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42,建总商会

    李旭暴风骤雨般地整顿了治下的盐业市场,并以此为契机大力规范和重塑经济环境。新任浙江巡抚杨昌濬为了抱紧义勇伯的大腿,上任伊始便表示要向闽赣二省学习,调整官府管理架构,建立健全法制条例,勤学习勤汇报,三天两头跑总督衙门,向义勇伯汇报工作请求指示反省思想!对此,李旭很满意杨昌濬的态度,也大力支持浙省的工作,从江西抽调大批干部和干校毕业生进入浙省各级官府工作,要完全彻底地掌控浙省。

    义勇伯就任闽浙总督,掌握闽浙赣三省,最高兴的就是紧密团结在以李旭为首的义勇军周围的那帮大商人、企业家了。特别是看到义勇伯嘁哩喀喳整治了盐务,将三省盐业市场一举收回交给了方世平、于得水、任大聪等人,江西工商界更是欢欣鼓舞。随着闽浙二省的厘关税卡被义勇伯下令撤销,江西商人纷纷大举进入闽浙市场,一时间来自江西的产品潮水般淹没了闽浙二省。没有了层层关税厘金,江西商品的物美价廉立刻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迅速占领了闽浙二省的主流市场。

    闽浙两地的商人十分眼红赣商的规模优势,也立刻学习赣商开始组建商会,同样推举头面人物代表大家的利益。胡雪岩就出任了浙江商会会长,福建商会的会长是武夷山的大茶商郑金邦,据说此人乃是晚明郑成功一族后裔。明亡后隐居武夷山,世代经营茶叶生意,清初即开了东南祥茶号,二百多年的苦心经营,此时已是名闻天下的茶号了。

    匡济民甫任福建巡抚,郑金邦便上门拜见,慢慢的两人关系不错。李旭到福州时,郑金邦也登门拜见,还送了一罐极品大红袍。嗯,味道相当不错,据说市面上上万两银子一斤还买不到---有价无市!

    浙江商会、福建商会的成立使得闽浙赣三省商会林立,和江西商会关系密切的徽商会、广州商会这些小商会也靠着大树乘凉在闽浙赣市场上浑水摸鱼。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吵吵闹闹,虽然江西商会是龙头老大但也不能独霸市场不是!

    李旭被吵得头痛,遂召集各个商会开会。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商人的使命不是为了抢夺市场份额而是扩大市场,把市场越做越大!只有市场做大了,大家的利益才能保证嘛。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市场,为什么非得盯着别人已经做熟的市场不放呢?为什么不能自己开拓新的市场?为什么不能进入新的行业开创自己的天地呢?为什么非要自己人跟自己人竞争而不能团结一致和洋人竞争呢?为什么都要做贸易而不去做实业呢?工业厅正在出台一系列鼓励办厂的举措,希望大家多办实业,毕竟国家工业底子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发展工业啊!兴办工矿企业利国利己,为什

    么不干呢?一个人力量不够,可以集资入股嘛。比如福州船政局就缺钱,大家为什么不去入股呢?本官以为福州船政局当前的官办局面将来一定要改变,要逐步转为股份制公司由市场决定企业的发展和经营!

    李旭在工商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商人们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众人顿时眼前一亮。是啊,干嘛都盯着自己眼前那一亩三分地争得你死我活啊!就像义勇伯说的非得守着闽浙赣过日子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走出去就是海阔天空啊!

    很快,在商业厅帮助下闽浙赣各商会联合成立了江南总商会,对外统一代表闽浙赣地区的工商利益;对内协调三省工商利益。方世平出任总会长,卢长富、于得水、任大聪、胡雪岩、郑金邦出任副总会长,福斯特被聘为总商会顾问,创办《江南商报》,代表江南工商界的声音,服务工商。

    江南总商会内部协调各方利益和行业市场,赣商偏重农业、重工业、矿业、建筑业;浙商注重农业、水产、轻工业;闽商以海运、渔业、养殖、矿业为主;徽商主要是轻工业、内贸、钱庄;粤商侧重金融、外贸、手工业。在江南总商会成立的这天,李旭亲自到场祝贺,并题词“民富方能国强,诚信方能经商”!

