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32,奕?谋划

    贾老四正在美滋滋地想着心事,忽见王闿运走进了大门,连忙笑嘻嘻地上前请安。王闿运年初已经升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了,这几年在京城混得不错,不仅和高官显贵交游甚广,也是清流中的名人。他笑呵呵地和贾老四招呼着,两人很随意地进了一间小包房。贾老四招呼伙计给王大人整俩刚出炉的三明治来,再来壶上好的君山毛尖!伙计高声应道---好嘞,三明治两个,一壶君山毛尖,来了您嘞!

    王闿运在包间坐下,笑道:“贾老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啊!”

    “呵呵,哪里哪里,这都托您王大人的福啊!呵呵呵…”贾老四眉花眼笑,一脸暴发户的市侩样,哪有一点京师情报站长的样子。按照情报局的级别,贾老四也是享受义勇军处级干部待遇,相当于朝廷的从四品知府。

    两人说说笑笑,旁人看来不过是正常的场面交际应酬。待伙计送上茶点离开后,两人都是神色一变,开始严肃地小声交谈起来。王闿运问道:“爵爷的指示到了吗?”

    “到了!近来西北局势动荡,南边报上也在热炒,这都是大人的安排,目的就是逼朝廷重视西北局势。”

    “哦,难怪京里这段时间清议沸腾都是关于西北的议论。”

    “大人希望朝廷能派重臣出镇西北,解决西北的问题。希望王大人在京里多做这方面的工作,引导清议施压朝廷。”

    “大人的意思是想义勇军出兵西北吗?”

    “不一定,要看朝廷的态度。所以您要探探恭王的口风,是派义勇军去西北平叛呢还是别人。情报局分析,朝廷未必会用义勇军,因为义勇军正在围剿长毛残匪。湘军已经开始裁撤,只有淮军楚军可用。淮军要围剿捻匪,那么就只能用左宗棠大人了!如果左宗棠走了,大人希望得到闽浙总督的权力,助推义勇军的进一步发展!”

    “明白了!本官要去做做恭王的工作,只要恭王支持大人,起码可以署理闽浙总督!”

    “您说得对!如果有啥要求和情况需要咱配合,您说话就是!呵呵…”贾老四笑眯眯地给王闿运续上水。

    在京城什刹海的恭王府的书房,奕?抽着香烟正在沉思。同治四年对他来说可不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头,仲春时节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慈禧亲笔诏书,指责奕?骄盈溺职,召对不检,罢值军机、议政。这记闷棍敲得奕?目瞪口呆,完全不明所以。虽然一个月后因大臣们婉谏,慈禧重新恢复了奕?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但却彻底取消了奕?议政王大臣的头衔。奕?很郁闷,第一次领教了慈禧这个嫂嫂的厉害,令他不由自主地对慈禧心怀忌惮!

    五月份僧格林沁的大败战死和六月份江南制造总局的开办,让奕?一忧一喜。僧格林沁的满蒙

    骑兵被消灭使奕?明白朝廷失去了威慑天下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从此满清统治只能依赖各地督抚了!而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又使他看到了国家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制造先进武器的希望!

    然而黄淮一带的捻军又令奕?头痛不已。僧格林沁死后,朝廷紧急调令两江总督曾国藩主持围剿捻军。对此,奕?并不是很看好曾国藩,因为湘军大部已经裁撤,只能调用李鸿章的淮军出战捻匪。曾国藩能不能指挥得动那些骄悍的淮军还真得打个问号!本来按照奕?的想法是希望朝廷派义勇军出兵剿捻的,但是义勇军正在忙着围剿太平军余部,只好同意曾国藩来试试了。

    捻军的事情还没搞定,近来又突然冒出了西北的事情。对于西北的乱局,奕?和朝中大臣们都早有耳闻,只是大家都很默契地不提罢了。先平东南再定西北,这是军机处大臣们的一致看法,东南不平哪有银子对付西北平叛啊!西北地广人稀,民风剽悍,打仗全靠银子。当年康熙、乾隆两朝西北用兵,无不将国库打得山穷水尽…奕?深深地叹了口气,没有江南税赋支撑,西北用兵谈何容易啊!

    可是老百姓不管这些,他们只知道西北战事,百姓遭殃,内乱不已,朝廷责任!加上南方的那张新报一通大肆鼓动,民意沸腾,京中清流们也趁机捣乱,天天骂这个说那个,指责军机大臣们就会成天上啃得鸡吃三明治!奕?这个气呀,西北内乱碍着人家啃得鸡什么事啊!三明治咋了?那帮清流也没少吃---真是端起碗来吃肉,搁下筷子骂娘!

