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64,长江大桥

    容馨起驾回京那天,李旭在总督衙门的办公室里转了半天还是决定去送一下,毕竟人家也是公主的身份不是!自打那晚容馨趴在李旭怀里哭了半天,俩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个皇族大格格在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男人怀里娇滴滴地哭泣,虽然俩人都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但毕竟于礼不合啊!所以李旭从那晚后就一直没有再见到容馨---他心里也有点发虚,和一个皇家守寡的公主搂搂抱抱,这可不是小事啊。万一走漏点风声,朝廷怎么想他倒不在乎,可是贺红玉她们知道了,这后院可就起火了!

    想到醋坛子的大老婆那翻江倒海似的大骂,李旭就头皮发麻!想到自己堂堂的义勇侯、威震一方的两江总督竟然惧内,李旭也是无可奈何地叹口气,估计还是后世带来的毛病吧---后世他就以怕老婆闻名全校,并多次荣获学校精神文明办颁发的五好家庭奖状!

    当然,李旭避免见到容馨也是不想让她感到尴尬,毕竟她还是个女人,一个有着不同一般身份的女人。而这也是让李旭有点头痛的地方---容馨是个漂亮的女人,那种天生的贵气和优雅远不是一般女人所具有的气质。那晚她在李旭的怀里让他也感受到了她成熟身体的惊人诱惑,令他心猿意马!

    如果容馨只是个普通女人,也许李旭还可以无所顾忌---堂堂的义勇侯喜欢个把女人算什么,就是娶来当小妾也没人说三道四。可问题她是大清公主啊,虽然是个守寡的格格,但大清的规矩是满汉不通婚,何况还是一个皇家公主呢!就是朝廷开恩特许容馨嫁入李府可也没有公主当小妾的道理吧,哪怕平妻也不行!但要让李旭腾出贺红玉的位子给容馨,也是万万不可能的事!不要说家里会翻天,李旭的感情上也接受不了---贺红玉可是跟着他共患难的原配啊!

    算了,别琢磨这些不靠谱的事情了!李旭自嘲地一笑,说不定人家大格格不过是一时心情激动罢了,根本就没有把我这个两江总督放在眼里---对皇家的凤子龙孙来说,再大的官儿也是爱新觉罗家的奴才!

    他收拾好心情,整了整官服,摆出一付道貌岸然的官样,一步三晃地走出了办公室,坐上专用的马车,在卫士们扈从下向秦淮河码头驶去。

    李旭带着江宁城里的大小官员们给容馨大格格送行。两人一照面,俱都神情坦然仿佛那晚不曾发生任何事情一样,彼此客客气气地走完官场规矩。然后容馨转身上了小火轮,在两条专门从长江水师调来的巡逻艇的护送下,缓缓驶向城外的扬子江。

    李旭站在岸边注视着远去的小船,心里莫名其妙的一阵惆怅---适才容馨的沉稳表现令他放下心来,不再耿耿于怀那晚的情景。但

    是心里却又颇有点失落---难道我李续之在这个女人心里就这么无足挂齿吗?

    李旭不知道容馨此刻正站在小火轮的舱室里,透过舷窗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岸边正在渐渐变小的自己。刚才她和李旭见面,心跳得非常厉害以致她清楚地听到了那心跳的声音。她用尽全身力气克制着自己,拼命掩饰着刻意板起了面孔,不带一丝表情!

    她不想在众人面前失去皇家的威仪和体面,更不愿意让那个男人看出她内心的纠结---那天晚上当她伏在他的怀里哭泣时,她清楚地感受到了他的手在自己的肩背上温柔的抚拍,仿佛小时候父皇抱着她时的疼爱!那一刻的感觉是她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也正是她渴望已久的爱抚!然而她知道再也不会有那晚的爱抚和痛快淋漓的哭泣了---一条看不见的鸿沟横亘在他和她之间,难以逾越!

