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56,日人试探

    1892年春节前,李旭照例奔赴各地基层单位视察慰问虽然不乏一些走过场的形式,但也展示了义勇军不同于朝廷官僚的形式风格,起码表示了体察民情的态度。

    李旭一直忙活到大年三十当天才匆匆从无锡返回江宁,在家呆了几天后,大年初七又赶往上海继续视察慰问。在上海期间,他将重点视察几家大中型军工企业,为日益临近的战争做到心中有数。其中李旭要去参观的就有江南制造局,虽然这家官办企业是李鸿章的“心头肉”但义勇公要去视察也是名正言顺。

    盛宣怀是负责给李鸿章打点企业的心腹,早就接到了江南制造局的报告说义勇公府通知他们义勇公要于年后视察企业。盛宣怀心里琢磨,江南制造局是咱淮军的地盘啊,义勇公来干什么?不过义勇公乃当朝一品如日中天,而李鸿章年届七旬来日无多了,各方势力无不看好义勇公纷纷向其靠拢---官场小道消息,听说太后老佛爷为了笼络义勇公都把大格格送出去了。自己虽然是淮系中人,可也得考虑将来啊!嗯,可是明目张胆去攀附义勇公难免为人不齿,而且李鸿章现在还是北方淮系的老大,手握实权。怎么办呢?嗯,借口公干安排江南制造局新年生产,届时义勇公来了,咱也就顺理成章地陪同视察了!遂命江南制造局赶紧打扫卫生,美化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年后李旭一行莅临江南制造局视察,盛宣怀“正巧”在场,遂当仁不让地陪同义勇公视察工厂,亲自解说生产情况。江南制造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先后设立了造枪、造炮、造船、火药、炼钢等厂房,办公、培训、仓库等设施一应俱全。江南制造局目前主要还是以生产枪炮弹药为主,而且生产效率远远不及义勇军的国企和东方军工等民企。

    望着粉刷一新的厂房,干净整洁的道路,还有厂房里忙忙碌碌的工人,再一听总办刘骐祥汇报了江南制造局年产枪炮弹药的数量,李旭直皱眉,心里叹息---这江南制造局搞了几十年到现在年产量还抵不过南方工业集团一个月的步枪产量,就是东方军工一个月也可以生产三十门大小火炮啊!

    盛宣怀在边上见义勇公皱眉,心里明白大将军不满意江南制造局的生产。心想这官办企业和官场一样都是花花轿子人抬人,谁会为了公事得罪人啊!但江南制造局毕竟是淮军的企业,也不能面上太难看了。遂解释道:“大人,企业眼下正在向其他厂子学习引进流水线生产,改进工艺后想必产量会有所提升!”

    李旭点点头,正色说道:“各位,官办企业的弊端本帅岂能不知?人浮于事制度不全等等都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各位,本帅向来不问门派出身,只要是一

    心为国办实事的人,本帅一视同仁,大力支持!眼下时局复杂,外夷虎视眈眈,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小心战争的突然来临!”

    他停了一下,扭头看着盛宣怀,说道:“杏荪,恕本帅直言,江南制造局如此局面怕是很难保证未来战争的需要---你随本帅去看看东方军工是如何生产的---老盛,本帅望你多上点心,办好实事,为国家出力啊!”

    离开了江南制造局,李旭一行来到东方军工在上海的军工厂视察。卢长富早就恭候多时了,亲自引导介绍工厂情况。高大的厂房,整洁的环境,醒目的标示和有条不紊的生产线,紧张工作的工人们头都不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车床等机械设备。一排排成品枪炮整齐地码放,等待产品质量检验。

    李旭问盛宣怀:“你发现了这里和江南制造局的生产情况有何不一样吗?是生产气氛和效率完全不一样!杏荪,你要多走走看看,多学习了解新的企业管理!你是不是李少荃的人不要紧,但你首先必须是大清国的人---要摆正自己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位子!”

    李旭对盛宣怀既有直言不讳的批评,同时也发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聪明的盛宣怀不会不明白义勇公的话中之意,心里又感激又惭愧,连连表示一定牢记大帅的教诲,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办好企业!

