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14,进兵新疆

    时间进入了1876年,也就是光绪二年,大清国依然在历史的轨道上不慌不忙地前进。

    这一年的年初,郭嵩焘率领副使刘锡鸿等人一行正式出使英国,为马嘉理事件“道歉”。和历史不同的是,涂远山带着几名义勇军的人也随同使团一道远赴英伦,其中就有情报局主管海外情报工作的齐副局长,他受命前往欧洲秘密建立情报网点。

    这一年的四月初,钦命督办新疆军务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率领钦差行营从兰州移营到了肃州,开始督师进军新疆。当时,清军已有部分兵力驻守在哈密、巴里坤、古城、塔尔巴哈台等战略要地,与敌军相持。

    是月底,左宗棠命总理行营营务、湘军统领刘锦棠率义勇军骑一旅、湘军马步各营组成的野战主力部队分批入疆,经哈密前往巴里坤,骑一旅为大军开路先锋,率先西进入疆。至此,清军出关总兵力有八十余营,约六七万人。清军按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方针,决定首先收复南北疆的交通要冲乌鲁木齐。

    一个月后,义勇军西北军区司令、钦差行营首席军事幕僚张五伢命令方大河率领骑二旅取道进军南疆,广泛袭扰阿古柏军队,破坏敌军交通补给线,配合主力部队收复北疆,为大军收复南疆做好策应准备。

    张五伢当面交待方大河,骑二旅孤军深入敌境后方,当避实击虚,以游击破坏为主。方大河点头明白,心想司令官给咱老方派了个老本行的任务---不就是当年流寇打仗的那一套嘛!干老本行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就在骑二旅动身出发的同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江南义勇军三师驻地也是人欢马炸,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师长吕亮的大嗓门不时地响起,吆喝着部下动作快点,准备拔营起寨向大西北进军。

    吕亮此刻满面红光,心情愉快。原本统帅部想派二师前往新疆助战,但是吕亮硬是把任务抢了过来,和李旭、赵向东等人死磨硬缠,最终统帅部还是决定改派三师出战。吕亮这个乐啊---已经很久没打仗了,全师官兵都闲得长毛了,这回终于可以上战场了!想到能在遥远辽阔的大西北鏖兵血战复土固疆,吕亮恨不得插翅飞到前线!自接到统帅部正式命令后,吕亮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工作,数月内三师齐装满员,提前做好了出发准备。

    吕亮忙得兴高采烈,二师师长黄玉金郁闷了,在家里摔盆打碗!原本听到小道消息大帅有意派二师前赴新疆助战,黄玉金心里暗喜,这下可以在大西北狠狠干一仗了。没料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被三师抢去了任务!他心里这个气啊可也没辙---吕亮可是他的老上司,而且还是全军一只手数得出的少将之一,论资排辈,他黄玉金都甭想争得过吕亮!唉

    ,算了,黄玉金只能自认倒霉!他出门上马准备下部队检查训练,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在左宗棠的西征大军出发之前,还有一支小部队早在数月前便秘密离开了嘉峪关,准备取道星星峡进入了新疆东部。这支二百余人的小部队正是义勇军统帅部直辖的眼镜蛇特别突击队一连、二连,在钟一鸣和董一刀的率领下前来西北执行特种作战。总参赋予他们的任务就是熟悉西北地域风土人情,摸索出在大西北高原荒漠地区作战经验,协助清军袭击敌人的重要目标,用各种手段打击和消灭敌人。

    钟一鸣、董一刀率部已经跟随骑兵旅在西北地区呆了数年,时常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出新疆,收集情报。现在他们即将在星星峡分手,各率一部分头行动。钟一鸣将率领一连进入南疆活动,而董一刀则率领二连在北疆活动。眼镜蛇部队伪装成在西北多如牛毛的马贼刀客,伺机攻击敌人。

    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之称。不仅是新疆和甘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风格的分水岭。

    钟一鸣站在营帐外,注视着远处的山峰,脑海里蓦然想起了曾经在报纸上看见的一段话---风吹着哨子,永不停歇的在天际回旋,清悠的驼铃随风而逝…他紧了紧身上的披风,暗嘲地笑了一下。西去数百里都是荒漠之地,哪来那么多诗情画意!已经三十岁的钟一鸣现在是陆军中校了,在校官如云的义勇军中升迁迅速,这也是他出生入死应得的奖励。

    黎明时分,眼镜蛇部队出发了,向漫无边际的荒漠前进。在一处小山丘脚下,钟一鸣带住了马缰,胯下的枣红马一阵响鼻。他扭头对身边的董一刀笑道:“刀爷,咱们这就分手吧!部队还要赶路。”

    董一刀点点头,在马上行了个军礼,说道:“钟队副,一路保重!”