    容馨望着远处岸边渐渐模糊的那个身影,忍不住潸然泪下…

    李旭送走了容馨,便顺道去城外下关视察正在兴建的江宁船厂。在船厂工地上,李旭在江南船舶集团董事长程国彪的陪同下检查了建设进度,听取了相关人员的工作汇报,提出了几点建设要求并现场解决了一些工作协调问题。

    他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江边的高处,眺望着宽阔的扬子江。浩荡的江水滚滚而来,水急浪高,以一种一泻千里的气势向东奔去。江面上鸥鹭点点,云帆片片,不时有悬挂着各色旗帜的蒸汽船喷吐着浓烟拉着长长的汽笛声疾驶而过。隔江远眺,对岸的城镇村庄隐约可见,远方的崇山峻岭顺着江岸绵延不绝…李旭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清冽的江风将他的披风吹得如帆般鼓起。

    这条波澜壮阔的长江将天朝的国土一分为二,成为南来北往的天堑。人们只能依靠船只摆渡,渐渐的也就造就了所谓北人骑马,南人行船的习惯。李旭望着波涛汹涌的长江陷入了沉思,他忽然想起了后世的长江大桥---后世天朝历史上最出名的长江大桥不就是在江宁的下关地区和对岸的浦口之间修建的吗?能不能现在就在这里修建一条过江大桥呢?现在过江都靠船运,极大的限制了交通运输,交通部规划中的沪宁线北延项目也因为长江的阻隔而不得不采取火车轮渡的方式!

    李旭叹了口气,他知道眼下要修建这么一座跨江大桥,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啊!后世天朝修建南京长江大桥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花了八年时间完成的,这提前几十年现在就修建类似的长江大桥,可能吗?条件允许吗?他不是工程师,也不知道能不能现在就有条件办成这件事,更不能头脑发热一拍大腿就贸然决策---必须要方方面面考虑清楚,否则就是拿钱打水漂!

    光绪七年四月底,

    李旭专门就建设长江大桥的问题召集了政务院、交通部、工业部、科学院、义勇军总参、总后等部门和相关专家一起开专题讨论会。

    在总督衙门的会议室里,李旭首先表示---今天请大家来开会,主要是讨论建设跨越大江大河的桥梁问题。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大江大河不少,对交通制约甚大!南方多水,河流密布,向来以舟船解决运输,就是军队行动也离不开水运问题。因此,桥梁建设不仅关系到经济民生,也攸关行军打仗!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

    这几天本侯也专门看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解决小型河流的架桥问题,而且也开始大量使用钢铁建桥,有效地解决了铁路过河问题!前不久交通部也成功架设了跨越赣江的铁路桥,有力地保证了铁路运输。总后装备厅也试验了在新安江上架设钢铁浮桥,都表明了我们已经能够解决中型河流的架桥问题!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如何在大型河流上架桥的问题,比如象长江、黄河、淮河等。本侯看了交通部对沪宁线北延的方案,采用火车轮渡的方式效率似乎太慢了,一次过江竟然要花费数个钟头!能不能考虑在江宁下关和对岸浦口之间建桥解决铁路北延?而且这座长江大桥必须是铁路公路两用桥,不仅要通火车也要通马车行人!

    义勇侯提出的问题引发了与会众人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建设桥梁是有效解决交通瓶颈的办法,而且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是大家也认识到了目前进行大型桥梁建设的巨大困难,特别是象长江大桥这样的巨型桥梁的建设,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当前桥梁工程水平最高的英国人也没这个实力!

    一些专家学者还从工程的角度提出了不少目前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扬子江水深流急,江面宽阔,只能采取钢铁桥梁。但目前能达到如此结构强度的钢铁还没有!另外,架设一座如此巨大的长江大桥,费用惊人啊!

    但是一名年轻人却在会上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个子不高而且身材也略显瘦弱,一口生硬的广东官话但能让人明白他的意思。这个年轻人显然是第一次出席如此场面,有点忐忑不安地站在座位上发言,紧张得说话都有点结巴。他说当年发匪作乱时曾经在武汉三镇间架设浮桥,也是在长江上架桥,所以长江上不是不能架桥而是怎么架桥!

    年轻人还表示其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期间就曾实地考察了美国人修建的铁路桥,说早在三十年前英国人就在罗切斯特一座桥的施工中使用气压沉箱施工法(下沉深度达十八米),从此结束了深水江河不能修桥的历史!

    李旭对这个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发言很有好感,大声问他叫什么名字?年轻人腼腆地回答叫詹天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