    视察完东方军工集团,李旭就在现场召开了国防工办会议,来自义勇军旗下的军工企业和南方各地的民间军工企业都参加这次会议。

    在会上,李旭重点指出未来国际局势严峻,战争威胁日益迫近。要求军工企业做好应对准备,随时保证战争需要。同时,李旭还对军工企业和军工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军事装备的先进性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提出了军事装备原则是“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要始终保证军队装备水平的现代化和先进性!

    李旭在上海期间不仅视察了相关工商企业,也接见了民间各界社会贤达和中外人士,在体察民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新的一年对国内国际的看法。期间复旦校长王韬再次受岸田吟香的委托向李旭引见,并得到了李旭同意接见的允许。于是,在光绪十八年春季的一天,王韬陪同岸田吟香走进了康平路一号的大院,拜会义勇公。

    宾主寒暄落座,此次会面只有五个人,除了李旭、王韬和岸田吟香外,罗文才也在座,李旭的秘书则在会客厅一角记录会面情况---李旭身为重要的政治人物,其一言一行都具有相当的政治意味,特别是一些重要谈话都必须存档备案!

    李旭首先表示了对岸田吟香的欢迎,对其在上海生活多年颇有兴趣。闲谈了一阵后,见气氛良好,岸田吟香便在

    不动声色地吹捧了义勇公一番后,开始话入正题。他捋捋飘洒在胸前的长须,一派仙风道骨的味道,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古来交往密切而文化一致,都是沐浴儒家的圣学思想而国泰民安!然而自西夷东来,东亚日趋动荡。圣学不继而民生紊乱,且两国均备受西夷欺凌,实乃千古未有之不安也---凡有识之士无不顿足捶胸,为今日东亚之沦落而呼号矣!”

    李旭颌首微笑,说道:“先生所言甚是,本帅亦有同感!不知先生有何高见?愿以教我!”

    王韬也含笑鼓励道:“岸田先生乃东瀛有识之士,中堂大人礼贤下士,先生不妨畅所欲言!”

    岸田吟香呵呵笑道:“不敢在大人面前指教,愿将所闻与大人斟酌!”停顿了一下,暗暗察言观色,见李旭神情坦然,遂继续说道:“大人,时至今日英法诸夷已先后据有印度、越南、苏门答腊及吕宋各地,东亚西面、南面已经俱落欧陆列强之手。北方是沙俄蠢蠢欲动而隔海则有美利坚西顾,所谓四面环伺而东亚之危实非一国一地也---日清两国都为欧美列强虎视眈眈,情形之艰危实乃前所未有…大人以为然否?”

    李旭点点头,若有所思但没有吭声,只是做了个手势让岸田吟香继续说下去。

    岸田吟香接着说道:“大人,日清两国皆受西夷威胁且两国同文同种---都是儒家教诲,都是黄种人。面对白人胁迫岂能坐以待毙乎?清国虽然开展洋务已历数十载,日本亦明治维新数十年---然两国国力相较欧美列强仍然有所不足,此乃现实情况!如果各自应对西夷威胁,恐怕力有不逮…大人以为然否?”

    李旭又点点头,问道:“那么先生的意思呢?”

    “大人,鄙人虽是一介商人但也知道国家安危,匹夫有责!面对西夷在我东亚肆意横行,窃以为东亚之危实乃日清之危---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哉!故而日本朝野已有呼声,日清两国唇亡齿寒,应该携手并力,共拒西夷---所谓东亚繁荣强盛之基石无非日清也!”

    “先生之意是否两国携手共荣,共御强敌而保护远东乃至亚洲?”李旭心里一动,凝神问道:“此乃先生个人所见抑或官方态度?”

    “实不相瞒,日清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此乃日本有识之士的共识!昔日伊藤博文大人曾与大人把酒言欢,甚为敬佩大人胸襟宽广心怀天下!鄙人听说伊藤大人有言东瀛虽是蕞尔小国然为了东亚共荣之大业,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说到这里,岸田吟香也凝视李旭,沉声说道:“中堂大人乃清国栋梁,若日清携手合作,何惧西夷!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