    钟一鸣也点点头,回了军礼,说道:“刀爷,保重!”随即回头高喊一声---一连,出发!

    钟一鸣挥手一鞭,放开战马,扬长而去。紧随其后是一连百余官兵打马飞奔,尘土飞扬…

    董一刀注视着渐渐远去的战友们消失在满天飞尘中,心中默默祝愿钟一鸣他们平安无事!然后他拨转马头,望着跟随自己的二连官兵---这些年轻的战士们穿着五花八门,但装备齐全。不仅配备了义勇军的制式武器,每个人还根据各自的喜好和技能装备了各式各样的独门武器。每个人的面庞因为数年的风吹日晒而脸色黑红,他们的眼神沉着而坚韧,身强力壮而斗志昂扬甚至杀气腾腾!

    眼镜蛇部队标配每人配三马,可以随时换乘和携带物资,故此眼镜蛇部队行动迅速,往往日行数百里,充分体现了特种部

    队迅猛突袭的战斗特点。

    现在官兵们都沉默的注视着他们的长官,等待着董一刀的命令。董一刀一一扫过那些熟悉的面庞,猛地把手一挥,吼道出发!然后一马当先,疾奔而去。身后数百战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一望无际的草原夹杂着断续的荒漠,起伏的群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时隐时现。蓝天很高,白云很低,翱翔的雄鹰划破天际,在云层间穿行。

    通往巴里坤的路上,干燥的地面被成千上万的马蹄践踏出了无数的坑坑洼洼,一支整齐的马队在嘹亮的歌声中奔涌而来,如同滚滚而至的洪流。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军歌嘹亮,战旗飞扬,蹄声隆隆。一股成搜索队形的游骑兵们的身影掠过草原,十里外的大队人马伴随着歌声出现在大道上。前面是威武的枪骑兵队伍,十人一排,浩浩荡荡。他们胸前的防护胸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头顶钢盔飘扬着火红的盔缨,手中的丈八长枪如同森林一般直刺苍穹,在阳光下寒光闪闪。

    紧随其后的就是骠骑兵队伍,除了没有冲锋陷阵的丈八长枪,装束和枪骑兵一模一样。人人佩带连发骑枪和马刀,个个神情彪悍,杀气直冲云霄。作为破阵强攻的主力,枪骑兵和骠骑兵是义勇军骑一旅的核心力量,占全旅官兵的三分之二。

    然后是旅部及直属分队、后勤辎重等单位,包括炮骑兵营的机关枪、骑兵炮等支援火力。最后是轻骑兵队伍负责压阵殿后,他们生龙活虎,年轻气盛。轻骑兵没有枪骑兵、骠骑兵那么强悍的攻击能力,也没有游骑兵那么神出鬼没,但同样是骑兵部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忠孝带着旅部行进在队伍的中间,满意地对身旁的参谋长王三娃说道:“部队精神不错,照这个速度今天就可以提前抵达巴里坤了。”

    王三娃上校点点头,提醒道:“不过旅长,咱们还是要按计划行军,不能太超前,否则和刘大人的主力拉得太远了。”

    唐忠孝笑道:“是啊,张司令已经严令部队不得太过于脱节,否则给敌可趁之机。哈哈,咱们骑一旅动作是快了点,可是咱们是骑兵,人人配备双马,怎么可能不快?总参那帮家伙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地以为老子的队伍是八旗绿营那帮笨蛋吗?搞出个条例规定骑兵一般日行军不得超过八十公里---奶奶个熊,这样的速度是骑兵吗?老子的骑一旅可是天下第一骑兵精锐!”

    边上的副旅长范进也不满地说道:“旅座言之有理!咱们骑一旅这么多年每个月都搞长途武装拉练,哪次不是日行军百公里以上?照末将看来,干脆跟左督、张司令请示一下,咱们骑一旅直接杀往乌鲁木齐,让刘大人的湘军沿途接管城池就是!”

    众人都笑,

    王三娃笑道:“你老范想得倒美,也不管人家湘军乐意不乐意功劳都归了咱骑一旅!”

    唐忠孝却陷入了沉思,范进的话不无道理啊。与其这样慢吞吞地前进无法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的特点,还不如干脆放骑一旅直扑北疆首府乌鲁木齐,来个黑虎掏心…嗯,有必要和张司令汇报一下这个方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