    史载,江南总商会的成立标志着商人这个千百年来政治地位低下的特殊群体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也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作为一股力量出现。同样标志着李旭拥有了可以左右国内政局的左膀右臂---左手的金钱,右手的刀枪---有富豪和军队的支持,李旭终于看见了未来的曙光!

    江南总商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公开倡议闽浙赣的商人们平抑物价,繁荣市场,热心公益等。第二件事就是积极发动商人们入股福州船政局。两件大事都得到了大小商人们热烈响应,其中尤以福建商人热衷入股福州船政局。作为靠海吃海的闽商深知船舶的重要性,也都清楚福州船政局是义勇伯的命根子,跟着义勇伯混肯定没错!郑金邦一人就拿出了十万两白银入股,及至日后福州船政局正式落成开工时,民间入股资本几达总股本的七成,不仅彻底解决了福州船政局的经费所需,更为若干年后李旭将福州船政局民营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解决了闽浙赣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福州船政局的财政问题,李旭长长地出了口气,现在他的思绪又转向了另一个重大问题。有了造船厂还不够,造船造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这些生产出来的船舰必须要有人用,李旭热心造船造舰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建立海军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强大的海军只能靠时间积累人才和技术,特别是海军必须的

    底蕴和精神!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培养。

    历史上福州船政局有自己的附属学堂,主要培养造船技术人才。李旭觉得海军学校还是应该归属军队管理比较好,他决定在福州船政局辖下开办船舶技校,培养船舶工业人才。另外再建立海军学校,专门培养海军指挥人才和技术人才。这所海军学校暂时命名为福建水师学堂,地点就定在福州,便于学员就近学习掌握舰船知识。水师学堂学制定为四年,其中上船实习一年。教员以海外留学生为主,同时聘请外籍教师,初步设定与海军作战有关的指挥、驾驶、轮机、武器等课程。

    李旭召来相关部门人员开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众人讨论后,又补充完善了一些水师学堂和船舶技校的章程校规、课程开设、办校规模等,遂决定由义勇军和福州船政局筹办处分别负责两所学校的筹建工作。

    李旭又问了福州船厂的筹建情况,有人建议向英法两国购买机器设备,并且聘用洋人为工程师帮助建厂。李旭起身踱步思索着,他很清楚将近二十年后就会和法国人开战,现在请法国人帮忙建造船厂岂不是将我们的机密都拱手相告未来的敌方吗?决不能找法国人!

    至于英国人这个老牌的海洋强国,虽然他们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是英国人会诚心帮我们吗?未必吧!英国现在是在华利益最大的国家,它会愿意我们成为海上强国从而动摇大不列颠的优势和利益?找英国人帮忙不啻与虎谋皮也!

    于是,李旭停下脚步,慢慢对众人表达了看法---我们建工业化的造船厂没有经验,肯定需要洋人的帮助。但是,是不是非得英法这样的老牌国家的帮助呢?本官以为不一定!建议你们考虑一下美国或者欧陆其他的国家。一来英法未必会给我们最好的技术和机器设备;二来象美国、普鲁士等国作为后起之秀也正在大力发展造船工业,和咱们差距不大,可以双方合作发展!当然,本官只是给你们一个思路,具体还要尔等仔细斟酌,找出最有利于我们发展造船工业的办法。众人纷纷点头。

    后来福州船厂通过福斯特的关系和普鲁士位于什切青的伏尔铿船厂达成了合作协议,请该厂工程师帮助建厂。随后又通过英特尔公司的费里尼和美国的史蒂文森船厂建立合作关系,从美国购买大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自此三家船厂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福州船厂受益良多,为日后第一艘国产铁甲舰的诞生奠定了生产和技术基础!

    英国人和法国人听说福州船厂和美国人、普鲁士合作,自然羡慕嫉妒恨!也通过福斯特和任大聪找上门来,希望能参与合作。李旭说可以和英法合作办校,毕竟英法两国是海上强国,技术和经验不是其他后起之秀能比的。李旭要建立海军正需要英法的经验!于是,法国人进了船舶技校,英国人进了水师学堂。

    李旭又一次悄悄改变了历史的细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