    气归气,骂归骂,事情还得解决,谁让他奕?是领班军机大臣呢!奕?又叹了口气,将快烧到头的香烟掐灭在烟灰缸里,然后又点上一根,继续愁眉苦脸地思考解决西北乱局的办法。现在代理钦差大臣的穆图善是接任战死的多隆阿临时负责平定陕甘乱像的主将,其人乃满洲镶黄旗人氏,虽然作战勇猛但只是区区将才,难堪大用。

    那么调谁去主持平定西北乱局呢?义勇军在围剿长毛余部,曾国藩正指挥小部分湘军和淮军主力围剿捻匪。只有闽浙总督左宗棠的楚军尚未大用,可资调兵遣将且左宗棠和太平军征战多年,平叛经验丰富又是朝廷重臣,威望能力都是最佳人选!

    奕?命人召来王闿运,有些事他还想听听这个被其视为谋士的意见。王闿运来到奕?的书房,两人相对而坐,吞云吐雾。奕?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问王闿运有何建议。王闿运心中暗喜,果不出情报局所料,恭亲王也想到了左宗棠出镇西北!他佯装思索一番,然后拱手说道:“回王爷,王爷所想甚好!卑职以为如想平定西北乱像,非左宗棠大人不可!一来楚军战力甚强不输于多隆阿的

    湘营。当年多隆阿大人挥兵镇压叛匪,陕匪抱头鼠窜可惜功亏一篑!此番楚军出战,定能马到功成!二来左大人用兵老道更在多隆阿之上,且左大人通晓军政,安民治军无出其右者也---卑职料定不出三年陕西必抚!”

    奕?点点头,抽了一口烟,又问道:“只是左宗棠远赴陕甘镇乱,闽浙怎办?目前长毛余孽尚未彻底抚平,不能救了陕甘又乱了闽浙啊!闿运有何建议?”

    “王爷所虑甚是!欲伐西北,必稳东南!江南素为大清粮税重地,非国之干城不能镇之也!当下黄淮一带豫皖苏鲁捻匪猖獗,曾大人统兵剿匪而李鸿章大人坐镇江苏稳定后方,运筹粮饷,皆不可动也!义勇伯受命围剿闽粤长毛余匪,正可就任闽浙总督一职以便权责相符而致功效可期也!”

    奕?点点头,这时门房来报宫里太监来传旨宣召奕?进宫见驾。奕?急忙赶到慈禧的寿康宫,叔嫂两人在暖阁商议西北乱局之事。奕?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调左宗棠赴任陕甘总督,抚平西北。李旭出任闽浙总督,剿灭长毛残匪。而曾国藩、李鸿章专责围剿捻匪。如此一来,天下大局可定。

    慈禧听了,默想一会儿,然后问道如此重用汉臣会否后患无穷?

    奕?苦笑了一下,心想我哪愿意啊!这不是没人可用嘛,一帮子八旗子弟有几个拿得出手啊?牵狗遛鸟吃喝嫖赌人人能耐,上马打仗治国安民个个稀松!遂说道:“目下满臣大多碌碌庸才无人可用---只能使用汉官。臣以为只要分而治之,尚不足以动摇朝纲。且汉人多有内讧恶习,只要朝廷善加利用,必收奇效!”

    慈禧点点头,忽道:“你看马新贻如何?用其为闽浙总督可否?”

    “马新贻久未将兵,不谙兵事。如其统兵剿匪,岂能指挥义勇军乎?如此将不知兵,兵不服将,剿匪一事岂不再添变数?西北能否绥靖全靠东南支撑,江南断不可再乱矣…望太后明察!”

    慈禧叹了口气,说道:“如此一来,江南俱入湖湘一系也!此于国恐有不利,当尽早培植八旗子弟以变人才颓势!”

    奕?笑道:“太后之言极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臣等当妥议方略。不过湖湘一系并非铁板一块!日前新报披露湘军攻占江宁后的恶行一事,据闻那新报主编顾千里当年曾在旭报活跃非常,臣以为此事定是李旭暗中指使新报所为!如此看来,李旭和他的老师龌龊颇深矣!”

    慈禧点点头,笑道:“如此倒是令人放心!也罢,就让左宗棠处理完闽浙之事后去做陕甘总督,剿平西北。至于闽浙总督的人选,且待本宫再想想吧。”

    慈禧打发走了奕?,在暖阁里想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谁来接任闽浙总督一职,是李旭呢还是马新贻呢?李旭知兵善

    政,江西被其治理得井井有条。马新贻虽不知兵却忠心耿耿,多有秘折奏报。就拿湘军抢掠江宁这事来说吧,马新贻风闻即报,但李旭知道为什么不密报朝廷却选择报纸张扬呢?他什么意思?

    慈禧有点恍惚,她眼前似乎又出现了多年前的那一幕,一个身材匀称的男人在逆光中慢慢走进暖阁,充满力量和神秘…

    (本章完)