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38,自费建厂

    李旭在应宝时的陪同下,轻车简从来到美国租界的原旗记铁厂旧址参观江南制造局。旗记铁厂原是美国人开办的工厂,后来转卖给满清官府,由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朝廷批准创办历史上第一家大清国的军工企业,全称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任总办是时任上海道台的丁日昌。李鸿章将丁日昌、韩殿甲管理的原苏洲炮局一部份,曾国藩委托容闳在美国纽约所购买的一百余台机器,全部并入江南制造局。

    李旭参观了车间厂房,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对草创初期的江南制造局并没有抱过高期望。但是一见之下,仍然大失所望。不是说对江南制造局的规模失望---此时的江南制造局的规模不要说和义勇军的军工厂比,就连旭长隆缫丝厂的规模也比不了,更别说和萍煤公司比了---萍煤公司的炼钢厂的一个车间都比江南制造局大!

    令李旭失望的是机器局的管理还是那种典型的衙门做派,根本没有近代工业企业的管理理念!虽然生产设备都是最新的机器,也聘请了不少洋人工程师。然而整个管理制度却完全没有跟上,一些旗人和官宦子弟在江南制造局的各个管理岗位上滥竽充数。这样的工厂能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呢?那些枪炮弹药真的符合部队使用要求吗?李旭深表怀疑!

    倒是在江南制造局碰到的几个人令李旭十分感兴趣,他们是徐寿、徐寿之子徐建寅、华蘅芳等人。李旭知道这些人都是晚清历史上对民族科技的发展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此时都是奉曾国藩的指派前来江南制造局协助办厂。

    还有一个人叫容闳,是历史上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因促成并且经办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帮助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闳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注,史料摘自百度百科)

    李旭和众人热烈交谈,交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用途,热情邀请众人在方便的时候去江西参观,看看那里的企业情况并提出意见!对容闳则谈到了留学海外的事情,希望容闳能帮助义勇军派出的留学生赴美学习!

    徐寿等人都对义勇伯没有丝毫官架子的做派非常感动,更对李旭强烈发展科学技术的愿望印象深刻。他们也都听说过江西的工业发展情况,虽然只是知道大概但也清楚义勇军军工厂和萍煤公司等一些大企业的规模,都对李旭的气魄叹服不已!当即表示一定去看看江西的工厂情况,借鉴有益的经验。

    容闳也表示尽力协助义勇伯办理赴美留学事

    宜。后来,李旭于次年指示教育厅成立留学处,专门负责派遣海外留学生事宜,为经济、科技等发展培养人才。在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向欧美各国派出了公费留学生十余万,这些留学生学成后全部归国效力,为民族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这批眼界开阔的留学生带回了全新的观念,成为李旭改变国人思想的重要力量!

    在江南制造局呆了一整天,李旭很高兴结识了徐寿等人,特别是容闳将是李旭未来派遣留学生计划的重要臂助。在回驿馆的马车上,李旭暗想是不是将来找个机会把江南制造局纳进义勇军的军工体系,免得被那帮官僚白白糟踏了国家资产…曾国藩好说,不过李鸿章就未必会放手了…呵呵,走着瞧吧。

    次日李旭一行登上了一艘英国海轮,前往天津。李旭站在轮船的甲板上,眺望着海天一色的远方。平静的海面上不时出现洋人的船只,更有一队英国兵舰耀武扬威地驶过,高大的巨幅风帆,巨大的桅杆上飘荡着米字旗。但是海面却没有看见大清国的战船,甚至连普通的帆船也没有!李旭叹了口气,国力孱弱以致如斯---空有大海却无战舰以致洋人任意驰骋…他更加坚定了建立强大海军的决心!

    船到天津,李旭住了一晚便向京城进发。路过通州八里桥,李旭下了马车,当年战场依稀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故地重游,他久久地徘徊,凭吊当年牺牲的战友!

    抵达京城后,李旭住进了东城距离紫禁城东华门不远的法华寺。主持听说大名鼎鼎的义勇伯进京面圣,将寺内最好的院落安顿义勇伯一行。小院古木参天,幽静异常,离法华寺大殿有段距离。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李旭一觉醒来,在夏季的清晨漫步院中,呼吸着清冽的空气,心境十分祥和。他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难怪外省官员进京都愿意住法华寺了!

