷爷家,拿到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学士后并没有从医而是回到了江宁加入了情报局。他至今还记得那天黄昏在回家的小路上遇到了陈长风的马车,这个他从小就认识的老人微笑着望着他,用带着美国西部口音的英语流利地问他是否愿意去遥远的俄罗斯领略那里美丽的秋天?葛安德毫不犹豫地点点头,于是他上了陈长风的马车,听着老人娓娓道来他的未来工作。

    很快,葛安德便又返回了美国,在波士顿英特尔贸易公司跟着那个胖乎乎的意大利人费里尼先生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经商诀窍---实际上费里尼对格兰斯坦家族十分熟悉。但他不明白为格兰斯坦家族什么要把这么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丢到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去,他相信那些傻乎乎的俄罗斯乡下姑娘很快就会被这个花花公子迷上然后大着肚子哭天喊地!

    的确,葛安德将

    以花花公子的派头和皮货商的身份进入俄罗斯,他将用美国人的方式征服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上流社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他已经成功地混入了俄国,不仅成为罗曼洛夫皇室御用供货商,而且还是达官贵人们的座上宾。

    更重要的是葛安德已经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编织了一张看不见的大网---从圣彼得堡一直往东,在莫斯科、喀山、叶卡捷琳堡、托木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直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处都有他的毛皮收购站和经销商---也到处都是他的暗探和线人。现在,葛安德的真实身份是义勇军情报局俄国处副处长兼俄国情报站站长!

    列车在一个小站缓缓停下,估计又是临时停车,车厢里顿时扬起一片抱怨声。葛安德却透过车窗看见不远处的铁道上停着一列外形古怪的列车---看上去十分结实的车厢竟然伸出了黑洞洞的炮口,而且车厢上也分布着似乎是射击口的小方块。

    葛安德想了想,从包里拿出两瓶沃特加,起身向餐车走去---刚才他看见了几个沙俄军官去了餐车,也许他们会告诉他一些有趣的事情…

    十月下旬的一天,主管义勇军武器装备研发工作的李禄正在办公室里仔细翻阅着情报局转来的一份文件。俄国人已经开始装备一种装甲列车,搭载中小口径火炮和机关枪,可以在铁路沿线快速机动并提供火力支援。情报局认为这种装甲列车将极有可能投入未来的西伯利亚铁路,作为一种快速支援火力。

    李禄放下文件,闭目思考。装甲列车需要依靠铁路活动,虽然快速但局限了其只能提供在铁路沿线范围内的火力支援。这也说明其只是一种比较单纯的防御性武器装备,防守重点地方如火车站、要塞堡垒倒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很难用于进攻!

    俄国人想用装甲列车来保护西伯利亚铁路吗?几颗地雷就能炸断铁轨,而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到处可以渗透可谓防不胜防。装甲列车也许只能提供抢修铁路时的武装护卫吧---而且其装甲防护也不可能很好,毕竟火车的承载能力不象大海上的舰船啊!

    在密集的铁路网上放几辆装甲列车也不是毫无用处,武装护路和要点防御还是有其价值的。但关键是如何将火车这种能够快速机动的机器用在军事进攻方面,李禄曾经和装备部门和军工企业探讨过这个问题,大家的共同看法是火车具备一定机动力和承载力,适合将大口径远程重炮装在列车上作为远程火力支援---毕竟现在的大口径重炮的机动力太差,十几吨重的火炮已经超出了部队标配的骡马牲畜的牵引能力了,只能依靠拖拉机这种慢吞吞的机械牵引。

    虽然列车炮也同样受到铁道线路的限制,但远程大炮

    的射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铁道线距离战场过远的问题,特别是在攻打城市要塞方面,只要简单铺设一段野战铁路就可以将远程大炮送到战场附近从而发挥大口径重炮的巨大威力。

    因此,李禄指示南方工业集团和北方工业集团两个大型国有军工企业分别研制装甲列车和列车大炮---根据陆军司令部的要求,陆军将装甲列车定位为防御性机动炮台;将列车炮视为移动重炮台。

    李禄将情报局的报告一起带到了义勇王办公室进行工作汇报,谈完自己的想法和陆军的要求后,李旭肯定了他的看法,问李禄装甲列车和列车炮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是否已经有样品了?

    李禄点点头,说已经在株洲的南方车辆厂和南昌的机车厂试制了装甲列车和列车炮的工程样品,正准备进行工程检验。

    十一月初的一个夜晚,两列严密伪装的火车静悄悄地开进了离江宁不远的一个小火车站,这里已经被宪兵全部戒严,牵着军犬的宪兵们在深秋的夜晚来回巡逻戒备。

    次日,李旭在一批义勇军高级军官们陪同下莅临视察。随着一声令下,两列火车去除了伪装,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武装到牙齿的装甲列车和高昂着硕大炮口的列车炮。望着静静地停在铁轨上的火车,人们无不感受到了这两件杀器释放出来的寒意咄咄逼人。

    制式装甲列车由两个火车头牵引五节全封闭式车厢,一头一尾是安装有机枪塔的机枪车厢。然后是火车头,两个火车头之间是三节车厢,其中一个车厢安装了两个旋转炮塔,各配备一门75毫米野战炮和一门105毫米榴弹炮。另外两个车厢一个是后勤勤务车厢,一个是运输指挥车厢。

    全部车头车厢均安装了装甲板,可以抵御小口径火炮的攻击。因为使用了两个车头牵引,装甲列车速度相当惊人,而且也可以根据情况和要求随时加挂其他车厢组成装甲列车组。

    总后装备厅的官员向义勇王和将军们介绍这种装甲列车还处在试制阶段,将在为期半年的全程测试后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也会在部队使用后针对部队要求进一步改进。

    列车炮则很简单,一个火车头三节车厢。一门203毫米重炮安装在一个可以顶棚活动的车厢中,一节指挥车厢和一节运输供弹车厢。

    李旭对此有点失望,203毫米重炮主要是野战压制武器,对要塞攻击的威力有限---列车炮的最大作用就是炮击要塞据点!

    李旭告诉赵向东、牛大勇和吕明、李禄等人---俄国人在海参崴修建有巨大坚固的要塞堡垒,我们如何对付呢?现正在大力修建东北铁路,目的之一就是防御和进攻俄国人---装甲列车可以派上用场但203毫米列车炮在进攻海参崴时效果有限,要考虑装备更大口径的列车大炮---射程不是最主要的,威力才是重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