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62,慈安去世

    午后的紫禁城笼罩在懒洋洋的阳光中,几只鸽子在长春宫外的院子里徘徊寻食。长春宫内暗香浮动,寂静无声。午睡后起来的慈禧太后正坐在软塌上,脸上还带着一丝慵懒。她的长发乌黑亮泽,丝毫看不出她已是年过四旬的妇人。此刻这把绵密的青丝正由大太监李莲英小心翼翼地梳理着,一边小声地陪着慈禧唠嗑。边上一名小太监正在念着刚到的报纸---清脆的童音在暖阁内飘荡更显得长春宫里幽静。

    小太监念完报纸,悄无声息地退下了。慈禧太后叹了一声,软绵绵地说道:“这义勇侯挖什么殷墟,什么甲骨文,不知道他又在捣腾什么玩意儿!”

    李莲英一边慢条斯理地打理着太后的头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根白发,一边陪着笑意地说道:“老佛爷,义勇侯是个喜欢折腾的主儿!报上说考古也是弘扬文化,说是我朝的盛事儿,自古盛世才办的事儿!”

    “嗯,且让他折腾吧,只要不是给朝廷添乱就行!”慈禧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随口问道:“小李子啊,最近宫里可有啥消息事儿?”

    李莲英微微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声地说道:“回老佛爷,奴才前两天听到各传闻,可不知真假!说是宫里小的们传言,咸丰爷走的时候给钟粹宫里留下了一道圣旨…”他说到这里,打住了话头,偷眼瞧瞧跟前的女人。

    “嗯!什么旨意儿?可有人儿说?”

    “听说是生死之诏!有人看见过那个锦匣子被那位主子锁在床柜里!”

    慈禧半响没有做声,身子却在软塌上挺了起来,有点僵硬地坐着。李莲英小心翼翼地退后两步,心头砰砰乱跳,忽然有点后悔刚才的八卦。

    “莲英啊,你看怎么办哪?”慈禧忽然出声问道,身子不动,只是目光微动。

    “奴才听候老佛爷的吩咐!”

    “这两日不是说她身子骨儿乏了吗?也不知道太医们是怎么说的…小李子啊,你就代本宫去瞅瞅,看看是不是要用些药,也好让事情消停些!”

    李莲英听得心里一抖,却面不改色地喳了一声。又上前继续打理完慈禧的头发,那一把长发此刻在他的手里仿佛无数条毒蛇扭动。

    傍晚时分,李莲英找了个借口向慈禧太后告了假,偷偷出了皇宫大内,溜进了啃的鸡酒楼。在三楼的一间雅致的包厢内,李莲英将慈禧太后的意思告诉了贾老四。

    贾老四听了大吃一惊,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这老娘们好狠啊,竟然想暗害慈安太后!他再三向李莲英确认慈禧太后是不是真有暗害慈安太后的意思?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慈安太后可是大清国并列的俩掌权太后之一,地位尊荣犹在慈禧之上,一旦不幸肯定会影响政局!

    李莲英肯定地点点头,告诉贾老四自己在慈禧跟前多年,怎么会不懂她的心

    思!况且慈安太后一死,这天下大权尽在慈禧之手,她怎会不眼红?铤而走险也是人之常情啊。

    贾老四点点头,脸上阴晴不定,然后说道:“兹事体大,关系非同小可!虽然我这儿有一般太医都查不出的毒药儿,但必须请示上峰,否则你我干系太大了!”

    李莲英嘿嘿一笑,说道:“那您可快着点儿,太后老佛爷还等着听消息呢,咱估摸着这事儿这个月就得办啰!”

