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52,外购军舰

    经过一场马拉松般的外交谈判,终于在1881年二月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取代了先前的里瓦几亚条约。除了增加了赎回伊犁的金额外,其他大部分有损主权的条款都废止了,完全收回了伊犁地区,确保了边界的完整。

    此条约一公布,世界舆论顿时哗然。英、法、美等国的各大权威报纸均载文评论说"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大俄罗斯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的确,就以此时的大清国羸弱的国力而言,能够通过外交谈判重新收回伊犁,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顽强的曾纪泽还在圣彼得堡和狡猾的吉尔斯、布策等俄国外交官们唇枪舌剑时,万里之外的大清国首都也发生了一场争论---这就是北洋水师未来的主力舰到底是外购还是自造。争论的起因是两江总督李旭向朝廷上奏要求由江南船舶公司负责为北洋水师生产主力舰。而直隶总督李鸿章闻言,也连忙上折子表示基隆船厂目前只能生产五千吨级的战舰,并非北洋水师所需的巨炮坚船,还是以外购为宜。

    李鸿章是亲眼看到了周怀安率领南洋水师主力在渤海湾防备俄国舰队的情景,对那艘福州舰也印象深刻。他对李旭手里有一支如此强大的舰队在深感惊讶的同时也倍感压力!他同样没有想到象福州舰这样的大舰竟然是基隆船厂自造的国货,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

    假如未来的北洋水师主力舰也交给李旭控制下的基隆船厂建造,那么巨额的造船费用源源不断的流入江南船舶公司的荷包,岂不是给义勇侯输血打气?那义勇军岂不是更加如虎添翼!而且北洋水师的船舰都由义勇军负责生产,将来岂不是被李旭掐住了命脉?

    不行,绝对不行!北洋水师必须自行发展,绝不能被他人轻易掐住命门!

    李鸿章在保定总督衙门的签押房里转着圈,苦心孤诣地思考着如何才能避免南洋水师坐大进而威胁到北洋水师的发展。眼下南洋水师在李旭的经营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然形成了气候,大小舰船数十艘,不仅规模已经是远东第一,就是战斗力也不可小觑。

    听闻曾经在福州船政局工作的法国人日意格评价认为南洋水师之战斗力几可匹敌英法二国的远东舰队,而犹在俄国远东舰队之上!这个评价令李鸿章倒吸一口冷气,能够对抗英法二国的战舰,这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大清国的海疆任由南洋水师驰骋啊。

    那么如何限制甚至削弱南洋水师从而为北洋水师的发展扫除障碍呢?李鸿章皱眉在房里踱步,他知道李旭可不是能随便玩弄于股掌的人,兵强马壮的江南王,稍有不慎就是玉石俱

    焚的结果!

    李鸿章认为当下要制约南洋水师无非就是从人力物力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将朝廷拨给南洋水师的经费大量消减,减缓南洋水师的船舰建设;其次就是从南洋水师挖人,以高薪待遇将南洋水师那些有经验的海军官佐挖来北洋水师---眼下北洋水师正在筹建,急需各种人才啊!

    消减经费好办,一纸诏书即可。可是挖人怎么挖呢?听说义勇军控制严密,官兵团结,凝聚力非比寻常。这挖人可不是好挖的!李鸿章忽然想到南洋水师每年都会派遣一批优秀军官海外留学,不妨就把这些人挖到北洋水师来---以朝廷名义调用军官,而且又是人在海外,李旭能奈我何!哈哈…

    光绪六年五月,大清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发来消息说原准备向英国订购铁甲舰的事情告吹了---原来满清政府为应对日本人的海上威胁和俄国人近在咫尺的耀武扬威,一度打算紧急从英国采购两艘原为土耳其生产的老式铁甲舰。而英国则看准时机大敲竹杠,竟将二艘老式铁甲舰的售价一路哄抬至二百万两白银!只是最后英国政府担心这二艘军舰如果卖给大清国,有可能在不可预测的将来落入俄国人手中,进而彻底拒绝出售---中国万幸逃过了英国磨得飞快的一刀,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购买铁甲舰的尝试也随之流产。

    京城恭王府内,奕?正在和来访的宝鋆、景廉在小书房里商谈政务。三位满族亲贵谈及北洋水师一事,都是深感事体重大。

    景廉皱眉说道:“王爷,这北洋水师船舰一事,李督主张外购而义勇侯要求自造---两人儿满拧,朝廷当如何处之?”