    进京的头天晚上,李旭就拜会了奕?。两人在奕?给李旭安排的接风洗尘的宴会上,谈笑甚欢。李旭说了筹建福州船厂的事情,请奕?大力支持。奕?也告诉了李旭闽浙总督继任的问题,暗示慈禧太后尚在犹豫,要李旭主动一点争取。

    得知李旭已经到京等待陛见的消息,慈禧忽然有点想早点看见李旭的心情,她好奇地想知道这个一别数年的男人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很快朝廷就传下旨意,命李旭三日后听政觐见皇帝和太后。

    紫禁城养心殿内熏香袅袅,十岁的同治帝坐在宽大的御案后,一身明黄服饰,心不在焉坐在皇帝宝座上,面色困顿。在他的身后是一道柔软的黄幔,两宫太后并肩而坐,垂帘听政。十几个军机大臣和各部尚书等满汉大臣在大殿内垂手低眼,飞鸟走兽的朝服在庄严的养心殿里

    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随着一声传召,慈禧注视着李旭稳步走进大殿,她的心莫名其妙地颤抖了一下。数年不见,这个男人更加成熟稳重,一身簇新的朝服虽然宽大却掩饰不住他的玉树临风,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神锐利有力带着不容亵渎的威严---死鬼,声音还是那么好听!

    例行公事地三跪九叩走完过程,同治帝奶声奶气地慰问了一下李旭,然后就是大臣们汇报公事了。左宗棠奏折上报朝廷要求开办福州船政局,自造兵船战舰,建立水师以御外敌。奕?等人支持,认为买船终不是长远之计,还是自造为宜。倭仁等保守派认为学习西洋之法造船不利教化百姓,且天朝上国应以王道之治宾服万邦,岂能倚强凌弱哉…李旭听得心里直骂昏聩!

    奕?、倭仁两派各言利弊,争执不下。慈禧忽然问李旭的意见。李旭遂上前朗声道:“臣进京时特意绕海路而行,沿途只见洋夷船帆而未见大清片木!大清海域辽阔而无战船守护,尚有外患如何御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也!”

    倭仁反驳李旭说沿岸多设炮台,敌船至可炮击之,同样可以御敌。

    李旭冷笑道:“炮台固定而敌船游动,难道非得从有炮台的地方登岸吗?咸丰年间洋夷入寇不就是从天津卫没有炮台的北塘登陆的吗?还想重蹈覆辙?”

    见倭仁哑口无言,户部尚书宝鋆慢条斯理地说修建船厂靡费甚巨,且不说修建费用之巨,然日后维持更是耗费不菲!目下百废待兴,更兼黄淮、西北匪乱未靖,恐捉襟见肘也---言下之意,没钱!

    奕?等支持派听了宝鋆的发言,都是愁眉苦脸,一时无语。两宫太后也是默然无声---是啊,没钱说什么都没用!大殿内瞬间静悄悄的,唯有同治帝哈欠连天,一脸懵懂。

    李旭上前一步,斩钉截铁地说道:“臣愿意筹钱建厂,为国分忧!无兵船则无海防,无海防则国危矣!臣请两宫太后、皇上恩准下旨设立福州船政局!”

    慈禧、奕?等人听了都是眼前一亮,文祥道:“义勇伯忠心国事,善莫大焉!臣以为可行。”

    奕?等人也纷纷认同,宝鋆心说你李旭愿意自费建厂也行,只要不用朝廷花钱就行!倭仁等见状,也就没有反对意见了。

    慈禧在黄幔后凝视李旭,心想这家伙听说在江西打理得风生水起,想必有些法子。罢了,既然他愿意筹钱建什么船厂,就让他折腾去吧,反正朝廷不吃亏!

    慈安也对李旭颇有好感,认为义勇伯急朝廷之所急,为国分忧,是个有良心的忠臣!遂对慈禧小声道:“妹妹以为如何?以本宫看,就允了吧!”慈禧点点头。

    两宫太后同意了李旭筹钱建厂,李旭顺势提出专设船政大臣,由福建布政使沈宝帧出任。朝廷乐得顺水推舟,很快明发朝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