    远在江宁的陈长风接到了北京站的报告,心里也是一沉。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转了几圈,还是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批准贾老四他们插手此事。他想了想,又看了看主管国内情报的副局长一眼,目光阴郁。

    陈长风慢慢走回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接通了义勇侯办公室,朗声说道:“王秘书,你好,我是陈长风啊!大帅何时有空,我有急事报告!唔?好的,我马上过来!”说完,陈长风放下电话,抬腿向门外走去。

    两江总督衙门义勇侯办公室,李旭听了陈长风的报告,慢慢地点上烟,在屋里踱步思考。陈长风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等待大帅的决定,他手里的雪茄已经烟灰很长了,房间里飘荡着淡淡的雪茄烟的香味。

    慈安一死,谁受益最大?毫无疑问是慈禧!那么谁受损最大呢?李旭提出的这个问题让陈长风心中一动,对于国内政坛的情况,他还是很清楚的。眼下朝中的实权派就是恭亲王奕?一伙,不仅因为奕?的身份地位,更因为慈安支持奕?---当年处死出京办差的大太监安德海如果没有慈安太后的支持,奕?怕也不敢触了慈禧太后的霉头吧!如果慈安太后死了,奕?的权势会不会大受影响呢?

    陈长风向李旭说了自己的看法,李旭点点头,说道:“长风兄,表面上看慈禧太后是担心慈安手里的遗诏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其实却是西太后早就看不惯奕?主政了!不除掉东太后,西太后就没法彻底掌控军机处,也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朝廷大权!呵呵,眼下皇帝年幼且又不是西太后亲生,她的地位确有不稳之势。倘若东太后手里拿出一份难辨真假的所谓遗诏,加上奕?领班的军机处左右夹击,只怕西太后真的是要归西了!”

    “所以,西太后是要着急下手啊!这段时间她一直称病不朝,可能就是一个幌子,好避开内外风头以便暗中下手。”陈长风轻轻一叹,皱眉说道:“大帅,那我们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帮着那位老佛爷?”

    “朝廷乱一点对我们有好处!满人内讧就不会盯着我们这些汉官了,而且这事迟早要来也不是我们能够左右得了!那位西太后权欲熏天岂容头上有人?其心已决又岂是外人能够左右的?让他们去斗吧,看看恭王爷是不是斗得过西太后!假如本侯预料不差

    ,也许过两年奕?就要黯然下台了!”

    李旭转过头来望着陈长风,微笑道:“情报局和联络部要盯紧朝局,随时掌握动态。告诉王闿运,这两年要离奕?远点,以免殃及池鱼!”陈长风点点头,心领神会,起身离去。

    四月初的一天,李莲英手下的一名小太监来到御膳房传旨说慈禧太后想吃点苏州点心,顺便也给慈安太后送一份去尝尝。这天慈安依然召见军机大臣,处理军国大事,未见身体有何异常之处,只是“两颊微赤”。然而次日早,“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晚间即暴病身亡。

    慈安太后的病情如此之重、如此之急,令人难以接受。一时间,满朝大臣和民间都对一向身体比较健康的慈安太后之死大为不解。时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的左宗棠,听说慈安突然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慈安太后的暴毙虽然引发了诸多窃窃私语,但没有人敢公开质疑其中的诡秘。慈禧太后也顺理成章地“抱病临朝”处理后事。时任皇帝老师的工部尚书翁同龢在日记中写到“子初,忽闻呼门,苏拉李明柱、王定祥送信,闻云东圣上宾,急起检点衣服,查阅旧案,仓促中悲与惊并”。随即他进宫后,发现各枢臣陆续到来。

    天明以后,各位守候在宫中的王公大臣们接到旨意,进入钟粹宫。慈禧命太监去掉蒙在慈安脸上的“面幂”,令大臣们瞻仰慈安太后遗容。翁同龢与各位王公大臣进宫以后,还看见慈安的金匮置于地中,金匮“甚大,时灵驭已移至宫,安奉于金匮之西”。如此安排是以皇太后规制处理慈安后事,没有丝毫的怠慢。中午时分,将慈安太后入棺大殓,这完全符合朝廷的礼制。

    慈安太后驾崩的消息很快就遍传天下,各大报纸纷纷发表黑框讣告以示哀悼。慈禧太后的懿旨也日夜兼程传到了江宁,命容馨大格格即刻进京参加慈安太后的葬礼。

    容馨接到慈安去世的消息,也是面无人色,又惊又悲!虽然她自幼随着慈禧养大,但小时候却一度跟在慈安身边玩,后来也时常陪着慈安在御花园里散步唠嗑,感情还是有的!

    此刻,她一言不发,呆坐沙发上,两眼无神,吓得边上的宫女们六神无主。好半天,容馨才慢慢哭出声来,眼泪一串串掉下来,竟然哭得晕了过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