    奕?闻言,微微一叹,没有吱声,眼光瞟向宝鋆。宝鋆吸了一会儿水烟---虽然现在南方的纸烟卷儿早已风靡大江南北,但他还是坚持抽水烟,绝不向南方的那些“奇技淫巧”低头!

    宝鋆想了一下,开口说道:“他俩人都有理儿,只是看利弊如何!南洋水师的战船北来,声势不小,义勇侯也算是不负苦心调教出了一支水师。只是这北洋水师眼下还没见踪影,怕不是好事儿啊!”说完,又呼噜呼噜抽开了水烟。

    “是啊!国家岂能光有一支水师!”景廉接过宝鋆的话头,说道:“况且咱大清国海域辽阔,一支南洋水师哪顾得来南北呢!这北洋水师得赶紧筹建,也就不怕俄国老毛子和小日本虎视眈眈了。”

    奕?嗯了一声,不紧不慢地说道:“少荃来信言及此事,以为北洋水师非巨炮大舰不足以震慑俄日!彼以为自造舰船多为小船轻炮,威力不足。当以采购英法大船为要!不过,此次英国已然拒绝我国购船,而法国人忙于自身舰船制造,难以外购。少荃言其已派徐建寅赴德考察,望能有所收获。

    ”

    “王爷,船舰自造或者外购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船舰在谁的手里!”宝鋆磕了磕水烟筒,咳嗽一声,慢条斯理道:“当下地方大员中惟汉官三巨头为首,续之首屈一指而能抗其者非李少荃莫属也!王爷,朝廷要一碗水端平可不是容易事儿…不让李少荃尽快建立起水师,他如何制衡义勇侯?直隶拱卫京畿,责任非小。倘若一支不怀好意的水师逼向天津卫,咱们该怎么办?”

    景廉会心地点点头,望向奕?。奕?沉默片刻,沉声说道:“以本王之意,还是外购好!一来自造如此大炮巨舰毕竟心里没底,倘若有个意外岂不误了朝廷大事!二来洋人毕竟只管卖船而不会插手朝廷政务嘛!”

    景廉也笑道:“虽然外购花费不小,但可以将南洋水师的经费先用在刀刃上嘛!现在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北洋水师,不妨在人力物力上倾斜一下…想必义勇侯也能理解,呵呵!”奕?、宝鋆都是会心一笑。

    宝鋆叹口气,说道:“义勇侯是个能人儿,虽然短了朝廷的经费但想必他还是有办法解决南洋水师的费用!只是不知太后的意思,咱们为了祖宗江山不得不看紧点儿…如果没有李少荃的淮军,全指望李续之的义勇军也不是个事儿啊!”

    奕?点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太后深明大义,自然不会不知道咱们的苦心!续之、少荃还有季高皆是国之栋梁,缺一不可---眼下内忧外患,国家正需精诚团结,切不可厚此薄彼啊…南洋水师已然初见成效,自然要举国之力兴办北洋水师,所谓两条腿走路。李续之向来忧国忧民且目光远大,想必会理解朝廷的难处吧!”

    很快慈禧太后接到军机处的密报后,也认为有必要限制一下南洋水师的发展而扶植北洋水师---毕竟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总是不让人放心!

    遂由军机处发五百里密谕通知李鸿章“当此筹办海防之际,不能因前议无成,遽尔中止,著照李鸿章所议,查照新式,在英厂定造铁甲二只”。特别命令在德国具体承办寻购事项的李凤苞“速行定议,早日造成,不可耽延时日”,并着重强调“尤当悉心酌度,认真经理,以期适用,毋为洋人所绐,虚靡巨款。”

    光绪六年初秋,朝廷正式下谕决定北洋水师所需主力战舰全部外购,辅助船舰则酌情自造。同时为了保证北洋水师的战舰购买,决定将朝廷拨给南洋水师的经费大部分用作外购军舰,南洋水师费用由地方自筹。紧跟着,朝廷又命令将正在海外学习的原南洋水师军官刘步蟾、林泰曾等人调入北洋水师为官,加快北洋水师的组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